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与旅游资源_第1页
甘肃文化与旅游资源_第2页
甘肃文化与旅游资源_第3页
甘肃文化与旅游资源_第4页
甘肃文化与旅游资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文化与旅游资源第1页/共78页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丝绸之路、长城边关,河西四郡、大漠孤烟,黄土高坡、甘南草原……在充满传奇色彩与浪漫神韵的丝绸古道上,在辽阔的中国西北腹地,甘肃传承着黄河上游八千年的文化与文明,丝绸之路两千年的辉煌与梦想。敦煌宝窟、嘉峪雄关、拉卜楞寺、麦积云烟,甘肃的旅游美景魅力无限,成为旅游的梦境,旅游的天堂。

第2页/共78页一、甘肃概况甘肃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简称“陇”,位于祖国西部、黄河上游,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第3页/共78页古老的丝绸之路横贯东西,黄河干道纵穿南北。甘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有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2处世界文化遗产,7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自然风光雄奇壮美,类型多样,有戈壁、沙漠、冰川、雪山、森林、草原、雅丹、丹霞地貌等多种自然奇观。甘肃有45个民族,各民族风情浓郁,传统节庆活动独具特色。第4页/共78页第5页/共78页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第6页/共78页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第7页/共78页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常被称为“敦煌雅丹魔鬼城“,亦称“三垄沙雅丹群”。公园位于敦煌市西184公里处,面积398平方公里。它主要由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观。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电影《英雄》、《天脉传奇》、《齐天大圣孙悟空》等影视作品在此拍摄。

第8页/共78页第9页/共78页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以月牙泉命名的歌曲有两首,另外月牙泉多为游戏里地图场景名称。

第10页/共78页嘉峪关关城第11页/共78页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5A)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嘉峪关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由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臂长城、长城博物馆等景点构成。第12页/共78页第13页/共78页嘉峪关关城嘉峪关关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雄关”、“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以明墙连接第一墩,以暗臂连接悬壁长城,形成明代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最西关隘。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长城东起点山海关遥相呼应。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第14页/共78页第15页/共78页嘉峪关关城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第16页/共78页第17页/共78页万里长城第一墩万里长城第一墩又名“讨赖河墩”,位于嘉峪关南讨赖河岸,距关城7.5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3年)是原肃州西长城的南端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西段第一墩台,故名:万里长城第一墩。它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城沿线气势最为壮观的墩台。“万里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66座烽燧墩台的南路十墩之首,除司屯兵、烽火、传递军情、保护屯耕和保障通商、通讯外,由于其形威严高耸,其势雄壮险峻,还具有重要的军事威慑作用。它的存在及其完整保存是构成现在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完整性的重要依据。第18页/共78页第19页/共78页悬壁长城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坡,距市区约14公里,属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始筑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原长1.5公里,为片石夹土墙,现存长城750米,其中有231米的黄土夯筑城墙攀援于高150米,倾斜度为45度的山脊上,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壁长城”。顺城墙顶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陡峻处如攀绝壁。悬壁长城又被人们称为"西部八达岭"。

第20页/共78页第21页/共78页长城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建成于1988年底,于1989年10月正式开馆,是我国第一座全面、系统地展示长城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面积12,312平方米,陈列面积1,766平方米,主体建筑外形呈烽火台式,恰似烽燧相望,长城相连。内设7个展厅,以“伟大的长城”基本陈列为主体,分“春秋、战国长城”,“秦、汉长城”,“北魏、隋、唐、辽、金长城”,“明长城”四部分,集中国史学界、文物考古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长城研究成果于一体,将从战国直到明代,上下三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构筑史,作图表模型、文字版面、彩色图片形式浓缩在1,100多平方米的展厅空间中,既为长城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又使一般游人在短时间内,对中国长城在时间、空间演化上有一个整体、直观的了解。第22页/共78页第23页/共78页崆峒山风景名胜区(5A)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第24页/共78页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第25页/共78页第26页/共78页崆峒山风景名胜区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

1986年5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平凉时亲笔题书“崆峒山”;1994年元月,崆峒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元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中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隍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组成的《崆峒山》特种邮票是我省继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和嘉峪关城楼后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第4套地方题材的特种邮票;2004年3月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第27页/共78页天水麦积山风景区(4A)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名胜之一,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地处西秦岭北支东段,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天水市东南部,北邻渭水,南携嘉陵,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南北气候的交替带。

