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棒热剪炉产业工作报告
2017年,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开创了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数字化设计技能网络大赛,将每个学校的计算机房设为考场,大赛裁判组成员在赛事中心对各赛场动态进行远程监控。模具专业学生均可报名参赛,给学习者提供了同等的参赛权利,推动了全员化参赛,实现了大赛普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提升,成为培养模具技能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模具产品在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三高方面持续提升,结构围绕消费升级,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型消费品领域的产业模具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重点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产品、超高清视频终端、智能家电、医疗大健康、可穿戴设备、新型包装等新消费产品模具研发,拓展模具控性控型保障下的模具制件产品应用空间,创造更多模具需求市场,推动模具及紧密关联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让中国模具更加显示出精细度颜值度感受度。企业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提升鉴于在数字化模具设计、加工中,在线视觉、影像数据采集检测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模具产能总体出现高端不足、中低端轻度过剩的现状,十三五期间,我国模具企业的发展关注重点开始从产能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其中质量的概念由单纯的产品制造质量扩展到包括模具制件成形前端研发、模具成形产线、模具维护的制造体系的全面建设,使得终端用户评价、行业评价等质量评价体系认可程度逐年升高。效益提升则包括了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控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提升。模具产业与模具市场需求的依存关联度极高,随着模具用户行业的需求越来越严苛,倒逼我国模具产业技术进步、管理提升、服务细化,呈现出强劲、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模具产业规模(一)模具产业规模保持增势,产能持续提升我国模具制造企业过万家,模具制造及生产加工的厂、点约2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5000家,公有制企业占5%左右,三资企业占10%左右,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约占85%,模具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上市公司超过50家,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评定的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209家、模具出口重点企业60家,行业引领的作用明显。产业链日趋完整并不断优化,设计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以骨干企业队伍带动产业链企业的现代模具产业群已基本建成;模具研发设计体系、模具制造应用装备(机床工具)供应体系、模具材料研发生产和供应体系、模具(配件)标准件生产供应体系、教育体系、模具后服务体系较为完整,形成了良好的模具产业生态圈,满足了消费产业、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模具需要,国内模具市场满足率达到95%左右。模具的品种、规格繁多,技术要求各异,中小微型企业占95%以上,模具企业发展适于精、专、特模式,目前国际上模具企业绝大多数也是中小企业,专精特的产业特色鲜明;但我国企业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发展不均衡,某些领域已出现竞争不真实的无序状态。十二五以来,随着我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我国的模具消费量持续增加,约占世界模具消费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五年保持世界第一大模具消费国的地位;十三五期间,我国模具生产量不断增长,2019年模具产值超过2900亿元人民币,支撑着中国每年超过30万亿元的制品成形,持续保持世界模具制造第一大国和模具出口世界排名前三的地位,我国模具行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基本面稳固。2016—2019年我国模具产值增加约365亿元,年均增长4.1%;出口模具4年累计226.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7.6%;2019年比2016年模具产值增加约520亿元(含出口),年均增长5.3%。2020年模具产值达到3100亿元左右,保持与机械产品同步增长,模具出口维持在2019年的水平略有增长。(二)模具外贸互补性强,国际市场开拓稳健中国模具顺应世界模具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系统优势、协同优势,培养竞争优势,拓展全球资源配置空间,以吐故纳新的强烈胸怀,从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投资采购国外先进的装备到吸引国外精英人才、吸收外商投资,再到对外模具贸易全球布局、对外投资合作,走过了重视吸收到重视走出去深度融入世界模具贸易体系、制造体系的开放之路。中国模具出口能力增长迅速,我国有出口业务的模具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具备出口能力、出口额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模具企业近1000家,他们合计出口额占我国模具出口总额的60%以上。十三五以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一直是我国模具出口最多的省市,合计出口额占我国模具出口额的比例超过80%。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模具出口从1994年的3900万美元、模具贸易逆差超过6亿美元,到2008年模具出口超过2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平衡。自十二五以来,我国模具制造满足了国内模具市场的强劲需求增长,十二五十三五十年间,年进口模具在20亿美元左右徘徊,强劲的模具需求消费增量几乎由中国模具消化。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国内模具市场不断扩大,模具消费量持续增加,同期我国模具进口量累计97.18亿美元,模具进口年平均增长-8.06%,模具进口大幅下降。十三五期间,出口模具五年合计288.8亿美元,模具出口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4.53%,模具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塑料橡胶模具出口占比最大,占总量的六成左右,具有很强的国际市场认可度,冲压模具出口占总量的两成左右,出口目的地近200个国家/地区。十三五中国模具进出口顺差从2016年的27.88亿美元,到2020年的46.83亿美元,顺差增长达68%。同期国际模具市场增长70亿美元左右,年均增长1.5%;我国模具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占比稳步提高,出口模具由29.1%提高到32.8%。中国模具已经成为全球模具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模具进口总额不到16亿美元,同比上年下降超过18%,国际模具制造产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使得我国进口模具大幅下降,成为中国模具的重要窗口期,内循环模具供应能力更为增强,中国模具国内供应链能力有效得以提升。