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岳城水库_第1页
新版岳城水库_第2页
新版岳城水库_第3页
新版岳城水库_第4页
新版岳城水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城水库

一、工程概况

岳城水库位于河北省磁县与河南省安阳县交界的漳河干流出山口处,距河北省邯郸市区55公里,距河南省安阳市区25公里,下游距京广铁路桥15公里。工程由大坝、泄洪洞、溢洪道、电站及引水渠首等建筑物组成。是漳河上最大的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

1957年北京院编制的海河流域规划,确定修建岳城水库。1958年8月,河北省采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方式开工建设,1959年春因设计变更停工。1959年8月12日,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兴建岳城水库报告,总理批示:“同意举办”。8月29日,水电部以(59)水电计钱字265号文批复,“同意举办岳城水库工程”。1959年10月1日工程正式开工。

岳城水库大坝在漳河主河槽上,有主坝、大副坝和一、二号副坝;泄洪洞设在主河槽右岸,由进水塔、坝下埋管及消力池组成;溢洪道位于主河道左岸主副坝连接处,由进口堰、泄水陡槽、消力池、海漫、导流墩组成;水电站位于泄洪洞消力池右侧,由引水管道、厂房、尾水渠组成;灌溉渠首位于消力池两侧,左侧为穿过溢洪道进入河北省的民有渠,右侧水电站出口下游为流入河南省的漳南渠。1961年开始蓄水,1970年11月水库建成。水库由北京院初步设计,设计总库容11.1亿立方米,1963年以后核实为10.9亿立方米。1987~1992年大坝加高加固工程完成后,总库容达13亿立方米。现由漳卫南局管理。

二、规划勘测

1957年,北京院编制的海河流域规划,确定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同年,该院在水库设计任务书中确定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库容5亿立方米。

1957年7~10月,该院对技术施工阶段及水库坝址进行地质勘探,8月完成初步设计外业勘测,1960年提出技术施工阶段简要勘探报告。

1958年春,根据河北省急需调控漳河洪水和解决下游供水要求,北京院即开始进行勘测设计工作,于同年7月提出《岳城水库初步设计要点报告》,9月提出《岳城水库设计任务书》。确定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最高水位140.00米(大沽高程,下同),死水位115.30米,总库容5亿立方米。工程由大坝、泄洪洞、溢洪道、水电站及灌溉渠首工程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采用水中倒土法。10月,该院根据河北省提出的《漳河岳城水库设计任务书》编制了《岳城水库初步设计书》。

1959年,河北省政府决定扩大工程规模,10月北京院提出《岳城水库初步设计任务书》,确定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11.22亿立方米,设计水位152.10米,校核水位154.80米,汛期限制水位131.80米,死水位为120.00米。水库由主坝、大副坝及一、二号小副坝、泄洪洞、溢洪道、水电站、渠首等组成。确定灌溉面积200万亩,利用灌溉放水相机发电,年平均发电量4500万千瓦时。

1960年4月,北京院编写了《岳城水库初步设计补充文件》,8月,提出《溢洪道补充设计》。根据岳城水库所处的重要位置以及防洪和灌溉的重要性,岳城水库主体工程由原定Ⅱ级建筑物改为Ⅰ级建筑物。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及建筑工程部科学技术局相继于1960年12月和1961年1月提出岳城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以河北省磁县9度为参考依据。

1964年,根据全国水利会议提出“水库保证标准,大型水库应达到千年一遇洪水,巨型水库还要提高”的原则,岳城水库决定增建溢洪道工程,校核标准按千年一遇洪水加上20%。

1965年,水库防洪标准仍定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加20%校核。总库容10.9亿立方米,设计水位151.90米,校核水位154.80米,汛限水位132.00米,死水位125.00米。据此修改了各项工程设计。

1975年8月河南省大水后,为使水库防洪标准达到500年一遇,大坝加高1米。

1977年6月16日,国家地震局以(77)地鉴字第093号文提出:唐山地震后,岳城水库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为8度。

1986年8月,根据新的水文分析成果和运用方式,岳城水库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险库,在大(1)型水库中防洪标准偏低,急需采取措施提高防洪标准。天津院编制出《岳城水库提高防洪标准补充初步设计》,水电部以水电水规字[1986]第64号文批准“岳城水库提高防洪标准补充初步设计”。采用大坝加高方案,大坝加高2.5米,坝顶高程159.50米,增建三号小副坝,改建溢洪道、泄洪洞,将水库防洪标准提高至1000年一遇,总库容增至12.2亿立方米。1991年4月,为使工程非常运用洪水标准接近近期水库运用洪水标准2000年一遇,水利部批准在溢洪道超泄条件下,将防浪墙加高加厚。

1992年7月,水利部水规字[1992]48号文批复:同意岳城水库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其洪水位159.03米,防浪墙顶高程161.30米,总库容为13亿立方米。

三、工程设计

(一)土坝工程:

1、

坝基地质情况

坝基为厚层的第四纪及第三纪地层所覆盖,三迭纪砂页岩埋藏在地面以下70~130米。

主坝从桩号0+051~0+650米为左岸Ⅰ、Ⅱ级阶地,表层为厚约5~20米的次生黄土,黄土以下为厚约5~20米的砾岩,再以下为第三纪地层。0+650~2+400米为河漫滩,地面最低高程为104.00米,表层为10~15米厚的第四纪沙卵石,以下为第三纪地层。2+400~3+570米为右岸Ⅰ、Ⅱ级阶地。从桩号2+400~2+970米为Ⅰ级阶地,表层为3~15米的次生黄土,以下为厚约15~25米的沙卵石层,再以下为第三纪地层。2+970~3+400米为Ⅱ级阶地,表层为15~20米的次生黄土,以下为厚度5~8米的的胶结不良砂砾岩或砂卵石层,再以下为第三纪地层。此外在第三纪残丘顶部有厚度不等的红土卵石层。

