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县麦子石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湘潭市县麦子石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湘潭市县麦子石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湘潭市县麦子石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湘潭市县麦子石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湘潭市县麦子石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孔

任只因为有了一个孔子,二十多个世纪里,弹丸之地的曲阜,竟能持续地成为偌大中国的精神“圣地”。按说,作为孔子的正宗后裔的孔尚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是他的“本职工作”。但是,不知怎么地,这个正宗的儒生却也喜欢山水,而且有时还喜欢得有点痴迷。与炙手可热的曲阜对峙着的石门山,就是他最为痴迷的去处。我曾想,在他应童子试入学成为诸生、大张旗鼓地读经的青少年时代,肯定游过石门山,并从中触到了学问中没有的娱悦,一种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被大自然根植于人性中的娱悦。但是,毕竟山的近旁就是热得发烫的曲阜城,就是可以接近皇帝的名利场。对于中国的儒生士子们,它或许比清冷的石门山有着更加摄魂的魅力。1684年,孔尚任“仰天大笑”出石门,由曲阜而京城,混得了了个国子监博士的头衔。但石门山,终究成了孔尚任最后的归宿。也许他到底也没有弄明白皇帝为什么要冷落自己。毫无疑问,敏锐的康熙感到了孔尚任身上那股“皇恩”无法控制的生命的娱悦,一种虎啸深山、鹰击长空、鱼游湖海的娱悦。要成就功名,就得作媚态,做鹦鹉,痛苦是难免的了;要保持生命自然无拘的状态和人格的独立,就绝难成就功名,苦恼也是难免的了。中国的士子就处在这种要么降志要么辱身或者降志又要辱身的境地。而当心被痛苦与苦恼交相折磨的时候,心便像河流一样汩汩流动了,流动着自己的思考,滚动着自己的情感,流动着对大自然的向往与渴望,流动着人性的回归,也流动着反叛与抗争。在这汩汩地流动中,痛苦着的心灵就满溢着生命的娱悦了。谁能说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酥,心里只盛痛苦而不是流动着巨大的生命的娱悦呢?穿过历史,我趟过京城与石门之间的那条孔尚任新鲜如昨的心河。能和石门心性相契,那是一定有着和名利场的京都、甚至和传统儒学名教相反的品性的。其父孔贞璠,明朝举人,曾经抗清,博学多才,崇尚气节,进入清朝以养亲不仕。他能不在儿子身上留下痕迹吗?而和不仕于大清王朝的明朝遗士的接交,更可以看出孔尚任独立拔俗的品格。当掌着生杀予夺大权的清帝,威逼利诱都不能使这些遗士与大清为伍的时候,一个文弱的书生却成了他们的好朋友,他认同了“向人难折病时腰”的气节,而淡忘了浩荡的皇恩。真正使压抑、郁积的心性得以舒展的,还是沉浸于《桃花扇》的创作中。非扭曲性灵不能混迹于官场的痛苦,“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的苦恼(韩愈《与崔群书》),都化作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痛苦在笔端化作瀑布,化作醇酒,浇自己的块垒,也浇天下人的块垒,幸福的快意便在心头漫溢了。1699年6月,“十五年拙宦”,碌碌无成的孔尚任,经过十余年的惨淡经营,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传世之作《桃花扇》。这部长篇历史剧从明朝的灭亡,烛照出一个腐朽的制度和一郡腐败的官僚,也塑造出一个忠于爱情,重于气节而又才貌双全、胜过须眉的秦淮名妓的光彩形象,加之少有的悲剧结尾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使其立刻轰动朝野,市井街谈巷议,百官争相传抄,演出“岁无虚日”。这不能不引起对知识分子深存戒备之心的封建统治者的警觉。数月之后,孔尚任便被莫名其妙地永远罢官了。皇帝与山水,都与中国知识者结下了难解之缘,并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造成了他们双重的性格和矛盾的人生。所幸的是中国知识者与山水的缘分要原始得多深刻得多,不管皇帝的影响再漫长,再暴烈,也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山水在中国知识者灵魂深处引起的共鸣,只要不能将他们全部杀尽,就无法使他们全部变成俯首贴耳的奴仆。因为人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他诞生那天起,就带着大自然的胎记,自在,尊严,思索,创造,平等。而知识者,又是人类文明的先锋和人类中最敏感者。曾经印遍孔尚任足迹的石门山,而今在它的最高处雕刻着一个巨大的“归”字,向着游人迎面而来,犹如一声深情而悠长的呼唤。16.“穿过历史,我趟过京城与石门之间的那条孔尚任新鲜如昨的心河。”请赏析这句话。

