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庭教育遇见“依法带娃”论文_第1页
当家庭教育遇见“依法带娃”论文_第2页
当家庭教育遇见“依法带娃”论文_第3页
当家庭教育遇见“依法带娃”论文_第4页
当家庭教育遇见“依法带娃”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家庭教育遇见“依法带娃”摘要家庭是人类获取知识、获得教育的初始学校。它不仅是未成年人获得生存资料的重要来源,也是未成年人获得教育引导的重要场合,面对现代社会所存在的家庭教育缺位与错位现象,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应运而生,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此,家庭教育进入“依法带娃”时代。“双减”明确入法后,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被进一步明确,如何“依法带娃”成为监护人的一门“必修课”。科学、理性看待家庭教育可能对家庭和谐、未成年人教育、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将关系到我们在教育事业规划、教育理念革新、教育产业发展秩序上的布局,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如何通过立法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引和赋能?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新增的重要板块,也成为教育者的新关注。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德育教育充电“双减”政策协同教育一、把好德育第一关家庭教育教什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称得上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未来的家长应该如何开展家庭教育?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而回答好这些问题,必须要明确家庭教育的根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后文简称《促进法》)在第三条中规定:“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促进法》从名称到相关条款的设定都体现了立法意图。“德育”是最根本的教育。注重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核心”,既是传承优良家风的需要,也是遵循教育本质,解决当前教育乱象的要求。而把立德树人作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根本任务和亮点,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地关注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科学精神、文化修养、创新意识的培养。1.以家庭文化养德。注重家庭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以优秀的文化塑造人。家庭教育应该去“功利化”,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出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如从道德品质、规矩意识、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构建家庭文化。家庭文化的构建要结合家庭的实际与特点,蕴含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践行科学精神。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健全人格为目标教育;以丰厚的文化滋养道德生成教育。2.以家教空间立德。关注亲子陪伴,保障充足有效的家庭教育空间。如,家庭教育的时间空间和反馈空间等。教育,是时间在人身上沉淀的力量。但家庭教育中由于时间和精力等诸多原因,很多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未成年人的成长除了必要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家庭教育者不应该成为教育的“局外人”。见证和陪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在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中,家教空间对“德”的养成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构建家庭的家教空间呢?父母或监护人首要的认识应该是时间空间意识。家庭参与的时间程度是衡量家教效果的重要尺度。基本的时间保障是展开家庭教育的前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长度对于孩子稳定性格的养成和社会角色定位等品德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孩子完善自身社会角色的重要基础。所以,保障充足的家庭教育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其次,重视家庭教育反馈空间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当一个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中,有些时候教育对象反馈出来的结果有可能是偏离的、相反的。这并非意味着教育的失败,而是教育客体的一种暂时性反馈,这种反馈包含,对此教育措施实施条件是否充分的一种思考。为教育留出一定的容错与修正的反馈空间,是一种天然的美德。二、为有源头活水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很多教育问题的背后都投射出家长或家庭教育的问题。社会生活中,大部分父母未接受过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指导。部分父母或者监护人因家庭教育知识匮乏或对家庭教育重视不足,导致“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等家庭教育缺位、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类现象违背了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应有之义,不利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良性衔接与配合。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立法后,掌握科学合理的家教理念、知识、方法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必修课”。家庭教育立法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让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了解到:家庭教育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此规范家庭教育行为的进行,为家长成为更好的教育者提供指引和赋能。当“家事”上升为“国事”,家长如何跟上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步伐,成为一个合格合法的教育者呢?做一个“学习型”家长,对自身进行教育充电,已经成为时代对家庭教育者的基本要求。 1.更新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首先,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近年来,“鸡娃”教育成为社会热词。为了孩子在考试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家庭教育中,加量、超量的学业任务,挤占了孩子的休息时间。这种畸形的教育反映出来自家庭的教育焦虑。教育不应该成为压榨孩子想象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的枷锁,而应该从多层次、全方位、尽可能地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法》倡导家长摒弃功利主义的成才观。从多维度衡量孩子的个性与特长,发掘孩子在包括学业领域的其他方向具备的潜能,正视孩子的自身情况,让孩子在个性发展中收获自信,正视学业压力。帮助孩子树立多元化的成才观,在学业竞争中为孩子减压,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未来规划,做孩子最温暖的港湾。其次,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重视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劳动观。2022年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显示,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健康、农业生产劳作等任务,将分别贯穿不同年级段。这体现了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反观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很多家庭则把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当作无足轻重的部分。劳动教育的功能被弱化、淡化。而事实上,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劳动技能,是培养孩子“五育”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家庭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合。利用家庭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展开劳动教育,具有教育的天然优势,一方面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生活、练就一技之长,培养爱劳动的习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互为补充,摆脱动口不动手的依赖,告别五谷不分的盲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在劳动中得以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的放松,才能体味生活的真谛,在生活中得以成长。 2.提升能力,养成现代化家庭教育素养