副坝坝基地面最低高程为128.00米,上复1~4米厚的第四纪薄层壤土,及一部分残积亚粘土和红土卵石,下部为第三纪地层。

2、

坝基防渗措施

河漫滩段由桩号0+642~2+400米,表层砂卵石层平均厚11米,采用截水槽防渗。因当时大坝已填筑到148.00米高程,为了在截水槽开挖过程中不影响大坝的安全,确定截水槽中心线位于坝轴线上游225米处,距上游坝脚约80米。截水槽底宽为8米,两侧边坡为1∶1.5,回填塑性指数大于10的壤土,土料的压实干么重为1.65吨/立方米,渗透系数为2×10-6厘米/秒。截水槽与上游坝脚以碾压铺盖相接,铺盖厚度为6米。由于截水槽下部的第三纪地层仍具有透水性,截水槽后仍有20~30%的剩余水头,因此截水槽的最大水力梯度小于6。

两岸阶地(0+140~0+642,2+400~3+440),上部为厚层黄土复盖,以下为砂卵石、砂砾岩或胶结程度不同的砾岩,对此强透水层采用灌浆帷幕防渗。为满足灌浆帷幕有效厚度8米,允许水力梯度最大不超过6。除砾岩段外,确定灌三排,排距3米,孔距2.5米,按梅花形布置。在砾岩中灌两排,排距为4米。

灌浆帷幕和截水槽全部截断了第四纪砂卵石和砾岩,为防止绕流,灌浆帷幕在两坝肩各伸入第三纪地层约20米左右。帷幕嵌入第三地层一般为2米,根据耗浆情况最多嵌入5米,进水塔前嵌入第三纪地层为6米。

灌浆帷幕与上游坝脚以铺盖相连,桩号0+490~0+650,2+400~2+700辗压铺盖加天然铺盖厚度共为6米;0+100~0+414,2+700~3+440在天然铺盖上加筑2米厚的人工铺盖。1974年和1975年于0+140~0+387,2+850~3+470范围内又加厚铺盖2米。

3、下游坝脚排水设备

依基础的不同地质条件和上游不同的防渗措施,分别采用不同的排水布置。

河床段0+642~2+400米下游坝脚设有排水暗沟。右岸Ⅰ、Ⅱ级阶地采用排水沟和减压井相结合的排水措施,在桩号3+110米设有长300米的横向排水沟。左岸0+370~0+520米为泄洪洞段,坝体填筑在泄洪洞上,以不透水地基考虑,采用褥垫排水。泄洪洞以北至0+170米,砾岩上部黄土较厚,利用泄洪洞消力池北边墙排水暗沟排水。

两岸坝肩,左岸桩号0+051~0+175米,右岸桩号3+400~3+525米,设厚度为4米的砂砾褥垫排水。

大副坝原设有排水暗沟及褥垫排水,因回填的砂砾料发生管涌流失,1977年已于坝脚另行开挖排水明沟。并将原排水暗沟中的混凝土管用砂料加以填堵。

4、工程布置

(1)土坝。土坝坝顶高程155.50米,最大坝高51.5米。主坝坝顶长3570米,副坝坝顶长2300米。坝顶宽10米,坝顶上游侧设1.5米高的防浪墙。坝顶公路路面宽8米。

主坝河床段上游防渗采用截水槽,下游坝脚设有排水沟。上游坡由上到下为1∶2.75、1∶3、1∶4;在高程143.50米和118.5米处变坡。下游坡由上到下为1∶2.5、1∶2.75、1∶3.5、1∶3.75;在高程143.50米、131.5米和118.5米马道处变坡。

泄洪洞顶段土坝断面受已成洞身长度的限制,下游坡在高程131.05米至118.5米之间改用了堆石棱体,边坡为1∶1.8,由坝顶至131.5米高程间边坡为1∶2.25、1∶3.25,在143.50米高程马道处变坡。

主坝两端上游防渗采用灌浆帷幕。左岸泄洪洞以北坝基排水与静水池底板排水结合,采用排水暗管,排入二级静水池。右岸排水沟内设有减压井,井距10~20米,透水混凝土滤水管内径30厘米,井深大部分穿透第四世砂砾石层。由于灌浆帷幕防渗效果不如截水槽,浸润线较高;坝基黄土又未全部挖除,抗剪强度较低;因此黄土台地段坝坡较河床段稍缓。

主坝两坝肩基础上部为黄土,下部为第三纪地层,上游未进行防渗处理。下游设有4米厚的砂砾褥垫排水。

副坝坝基为第三纪地层,透水性小,抗管涌梯度大,上游未进行防渗处理。下游排水措施采用排水沟和砂砾褥垫排水相结合。排水沟大部分深6米,砂砾褥垫厚2米。上游坝坡由上到下为1∶2.75、1∶3.25,在高程143.50米处变坡。下游坝坡为1∶2.5、1∶3.5、1∶4,在高程143.50米和133.50米马道处变坡。

主副坝上游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块石粒径不小于45厘米。块石以下第一层垫层粒径5~80毫米,厚50厘米;第二层垫层为砂砾,厚55厘米。上游护坡总厚度1.5米。下游护坡亦采用干砌块石,厚20厘米,下设50厘米砂砾垫层。

(2)泄洪洞及引水洞工程。位于左岸Ⅱ级阶地的砂砾岩基础上,共9孔,孔口尺寸6×6.7米(宽×高)。原设计两边孔为电站引水孔,后改为右侧9号孔为电站引水孔,下接引水钢管的廊道。8孔泄洪,最大泄洪流量设计为4200立方米每秒,实际为3290立方米每秒。泄洪洞及电站引水洞的首部为进水塔;中部为坝下无压涵洞。泄洪洞尾部接静水池、尾水渠。引水洞接电站,再经电站尾水渠入静水池。

进水塔。进水塔位于土坝上游坡脚处,塔座的一部分埋置于坝坡内,进口底高程为109.00米。进水塔共9孔,中间7孔孔口尺寸为4.5×4.5米,工作闸门采用弧形门,以60吨电动启闭机启闭,启闭机设在高程123.00米的工作廊道内,有两个内径3米的交通竖井由廊道通至塔顶。两边孔孔口尺寸为4.5×5.0米(宽×高),工作门采用定轮平板闸门,以300吨启闭机启闭,启闭机设在塔顶,可动水启闭。9孔工作门前均设有检修门槽,事故门为定轮平板闸门,事故门由一台170吨门式启闭机启闭。

