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灾害和护理管理_第1页
社区灾害和护理管理_第2页
社区灾害和护理管理_第3页
社区灾害和护理管理_第4页
社区灾害和护理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灾害和护理管理第1页/共64页LOREMIPSUMDOLOR概念灾害: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超过了发生地区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该地区以外的地区求援时,就可以认为灾害发生了。社区灾害:是指发生在社区,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损伤的急性病症和意外伤害。第2页/共64页LOREMIPSUMDOLOR灾害的分类1)自然灾害2)人为灾害第3页/共64页LOREMIPSUMDOLOR灾害的主要特征

突发性

连锁性

区域性社会性第4页/共64页二、社区灾害的救治及管理(一)社区灾害的救治原则1.脱离危险环境2.先救命后治病3.边抢救边分类4.就地取材5.先救后送第5页/共64页LOREMIPSUMDOLOR社区灾害管理1.减灾知识的宣传2.减灾技能的培训3.防灾演练第6页/共64页第二节社区常见急性病症的预防与护理第7页/共64页一、高热(一)高热的机制1.致热原性发热是最常见的发热外源性致热原: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内源性致热原: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第8页/共64页2.非致热原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损伤,直接引起发热,或者是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相互抑制关系失常,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及体温调节障碍等所引起的中枢性的发热。第9页/共64页(二)病因1.感染性发热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第10页/共64页2.非感染性发热热程长、有贫血或多处淋巴结肿大等其他伴随症状1.中枢性发热,如镇静催眠药中毒、颅脑出血、直接损伤体温调节中枢2.吸收热,因无菌性坏死物质被吸收后引起的吸收热,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大面积烧伤等第11页/共64页3.变态反应性发热,常见的有风湿热、药物热、输血输液反应引起的发热4.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发热,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增多引起发热5.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并常伴有心悸、头晕、失眠、食欲差等症状第12页/共64页高热的临床表现1.发热程度的判断(以口温为划分基础)低热体温在37.5-38℃中等度热体温在38.1-39℃高热体温在39.1-41℃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第13页/共64页热型临床表现常见疾病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1℃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波状热体温逐渐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没有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见于霍奇金病第14页/共64页高热的社区救护1.卧床休息2.严密观察病情3.诊断为明确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常用方法有:冰敷、温水檫浴,酒精檫浴、温水浴第15页/共64页物理降温注意事项1.檫浴方法是自上而下,由耳后。颈部开始,直至患者皮肤微红,搽至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地方,要稍作停留,以助散热2.不宜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得过低,以免引起虚脱3.伴有皮肤感染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进行皮肤檫浴第16页/共64页4.降温效果不佳者可辅以药物降温5.檫浴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如发生寒战、心慌、胸闷时,应立即停止檫浴并报告值班医生。第17页/共64页4.加强患者基础护理5.注意高热患者的饮食调节6.积极寻找病因7.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第18页/共64页二、出血概念:是指血液从血管或心脏流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体外的现象第19页/共64页(一)出血的病因及机制1.血管壁破坏2.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3.凝血因子缺乏第20页/共64页(二)出血的社区救护1.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是针对动脉出血最迅速的一种临时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伤部上端用力将动脉压瘪,阻断血液通过,以便立即止住止血,但仅限于身体较浅的部位,易于压迫的动脉,适用于头、面部、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主要用于临时急救,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必须做好进一步止血的准备第21页/共64页1)头顶部出血2)颜面部出血3)头面部出血4)肩部出血5)前臂与上臂出血6)手掌、手部出血7)下肢出血8)足部出血第22页/共64页2.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和静脉出血条件:无菌敷料,干净毛巾包扎的压力要均匀,范围应够大松紧以控制出血而不影响伤部血液流动为度禁用者:骨折、可疑的骨折、关节脱位或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第23页/共64页3.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1)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先提高患肢,尽量使静脉血液回流,减少伤肢的淤血肿胀,第24页/共64页2)布带止血带止血法用布带、三角巾、衣袖等平整的缠绕在加有布垫的肢体上,第25页/共64页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1.要严格掌握止血带的适应证,当四肢大动脉出血用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才能使用止血带2.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3.使用止血带时,应首先垫上纱布,毛巾、衣服等,增加接触面积,以免造成神经损伤。第26页/共64页4.止血带的松紧应适度,要以出血停止,远端不能摸到脉搏为度5.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能超过3小时。6.止血带要有明显标志,包括使用止血带的开始时间和部位。第27页/共64页(三)出血的防护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增强体质,使机体的造血,凝血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满足机体需要。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操作规则,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用指甲挖鼻孔、不嗜酒烟、高血压患者避免情绪激动第28页/共64页三、昏迷概念:昏迷是指意识障碍最严重的阶段,它是脑功能衰竭的严重合并症,是大脑皮质和和皮质下网状结构功能高度抑制的结果。第29页/共64页(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颅内疾病2.