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朱胜非传》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朱胜非传》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朱胜非传》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朱胜非传》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朱胜非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朱胜非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金人攻城域,胜非逃去。会韩世忠部将杨进破敌,胜非复还视事,逾年,诣济州谓康王言,南京为艺祖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王即位南京。建炎改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时方草创,胜非上疏言:“仁义者,天下之大柄,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苟失其柄,则不免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好,百有余年,一旦乘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计,是中国失其柄,而外侮所由招也。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徒官胜非言以外成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三年,上自镇江南幸,留胜非经理未几,命为控扼使,已而拜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故事,命相进三宣,胜非特迁五官,其见重若此。会王渊签书柜密院事,内侍复用事恣横,诸将不悦。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徒王钧甫、王世修谋,诬渊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斩渊,分捕中官,皆杀之,拥兵至行宫门外,胜非趋楼上,诘专杀之由。上亲御楼抚谕,傅、正彦语颇不逊,胜非乃从皇太后出谕旨。傅等请高宗避位,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容圣宫,傅、正彦乞改年号及移跸建康,胜非以白太后,因议恐尽废其请,则仓卒变生,乃改元明受。四月朔,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披上乘马还宫。上既复辟,胜非曰:“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耳。”乃乞罢政,上问谁可代者,胜非日:“吕颐浩、张浚。“"问孰优,曰:“颐浩练事而粗暴,浚喜事而疏浅。”上曰:“浚太年少。“胜非曰:“臣向被召,军旅钱谷悉什浚,此举浚实主之。”五年,应诏言战守四事,起知湖州,引疾归。桧得政,胜非与秦桧有隙,废居八年,卒,道忠靖。(节选自《宋史.朱胜非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徒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B.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徒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C.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D.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徒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B.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行人来往,文中的移跸即皇帝移驾。C.建康即南京,又名金陵、江宁等,曾是孙吴、东晋经济、政治、文化中心。D.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另外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晦指农历每月三十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朱胜非刚正不阿,敢于进谏。陕西总制使钱盖升官进职时,胜非指责他弃师误国,致使钱盖被罢职。B.朱胜非关心时局,情系边防。建炎改元时,胜非上疏请求施仁义,以避免四夷交侵的祸患,皇帝称赞。C.朱胜非不畏强暴,忠于朝廷。当刘正彦等人杀害王渊,并带兵到行宫门外时,胜非斥问他们的暴行。D.朱胜非举荐人才,客观公允。胜非向皇帝辩证地评价了吕顾浩与张浚,同时也陈述了他们两人的实绩。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仁义者,天下之大柄,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2)故事,命相进三官,胜非特迁五官,其见重若此。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权应天府。