进水塔长30米,塔顶高程155.50米,总宽77米,按3孔一联布设永久缝。

为增加基础砂砾岩的强度,防止不均匀沉陷,进水塔基础范围内,对砂岩进行了固结灌浆,并在进水塔上游设置了灌浆帷幕。为保证泄洪洞明流的工作条件,在闸室上部高程122.00米处设有内径3米的通气廊道,并以9个内径1.6米的通气孔道入每个闸室内,塔顶在交通竖井后设有内径3米的通气竖井与通气廊道相通。

涵洞洞身。全长190米,为适应混凝土收缩和不均匀沉陷,每10米留一道缝。洞身纵坡为4∶1000,底板高程由109.00米逐渐降至108.24米,底宽77米。9个洞断面相同,为平底槽形拱顶断面,宽6米,高6.7米。洞顶采用等截面双铰园拱,承受上部全部土压力。

为防止沿洞身与土坝接触面产生集中渗流现象,洞身每10米结合永久缝作截流环一道,顶宽0.6米,高0.7米,边坡1∶1。同时洞身全线在两侧及顶部均填筑与土坝相同的粘性土料。

为防止坝内的渗水渗入洞内,在接触面形成对坝体的局部冲刷,在进水塔与洞身,洞身与洞身之间的接缝上均设有止水。

静水池和尾水渠。泄洪洞出口下游,砂岩顶部高程逐渐由107.00米降至100.00米左右,砂岩底部高程一般在97.00米左右,至二级阶地以南,砂岩逐渐尖灭。泄洪洞出口单宽流量最大为76立方米每秒,而漳河天然河槽宽达1800米,尾水位很低,因此在静水池和尾水渠的设计中,需考虑使水流尽快扩散转入漳河河槽,和考虑充分利用砾岩和尽量少挖基础,以确保如期拦洪,经设计、施工、科研人员多次研究,并经水工模型试验,最后选定了3级消能方案。

静水池总宽51米,底板高程108.24米,至桩号1+250开始以1∶5平面扩散角扩散。由于平面扩散角度大,在洞出口附近设有龟背形隆起部分,并在其上设疏齿一排,以促使水流的扩散。1+350~1+407为第一级消力池,池底高程为104.00米,为确保第一级消力池发生完全水跃,在消力池下游筑混凝土溢流堰,堰顶高程111.50米,溢流堰轴线与泄洪洞中心线以40°角斜交,左半部为弧形,溢流堰全长170米。溢流堰壅高的水位利用二、三级池消能,两级消力池底高程为102.00米。消力池以下北半部为砾岩,未设砌护,南半部设有长82米的海漫和防冲槽。

静水池的护堤和溢流堰下均布置了排水沟,以降低扬压力。

泄洪洞与溢洪道下游共用一个尾水渠,尾水渠长1800米,宽度约550米。左右堤临水面均以大块石或浆砌石砌护。堤脚做了防冲护脚,右堤长约1700余米,左堤长2400米。两堤顶高程自112.00米至105.00米。

(3)溢洪道工程。溢洪道工程位于主、副坝交界处,完全建筑在软基上。地下水比较发达,除表层潜水外,下层有两层水位较高的承压水,对建筑物产生比较大的浮托力,对建筑物的稳定不利。像岳城水库这样规模巨大的混凝土溢洪道完全建筑在比较软弱的第三纪、第四纪土层上,担负着大流量泄水,在国内外是不多见的。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点。溢洪道位于二级阶地后沿及斜坡段上,右岸边受漳河切割,第三纪地层逐渐降低。在溢洪道陡槽中部,有一条走向北北东的断层(F4)穿过,这一断层延伸较长,还无法避开,在断层下游存在有跌坎。左边在F4断层下游第三地层受香水河切割,也存在有跌坎。溢洪道地基的地质条件,大体上可分为F4断层以上和以下两部分。①F4断层上游的地质条件

在Tr2粘土层以上,以砂层为主,厚15~25米,交错层发育,粘土砂岩夹层甚多。砂层的渗透系数为0.1~1米/日之间;砾岩夹层的裂隙性渗透性较大,渗透系数为20~30米/日。平均的渗透系数为2~5米/日。潜水位和承压水位均较高。潜水基本从上游坝脚入渗,下部因受F4断层的错动,部位堵塞了渗水出路,右侧的渗透水流侧向渗入第四纪砂卵石层,左侧渗入香水河。在库水位142.00米时,从进口至F4断层潜水位为130.00~120.00米。地基内粘土层以下有承压水,粘土层顶面高程为110.00~115.00米,底面高程为100.00~105.00米,承压层水位随库水位变化而变化,在水库蓄水前,承压水位111.00米,当库水位142.00米时,承压水位则为130.00米,变化幅度大。②F4断层以下的地质条件:第三纪地层以粘土为主,厚达15~40米,在粘土层中还夹有软弱夹层,F4断层附近岩性变化复杂,有砾岩,亚粘土互层等。潜水位和承压水位均较低,潜水位在F4断层上下游相差约3米左右渗水通过断层从上游补给,渗透水流分别排入右侧第四纪砂卵石层及香水河。粘土隔水层的顶面高程为90.00~100.00米,底面高程为75.00~85.00米。承压水位较断层以上为低,也随库水位变化,不过幅度较小,在水库未蓄水前承压水位为111.00米,当库水位为142.00米时,承压水位为112.00米。

单宽流量的选择。单宽流量的确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泄流断面的大小,在岳城水库这样比较软弱的第三纪、第四纪土层上,修建这样大的溢洪道,国内还缺乏经验。参考国外文献,溢洪道设计单宽流量范围如下:

美国44个软基上的溢洪道,单宽流量一般在20立方米每秒左右,最大不超过30立方米每秒。

前苏联软基上中低水头(水头10~25米)的溢洪道,其基础为砂性土壤者,单宽流量为25~40立方米每秒,基础为粘性土者则为50立方米每秒。

提高单宽流量,减少建筑物的过水断面,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是提高单宽流量必须考虑海漫末端允许流速,免遭淘刷的危险。

岳城水库溢洪道海漫末端为砾岩和砂卵石,有的地区砂卵石较薄,仅2~3米,其下则为第三纪粘土,参照有关资料,岳城水库溢洪道海漫末端的最大流速控制在4米/秒之内。参照目前在软基上建成建筑物的设计,选定岳城水库溢洪道单宽流量如下:在1000年一遇洪水时,泄洪道泄流量5720立方米每秒,进口单宽流量为44立方米每秒,海漫末端单宽流量为21立方米每秒,平均流速为2.7米/秒;1000年一遇洪水加20%的校核条件下,溢洪道泄流量为7920立方米每秒,进口单宽流量为60立方米每秒,海漫末端单宽流量在30立方米每秒左右,海漫末端的平均流速在4米/秒左右。