同时,中国模具出口仍实现了小幅正增长,中国模具把握住了更为广阔的国际模具市场空间,展现出在国际模具采购中最具性价比的模具制造基地的牢固地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一)国际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下的国际模具制造产业形势十三五中期(2017年)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波及全球并不断升级,引发去全球化思潮泛滥,导致国际经济秩序受损、局面动荡、市场格局莫测,我国模具行业身处其中,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1、全球模具行业整体形成国际分工合作模式模具品种多、批量小、技术附加值高,世界各国模具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德国、日本两国模具总体规模较大、水平较高,德国5000家模具企业中的100家相对较大规模的企业实现了德国90%的模具产值,20人以下的模具企业占90%以上,为100家模具企业配套,形成了竞争有序,互补支撑的健康产业模式;日本25人以下模具企业占95%也是如此,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基本特点,但他们专注自身已有模具产品和相应技术,形成细分领域的绝对话语权,收益支撑创新的模式成熟。模具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强烈依赖地缘市场,目前模具产业体系最全的是中国,而瑞士、瑞典模具以出口为主,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或地区的模具产业大多根据本地区市场需求逐步形成特色,如西班牙的冲压模具、葡萄牙的塑料模具等。模具行业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基于其对产品零件制造业竞争力的巨大支撑和保障作用而受到重视,模具制造业得到了作为全面支撑零件制造的工业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不但制定了支持模具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培训计划,还支持行业组织的建设和工作开展,如瑞典模具和冲压工具协会(1941年成立)、美国国家工模具和加工协会(1943年成立)、日本模具工业协会(1958年成立)、葡萄牙模具工业协会(1969年成立)、德国VDMA精密工模具分会(1892年成立)等行业组织,都承担了本国某些职能。2、全球产业格局加速重构,推动全球模具产业格局重构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呈现新特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降低了产业细分后在全球分散布局的成本,进一步增强了全球价值链扩张的力量。越来越多的经济后起国家仅靠少量要素成本优势,就使得产业转移速度加快、转移范围加大。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低附加值产品成为整体产业链的一部分转移出去已成为一种市场趋势,形成以中国为核心,覆盖亚洲、南美等新兴国家的全球制造业生产体系;但具有技术沉淀、配套环境良好的模具整体产业链的转移难度极大,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处于价值链相对较高端的国家,分工合作关系不断加强,跨国产业多元化推动我国模具企业走出去,融入亚洲、欧洲、美洲等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中国处于这些体系的关键交汇地位,显示出主体的稳固力量。国际金融危机后,受保护主义、技术变革、要素成本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模具产业格局加快调整和重构。模具发达国家纷纷实施模具高端化制造引领战略,以雄厚的技术储备实现模具产业的自动化效能升级,技术壁垒频繁高发,中国模具制造业原有的国际市场拓展模式、产业技术发展模式、人力资源组织模式、资本运作模式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模具新兴国家竞相加快推进模具产业提升进程,我国模具行业资源等要素成本超过印度、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及一些拉美国家,面临高端国际回流和中低端国际分流的双向挤压,全球模具产业格局面临重塑。受贸易保护主义及新兴模具制造势力成长等因素影响,模具国际采购渠道的不确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则极可能是全球供应链体系调整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各国为防控疫情采取的封锁、管控等措施,一定程度上加剧和放大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可能以疫情为借口进一步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进而推动全球供应链体系朝着多元化和分散化的方向发展,全球模具产业格局不确定性增强。3、技术封锁,打压不断升级经过数十年的深度全球化,世界各国经济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高度依赖的关系,产业链已深度交织。我国模具工业受益于市场规模、产业齐全、基础设施、熟练劳动力等方面的既有基础,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重要位置,产业链总体风险可控。但在技术核心领域,模具行业尤为突出的瓶颈是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软件受制于人,行业发展面临巨大风险。模具上游供应链保持稳定十三五期间,我国模具材料在品种、工艺、装备、质量、标准和服务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模具行业提供了稳定优质的模具钢材、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基础材料,支撑了我国模具产业的稳健发展。(一)模具材料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性能明显提升我国完全具备各类模具材料的生产能力,从钢和铸铁到铜材等非铁金属及合金、高温合金、硬质合金、可加工塑料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石墨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天然或人造金刚石、3D打印模具材料等。对于主体模具钢材料,如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特殊用途模具钢各类模具钢钢种齐全,绝大部分国外的标准钢号和品种规格都可以生产。品种规格系列齐全,涵盖棒材、模块、钢板、扁钢、钢带、线材、锻件等,其中高精度的轧制扁钢,尺寸精度可达到1/4DIN标准,最大宽度可以达到850mm。钢材的纯净度、组织均匀性不断提升,实物质量与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具有超高的强度、耐高温磨损和耐腐蚀等特性的铜镍锡合金已开始在行业中运用。凭借其摩擦系数约为铍铜的1/3、腐蚀速度约为铍铜的1/4以及在450℃以下不发生软化的特性,用于注塑模具的热流道喷嘴,满足各种塑料的工况要求,且使用寿命可达铍铜的1.5倍,同时不含铍、铅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金属元素,是热流道喷嘴用高端升级材料。(二)模具装备精密化、大型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在先进制造工艺、精密装备、现代整体解决方案等技术服务领域,优化利用外资,推动数字化生产线改造与集成,利用国际装备服务全球模具企业的契机,以及国际装备在德国、日本、瑞士等模具发达国家模具企业的应用经验,推动高精装备的深度应用,提升我国模具企业的技术水品,从精准运动控制、过程控制中发挥单机设备优势,到工艺控制、性能控制、逻辑控制,向制造全过程品质、效能全面提升方面发展。同时利用模具企业中外模具设备兼用的地位,积极发挥国际模具装备与中国模具装备产业的相互促进作用。