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一) 西师大版_第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一) 西师大版_第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一) 西师大版_第3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一) 西师大版_第4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一) 西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3页例1、试一试、练习十九的第1题教学提示不进位、不退位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大小比拟,以及整数加减法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认识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相同,注意点是对齐小数点,多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根底上,通过自我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不断去修正和完善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在解决问题的思索过程中,到达自我主动建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进位、不退位〕,会正确利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2.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3.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控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1教学课件〔PPT〕学生准备:小数的认识相关知识、整数加减法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上街吗?一般都和谁一起去?今天街上有许多精彩的活动和有趣的游戏,想去看看吗?用最真诚的声音告诉我!好,那我们就出发吧!1.我是小小口算家

〔课件出示〕3元8角

=〔

〕元

1元5角

=〔

〕元

2.口算:〔前两道指名答复,然后过渡到后两道,从而导入新知〕〔课件出示〕36+

12=

36–12

=

3.6

+

1.2

=

3.6-

1.2

=

3.揭示并板书课题: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

设计意图: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是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其情境载体是借住购物付款问题来进行学习,算法是依托整数加减法来进行迁移,所以新课伊始,就先进行相关准备知识的温习,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一个知识根底,轻轻松松地引领学生走进小数加减法,同时也感受小数加减法与和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二〕探究新知知识点:不进位、不退位的一位小数加减法教材第83页例11.发现信息和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农贸市场热闹的情景图〕小明的妈妈正在买菜,妈妈对小明说:“我今天买肉用去6.5元,买蔬菜用去3.4元〞。师:看了刚刚的情景,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解决吗?(预设)生1:妈妈今天一共用去多少钱?生2:买蔬菜比买肉少用多少钱?生3:买肉比买蔬菜多用多少钱?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发信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也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根本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多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观察、自主发现。分析与解决师:上面这些问题该你会解决吗?会列式计算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全班交流。〔预设〕生1:求妈妈今天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求6.5与3.4的和,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式为:6.5+3.4。生2:我发现上面生2和生3提出的问题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都用减法来解答,列式为6.5-3.4。教师板书:6.5+3.4=6.5-3.4=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是学生必备根本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情况,适时培养学生上述能力,让学生在自我思考的根底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使得多样化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策略都呈现在学生面前。3.合作探索算法。师:上面的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预设〕生1:6.5元等于6元5角,3.4元等于3元4角,6元加3元等于9元,5角加4角等于9角,合起来就是9元9角。生2:6元减3元等于3元,5角减4角等于1角,合起来就是3元1角。生3:生1和生2用竖式计算为:元角

元角

6

5

6

5

+3

4

-3

49

9

3

1师:想一想,大家为什么化成整数来计算呢?小数能用竖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生: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那样,小数可以用竖式计算,如下:

6.5

6.5

+3.4

-3.43.1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预设〕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生2:小数点要对齐。师小结: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算法,表达出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学生的交流汇报、讨论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三〕稳固新知:1.课本第83页试一试,完成竖式计算。设计意图: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进行竖式计算方法的练习,实现了及时练习及时稳固新知的目标。〔四〕达标反应1.吃西瓜比赛。2.用竖式计算24.1+3.5=8.7-5.4=3.解决问题〔1〕一根原木,截去2.8m做门窗,还剩6.1m。这根原木原来有多长?

〔2〕买一本?神话故事?9.6元,比买一本?真假孙悟空?贵5.3元,?真假孙悟空?一本多少元?

参考答案:1.0.91.56.214.18.92.47.42.

