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方法-基本分析法_第1页
危险源辨识方法-基本分析法_第2页
危险源辨识方法-基本分析法_第3页
危险源辨识方法-基本分析法_第4页
危险源辨识方法-基本分析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源辨识方法—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对照下述危险因素分类和事故类型及职业病的分类,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分类A1物的不安全状态A1.1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A1.1.1设计不良a.强度不够;b.稳定性不好;c.密封不良;d.应力集中;e.外型缺陷;f.外露运动件;g.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h.构成的材料不合适;i.其他。A1.1.2防护不良a.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b.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c.缺乏PPE或PPE不良;d.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e.其他。A1.1.3维修不良a.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b.出故障未处理;c.平时维护不善;d.其他。A1.2物料A1.2.1物理性a.高温物(固体、氯体、液体);b.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c.粉尘与气溶胶;d.运动物。A1.3化学性节A1.3.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A1.3.2自然性物质;A1.3.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A1.3.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A1.3.5其他化学性危害因素。A1.4生物性A1.4.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A1.4.2传染病媒介物;A1.4.3致害动物;A1.4.4致害植物;A1.4.5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A1.5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A1.6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A1.7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A1.7.1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离能电子束等);A1.7.2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紫外线等)。A2人的不安全行动A2.1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A2.1没有按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使用不合格的机械、工具、用具等;A2.2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A2.3机械运转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A2.4其他。A2.2不采取安全措施A2.2.1不防止意外危险;A2.2.2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A2.2.3没有信号就开车;A2.2.4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A2.2.5其他。A2.3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A2.3.1运转中的机械装置;A2.3.2带电设备;A2.3.3压力容器;A2.3.4加热物;A2.3.5装有危险物的装置;A2.3.6其他。A2.4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A2.4.1拆掉、移走安全装置;A2.4.2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A2.4.3安全装置调整错误;A2.4.4去掉其他防护物。A2.5制造危险状态A2.5.1货物过载;A2.5.2组装中混有危险物;A2.5.3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A2.5.4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A2.5.5其他。A2.6使用保护用具A2.6.1不使用保护用具;A2.6.2不穿安全服装;A2.6.3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A2.7安全放置A2.7.1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A2.7.2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A2.7.3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A2.7.4其他。A2.8接近危险场所A2.8.1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A2.8.2接近或到货物下面;A2.8.3进入危险有害场所;A2.8.4攀爬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A2.8.5攀、坐不安全场所;A2.8.6其他。A2.9某些不安全行为A2.9.1用手代替工具;A2.9.2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A2.9.3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A2.9.4抛掷代替用手、绳索传递;A2.9.5不必要的奔跑;A2.9.6作弄人、恶作剧;A2.9.7其他。A2.10误动作A2.10.1货物拿得过多;A2.10.2拿物体的方法有误;A2.10.3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A2.10.4其他。A2.11其他不安全行动A3作业环境的缺陷A3.1作业场所A3.1.1没有确保通路;A3.1.2工作场所间隔不足;A3.1.3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A3.1.4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A3.1.5物体堆积方式不当;A3.1.6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A3.1.7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A3.1.8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A3.2环境因素A3.2.1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A3.2.2通风不良或缺氧;A3.2.3温度过高或过低;A3.2.4压力过高或过低;A3.2.5温度不当;A3.2.6给排水不良;A3.2.7外部噪声;A3.2.8自然危害(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A3.3作业方法的缺陷A3.3.1作业程序有错误。A3.3.2使用不合适的机械、装置。A3.3.3使用不合适的工具、用具。A3.3.4人事安排不合理(技术不当、身体条件不合适、负荷超限、禁忌作业等)。A4职业病分类A4.1尘肺。A4.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A4.3职业中毒。A4.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A4.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A4.6职业性皮肤病。A4.7职业性眼病。A4.