首先,实现沟通方式的转变。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沟通方式多为家长对孩子的简单命令。而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给孩子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获取速度与渠道,传统的形式的对父母的知识性崇拜被不同程度地削弱。而随着年龄增长所自然觉醒的自我意识则增加了孩子的自我性和表达性,孩子渴望在家庭相处中以尊重的态度和平等的方式被对待。家长应采用平等沟通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立场,换位思考,在交流中实现教育,在沟通中增进情感,在情感中把握家庭教育的尺度。家长应该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心态积极地了解、融入年轻人的沟通方式和习惯,适时、及时地消除两代人在信息与技术层面上产生的沟通障碍。其次,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变。传统家庭教育的育人方式多为经验育人,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的环境、内容、对象均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很多传统的育人经验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已经出现很多弊端,因此,家庭教育的育人方式应及时予以转变,由经验育人转向科学育人,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习和了解现代化的、科学的育儿方式,让家庭教育适应现代化的育人。实现家庭教育的跨越与发展,为社会培养人才助力。三、画好教育同心圆 1.厘清责任,明确家庭教育实施主体

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厘清相关部门的责任,以及相关部门如何合理合法有序地介入。长期以来,关于家庭教育是“公权力”范畴还是“私权利”范畴的争议从未停止。《促进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性质与参与主体。家庭教育的参与主体并非只限于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社会属性”明显增加,家庭教育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组织、个人都是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但作为不同实施主体,具体职责也不同。 《促进法》在第十四条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2.适应改革,落实家庭教育责任

提及家庭教育,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如何面对“双减”。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双减”实际上是对父母与孩子的一次双重考验。孩子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还是自己要学?过度依赖培训机构的家长,把自己的焦虑通过购买课程消费、隐藏掉,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那么,《促进法》与“双减”政策有何关系? 首先《促进法》的立法宗旨和“双减”政策的宗旨都是要立德树人。其次,具体而言,“双减”政策是特定时段的政策要求,而《促进法》是长期要实施的法律,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和学校要实现协同育人,要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特别是克服双减中提及的的“短视化”、“功利化”问题,健全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才是真正让政策落地的关键。后“双减”时代,家庭教育应该如何有效开展呢?家庭教育回归育人常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人的成长是复杂的,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这决定了不能把教育简单化,认为进入“顶尖学校”便万事大吉。就以孩子成长中最容易量化的学业成就而言,到底与什么最相关?较有影响力的结论来自《科尔曼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比学校更为重要,中产家庭的孩子学业成就最为稳定。在该群体的家庭中,信心和成就根植于家庭中成人的监管和教育。而那些学业成绩不良的孩子,大多缺乏一种改变和控制自己前途的自信[1]。因此,双减”不等于家庭教育的放手。家长对于国家层面的政策应做好充分理解,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教育规划,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家庭教育中做好孩子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以此作为始终不变的目标。重新设计家庭生活,把家庭空间打造成有生命气息的“学习型”空间,形成终身学习的共同价值观,以此为载体,让孩子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与家训。重塑家庭文化、发挥家庭教育功能、设计美好的家庭生活。这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2]。3.完善指导,构建家庭教育融合体系

家庭是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育者。但不同的父母在能力、资源条件以及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性。《促进法》进一步明确多个主体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同职能。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组织在家庭教育实施方面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等形式对家庭教育工作产生促进作用。这些举措,一方面弥补了家庭教育在私人自治领域产生的局限,另一方面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性质不限于“家事”或“私事”。为此多地发布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庭教育指导令等。例如:在四川叙永构建了家教指导工作站:团委、妇联、教体局联合推荐14名家教指导员。他们分别是法官、学校心理咨询老师、专业社工、以及民政妇联和关工委。这张由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位一体为未成年人撑起的“保护网”开始发挥作用。把妇联、民政等职能部门拧成一股绳,共同参与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来,实现了多部门的联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优势,加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挖掘社会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育人的综合效应。结语:是否有完美的家庭教育?是否有完美的家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