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5个风景区,

18个主要游览小区,20个外围游览点构成。第28页/共78页天水麦积山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荫,环境清幽。石窟始凿于384年,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10多个朝代1500多年的开凿续修,成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它的海拔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现存佛教窟龛194个,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东崖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第29页/共78页第30页/共78页第31页/共78页仙人崖

仙人崖景区山巍、水秀、崖俊、林密,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仅次于麦积山景区,寺观、庙宇、窟龛多建于高耸的峰顶或凸凹的飞崖间。自南北朝以来,历代在这里均有建筑和雕塑造像,遗存甚少。据1953年中央文化部勘察团鉴定,这里现存的寺宇憾的是多被损毁,遗是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建筑和重新修缮的,部分泥塑为北魏晚期作品。长期以来,这里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仙人崖。距麦积山石窟15公里,由三崖、五峰、六寺所组成。翠峰高耸于崖顶,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间,颇有雅趣。三崖,依其方位,名曰东崖、西崖、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五峰”和罗汉沟群峰众相参差罗列,姿态万千,若揖拜“玉皇峰”,人称“十八罗汉朝玉帝”。

。第32页/共78页第33页/共78页仙人崖

仙人崖的人文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如西崖寺宇是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建筑和修缮的,大佛殿内西北角一个小斜梁架,据专家鉴定,是唐代屋架遗品。东崖有罗汉堂一幢,供大佛及十八罗汉,系明代建筑和塑像。南崖燃灯阁虽于清道光年间毁于火灾,但仍残存北魏晚期塑像。石岩洞为明末肃王朱炽宏(韩王朱松第十五代世孙,世袭与肃王)、大剑侠汪士墉、大书法家王了望隐居论道之处。玉皇阁东南侧下的壁岩间,有石窟佛龛,内存唐代壁画。第34页/共78页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A)

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早在西周时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地,清康熙年间取复兴之意,改名“兴隆山”。本世纪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就达70多处,景点24处,成为佛、道胜地。兴隆山为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现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兴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景点。第35页/共78页第36页/共78页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史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病逝于兴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于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灵柩运至兴隆山,密藏于大佛殿内;1949年8月才迁往青海塔尔寺;1954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寝室。兴隆山因这段历史而更加著名。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早在西周时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地,清康熙年间取复兴之意,改名“兴隆山”。本世纪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就达70多处,景点24处,成为佛、道胜地。兴隆山为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森林。第37页/共78页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旅游风景区(4A)位于漳县南72公里处,是陇中黄土高原最为奇秀的自然风景区,现为省级森林公园,被誉为陇中的“小华山”。因其绵延长达18个村社,故有“贵清十八村”之说。

贵清山为石灰岩地带,群峰林立,怪石如云,森林公园林地面积3.2万亩,原始森林遍布,有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500余种,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山顶海拔2340米,有建于明隆庆年间的中峰寺遗址。穿过断涧仙桥,有西方如来佛祖殿、玄武大帝殿、十大阎君殿等,大小32尊佛像栩栩如生。贵清山有贵清仙境、西方胜景、断涧仙桥、灵岩古洞、禅林挂月、古刹钟声、万壑松涛、洗脸清池等八景。山下有龙川河横穿全境。步行沿峡谷旅行,但见溪流两边奇山峻峰形态各异,云腾雾绕,珍禽异兽随处可见,恰似江南风光,奇秀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第38页/共78页漳县贵清山第39页/共78页断涧仙桥第40页/共78页武威文庙(4A)

武威文庙,古称陇佑学官之冠,现被列为甘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武威东庙角,坐北面南,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公里,它始建于明政统2--4年,公元1437--1439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文庙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三部分组成,西边为儒学院,中间以大成殿为中心,大成殿前有汉池,状元桥,四柱,三间三楼结构的灵新门,东西厢房,民办祠,东西厢房之后是尊经阁。第41页/共78页第42页/共78页武威市雷台公园:(4A)

雷台位于武威市北关中路,因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而闻名于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因供奉、祭祀“雷祖”而得名。台上有明清时期的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古建筑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第43页/共78页雷台汉墓雷台汉墓位于武威市北关中路雷台公园内,是1969年由当地农民在雷台老槐树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著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据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公元186-219年之间。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处,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铜车马仪仗俑99匹。其中以铜奔马艺术价值最高。绝世珍宝“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属国家级文物,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它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既表达了奔马以风驰电的速度超过飞鸟,又巧妙利用飞鸟的躯体扩大了着地面积,保证了奔马的稳定。它体形矫健,昂着嘶鸣,神势若飞,艺术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且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被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定为“马踏飞燕”,是一件举世无双,技艺水平极高的文物精品,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而且是世界人民的艺术瑰宝,它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出土后,曾多次作为中国优秀考古文化代表,邀游全球,引起了国内外极大的轰动和高度赞誉。第44页/共78页第45页/共78页张掖大佛寺:(4A)