逾年,诣济州谓康王言,南京为艺祖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王即位南京。建炎改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时方草创,胜非上疏言“仁义者,天下之大柄,中国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苟失其柄,则不免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好,百有馀年,一旦乘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计,是中国失其柄,而外侮所由招也。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三年,上自镇江南幸,留胜非经理。未几,命为控扼使,已而拜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故事,命相进三官,胜非特迁五官。会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都统制,内侍复用事恣横,诸将不悦。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徒王钧甫、王世修谋,诬渊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斩渊,分捕中官,皆杀之,拥兵至行宫门外。胜非趋楼上,诘专杀之由。上亲御楼抚谕,傅、正彦语颇不逊,胜非乃从皇太后出谕旨。傅等请高宗避位,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睿圣宫。傅、正彦乞改年号及移跸建康,胜非以白太后,因议恐尽废其请,则仓卒变生,乃改元明受。四月朔,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掖上乘马还宫。苗傅请以王世修为参议,胜非曰“世修已为从官,岂可复从军”?上既复辟,胜非曰:"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耳。"乃乞罢政。上问谁可代者,胜非曰“吕颐浩、张浚”。问孰优,曰“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上曰“浚太年少”。胜非曰“臣向被召,军旅钱谷悉付浚,此举浚实主之”。御史中丞张守论胜非不能预防,致贼猖獗,宜罢。不报。授观文殿大学士,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马进陷江州,侍御史沈与求论九江之陷,由胜非赴镇太缓。降授中大夫,分司南京。五年,应诏言战守四事,起知湖州,引疾归。桧得政,胜非与秦桧有隙,废居八年,卒,谥忠靖。(节选自《宋史·朱胜非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B.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C.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D.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次第。B.故事,指先例、惯例。管理者处理行政事务时,除以法律法规外,还按照一定的先例、惯例行事。C.移跸,移驾的意思。跸,古代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来往。驻跸,指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D.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一般不止一个年号。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胜非多次上疏,直言劝谏。代理应天府时,请求康王到南京图大计;建炎改元时,胜非上疏请求施仁义,以避免四夷交侵的祸患,得到赵构称赞。B.胜非忠于朝廷,维护大局。当正彦等人杀害王渊,并带兵到行宫门外时,胜非斥问他们;当苗傅、正彦提出改号等要求,胜非建议太后部分采纳,以防生变。C.胜非仕途不顺,屡遭排斥。御史中丞张守指责他不能预防致使盗贼猖獗,应该被罢免,但胜非没有上报;因马进攻陷江州,胜非降为中大夫。D.胜非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总制使钱盖升职时,胜非指责他弃师误国,致使钱盖被罢职;秦桧执政时,因为与秦桧有过节,他不仕闲居八年。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2)四月朔,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掖上乘马还宫。答案1、C句意:总制使钱盖升职,胜非认为钱盖任陕西制置使时弃师误国,封还升迁书,钱盖于是被罢免。谏官卫肤敏因为指责元祐太后兄弟的儿子改职,胜非认为因为外戚的缘故逐去谏臣,不是向天下人显示正道的方式。“盖遂罢”,钱盖并非“谏官”,所以“罢”后要断开,排除AB。“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谏官卫肤敏”为主语,“徙官”为谓语+宾语,“坐论元祐太后兄子”作“徙”的状语,应该在“官”后断开。排除D项。2.D“晦指农历每月三十日”错误。晦,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所以不一定是“三十日”。3.D“同时也陈述了他们两人的实绩”,错误。原文说“问孰优,曰:‘颐浩练事而粗暴,浚喜事而疏浅。’上曰:‘浚太年少。’胜非曰:‘臣向被召,军旅钱谷悉什浚,此举浚实主之。’”可见,只说了张浚的实绩。