17.第十一段作者说一个“归”字,“犹如一声深情而悠长呼唤”,作者“呼唤”的是什么?(2分)

18.请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孔尚任受冷遇的原因。(6分)

19.联系全文思考:作者有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石门山”,这是为什么?(6分)参考答案:16.(1)内容上,本句的意思是说,是以京城为代表的名利场和以石门山为代表的性灵之地之间,孔尚任的选择是有其历史原因的。2分(2)结构上承上启下,由此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去探寻孔尚任的精神内核。1分(3)艺术上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了孔尚任这种内在的娱悦有其历史原因。1分17.呼唤人性的回归(回归自然)18.①受父亲崇尚气节的影响1分②认同了明遗老的气节而淡忘了浩荡的皇恩1分③创作《桃花扇》引起了统治者的警觉2分

④孔尚任身上有股“皇恩”无法控制的生命的娱悦。2分19.(1)关联作用。“石门山”与孔的生活密切相关,他生于斯并归于斯。(2)线索作用。这是全文的线索,通过“石门山”把材料组织在一起。(3)对比作用。“石门山”的娱悦自由与官场的黑暗形成对比,从而提示孔最终归隐的原因。(4)象征意味。“石门山”本身就代表的是一个洁净之地,是人性自由的象征。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想北平老舍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大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蜒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伦敦,巴黎,罗马与康斯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康斯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意儿,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注]①原载1926年6月16日《宇宙风》第19期。16.“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清福”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

17.作者说爱北平“只有说不出而已”,这是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分两点概述。第二段中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说出“真爱北平”的?答:(1)a.

b.

(2)

18.作者说“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请根据有关直接描写北平的文字,从两个方面具体解释其内涵。答:(1)

(2)

19.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来写呢?试分析其原因与作用。答:

参考答案:16.“清福”是指在城内没有工业污染,同时又能走近农村,过一种田园般的生活。17.(1)a.北平很大,不能只夸其某一点。b.北平已整个儿与作者的心灵相融,欲表达感情十分困难。(2)用对母亲的爱来表达对北平的爱。(答“类比”或“比较”也可,答“对比”不给分)18.(1)北平的建筑“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北平“热闹的地方”也“动中有静”,这使得作者感到温暖,快乐。(2)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而且鲜美,这不仅使作者能生活节约,更使作者接近自然。19.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作者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一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实际上是珊瑚虫骨骼的颜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的缩影。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国财富的来源之一。然而,1997年12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6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当赤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赤潮。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超过1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⑥“大火把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中,当这些尘埃落定时,它们会把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艾布拉坶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能够产生特大赤潮,足以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这个研究小组的论文第一次表明,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⑦对于科学家而言,解除珊瑚礁面临的危机比发现这些危机更困难。即便人们能够立即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珊瑚礁仍然处于一种长期的危机中。“如果我们能够退回去实施强有力的管理,那么我们可以恢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但是这取决于政治意愿、资金和其他很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对珊瑚礁的研究以及管理的资金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前景确实非常黯淡,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大片珊瑚礁死亡,而它们500年前还存在。”本杰·戴尔对前景表示悲观。1.对“珊瑚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艾布拉坶研究小组已考察证实,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B.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C.珊瑚礁是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由珊瑚虫死后留下的石灰质骨骼历经一代代地堆积而形成的。D.当赤潮发生时,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能够使珊瑚藻窒息死亡。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1997年印度尼西亚的那场热带雨林大火导致了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赤潮的发生。B.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是该国财富的一个来源。C.本杰·戴尔认为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所导致的特大赤潮,能够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D.目前,对珊瑚礁的研究和管理,由于资金和政策的问题,正处于极端的困境中。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因珊瑚礁灿若鲜花,颜色各异,海洋才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B.珊瑚礁的衰亡使印度尼西亚这一“千岛之国”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C.赤潮是一种红色有毒海藻,这种有毒的藻类能杀死包括珊瑚礁在内的海洋生物。D.热带雨林大火所释放的烟尘使周围的环境营养丰富。参考答案:1、C(A篡改文意,原文是“研究小组的论文第一次表明”B修改判断,原文是“可能”;D偷换概念,原文是“珊瑚礁”)2、C(这是艾布拉姆的观点)3、B(A珊瑚礁只是使海底世界五彩缤纷的一部分,故说“才会”不对;C赤潮又称红潮,通常是指海洋微藻、细菌和原生动物在海水中过度增殖或聚集致使海水变色的一种现象,不能说是“一种海藻”。D见第六段是“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使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不能说是“烟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③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侯蒙传》)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T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2)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5分)参考答案:4.B5.A6.D7.(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得分点:无庸、辱、第1分,句意2分)