工程布置。溢洪道全长782.33米,由进口堰、泄槽、消力池及海漫组成。进口布置:进口堰建于第三纪砂层上,最大厚度为15米,局部有粘土夹层,右侧上部有第三纪粘土分布。进口堰总宽131.5米,分9孔,每孔净宽12米,堰顶高程143.00米,堰体长28米,采用驼峰堰形式,进口最大泄流量8300立方米每秒,单宽流量60立方米每秒。堰顶设有12×10米钢结构弧形闸门,门顶高程153.00米,分别由9台2×25吨启闭机控制,启闭机设在高程158.00米的工作桥上。在闸墩上游设有公路桥,桥面高程156.00米,宽6.59米。泄槽布置:进口堰以下泄槽全长357米,上游端面板高程139.60米,以1∶15的坡度向下游缓降,泄槽宽131.5米,两侧边墙以1∶18.39扩散,泄槽下端槽宽170米。泄槽上最大单宽流量47~60立方米每秒。在软基溢洪道设计中,为保持泄槽面板的稳定,在溢洪道上游设置了铺盖防渗,在面板下设置了排水,接缝处做了塑料止水,在每块面板上设置齿墙和锚筋桩,以确保每块面板不向下游滑动。专门设置一泵房,抽水降低面板下承压水水位,减小浮托力。消能布置:消力池段基础主要为第三纪粘土,为避免基础开挖过深,引起粘土下的承压水外溢,根据地质条件和水工模型试验,采用三级消能形式。泄槽以下为镇墩,长38米,镇墩以下为一级池,长65米,池底高程102.00米,一级池以下为二级堰,长32米,堰顶高程111.00米,二级堰做成空心,民有渠从内通过,二级堰以下接二级消力池,长45米,池底高程101.00米,二级池以下为三级堰,长8.5米,堰顶高程104.00米,以下接三级池,池长34.5米,池底高程100.00米,三级池以下为海漫,高程102.00米。海漫及尾水渠布置:经水工模型试验,海漫上平均流速6米/秒,海漫末端宽度约230米,单宽流量为35立方米每秒。溢洪道下游左岸为岳城村,左堤沿村边布置,堤线向右偏移与溢洪道中心线成斜交,泄流时水流顶冲左侧,为改善水流分布不均匀,根据模型试验,设置了6个导流墩,为防止河床冲刷,在海漫末端设置了防冲槽,防冲槽布置与溢洪道斜交。溢洪道和泄洪洞合用一个尾水渠,尾水渠两堤均铺筑70厘米厚的护坡,包括块石40厘米,砂卵石垫层30厘米,在堤脚有抛石防冲槽。

(4)电站设计。岳城水库电站因服从灌溉放水,属季节性电站。

电站布置。电站由引水管道、厂房、尾水渠三部分组成。引水管道利用坝下9孔埋管中的右边孔,装设压力钢管,全长280米,管径5米。厂房位于泄洪洞消力池右岸,主厂房长28.7米,宽16.1米。副厂房位于主厂房下游,中控室位于副厂房右侧下游,与厂房分开。电站尾水入消力池末端,设控制闸一座,不发电时,以防止消力池水倒灌。

机组特性。电站采用1台阳辛机组,特性如下:设计水头28.5米,最大水头36米,最小水头13米,最大引水流量71.1立方米每秒,最低尾水位110.65米。发电机机力为1.7万千瓦。

电站取消调压塔的措施。岳城水电站容量1.7万千瓦,占系统的容量较小,甩负荷时对系统的电能质量影响不大,且机遇较小。为此,设计单位与哈尔滨电机厂等共同研究,综合考虑机组的性能和实际情况,采取了延长关机时间等措施,取消了调压井。

四、工程施工

(一)初建

1958年8月,岳城水库开工,由河北省邯郸专区承担建设任务,邯郸专区副专员常直任指挥长,磁县县委书记索明符任副指挥长。参加施工的有河北省永年、大名、磁县、曲周、南宫及河南省安阳等6县民工8.97万人。8月开始筑路、架桥、调查土料等工作。9月上旬开始截流。11月中旬采取水中填土方法进行大规模填筑,即先将坝基平面分成若干畦块,面积一般40~100平方米,四周筑好畦埂,然后向畦内灌水,水深为倒土厚度的25~40%,一定时间后倒土,厚度一般为0.2~0.5米,整平筑畦埂,上面再灌水,依次筑高坝体。这种方法节约投资,但工程质量难以控制。12月中旬,开始浇筑泄洪洞底板。1959年1月7日,完成上坝土方162万立方米,浇注混凝土5140立方米后,1959年一季度因设计变更而停工。

1959年10月1日工程复工,大坝填筑变更设计改为碾压式。复工后,邯郸专区专员刘琦任工程指挥长,副专员常直及水电部三总队队长梁晓东等任副指挥长,水电部边崇岫任总工程师。第一期工程(1959年10月1日至1960年汛前)参加施工的有河北省天津、邯郸、邢台地区民工24.53万人,号称25万大军。1959年10月,进行临建工程及清基筑坝。岳城水库地跨冀、豫两省,原定由冀、豫两省共同参加施工,后因修建引黄济卫——共渠工程,为便于对民工的指挥和调度,采用了换工的办法,河北省负责岳城水库施工,河南省负责共渠的施工。

1960年1月初,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和苏联专家到工地进行全面检查和指导。1960年春节,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阎达开率慰问团到工地慰问。同年3月7日,泄洪洞的两个洞身竣工并进行导流,阎达开与河北省水利厅厅长徐正和邯郸专区专员刘琦等亲临现场。1960年汛前第一期工程完成,泄洪洞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大坝填筑到148.00米。1960年汛后二期工程开工,继续填筑主、副坝。

