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聚氨酯泡沫产业发展行动建议_第1页
硬质聚氨酯泡沫产业发展行动建议_第2页
硬质聚氨酯泡沫产业发展行动建议_第3页
硬质聚氨酯泡沫产业发展行动建议_第4页
硬质聚氨酯泡沫产业发展行动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硬质聚氨酯泡沫产业发展行动建议

服务于建筑保温节能是绝热材料的主要功能之一,建筑节能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碳达峰重要手段。我国现在建筑普遍节能50-75%,但是随着居住水平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标准的提升,保温材料还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作用。基于装配式建筑的保温材料应用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伴随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开始全面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对属于建筑材料的绝热节能材料将产生巨大的需求。十四五时期,国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国家级区域重大战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需要庞大的建筑材料作为保障,绝热节能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房地产方面,明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调控以稳为主,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将保持较强的韧性。因此,绝热材料的需求刚性支撑有望在十四五得以延续。二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战略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发展机遇,要加快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推进,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建筑保温工业保温产业链和创新链将深度融合,模式创新不断加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也将持续提升。必将促进绝热材料行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全方位发展。三是绿色发展助推行业技术进步和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生态环保的要求逐步提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逐渐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对绝热材料绿色发展提出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十四五期间,通过推动行业绿色改造,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四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拉动效应。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增加,对生态系统形成威胁。减排温室气体成为全球共同的难题,由此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能减排成为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建筑节能工业设备节能是能源节约的重要方面,绝热材料是建筑应用节能和工业设备管道节能的重要保障,也必然是国家双碳达标的重要推手,也是绝热节能面临的重要机遇。市场需求预测我国绝热节能材料主要有两大应用领域:建筑节能的隔热保温和工业节能的冷热设备、窑炉、管道,交通工具隔热保温。随着国家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以及双碳目标,绝热节能材料需求必将逐步提高。预计2025年国内市场绝热节能材料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推进行业研发能力建设,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成立绝热行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发挥企业力量,借助协会研究院的平台效应,打通绝热材料生产与应用的关键环节,让生产精准匹配应用,推出适宜并满足工程需求的各类绝热材料和复合产品的应用技术,以期实现产品部品部件化、工程构造系统化、设计规程图集化、施工工法规范化、检测验证统一化、标准体系系列化等,推动行业研发能力建设。打造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技术、产品应用技术的研发中心,培养行业技术领军企业,从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入手助力行业的技术升级和装备升级,秉持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依托各产业领域最新科技成果,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助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变革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智能化水平,促进绝热行业全产业链价值链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形成行业信息化生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赋能。实施政策促进、标准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措施,建立健全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从企业需求入手,建立企业级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促进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有序、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向信息集成应用和智能化经营管理变革,构建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强化行业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攻关。实施智能制造推进工程,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创建开放共享的绝热行业智能制造创新平台,研发推广适用于绝热工业的智能制造软件、硬件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交互系统等智能产品,突破智能控制和优化、数据采集与分析、故障诊断与维护等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系统解决方案,促进岩棉、玻璃棉、硅酸铝纤维等行业生产方式的自动化、智能化。创新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推动绝热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推动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互联互通。适时开展行业贯标工作,着力推进关键环节典型应用,培育一批单项应用典型项目,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推动装备、软件、自动化、仪器仪表、系统集成商、安全防护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加快培育一批针对绝热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伴随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开始全面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对属于建筑材料的绝热节能材料将产生巨大的需求。十四五时期,国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国家级区域重大战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需要庞大的建筑材料作为保障,绝热节能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房地产方面,明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调控以稳为主,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将保持较强的韧性。因此,绝热材料的需求刚性支撑有望在十四五得以延续。二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战略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发展机遇,要加快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推进,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建筑保温工业保温产业链和创新链将深度融合,模式创新不断加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也将持续提升。必将促进绝热材料行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全方位发展。