全身性疾病第30页/共64页(二)昏迷程度的判断及临床表现1.浅昏迷2.中昏迷3.深昏迷第31页/共64页(三)昏迷的社区救护1.密切观察病情2.保持呼吸道通畅3.建立和维持静脉通路4.加强基础护理5.加强患者的营养供给6.加强患者安全管理7.其他护理第32页/共64页(四)昏迷的预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定期检查身体,及时治疗。疾病的康复期,定期到医院复查,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和定时检测第33页/共64页四、休克概念: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的受损的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第34页/共64页(一)病因及分类1.病因:血容量不足、感染、创伤、过敏、心源性因素、内分泌因素、神经源性因素2.分类1)按病因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2)按病理生理分类3)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低动力型休克(冷休克)、高动力型休克(热休克)第35页/共64页(二)临床表现1.休克早期:机体处于休克代偿期,相当于微循环的痉挛期。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兴奋,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脉压减小,尿量正常或减少2.休克期;机体失代偿进入微循环扩张期,精神由兴奋转为抑制,神志淡漠或昏迷,感觉迟钝,皮肤发绀或出现花斑,四肢湿冷,血压进行性的下降,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并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代谢性酸中毒。3.休克晚期:患者神志不清或昏迷,全身皮肤或黏膜发绀,出现紫斑,四肢湿冷,冷汗淋漓,脉细弱,血压低或测不到,眼底视网膜出血或水肿,全身有出血倾向。第36页/共64页(三)休克的社区救护1.患者体位:2.建立静脉通路3.尽快消除休克病因4.吸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5.尿量的观察第37页/共64页6.生命体征的观察7.观察意识状态8.遵医嘱使用药物9.做好基础护理10.合理饮食第38页/共64页(四)休克的预防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活动性大出血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要注意保护,防止感染,对于感染引起的休克,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积极清除原发病灶,有条件可切开排脓等,预防休克,总之要积极消除病因,调节机体的调节代偿能力。第39页/共64页第三节社区常见急性意外损伤的预防与护理第40页/共64页一,骨折概念:骨折是指由骨和骨小粱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所引起得到以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第41页/共64页(一)骨折的原因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3.积累性劳损4.肌肉牵拉5.其他第42页/共64页(二)骨折的分类1.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2.根据骨折的损伤的程度分类3.根据骨折端的稳定程度分类4.根据骨折后的时间分类第43页/共64页(三)骨折的临床表现1.全身性表现(1)休克:骨折部位大量出血,软组织严重损伤,剧烈疼痛以及合并内脏损伤均可引起休克,(2)发热:一般骨折体温在正常范围内,血肿患者可有低热,伴有感染时,可出现高热。第44页/共64页2.局部表现(1)一般表现:局部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2)骨折的特殊体征1)畸形2)反常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第45页/共64页(四)骨折的社区救护1.紧急处理2.临时固定3.避免再次污染4.安全搬运第46页/共64页(五)骨折的预防注意日常生活和运动安全,预防跌倒的发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多食奶制品,豆制品、骨头汤等含钙高的食物在家庭环境设施上注意安全第47页/共64页二、烧伤概念:是指因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组织损害,包括皮下和黏膜,严重者可伤及肌肉。关节和内脏。烧伤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年龄分布上以青年和小孩居多。第48页/共64页(二)烧伤深度的估计一般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判断一度烧伤:伤及表皮,局部红肿、干燥、无水疱、灼痛感浅二度烧伤:伤及真皮浅层,水泡大,壁薄,局部红肿,感觉过敏深二度烧伤;伤及真皮深层,水疱较小,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可见网状栓塞血管。三度烧伤: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等,形成焦痂,创面无水疱,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第49页/共64页(三)烧伤的临床分期1.体液渗出期(休克期)2.感染期3.修复器(康复期)第50页/共64页(四)烧伤的社区救护1.脱离热源2.小面积烧伤的处理3.在没有判断清楚烧伤的深度时,不要在创面上涂抹任何治疗烧伤的药品,避免影响判断;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补液时可喝淡盐水或是口服补液盐,而不能喝大量淡水,否则会加剧水肿。第51页/共64页4.对于烧伤创面污染严重的患者,无需强行清除创面上的衣物碎片和污物,简单包扎处理即可。5.强酸强碱化学性烧伤,要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特别是眼部的冲洗要彻底,需10-15分钟。第52页/共64页三、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第53页/共64页(一)病因和中毒机制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00-300倍,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其不易解离,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第54页/共64页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1.生产性中毒2.生活性中毒第55页/共64页(二)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1.轻度中毒患者可能发生头痛、头晕、无力、眼花、恶心、呕吐、心悸,甚至短暂性晕厥等。血COHb浓度10%-30%。轻度中毒的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逐渐消失。第56页/共64页2.中度中毒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殷桃红色,脉快,多汗,嗜睡或浅昏迷。血COHb浓度30%-40%。患者经过吸氧,可较快清醒,无明显并发症和后遗症。3.重度中毒患者出现抽搐和呼吸困难,脉搏微弱,血压下降,肺水肿,心律失常,深昏迷,皮肤出现红斑,水疱,血COHb浓度高于50%以上。第57页/共64页4.特殊表现(1)精神意识障碍:反应迟钝、定向力差、神情呆滞、行为怪异、精神错乱(2)锥体外系神经障碍:震颤麻痹(3)锥体系神经损害:偏瘫(4)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失语、失明、癫痫第58页/共64页(三)一氧化碳中毒的社区救护1.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处,松开衣领、裤腰带、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2.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