1960年5月28日,当大坝填筑到148.00米时,在主坝桩号1+200~1+650米发生了向下游侧的滑坡,滑坡段内临时断面的坝顶下沉0.8米,坝顶上游侧产生一条主裂缝,破碎带最宽达2~3米。31日,裂缝最宽120厘米,下沉80厘米,向下游滑动7厘米。继后又发现下游坝面裂缝15条,上游3条。6月4日,苏联专家格阿·波列活依到水库,认为滑坡裂缝与水中倒土筑坝、土料含水量过高和因冻土施工有关,对裂缝破碎坝体采取开挖回填夯实方法处理,下游滑坡采取压坡加戗方法处理。1960年底至1961年9月,开挖回填了截水槽,开挖土方61万立方米,砂土方92万立方米,回填土方170万立方米,做混凝土齿墙1580立方米,钻孔1.38万米,灌浆1.03万米(包括主坝两端帷幕灌浆)。

1961年9月至1963年7月,北京院编制了岳城水库续建工程计划,水电部水电总局以(63)工字第247号文件批准岳城水库补充初步设计总概算,总投资17126万元,总造价15015万元。1963年汛前,大坝加高至150.00米高程临时断面,完成了下游排水设施以及主、副坝压坡。主体工程完成约257.85万立方米,块石12.87万立方米。

1962年汛前,岳城水库工程施工改由水电部领导,7月,成立水电部岳城水库工程局。

1963年8月1日至9月底,漳河发生了特大洪水。8月5日,入库洪峰流量7040立方米每秒。8月9日,泄洪洞九门大开,实测下泄流量350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50%,8月19日,达最高库水位144.73米。施工中的岳城水库经受了第一次大洪水考验。

1963年汛后至1964年做培厚工程,进场民工4万人,到1965年大坝加高至设计断面156.00米高程,防浪墙顶高程157.20米。

1966年4月5日,周恩来总理到岳城水库视察时说:“岳城水库1963年洪水相当于50年一遇。现在我提出一个尖锐问题,灌溉与防洪哪个重要?大家一定会说,防洪与灌溉都很重要。从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观点来看,是50年一遇洪水重要,还是年年遇到的灌溉重要?在干旱年份,灌溉比防洪更重要,在丰水年份,防洪比灌溉更重要。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灌溉是有季节性的。因此,水库必须和农业很好的结合起来考虑。”“为了对子孙后代负责,要把‘水中倒土’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突出写在档案明显的地方。把我们做的事,老老实实的告诉子孙后代,让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今后水利工作者应注意,不要隐瞒缺点。看来水中倒土高坝不能用,低坝可以用”。总理还指示:“岳城水库应该是第一防洪,第二灌溉,第三水土保持,要综合利用,综合经营,一切工程都要这样做。”

1965年汛后,溢洪道工程开工。1966年3月,开始浇注混凝土。1968年底竣工,按1965年规划指标,水库可防御1000年一遇洪水。1968年,岳城水库工程局转移到甘肃省白龙江碧口水电站。1968年汛后,由水电部黄壁庄工程局开始建设岳城水库水电站,1969年浇注主副机房混凝土,1970年11月竣工。至此,水库工程全部竣工,共完成土方4400万立方米(其中大坝填筑土方量2800万立方米)、石方47.2万立方米、混凝土54.94万立方米。基建投资6.4676亿元。工程未验收与交接。

(二)1982年以前的扩建与加固

1、抗震加固

(1)1975年第一次抗震加固工程。1974年8月23日,库水位124.51米,对大坝检查中发现主坝上游坝坡有两段明显的裂缝,中段桩号1+464~1+723米,滑坡上口裂缝,缝长259米,高程136.00~140.00米,块石护坡最大缝宽33厘米,下错50厘米。此段在1968年8月曾发生过同样护坡裂缝。南段桩号2+170~2+380米,滑坡上口裂缝,缝长210米,高程129.00~137.00米,共有主要裂缝4条,块石护坡的最大缝宽16厘米,最大下错70厘米,此段1968年7月曾发生过同样裂缝。经挖探坑、竖井及钻探查明:此坝段已滑动,下部高程120.00米附近有明显的隆起现象,滑动面深度中段为7~10米,南段为4~5米,下滑0.5~1.0米左右。分析原因为库水位消落幅度较大所致。经水利部批准,由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安排邯郸地区海河指挥部施工,预算投资560万元。1975年3月下旬,邯郸地区海河指挥部动员民工2.3万人,放空水库,于汛前完成土石方71.15万立方米。对上游坝脚淤泥基础,采用回填卵石挤淤。上部回填了红土卵石,作为压坡体,高程回填至125.00米,边坡为1∶4。对主坝上游坡产生裂缝滑坡两段从底部基础进行了全面压坡。1975年7月15日竣工。

(2)1980~1982年二期抗震加固工程。1976年,十三局对岳城水库进行了抗震校核。1979年,水电部以([79]水规字第41号)文批复“岳城水库主坝上游坡抗震加固工程,定于1980年施工,……压坡工程到132.00米高程。”由水电部第五工程局一分局负责组织施工,施工部位从桩号0+500~3+000米,上游坝脚全部压坡至132.00米高程。

1981年底完成桩号1+382.5~2+457.5米,压坡高程至122.50米,完成红土卵石压坡方量46.1万立方米,基础砂井完成5685眼,完成投资1940万元。

1982年底完成设计桩号0+500~3+000米,高程至132.00米,填筑红土卵石及护坡块石13.2万立方米,其中护坡块石2.33万立方米,完成投资470万元。12月末,由水电部基建司组织,水管司、天津院、第五工程局一分局、岳城水库管理处等参加联合验收,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评为优良工程。

2、大副坝开挖排水明沟

岳城水库自1961年8月3日落闸蓄水以来,库水位超过140.00米高程时,横向排水沟暗管出口即向外涌砂。1963~1977年有9年水库蓄水位超过140.00米高程,测算涌砂量192立方米,1976年最多年涌砂量48立方米,高水位期平均每日涌砂0.4立方米。

为处理管涌流砂,1963年汛后,曾对排水沟明渠50米长度内用反滤料进行了压堵。1974年5月,对坝下游横向排水暗管段进行了抬高处理。把横向长8米、直径1米混凝土管从高程123.40米抬高至126.00米,使水力坡降有所降低。开挖及回填土方约9000立方米,并在下游增加检查井1眼。1976年高水位运行期间,流砂继续涌出,9月17日,在桩号0+903米下78.5米(纵向排水暗管中心线下2.1米)发生塌坑。经挖井探明,下部褥垫排水铺垫的砂石料中细砂被管涌带走,形成大卵石架空,使坡面由于重力作用支撑不住而塌陷。