4.(1)仁义,是天下的大权柄,持有它,那么外夷归附而华夏尊贵。(2)按照旧例,任命宰相要晋升三个官职,朱胜非却破格晋升了五个官职,他如此被器重。参考译文: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考中了上舍。靖康元年,任东道副总管,代理应天府。金人攻城时,胜非逃走。恰逢韩世忠部将杨进打败金兵,胜非又重新处理政事。过了一年,到济州对康王说,南京是艺祖中兴王业之地,请求到南京以图大计,康王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炎改元时,胜非试任中书舍人兼代理直学士院。当时正草创大业,胜非上疏说:“仁义是天下的大权柄,中国持有它,则外国宾服而诸夏尊贵;如果失掉它,就免不了四夷交相侵扰的忧患。国家与契丹结盟,有一百多年,一旦趁其乱弱,远交金人制定夹攻之计,这是中国失去权柄,而招来外侮的原因。陛下即位,应当申明正始之道,选择其中合于仁义的予以施行,不合于仁义的予以放弃,就可以抵制服击退四夷,振兴恢复大业。”皇上赞许他。总制使钱盖升职,胜非认为钱盖任陕西制置使时弃师误国,封还升迁书,钱盖于是被罢免。谏官卫肤敏因为指责元祐太后兄弟的儿子改职,胜非认为因为外戚的缘故逐去谏臣,不是向天下人显示正道的方式。胜非举荐人才,客观公允。胜非向皇帝辩证地评价了吕顾浩与张浚,同时也陈述了他们两人的实绩。三年,皇上从镇江到南方,留下胜非经营镇江,不久,任命他为控扼使,后来授任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按照旧制,任命宰相要晋升三个官职,胜非却晋升了五个官职。正好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都统制,内侍又办事专横,诸将不高兴。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同党王钧甫、马柔吉、王世修谋划,诬陷王渊勾结宦官谋反。刘正彦亲手杀了王渊,分兵捕捉宦官,都杀掉了,拥兵到行宫门外。胜非急忙上楼,斥问他擅权专杀的理由。皇上亲自到御楼安抚,苗傅、刘正彦言语非常不恭敬,胜非于是跟着皇太后出宫谕旨。苗傅等人请高宗避位,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称睿圣宫。苗傅、刘正彦请求改年号及迁都到建康,胜非告诉太后,于是商议如果全不听他们的请求,恐怕很快有变乱,于是改年号为明受。四月初一,胜非率领百官到睿圣宫,亲自扶皇上上马还宫。皇上复位后,胜非说:“以前遭遇变故,我应当殉义而死,偷生到现在,正是图谋今日之事而已。”于是请求罢相。皇上问他谁可替代,胜非说:“吕颐浩、张浚。”皇上问谁最优。胜非说:“颐浩办事干练而残暴,张浚办事完满而清疏。”皇上说:“张浚太年轻。”胜非说:“我以前被召回时,军队钱粮都交给张浚,这件事实际上是张浚主持的。”五年,响应皇上诏令说战守四件事,被起用管理湖州,因病归居。胜非与秦桧有过节,秦桧执政,胜非闲居八年,去世,谥号为“忠靖”。5、CAB项,“思其合于仁义者”是“行之”的主语,“不合者”是“置之”的主语,所以不能分开,排除AB两项;D项,“大业”是“绍复”的宾语,“绍复大业”是“继承复兴大业”的意思,中间不能分开,排除D。再结合本句意思:“陛下即位,应当申明正始之道,选择其中合于仁义的予以施行,不合于仁义的予以放弃,就可以抵却四夷,绍复大业。”皇上赞许他。句子可以断开为: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故6.A“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次第”说法错误,“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7.C“胜非没有上报”说法错误,原文是“御史中丞张守论胜非不能预防,致贼猖獗,宜罢。不报”,意思是“御史中丞张守指责胜非不能预防变乱,致使贼臣猖獗,应当罢免。皇上不答复”,应该是“皇上不答复”,不是选项所说“胜非没有上报”。8.(1)谏官卫肤敏因为指责元太后兄弟的儿子而被改职,胜非认为因为外戚的缘故逐去谏臣,不是用来昭示天下的正道方法。(2)四月初一,胜非率领百官到睿圣宫,亲自扶皇上上马还宫。参考译文: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1103),考中进士。靖康元年(1126),任东道副总管,代理应天府。过了一年,到济州对康王说,南京是艺祖(艺祖,指有才艺文德的祖先;太祖或高祖的通称。)中兴王业之地,请求到南京以图大计。康王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炎改元时,胜非试任中书舍人兼代理直学士院。当时正草创大业,他上疏说“:仁义是天下的大权柄,中国持有它,则外国宾服而诸夏尊贵;如果失掉它,就免不了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盟,有一百多年,一旦趁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之计,这是中国失去权柄,而外侮之所以招来的原因。陛下即位,应当申明正始之道,选择其中合于仁义的予以施行,不合于仁义的予以放弃,就可以抵却四夷,绍复大业。”皇上赞许他。总制使钱盖升职,胜非认为钱盖任陕西制置使时弃师误国,封还升迁书,钱盖于是被罢免。谏官卫肤敏因为指责元太后兄弟的儿子而被改职,胜非认为因为外戚的缘故逐去谏臣,不是用来昭示天下的正道方法。三年,皇上从镇江到南方,留下胜非经营镇江,不久,任命他为控扼使,后来授任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按照旧制,任命宰相要晋升三个官职,胜非却晋升了五个官职。正好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