大佛寺,始称"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涅磐像,故称"卧佛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赐宝觉寺。康熙十七年(1678年)改称宏仁寺。该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历时五载,至西夏贞观三年(11103年)竣工,历经明、清两朝扩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据明宣宗朱瞻基《敕赐宝觉寺碑记》称:西夏时,有位叫嵬咩的国师,一日静坐,听到附近有丝竹声音,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地建起了这座座东面西的佛殿。大佛寺内建有牌楼式山门和四大天王殿、关祠殿、过殿、陪殿、厢房、卧佛正殿。正殿南为感应寺,北为金塔殿,后为藏金阁和土塔。大佛寺正殿为两层楼,重檐歇山顶,高33米,平面长方形,面宽9间,进深7间,占地总面积1770平方米。殿顶用青筒瓦笨覆盖,殿周围绕廊。殿内塑释迦牟尼涅磐像,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第46页/共78页第47页/共78页肃南马蹄寺风景名胜区:(4A)马蹄寺风景名胜区,地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距张掖市六十公里的临松山下。山顶一石窟内的岩石上留有深深的马蹄足迹,史载系天马神迹,马蹄寺由此而得名。马蹄寺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处组成,分布在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马蹄寺石窟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金塔寺、千佛洞等石窟内一些早期的形制、造像与壁画都保留着古拙挺拔和厚朴实的特点和风格。马蹄寺是我国河西走廊的佛教圣地之一,早期崇信汉传佛教,元代以后藏传佛教在此兴盛,汉传和藏传佛教同时并存。藏语为"卓玛让象",意为菩萨自然出现的地方。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也曾来此朝圣,青海等地信徒一生不能来此拜佛会抱憾终生。

第48页/共78页第49页/共78页第50页/共78页肃南马蹄寺风景名胜区马蹄寺石窟群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屹立于石窟艺术之林。那气势恢弘的"三十三天",以五层二十一窟呈宝塔形开凿于悬崖峭壁,令人叹为观止;金塔寺那飘然欲仙的高肉雕泥塑飞天,在全国实属罕见;藏佛殿石窟规格之宏大,千佛洞石窟雕刻之精巧,虽非鬼斧神工,却也有梦挂魂牵之魅力。

马蹄寺石窟群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景色秀丽的临松薤谷,那"清泉挂碧峰"的壮观飞瀑;那媚材埠林,云衣迷陉,岚气袭人的欹丽风光;六月飞雪,夏无炎暑,游人到此,寻古揽胜,避暑游玩,会使您留恋忘返。

形似观音菩萨莲花宝座的莲花仙峰脚下,五彩缤纷的民族帐篷,似朵朵烂漫的山花争奇斗艳。饱蘸裕固族、藏族、蒙古族民族盛情的风俗接待服务,为游客提供草原特有的风味食品、帐篷旅馆和裕固歌舞,会使您亲身体验第51页/共78页第52页/共78页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丹霞地貌在方圆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第53页/共78页松鸣岩风景名胜区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临夏州和政县南25公里处的太子山林区。松鸣岩因每当风起,松涛大作,奔腾砰訇,如战鼓擂擂、似马奔腾而得名。松鸣岩有三座并峙的山峰,为南天台,西方顶、独岗岭,峰形奇特、芙蓉俊貌,是历代殿宇楼阁,亭榭飞桥荟集之地。早在元代,就有人在此凿洞塑佛,修庙建寺,修行隐居,明代初具规模,为古河州八景之一。

松鸣岩森林公园地处太子山林区,相对高差大,动植物类繁多,乔灌木多达130多种,高山分部着冷杉、铁桦;中心分布着云杉、红桦、白桦、山杨;低山分布油松、杨树、落叶松;林中花色鲜艳,花形独特的杜鹃、八仙花、报春花、柳叶花等近百种野生花卉;有分布广范;数量较多的祖师麻、三棵针、九节昌蒲、川赤芍、黄芪、紫胡、鹿含草等。珍贵动物有狐狸、雉鸡、野兔、野猪等飞禽走兽。连片茂密的森林、色彩缤纷的花卉、用途各异的药材、千姿百态的珍禽异兽,争奇斗艳,大放异彩。