三是绿色发展助推行业技术进步和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生态环保的要求逐步提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逐渐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对绝热材料绿色发展提出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十四五期间,通过推动行业绿色改造,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四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拉动效应。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增加,对生态系统形成威胁。减排温室气体成为全球共同的难题,由此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能减排成为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建筑节能工业设备节能是能源节约的重要方面,绝热材料是建筑应用节能和工业设备管道节能的重要保障,也必然是国家双碳达标的重要推手,也是绝热节能面临的重要机遇。做好协会平台,更好服务行业积极协助和争取部门制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有利于结构优化的和有利于补短板的各种扶持、支持政策,主动制定各产业鼓励,限制,淘汰的工艺技术装备产业目录,推动结构调整。准确传达政策精神,确保政令通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要组织行业力量,瞄准世界领先技术组织,对关键产业关键技术和行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开展研发与实施攻关。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及时分析行业经济运行预判,预测预警做出导向,积极推进行业生态环保、组织实施节能减排达标,实现清洁生产,组织绝热行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创新和标准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建议并推进有关部门增加行业短缺的新型产业、符合低碳节能产业的标准制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发挥大型企业龙头作用,优化产能、强自律。为行业树立表率,营造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大型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参与制定国际技术标准,提高行业话语权。带动上下游各类企业分工合作。积极发挥中小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的优势,提高把握市场动向和资金特点,在迭代发展中实现更好发展。坚持落实国家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淘汰落后,坚定地推进自律生产,坚定地推动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我国绝热节能产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前期,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绝热节能企业凭借先进技术与丰富市场经验登陆中国,率先抢占市场。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本土的绝热节能企业也在不断积累中逐步发展。由于绝热节能材料种类繁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生产不具有特殊资质要求,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因此,我国绝热节能企业存在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且行业内高水平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相对短缺,在规模上、技术上以及管理上与国外成熟企业存在差距。但伴随日益趋严的环保要求和各行业超低排放和特殊排放的常态化,对绝热节能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了国产绝热节能技术的进步。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主要产品需求情况绝热节能材料产品具备防火、防水、耐化学腐蚀、防蛀、不易老化、导热系数低、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城市建筑、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各类储罐、管道和设备绝热节能领域。(一)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产品在工业领域需求概况及前景分析绝热节能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等领域。乙烯、丙烯、乙烷、丙烷、甲烷、液氨、液氧、液氮和LNG等相关石化设备为了减少冷介质在生产或输送过程中的冷量损失,防止在环境温度下设备外表面结露或为减少冷介质在生产输送过程中温升和汽化,相应设备均需要进行绝热保冷,对储存和输送此类介质的设备大多也需要绝热保冷。在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运输过程中,储油罐、储气罐用于储存原油、液化石油气、LNG和其他油,以及用于将天然气转化为液态的液化工厂,同时,还可以用于存储其他(比如乙烯、丁烷、氨、氯、丙烷、丙烯、二氧化碳、氧气、氩气、氮气和氢气等)对液化储存温度要求较高的化工产品。根据GlobalIndustryAnalysts,Inc.发布数据,预计全球储罐保温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5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4.4%;其中PUR及PIR类储罐,在2020年-2027年期间预计复合增长率为4.9%,2027年将达到34亿美元。1、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产品在石油化工领域需求概况及发展趋势石油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石油化工装置中,设备及管道的保温、保冷工程是防止或减少热(冷)损失、保证安全操作,改善劳动条件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速,石油炼化产能从2008年的5.5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8.9亿吨。根据《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以及国家石油和化工网的信息显示,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全国油气总产量3.32亿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5%;原油加工量6.74亿吨,较上年增长3%;主要化学品总产量较上年增长约3.6%。我国炼油产能存在炼能区域分布不均、炼厂平均规模较小等特点。十三五以来,石油化工行业把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加快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工作。根据《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未来我国石化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但结构性短缺依然存在,将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加快推动炼油产业转型优化的同时,提升烯烃、芳烃产业综合竞争力,重点引导下游产业实现高端化转变,以炼化一体化开启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炼化一体化是指炼油和石脑油裂解生产化学品相结合的一体化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石油资源,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多种产成品可以丰富产品结构,是未来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决定建设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要求新建炼油项目布局在产业基地内,并按照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的要求建设。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七大石化基地的炼油产能将占全国总产能的40%。以炼化一体化开启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炼化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带来了装置改造和产能升级,而且更多地促进了相关绝热节能市场格局的改变以及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根据超级石化数据整理,预计至2023年末,中国新增及扩建炼油产能将达到2.1亿吨,届时国内炼油总产能将达到10.82亿吨,新增产能主要在东部沿海7大石化产业基地。我国石油炼化行业中烯烃的制取及分离产业对绝热节能材料的需求较高。以乙烯为例,2020年我国乙烯产能为3,518万吨,产量达到2,160万吨,较2016年的1,781万吨已经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表观消费量达到2,348万吨,预计2020~2025年我国乙烯需求将保持年均8.8%的增速。随着该类型石化行业的稳定发展,将对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市场需求形成有力拉动。我国2021年-2025年规划新增乙烯产能分别为740万吨至995万吨,据估算每100万吨/年乙烯项目的装置、储罐、管道需耗用2亿-2.2亿元绝热节能材料,预计2021年-2025年每年我国乙烯产业相关绝热节能材料市场规模可达15.33亿元-16.86亿元人民币。