鉴于大副坝发生严重的管涌流砂问题,十三局设计院派以王宏斌为组长的6人设计组到岳城水库现场进行开挖排水明沟的设计。处理方法是:在坝脚另行开挖排渗水的明沟一条,将原排水暗管用粗砂填堵,并每百米设排水横沟一条,使原排水沟的渗水段导入新排水沟。十三局以([77]河工字第27号)文批准设计。工程于1977年4月开工,6月底竣工。由邯郸地区海河指挥部组织施工,进场民工2000人。

新挖排水沟距坝轴线下游100~122米处,桩号0+500~1+200米。为防止明沟基础细砂和坝体褥垫的细砂流出,新挖排水沟底部和两侧设置了三层反滤。

3、1976年大坝加高工程

河南省“75·8”暴雨后,经水文账复查岳城水库防洪标准不足500年一遇。为提高岳城水库防洪标准,水电部在“关于岳城水库1976年安全度汛计划的批复”中“同意大坝加高1米和超标准洪水时采用炸开2号小副坝的非常措施方案”。

大坝加高工程于1976年5月开工,7月竣工。由十三局会同河北、河南两省组织领导小组。由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负责组成岳城水库度汛工程指挥部,并负责民工组织动员工作及请两省做好水库周围群众工作。邯郸地区根治海河指挥部负责土方工程施工,指挥长赵文爱。由磁县、鸡泽、曲周、临漳、魏县等组织民工7200人,采用人力架排车运土,上坝加爬坡机,利用推土机散土碾压。

完成工程项目有:①大坝清基后加高1米回填土;②防浪墙加高1米,砌筑预制混凝土;③2号小副坝下游坝体开挖并换填砂、石料;④2号小副坝坝顶装制32个竖井式药室(总装药量7.85吨);⑤新建草袋仓库800平方米;⑥新建火药库440平方米。

完成土方填筑5.52万立方米、2号小副坝改砂壳开挖及回填11.07万立方米、防浪墙加高完成预制砌筑混凝土5536立方米。其中防浪墙加高1米工程和草袋仓库、火药库工程由岳城水库管理处承建。工程投资150万元。

主坝和大副坝加高后,坝顶高程157.00米,坝顶宽由10米减至8米,防浪墙顶高程158.20米,2号小副坝坝顶高程156.00米,防浪墙顶高程157.20米。

五、工程规模

1979年岳城水库基本情况详见表8-1。

1979年岳城水库基本情况表

表8-1

六、1987~1992年大坝加高工程

(一)缘由及概况

水库原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略高于1000年一遇洪水,总库容10.9亿立方米。

由于水文(洪水)成果的加大及水库运用方式的改变,水库防洪标准由1000年一遇降为300年一遇,超过300年一遇洪水,就需炸开2号小副坝泄洪。水库一旦溃决,对下游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二十余县和京广铁路将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急需采取措施提高防洪标准。

1983年10月,规划总院对天津院提出的岳城水库提高防洪标准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11月9日,水电部以(83)水电水规字第43号文批复,确定采用大坝加高方案。并提出在可能条件下,争取多加高一些,使能防御1000年一遇洪水。但按等级规范的安全超高可以降低,这样可以减少爆破二号小副坝的机会。大坝加高采用下游全断面压坡。

大坝加高工程为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Ⅰ级建筑物设计。地震烈度根据上述水电部批文按8度设防

据以上批示,天津院对大坝加高方案进行了补充设计和水工模型试验。采用提高库水位、溢洪道敞泄的工程措施,当库水位为157.40米时,溢洪道泄流量达11000立方米每秒,泄洪洞下泄3500立方米每秒,总泄流量为14500立方米每秒,水库防洪标准可达到1000年一遇,坝顶加高至159.50米,防浪墙顶高程160.00米,总库容13.0亿立方米。

1986年12月18日,水电部以(86)水电水规字第64号文批准了天津院提出的《岳城水库提高防洪标准补充初步设计》,并列入1987年基建计划。大坝加高工程于1987年9月开工,1991年基本完成。

1991年4月,水利部《关于岳城水库提高防洪标准工程追加概算的批复》(水规[1991]8号)确定,“为使工程防洪标准接近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2000年一遇,经研究,在溢洪道超泄条件下,按库水位加风浪高与防浪墙顶齐平,将防浪墙加高加厚”。2000年一遇洪水位为159.03米,溢洪道泄流量为12820立方米每秒,较设计流量超泄1820立方米每秒。风浪及爬高为1.68米(相应高程160.71米),安全超高0.59米,防浪墙顶高程161.30米。为此将防浪墙加高0.6米,并在墙后增设90×60厘米(宽×高)的混凝土戗台。水库防洪标准可接近2000年一遇。溢洪道泄流量加大以后不致对溢洪道工程造成重大损失,符合《水利水电枢纽等级划分标准补充规定》的要求。当入库洪水超过2000年一遇时,再炸开2号小副坝泄洪,以保证主体建筑物安全。

(二)大坝加高工程设计

1、土坝加高工程

岳城水库原有主坝一座,副坝三座(大副坝及1、2号小副坝),本次土坝加高2.5米,坝顶高程159.50米,坝顶宽7.1米,坝轴线向下游平移13.0米。

由于2号小副坝北端至潘旺村之间天然地形高程低于159.50米,为此增建一座3号小副坝。加高后,主坝坝顶长3603.3米,副坝顶长2693.4米,主坝最大坝高55.5米,大副坝最大坝高32.5米(详见图8-1、8-2、8-3)。

2、溢洪道加固、扩建

溢洪道分进口堰、泄槽、镇墩、三级消力池、海漫等几部分。大坝加高后,除增加一部分防洪库容外,还需加大溢洪道泄流量。经调洪计算,1000年一遇洪水位157.40米时,溢洪道泄流量为11000立方米每秒,2000年一遇洪水位159.03米时,溢洪道泄流量为12820立方米每秒。