第54页/共78页第55页/共78页第56页/共78页松鸣岩风景名胜区松鸣岩公园总面积为2666公顷,由松鸣岩风景名胜古迹区、药水峡水上游乐区、八路沟高山植物园区、槐山子梁森林景观区、小峡休闲度假区组成。

松鸣岩风景名胜古迹区的“松岩叠翠”闻名遐迩,早在明代就建有玉皇阁、菩萨殿、圣母宫、独岗寺等殿宇,凿通了登山石阶和接峰天梯。

药水峡水上游乐区,水面为15万平方米,以药水水库为主体。

槐山子梁森林景观区,以2000亩油松、落叶松、云杉、冷杉、华山松、和500亩森林苗圃为主要景观。

小峡休闲度假区,以小峡河为脉络、花溪、花径相连;拱桥、曲桥互通;长廊、水榭相邀;洞门、影避对望。第57页/共78页冶力关风景区(4A)冶力关风景区在临潭县境内,以临潭县冶力关为中心,分为莲花山、西峡、东峡和冶海湖四个景区。主要景观有莲花、冶木峡、冶海湖、赤壁幽谷、巨型卧佛等景观。莲花山位于冶力关东15公里处,主峰海拔3578米,集险、奇、幽、秀于一体,因远眺望去,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又称“西崆峒”,是甘南、临夏两地佛道两教的圣地。

冶力关森林公园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甘南藏族自冶州卓尼、临潭两县境内,东邻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西接合作市,北与临夏、康乐毗连,总面积794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3%,植被覆盖率

92.0%。该区属湿润的高原气候,特点是高寒湿润,气温年差较小,月差较大,雨热同季,垂直差异显著。冶木河贯穿全区,

自西向东流入洮河。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奇特。冶木河上游地势平缓,有牧草丰茂的天然牧场,也有地势陡峭、沟深谷窄的练珠峡。下游以林海苍茫、清溪潆洄、曲径通幽的沟壑为主。

第58页/共78页第59页/共78页第60页/共78页冶力关风景区连珠峡壁立千仞、奇峰林立、古树盘岩、虬枝倒挂,千姿百态。

主要的自然景观有:莲峰耸秀、冶峡秋色,睡佛、鹰击石林、三叠瀑布、冶海冰图、林海雪原、喜泉吐珠、通天神树、五松石、飞来石、金钟石、蛤蟆石、飞鹰崖、姊妹峰、听涛台、白石雪峰、神龟清饮,还有极为罕见的丹霞地貌形成的麦积晚霞、四屏峰、赤壁幽谷、笑和尚等奇石奇景,多达270多余处。

冶力关森林公园海拔1800—3600米,年平均气温5.1℃一6.7℃。森林公园以高山暗针叶为主体,主要乔木树种有云杉、冷杉、油松、华山松、红桦、白桦、栎树等。灌木有箭竹,高山柳、杜鹃,小檗、沙棘、蔷薇、忍冬、鲜卑花、绣线菊、木本萎陵菜等。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黑鹤、金钱豹、“四不象”、金雕、胡兀鹫、雪豹、大马鹿、藏原羚、斑尾棒榛鸡等;二类保护动物有毛冠鸡、雪鸡、水獭、金猫、猞猁、马鹿、大天鹅、猎隼,血雉、蓝马鸡、石貂等,三类保护动物有貂猫、黄羊、鸢、苍鹰、环颈雉等。第61页/共78页景泰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4A)黄河石林生成于距今四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的地质时代。由于燕山运动、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风化、雨蚀、重力坍塌形成了以黄褐色河湖相砂砾岩为主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内陡崖凌空,造型千姿百态,峰回路转,景象步移万千。石柱、石笋一般在80--200米之间。专家考察评估认定:黄河石林堪称中华自然奇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石林景区有八个沟之多,是在地壳强烈的抬升之下,黄河河谷形成深切峡谷,使沟谷不断变宽,局部轻弱层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沟谷两侧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时又受到风蚀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许多如窗棂的构造,在水蚀.风蚀的强烈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景观。已开发的饮马沟大峡谷内有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竞发、西天取经、月下情侣、屈原问天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第62页/共78页第63页/共78页第64页/共78页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第65页/共78页甘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1655公里,南北530公里,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现辖12个地级市、2个民族自治州,有86个县市区,常住人口2557.5万人。省内民族众多,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为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第66页/共78页“十一五”时期

中心带动两翼齐飞

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十二五”时期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生态文明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第67页/共78页甘肃文化省情和优势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