24.1

8.7

+3.5

-5.427.6

3.33.〔1〕2.8+6.1=8.9〔米〕〔2〕9.6-5.3=4.3〔元〕

〔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反思〞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发现教学活动中的缺乏之处,以及学生数学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的注意点。〔六〕布置作业1.直接写得数。4.8-1.6=3.5+4.3=4.9-2.8=2.3+3.2=5.8-3.6=6.4+2.5=2.用竖式计算。3.65.38.93.45.8+2.3+3.5-3.4-1.4-3.33.一条小船,船桨长1.3米,露出水面的局部是1.1米,伸入水中的局部长多少米?4.淇淇牛牛10.2元3.3元17.5元13.4元〔1〕牛牛想买一盒胶卷和一把太阳伞,一共需要多少元?〔2〕最贵的比最廉价的物品贵多少元?5.〔1〕买1千克苦瓜和1千克豌豆,需多少元?〔2〕一千克西红柿比一千克苦瓜贵多少元?参考答案:1.3.27.82.15.52.28.92.5.98.85.52.02.53.1.3-1.1=0.2(米)4.〔1〕13.4+10.2=23.6〔元〕〔2〕17.5-3.3=14.2〔元〕5.(1)1.5+6.3=7.8〔元〕〔2〕2.8-1.5=1.3(元)板书设计一位小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一〕例1:6.5+3.4=9.9〔元〕6.5-3.4=3.1〔元〕6.5

6.5

+3.4

-3.43.1答:买蔬菜和肉共用去9.9元,买蔬菜比买肉少用3.1元。教学反思数学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会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其途径就是使学生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呈现信息,让学生获取有效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解答,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表达。在探索计算方法的时候,先是引导学生化成整数,进行元+元,角+角的计算,让学生明白化成整数计算实际上就是化成相同的单位来计算,结合整数的计算法那么,也许学生会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要相同数位对齐。在回忆反思环节,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为了让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让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应考前须知。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竖式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教学片断师:想一想,你能像整数加减法那样列竖式计算6.5+3.4和6.5-3.4吗?在草稿本上试做。生汇报,学生汇报交流时,师重点说怎样列竖式和为什么这样对位。

〔学生尝试计算,师指导〕〔预设〕生:先把6元5角换成6.5元,把3元4角换成3.4元,然后再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那样,用竖式计算。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得出: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尝试用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的方法来迁移类推一位小数不退位和不进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时,紧紧抓住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一来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教学资源1.直接写得数。3.3+5.6=24.9-13.6=4.1+2.6=3.8-1.2=2.用竖式计算。1.43.78.93.6+5.4+5.3-8.6-2.13.妈妈买盐用去1.2元,买色拉油用去52.6元,共用去多少钱?买色拉油比买盐贵多少元?4.王红现在体重37.5kg,5年前体重23.1kg,那么王红这5年中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参考答案:1.8.9

11.36.72.62.1.43.78.93.6+5.4+5.3-8.6-2.16.89.00.31.53.1.2+52.6=53.8〔元〕52.6-1.2=51.4〔元〕4.37.5-23.1=14.4〔千克〕

说课设计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小数加减法?〔一〕是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二位小数,学会比拟简单的小数大小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有着坚实的旧知根底,学好这局部知识,对今后学习了小数的混合运算等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小数的加减法?教材主要安排了2个例题,本课时是第一课时不进位、不退位小数加法的教学。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明确小数加法的意义,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当把相同数位对齐后再相加的道理。〔2〕学情分析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整数加减法会计算〕。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那么,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3〕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2.经历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4〕重点、难点重点:探索总结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一位小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5〕教法、学法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根底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本着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表达以下几点:1.重视情景的创设,采取愉快教学法,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计算的内需。2.大胆放手,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采用类推、迁移法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在深钻教材的前提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法:学会通过观察、比拟、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的一般方法。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6〕说教学过程:初步感知课始,通过去菜市场买肉和菜这一生活情景,引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法〔一〕,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2.探究新知在学生读懂情境图的同时,让学生自主提问,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引出小数的加减法问题并列式。接着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算法,表达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时,先通过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即把以元为单位的数,转化为以角为单位的数〕来解答,然后迁移、类推整数的计算方法到小数的计算,最后得出相同的结果。在学生的交流汇报、讨论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这样灵活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稳固应用〔1〕课本第83页试一试,完成竖式计算。4.归纳总结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经历自主尝试解决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通过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这局部内容我先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加一位小数,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第二个问题是探索一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小数加法的根底,我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再组织学生比拟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讨论在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和归纳计算方法。5.说板书一位小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一〕例1:6.5+3.4=9.9〔元〕6.5-3.4=3.1〔元〕6.5

6.5

+3.4

-3.43.1答:买蔬菜和肉共用去9.9元,买蔬菜比买肉少用3.1元。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根底。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遵照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原那么,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资料链接新的课程观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时,这个因素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新的课程观是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新课程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儿童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