(1)进口段改建设计。大坝加高后,坝轴线向下游平移13.0米,相应的进口公路桥由启闭机室上游移至下游侧,桥面高程159.50米,于闸墩上设立桥墩,除原有9孔桥外,于左右侧坝上各增设2孔。桥孔数增至13孔。

(2)泄槽段加固工程。由于冻融破坏和施工质量不良,泄槽面板表面有剥蚀和沙浆层隆起现象。板与板之间接缝处有不同程度的挤压破坏,甚至有个别下游板高于上游板的现象。镇墩表面因严重跑模,凹凸不平,偏离设计线达±15厘米。为此确定用丙乳砂浆对泄槽面板表面进行修补,修补面积2784平方米。为防止接缝处止水因年久老化而漏水,对所有接缝用双组分聚氨脂密封膏进行嵌缝处理。

(3)消力池扩建工程。溢洪道原设计泄流量为8530立方米每秒,采用三级底流消能。经水工模型试验,当宣泄11000立方米每秒时,二级堰需加高2.0米,堰顶高程为113.00米,三级坎需加高1.0米,坎顶高程为105.40米。加高后,一、二级消力池内均能形成完整水跃。

由于消力池水深增加,原有边墙高程不够。确定将一级池边墙加高4.0米,二级池边墙加高3.0米,三级池、海漫及香水河边墙分别加高1.5米和3.5米。宣泄12820立方米每秒时,边墙高度亦可满足要求,但超高较小。

(4)海漫加固及防冲工程。溢洪道下泄11000立方米每秒时,因消能不充分,剩余能量较大,海漫上流速达7~9米每秒。为防止冲刷,确定在原混凝土或浆砌石衬砌上再浇50厘米厚钢筋混凝土板,板与板之间在顺水流向用铰筋相连,在垂直水流向用键槽联结,以加强板的整体作用。

为转换水流流向,海漫末端原设有6个导流墩,本次除对原有6个导流墩增设锚筋桩加固外,于右侧另增加了3个导流墩,以改善尾水渠水流条件,减轻冲刷。

为保证溢洪道出口安全,确定于海漫末端增设垂直防冲墙,即用冲击钻造工字型孔,浇筑钢筋混凝土的地下墙。防冲墙由44个工字型墙体组成,在平面上呈折线布置,将整个溢洪道出口予以封闭。防冲墙墙底座落在第三纪粘土上,河床段底高程为85.00米,平行左堤堤脚的37#~44#墙底高程为90.00米。防冲墙顶部设有厚80~10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板,与上、下游护板相接。

考虑到防冲墙下游200~300米范围内的地层上部有部分胶结不良砾岩,同时为方便施工,防冲墙下游采用柔性板进行水平防护。

经加固后的溢洪道全长为839米。

(5)左堤加固工程。左堤与溢洪道斜交,水流顶冲左堤,沿左堤的最大流速约7~9米每秒,且涌浪较大。原左堤桩号0+950以前为50厘米厚浆砌石护坡,本次对左堤0+600以上堤段分别采用了喷混凝土和现浇混凝土的加固措施。高程106.00米马道以上坡面挂钢筋网后喷射厚25厘米左右R28=200#的混凝土,106.00米马道以下坡面浇筑厚30厘米R28=150#钢筋混凝土。左堤堤顶设高1.1米,顶部带有反弧的防浪墙。海漫、防冲墙下游至0+600堤脚段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护脚板。

3、泄洪洞工程改建设计

(1)进水塔改建工程。岳城水库泄洪洞为坝下埋管,上游建有框架式进水塔。原塔顶平台高程为155.50米。大坝加高后,塔顶平台高程改为159.50米。故将进水塔按原框架结构型式加高4.0米。为使进水塔抗御洪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塔顶平台周边栏杆改为实体栏杆,当库水位超过157.40米遇风浪时,可临时封堵平台与交通桥之间缺口。

经计算,当库水位为149.00米遇8级地震时,塔身纵向框架(顺水流向)高程147.75米和137.25米二处水平梁的安全系数较低,为此将两根水平梁用钢筋混凝土联成一体,以改善其受力条件,同时增加塔体的刚度。

进水塔加高后,原155.50米平台上的机电设备、门槽及埋件、通气孔、电梯井、楼梯井、操作室等均相应进行了改建。

(2)进水塔交通桥改建。连接坝顶与进水塔的交通桥加高4米,将原桥支承钢塔架及钢筋混凝土支座相应接高后,再将原钢梁复位。大坝加高,坝轴线下移13米后,原桥长度不够,增设一跨钢筋混凝土“T”形梁。

(3)泄洪洞出口接长工程。根据计算,改堆石填筑为砂砾料填筑后,泄洪洞出口需向下游延伸19.925米,为此将原有中墩延长、加高,相应边墩也需加高,上部设简支钢筋混凝土“T”型梁承担坝体荷载。由于上部荷载增加,原底板内力加大,确定于中、边墩设置部分灌注桩与底板加厚30厘米的联合措施,并于边墩墙背设置拉锚板,对老墙体进行灌浆处理。

为改善消力池水流条件,凿除了梳齿,增设了二座导流墙。

泄洪洞出口交通桥相应下移19.925米(桩号为1+259.925米),桥宽为5.5米。

(三)施工

1987年3月17日,水电部正式发出“关于岳城水库加固工程基建体制的通知”,明确海委为工程建设单位,3月31日,海委岳城水库工程指挥部(以下简称“海岳指”)成立,7月1日,海岳指正式进驻工地。海岳指由海委、天津院、漳卫南局等单位组成,设指挥、常务副指挥、副指挥、正副总工程师及办公室、计财处、工程处、地方处等,人员最多达40余人。指挥董光鉴,常务副指挥张锁柱。

岳城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建设,由海委对水电部实行初步设计概算投资包干,并采用邀请招标,招标承包方式为总价承包。1987年7月31日,经评标委员会充分酝酿讨论与无记名投票、建设单位批准,十三局与河北省水利工程局(以下简称“河北水利工程局”)联营体中大标,水电部基础处理公司中小标(包括溢洪道垂直防冲墙造孔、钢筋绑扎、吊装及混凝土浇筑等四项内容),并明确十三局为主承包单位。8月26日,海岳指与主承包单位签订甲、乙方工程承包合同。十三局与河北水利工程局的首批人员及部分施工机械设备分别于8月14日、9月11日进场。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相继进场后,即抓紧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施工用地的占用补偿、联系供电指标、落实料场料源、组织设计交底、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审定碾压试验、确定碾压参数、制定质量监督检查办法与验收标准等。

