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及原因探析_第1页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及原因探析_第2页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及原因探析_第3页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及原因探析_第4页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及原因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及原因探析

1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及产业竞争程度的不断增加,作为重要基础产业之一,物流业的发展对于深化劳动分工、有效改善资源配置、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物流行业是吸收就业的重要部门,通常吸收5%~8%的与基础设施有关服务业的就业人口[2]。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及物流部门的主要服务对象,我国目前制造业创造的物流业务量占物流业总业务量的70%以上,制造业物流总值占全国物流总值的比例达88%,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因此,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提高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物流服务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受到了地方政府、业内专家及学者的广泛关注。2007年9月25日国家发改委在上海召开了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制造业物流发展被提到国家层面。2009年国务院颁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列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鉴于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内学者就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物流业与制造业及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和分析。邵扬将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从第三产业中提取出来作为物流产业,利用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我国物流业与其他三大产业的关联关系: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仅次于工业,而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需求程度较低,国民经济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弱[3]。物流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下游行业的拉动作用,如各类型制造业和最终消费等[4]。王纪勋在C-D生产函数中引入物流变量,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发展对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5]。彭本红应用共生理论,分析了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关系,指出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合作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但现阶段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不相匹配,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度更大;制造业实行物流资源外包,会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6]。张国云认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是十大产业振兴的迫切需求,建议根据制造业各产业物流业的特点,制定全国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7]。总的来说,目前关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联动现状及对策的定性分析上,缺乏对具体制造行业物流特征的深入分析及其物流效率的定量研究。本文以2009年国务院提出十大振兴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C-D生产函数和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深入分析了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轻工业、石化、电子信息业、有色金属等其他中国九大振兴产业与物流业的关联关系、各产业物流效率及其物流特征,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我国九大振兴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政策建议。2中国制造业各振兴产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分析2.1中国制造业各振兴产业对物流业的中间拉动作用分析根据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本文主要通过物流业对各产业的分配系数、各产业对物流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等两个指标①分析了各产业对物流业的中间拉动作用。物流业对某产业的分配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对物流业的直接需求越大,对物流业推动作用越明显。某产业对物流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对物流业依赖性越强。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物流业的中间需求率远远大于最终需求率:2007年物流业中间需求率为77.46%,对应的最终需求仅为21。54%。这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各产业部门中间需求与中间投入比重大幅度上升的结构特征相吻合,因此,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中间生产需求仍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由于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仍然为“二三一”格局,因此,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物流中间需求各行业中,以包括制造业在内的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次之,农业最少:2007年制造业、第三产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分别占总产出的33.10%、24.29%,而同年美国分别为18.29%,37.34%。因此,满足生产部门,特别是制造业的中间需求是物流业的主要发展途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经济逐渐凸显,人民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服务业及最终需求对物流业的推动不容忽视。从各产业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物流业中间投入中以包括制造业在内的第二产业为主,同时,对第三产业及物流业自身也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而就各产业对物流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来看,目前中国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依赖低于服务业,服务业对物流业的中间消耗系数为0.041,制造业仅为0.0223。这可能与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采取“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模式有关,制造企业物流主要由企业自理或由供应商提供,极少由第三方来承担,社会化程度较低:中国制造业对本产业的中间消耗系数为0.5503,远远高于美国的0.3228。因此,深化社会化分工,促进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社会化转变,是推动物流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进一步探讨制造业各振兴行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发现与制造业整体产业特征相似:各产业以制造业中间投入为主,对物流业、服务业的中间依赖较弱。而从物流业对上述各振兴产业的分配比例中可以看出,轻工、石化、钢铁、装备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对物流业拉动较大。这一方面由于这四个产业稳步增长,产业规模逐渐扩大,1998~2008年上述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钢铁行业更是高达35.17%,是制造业的主要部门;另一方面,上述产业对物流业较大的单位中间需求也是原因之一。2007年装备、轻工、石化、钢铁对物流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0935、0.0876,0、0446、0.0293,高于其他振兴产业(如表2所示)。2.2中国制造业各振兴产业物流效率及特征分析物流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中间投入要素之一,因此,本文假设劳动力(L)、物质资本(K)及物流(W)是制造业主要的生产投入要素,则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达式为:为了消除价格波动水平的影响,保证结果的可比性,以1998年价格为基期,利用中国工业行业出厂产品价格指数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制造业各产业各年的增加值及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平减。而劳动力和货运周转量数据则不受影响,可直接获得。然后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对上述方程进行回归分析,测算了包括物流在内的各生产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各振兴产业的推动作用和贡献效应。从表3可以看出,本产业固定资产存量对装备制造业、轻工、汽车、电子和纺织等产业的发展起着显著的作用。而虽然近年来有色、石化、钢铁行业固定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及全国平均水平,但固定资产对该行业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某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相对较慢、但对产业增长拉动作用显著的产业,如电子及纺织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劳动力投入对上述中国制造业振兴产业的推动作用均不显著,这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有较大的关系。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大多数属于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人才流失、薪酬、激励机制不尽合理、人治现象严重、论资排辈等等,严重阻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因此,为了规范企业管理,开发员工潜能,应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构建科学高效的、适合企业特点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除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外,物流业对中国制造业上述振兴产业的贡献系数均通过了检验。其中以纺织、石化和钢铁制造业对于物流业的依赖性较强,以纺织为最,但物流业对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比较有限,低于石化和钢铁产业。物流业对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和轻工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但其效率,特别是轻工行业均效率还比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针对制造业不同行业物流特征,特别是那些对物流业依赖性较强的制造业的物流特征,改善其相应薄弱的物流环节、提高其物流效率对推动两业联动显得尤为重要。从表4中可以看出,总的来说,制造业物流仍以铁路、公路和水运三大运输方式为主。因此,打破行业分割,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是提高物流效率,促进联动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随着制造物流需求的提升,物流功能的多元化,仓储、邮政、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因此,在逐渐提高传统物流效率的同时,丰富物流内容和物流方式,满足制造业物流需求也不容忽视。由于各自不同的产业特征、运作流程的差异,每个行业也有其不同的物流特征:除三大运输方式外,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邮政在纺织和轻工物流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要提高纺织和轻工行业物流效率,合理规划装卸搬运方式和装卸搬运作业过程,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加快建设城市物流配送项目,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也不容忽视。近年来,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大宗产品原材料进口量不断加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随着矿石价格的上涨,合理调整物流布局,从而节约物流成本势在必行。石化行业是能源与基础工业原料提供行业,就原油加工炼制后的产品量而言,成品油要远远多于石化产品,液体货物的物流量比例大概占到总量50%左右。管道运输是石化行业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加强相应的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其他物流设施的配套衔接对提高石化行业物流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者对运输及时性、可靠性要求的提高,装备制造业、汽车、船舶、电子信息产业物流中的航空运输比重也逐渐提高,因此,航空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与其他物流方式的融合衔接也至关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