同时,绝热节能材料可以有效阻抗设备、储罐、管道等深冷保温系统的热流传递,节约维持深冷所需能耗,是推进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内前期已经建成的化工储罐、管道等装置由于需要符合目前更高的安全与节能环保要求,每5年左右均需要检测及大修,为相关绝热节能材料提供了后续稳定的存量市场。未来,伴随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大型设备储罐的建设和国产化深入、绿色发展理念的持续推进以及的不断深化实施,未来,高端绝热节能材料产品在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市场空间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2、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产品在天然气需求概况及发展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分别为1,761.74亿立方米、1,924.95亿立方米和2,075.80亿立方米,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分别为3,059.68亿立方米、3,240.00亿立方米和3,726.00亿立方米。《2021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1,40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6%。其中,全年LNG进口量6,713万吨,同比增长11.5%。2020年,受新冠疫情抑制消费及国际油价大跌双重影响,我国天然气进口均价同比下降23.5%。受淡季历史低价及冬季保供需求双重拉动,全年LNG现货进口量2,717万吨,同比增长28.9%,占LNG进口量的40.5%,较2019年提升6个百分点。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国内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55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通过合理引导和市场建设,预计我国2025年天然气消费规模达到4,300亿~4,5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5,500亿~6,000亿立方米,其后天然气消费稳步可持续增长,2040年前后进入发展平台期。根据GlobalIndustryAnalysts,Inc.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LNG低温储罐全球市场为3.77亿美元,预计在2020年-2027年期间将以6.8%的年复合成长率增长,2027年之前达到5.97亿美元。目前国内已建成的LNG接收站基本上都采用泡沫玻璃作为LNG储罐罐底保冷层的材料。截至2020年底,我国油气管网总里程为17.5万公里;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投运的LNG接收站数量已达24座,年处理能力达8,090万吨。LNG进口量的持续增长以及LNG接收站新建扩建带来泡沫玻璃等低温绝热材料需求量的增长。截止2021年底,我国在建、拟建的LNG接收站合计接卸能力21,570万吨/年,已公布的拟建、在建储罐合计3,573万立方米,根据现有项目耗用绝热节能材料情况估算每100万吨/年接卸能力LNG项目的储罐、管道需耗用5,300万元绝热节能材料,预计2021年-2025年我国LNG相关储罐、管道绝热节能材料市场总规模可达114.64亿元;如我国在建、拟建的LNG接收站未来五年分批开建投产,预计2021年-2025年每年我国LNG相关储罐、管道绝热节能材料市场规模可达22.93亿元人民币。进口LNG业务的国际采购、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均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国际采购环节需要由专业的LNG船进行运输,LNG船是国际公认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是一种海上超级冷冻车。此外,经LNG船运送至岸线码头后,还需经过专门的卸船系统进行安全卸货。仓储物流环节需要对低沸点的LNG进行低温或加压储存,其中由于LNG的超低温性,对LNG的储罐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具备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优异的保冷隔热性能和较高的安全性能等。在巨量缺口下,LNG船作为一种大量越洋输送天然气的商业化技术,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包括硬质聚氨酯泡沫绝热节能材料等在内的多个LNG相关产业都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LNG进口量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市场对LNG船舶的需求,而LNG运输船由于制造工艺复杂,目前只有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少数几个国家的少数船厂能够建造LNG运输船,整体而言,LNG船舶制造业处于供不应求局面。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年鉴》统计,2017-2019年全球LNG新船订单量分别为17艘、77艘及60艘。LNG新船订单的快速增长,体现了LNG船舶资源在LNG市场重要性的日益提升。LNG船根据储罐系统的不同可分为自撑式LNG船和薄膜式LNG船,其中自撑式围护结构包括挪威的MOSS型和日本的SPB型,薄膜式围护结构包括GTTNo.96型和GTTMarkIII型。GTT薄膜舱(MarkIII和NO.96系统)代表了LNG运输船货物围护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选择方案。在现役的约500艘常规LNG运输船和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中,75%使用了GTT的薄膜舱技术,其中MarkIII型和No.96型比例基本持平。每艘MarkIII型LNG船大约使用7,000立方米薄膜型聚氨酯保温板,按2015-2019年年平均完工LNG船数量估算,每年全球LNG船用绝热节能材料市场规模约17.41亿元30.47亿元。3、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产品在液氢领域需求概况及发展趋势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两大困境的威胁下,可持续清洁能源的开发日益迫切。目前可替代的新能源包括可再生电力、生物质和氢能等。相比于其他新能源,氢能的优势在于: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储量大、污染小、效率高、可持续发展等。因此,氢能被认为我国碳中和目标下理想的新能源,也是有希望成为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截至202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产氢大国,氢气产量由2016年1,850万吨增至2020年2,500万吨,随着对氢能需求的增加,预计2022年我国氢气产量可达2,747万吨。截止2021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18座,约占全球数量的40%,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根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版),预计2036-2050年氢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10%,年经济产值将超过10万亿元。制氢是氢能源的基础,储运和加氢是氢能应用的核心保障。目前,全球氢气储运主要有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两大类,根据存储状态可细分为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物理吸附和化学氢化物)和有机液态储氢。其中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成熟度高、成本较低,是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储氢方式。低温液态氢气的储运是利用氢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液化,输送效率高于气态氢,低温液氢槽车运输效率高,约为气氢拖车运量的10倍,适合远距离、大批量运输。液氢储运的各种环节均需要用到大量保冷材料,将是行业未来重点关注并开拓的领域。(二)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产品在建筑领域需求概况及前景分析1、我国建筑业市场概况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等领域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投入增加,将为建筑保温材料市场提供更大的市场需求。自2014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呈上升态势,发展良好。2021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为80,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增速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但行业整体发展趋势保持平稳。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由2016年开始逐步回升,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房屋在住宅、商业营业用房、办公楼和其他用途方面的面积逐步扩大。2021年,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达到19.89亿平方米,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和2019年、2020年相比略有下降。从2021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