创新催生模具产业新的发展动能(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抓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融合模具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在传统制造业大量应用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更新、新工艺替代的变革中,以模具工业的生产方式更加高效、高精,模具成形更加智能、复合,促进全球化模具市场资源配置优化,为模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以绿色、智能、高效为特征的重大技术变革,产品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对模具几乎都是挑战性的要求,也是跨越性的促进。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装备高精、技术进步、资本密集投入、劳动力成本攀升等生产要素的变化给模具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考验。各经济环节的巨大变革,制造业生产制造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路径发生显著变化,对模具行业也是机遇;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形成并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模具产业的优化、升级注入新动能。(二)融合发展推进模具行业高质量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产业链式发展的变革下,产业融合日益成为世界性潮流。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纷纷转型,从简单产品制造到提供售后服务,再到提供产品+服务+技术+系统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正成为重要趋势之一。我国模具下游产业对模具技术服务需求迫切,模具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程度偏低、融合效益尚不明显。模具产业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沿着价值链攀升的能力明显不足,服务在模具制造业中的贡献力显现度差。十四五期间促进融合发展,推动模具制造向模具制造+服务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这既是模具行业提升价值链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现代化模具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重要途径,对现阶段推动我国模具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主动适应新常态,应对消费新需求、制造成形新变化十四五期间,根据汽车和电子及信息产业两大模具用户行业(二者的需求量约占模具总量的65%~70%)的未来发展和产业调整,模具行业将围绕(汽车)轻量化制造技术发展(以塑代钢、以铝带钢、高强板应用、复合材料应用),积极优化模具产品和模具成形一体化技术的系统化提升,主动进行差异化市场调整,模具产品不断拓展新消费领域,使产能在细分领域不断增加。(四)绿色低碳转型将促进模具制造业全面革新随着绿色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必争的制造业发展新高地,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等方面做出战略部署,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国际减排约束正在加速影响我国,中国也具有巨大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为适应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市场需求,也给模具产业带来极大的机遇。轻金属代替金属、塑代钢、一体化模具成形制件代替多个制件的焊接总成、微发泡技术代替常规塑料成形模具、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成形模具等绿色低碳转型技术的掌握和推广应用,带给模具行业发展引擎的全面变革。国内模具产业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挑战在新常态下,国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是主要因素。我国经济已基本告别高速增长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新动能正在培育。支撑模具产业发展的条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力、资源、土地等各种要素的成本增加,低成本优势基本不再具备;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压力加大;人口红利下降;投资收益下降,制造资金周转失衡,要素利用效率明显不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消费、外贸、投资三驾马车均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了相当的困难,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国内传统模具大用户行业增速减缓,降低成本的压力加速向零部件供应商传递,致使模具价格下滑;新兴模具用户行业发展低于预期,国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这些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给模具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蕴藏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力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为我国模具工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模具工业实现优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14亿多人口(其中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美好生活所汇集成的超大国内消费新需求市场的规模优势,以及近60万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特别是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所带来的新的投资、升级需求,为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面向众多消费类产品成形以及投资类产品成形所开辟的模具市场空间的绝佳舞台上,我国模具在实现供应链保障、产业链现代化的同时,自身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十三五期间,我国模具所具有的国际比较优势、持续供给能力,使得中国模具不但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力产品。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模具行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高优势领域的海外市场占有率,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的联通。模具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一)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其对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