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A4.9职业性肿瘤。A4.10其他职业病。A5事故类型分类A5.1物体打击A5.1.1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A5.1.2适用于落下物、飞来物、滚石、崩块所造成的伤害。如林区伐木作业的“回头棒”、“挂枝”伤害,打桩作业锤击等,都属于此类伤害。但不包括因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A5.2车辆伤害A5.2.1指本公司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A5.2.2适用于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以及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放飞车,车辆运输挂钩事故,跑车事故。A5.2.3机动车辆是指:汽车,如载重汽车、倾卸汽车、大客车、小汽车、客货两用汽车、内燃叉车等;电瓶车、如平板电瓶车、电瓶叉车等;拖拉机,如方向盘式拖拉机、手扶式拖拉机、操纵杆式拖拉机等;有轨车类,如有轨电动车、电瓶机车;挖掘机、推土机、电铲等。A5.3机械伤害A5.3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械缠压住等。但属于车辆、起重设备的情况除外。A5.4起重伤害A5.4.1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A5.4.2适用各种起重作业。包括:桥式类型起重机,如龙门起重机、缆索起重机等;臂架式类型起重机,如门座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汽车和轮胎起重机等;升降机,如电梯、升船机、货物升降机等;轻小型起重设备,如千斤顶、滑车葫芦(手动、气动、电动)等作业。A5.4.3例如:起重作业时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绞入钢丝绳或滑车等伤害。同时包括起重设备在使用、安装过程中的倾翻事故及提升设备过卷、蹲罐等事故。A5.4.4不适用于下列伤害:a.触电;b.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c.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式跌倒。A5.5触电A5.5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A5.5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接触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裸露的临时线,漏电的手持电动工具;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雷击伤害;触电坠落等事故。A5.6淹溺A5.6.1指因大量水经口、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A5.6.2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A5.6.3“设施”是指水上、水下各种浮动或固定的建筑、装置、管道、电缆和固定平台。A5.6.4“作业”是指在水域及其岸线进行装卸、勘探、开采、测量、建筑、疏浚、爆破、打捞、救助、捕捞、养殖、潜水、流放木材排除故障以及科学实验和其他水上、水下施工。A5.7灼烫A5.7.1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A5.8火灾A5.8.1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A5.8.2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比如,居民火灾蔓延到企业,此类事故属于消防部门统计的事故。A5.9高处坠落A5.9.1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A5.9.2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的坠落;也适用于由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但排除以其他类别为诱发条件的坠落。如高处作业时,因触电失足坠落应定为触电事故,不能按高处坠落划分。A5.10坍塌A5.10.1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A5.10.2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的塌方等情况。A5.10.3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A5.11冒顶片帮A5.11.1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为冒顶片帮。A5.11.2适用于矿山、地下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发生的坍塌事故。A5.12透水A5.12.1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A5.12.2适用于井巷与含水岩层、地下含水带、溶洞或被淹巷道、地面水域相通时,涌水成灾的事故。不适用于地面水害事故。A5.13放炮A5.13.1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A5.13.2适用于各种爆破作业。如:采石、采矿、采煤、开山、修路、拆除建筑物等工程进行的放炮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A5.14瓦斯爆炸A5.14.1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浓度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A5.14.2主要适用于煤矿,同时也适用于空气不流通,瓦斯、煤尘积聚的场合。A5.15火药爆炸A5.15.1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A5.15.2适用于火药与炸药生产在配料、运输、贮藏、加工过程中,由于震动、明火、摩擦、静电作用,或因炸药的热分解作用,贮藏时间过长或因存药过多发生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以及熔炼金属时,废料处理不净,残存火药或炸药引起的爆炸事故。A5.16锅炉爆炸A5.16.1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A5.16.2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于0.7表大气压、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以下简称锅炉),但不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锅炉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锅炉。A5.17容器爆炸A5.17.1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A5.18其他爆炸A5.18.1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例如:A5.18.1.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可燃性气体如煤气、乙炔、氢气、液化石油气,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A5.18.1.2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汽油挥发气引起的爆炸;A5.18.1.3可燃性粉尘如铝粉、镁粉、锌粉、有机玻璃粉、聚乙烯塑料粉、面粉、谷物淀粉、糖粉、煤尘、木粉;以及可燃性纤维,如麻纤维、棉纤维、醋酸纤维、腈纶纤维、涤纶纤维、维纶纤维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A5.18.1.4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气与空气相混合(如可燃固体、自燃物品,当其受热、水、氧化剂的作用迅速反应,分解出可燃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