十三局于11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河北水利工程局因受部分村民阻扰,直到12月9日才正式动工。

1988年1月27日,在天津召开的年度计划工作会议上,鉴于工程实际情况,为有利施工,减少层次与中间环节,根据施工单位意见,经研究磋商,决定有关计划财务、质量检测以及材料供应等由施工单位直接对海岳指,但对施工场地、用电、料场等工作,仍由主承包单位负责统筹解决,海岳指积极配合。

在施工过程中,鉴于岳城水库大坝加高工程的设计变更较多,部分工程施工难度加大,施工受外界干扰等实际情况,水利部以水建字[1990]15号文批复,同意将工程竣工日期由1990年底调整为1991年6月30日。

1991年4月,为使工程防洪标准接近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2000年一遇,水利部要求将防浪墙加高加厚、增加泄洪洞接长工程、大副坝下游坡塌坑处理和完善水库管理工程,以及汛期炸药存放和运输工程,并纳入本次大坝加高工程,从而使整个工程施工于1991年12月25日结束。

岳城水库大坝加高工程的施工,在土石方工程中主要采用机械化施工。如主坝加高工程采用D80推土机清除料场覆盖层,3.1立方米和2.5立方米反铲及5.4立方米装载机装料,T20自卸汽车运输铺料,D80推土机散料,13.5吨拖式震动碾压实,D155推土机修坡补强。施工高峰期年投入设备160台,总功率3万马力,砂砾料年最大填筑量114万立方米,月最大填筑量25万立方米,日最大填筑量1.5万立方米。混凝土工程施工采用半自动化拌和楼生产,皮带机运输。二级堰加高和镇墩处理采用工艺较先进的滑模作业;国内首次设计的“工”字型混凝土垂直防冲墙采用冲击钻造孔,大尺寸“工”字型钢筋笼分节整体吊装入槽,黄河3立方米拌和车运料到混凝土泵站,再由混凝土泵送入料槽经导管浇筑混凝土;左堤护坡部分采用喷射混凝土;坝顶混凝土路面采用真空上吸法等等。

坝坡上下游砌石工程主要为民工砌筑。工程总投资1.158亿元。

(四)施工中重大设计变更

1、主坝0+580~2+400段排水体修改

招标设计中在该坝段高程108.00米以下设贴坡排水堆石体,排水堆石体与原坝基排水体联成一体,并将新老堆石体间的粘土层挖除。在技施设计中天津院考虑到长期运用以后,排水堆石及老坝基排水体均有可能被淤塞,而影响排水效果,故修改为坝基复盖的粘土层基本不挖除,将堆石体换填砂砾料,在砂砾料下游坡做高3.5米,粒径为1~10毫米的反滤料厚30厘米,外面用块石护坡,从而有利于施工和加快施工进度,又可节省投资。

2、主坝2+900~3+250断面修改

招标设计中该坝段压坡与其它坝段一样,均从坝脚向上压坡,施工过程中发现该坝段高程131.50米以下压坡垂直厚度不足1米,设计研究改为从高程131.50米以上压坡,从而减少了砂砾料填筑方量和拆除块石护与砌护方量。

3、新增主坝上坝公路

为便于水库管理,保护溢洪道泄槽面板,1989年经水利部批准,封堵现有溢洪道两侧过车闸门,并在主坝桩号1+618.925米~0+832.07米段增设一条上坝公路,混凝土路面宽7.5米,以沟通漳河两岸交通。

4、主坝泄洪洞坝段修改

原技施设计泄洪洞段大坝系将原下游坡削除一部分后,用块石压坡,不接长洞身,消力池也不改建。

1989年5月,施工单位十三局提出:由于堆石开采、运输等存在困难,建议改堆石填筑为砂砾料填筑。10月,水利部副部长张春园召集有关单位讨论此问题,并决定泄洪洞坝段接长洞身,放缓坝坡,改堆石填筑料为砂砾料填筑。随后规划总院提出了相应修改设计,满足了当年安全度汛。

5、防浪墙加高加厚

根据水利部水规字[1991]第8号文批复,为使工程防洪标准接近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2000年一遇,将防浪墙加高加厚。2000年一遇库水位为159.03米,风浪爬高1.68米,安全超高0.59米,将原1000年一遇库水位157.40米的防浪墙加高0.6米,墙顶高程161.30米,墙后做高0.6米、宽0.9米的混凝土戗台,坝顶宽由8米改为7.1米。

6、大副坝下游坡塌坑处理

水库运行以来,当库水位超过140.00米高程时,在大副坝桩号0+850横向排水管口出现涌沙现象。1976、1982、1989和1990年曾在桩号0+900附近坝下游坡上多次发生塌坑现象,引起管理部门急切关注。

经天津院查明塌坑原因后,提出在大副坝0+850~1+110米坝段下游,向深度为4~6米排水沟内的混凝土管及坝体砂卵石中灌沙的处理方法。水利部以水规字[1991]第16号文批复了该设计,由天津院地勘总队施工,于1991年9月完成。

各项工程开工、竣工及验收时间,详见表8-2;主要工程量及工程承建单位详见表8-3。

各单项工程开工、竣工及验收日期表

表8-2

(五)工程验收

根据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验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由海岳指工程处会同设计、施工、管理单位共同组成验收小组,先由施工单位提交有关分部分项工程的单元工程合格证等验收资料,填写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签证,经工程处预审合格后,最后由验收小组进行验收与质量评定。整个工程共进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67个(按前八个单项工程计算),全部评为优良。

2、单项工程验收(中间验收)

单项工程验收由单项工程验收领导小组组织进行(组长由海岳指指挥兼任,成员由设计、施工、管理、建设单位组成),首先施工单位提交请验报告,经单项工程验收领导小组下属的验收办公室预审施工、设计、管理、建设等单位的有关工程验收资料合格后,再由领导小组负责人主持验收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现场检查,组织讨论,最后通过单项工程验收鉴定书。本工程共

9个单项工程,除“其它工程”单项工程未全部按期完成外,验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