(2)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敌做的事情。”(得分点:谕、要、进各1分,句意2分)4.试题分析:本句是侯蒙上书劝谏皇帝赦免宋江的话。大意是“宋江凭惜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了解了大意,就可以判断在什么地方断开了。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古文知识的积累,联系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判断,A项,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所以选A。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所以选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1)“晓”是晓谕,使之明白。“君辈皆侯伯”判断句,你们都是侯伯。“第”是只要的意思。(2)“至是”是到这时候。“密谕”是秘密地告诉他。“进”是提拔,晋级。解决了这些知识点,再把其他的词语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句子就可以了。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老子》(1)上述材料阐述了老子怎样的观点?(3分)

(2)老子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强调“柔”“弱”“贱”的一面,请结合事例,谈谈你的理解。(200字左右)(9分)

参考答案:答案:1、从生活经验出发,引申出弱能胜强、柔能克刚的道理,其本质上也是强调“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即“受国之垢”,“受国不祥”。(3分)(或者可用《老子》中“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来概括这种治国的“柔”性:老子用水做喻,就是告诉我们“圣人”能做到谦卑,言辞谦逊,才能使国家安宁。)

2、这是老子著名的“守柔若强”的思想。他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地强调这些思想,除了告诫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就是说不要过分暴露自己的智慧、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自己的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者争夺那种强大,要“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掉。(4分)

这是老子在总结世事经验上得出来的,能开启人生的指挥,如“哀兵必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宁受胯下之辱”等等,就是在忍让和屈辱中求得生存的可能,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种人生态度,承续了不动感情、坚韧冷静的理智状态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目的是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超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小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胜强,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说: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算是国家的君主;承担国家的灾祸,才算是天下的君主。正面的话听起来恰像是反语。)6.

参考答案:9.D、选拔、推荐。(A、得到整饬、整顿;今:使损坏的东西恢复原状。B、相互勾结、来往;今:往来通达。C、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今:方便合适。)10.B.(A、以,都解释为“因为”;B.第一个“乃”,解释为“竟”,第二个“乃”,解释为“就”;C.为,都表示被动;D.“其”都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11.C.(①②都不能表现“公正无私”)12.C.(“属任人不当,上疏谏止”有误)13.(10分)⑴第五伦于是只好假装在驿站里住下来,而暗中乘船离开。⑵第五伦认为皇后的亲族势力过大,于是上疏,想让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利。⑶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因此而被人轻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之前,到一小酒店,看见店前挑着一面招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请写出其两点绝妙之处。(4分)第一、

第二、

参考答案:第一,宣传其酒特别醇厚浓烈,吸引客人;第二,既劝量少者不贪杯,又刺激海量者多饮酒;第三,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提高经济效益。(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可满分,意思对即可)8.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拟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从倡导“常回家看看”,到禁止子女“啃老”,亲情的柔软,每每遭遇法律的强硬。对于“亲情入法”背后,有人认为这是中华传统孝悌观念被淡化的必然,也有人认为是现代惟物质经济侵蚀下的无奈,更有人认为这是法律和道德缺位的后果……你同意哪一种看法呢?请作简要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5分)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体现法律和道德的缺位。如果法律对“子女不回家”或者“啃老”无动于衷,它们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念。“亲情入法”是一种对社会主体价值观念的引导,是法律道德的回归。(观点态度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