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肃省定西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甘肃省定西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甘肃省定西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甘肃省定西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甘肃省定西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甘肃省定西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1.俄国著名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这句名言说明了理想的作用在于A.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B.它是源于人们主观意志的一种判断C.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D.能够为人生提供前进的动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坚持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D.接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4.马克思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说明阶级是一个

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历史范畴D.意识范畴

5.抗战时期文化界提出的文艺创作的目标是

A.抗战B.团结C.科学D.民主

6.第

22

利润率与()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B.资本有机构成反方向变化C.资本有机构成同方向变化D.资本周转速度反方向变化

7.

8.只有符合法律条件的行为,才能够发生当事人所希望的法律后果,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以下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的有

A.行为人必须签订书面协议或合同

B.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C.意思表示真实

D.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9.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以法制化管理为目标

B.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

C.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物质运动多样性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二、1.单项选择题(10题)11.2005年5月30日,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的国家是

A.荷兰B.英国C.西班牙D.法国

1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有

A.目的与手段的关系B.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C.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D.限定与超越的关系

13.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并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力量保证是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民主集中D.集中统一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可逾越性主要是

A.由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B.由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C.由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D.由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15.否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二元论D.经验主义

16.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峰接踵而来,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地区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但也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解决这些问题最好办法是

A.坚持城乡协调发展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可持续发展D.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7.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B.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D.捍卫国家的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

18.邓小平理论形成标志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C.中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D.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19.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遭到错误批判的是()。

A.刘少奇B.彭德怀C.周恩来D.邓小平

20.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著名论断,是在

A.八七会议B.中共二大C.中共六大D.中共七大

三、3.分析题(3题)21.结合材料1,2,3,批判让·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

2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试分析其依据。

23.材料1(4)材料4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的现象”,如何理解这一说法。

四、5.简答题(2题)2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

25.简述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五、3.分析题(0题)26.下面是有关我国国情的部分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7%。从1980年到1996年,粮食产量增长52.9%,但由于人口增长24%,人均粮食只增长23%,近几年每年净减少耕地面积在300万至500万亩左右。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过去10年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5.9%;由于过度采伐,现有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4%;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缺水现象严重。在全国50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浪费,而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又不重视,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只有30%,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请回答:

简述材料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六、单选题(0题)2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决定的

B.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部压力决定的

C.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决定的

D.剩余价值率提高决定的

参考答案

1.A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想的作用。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主要讲述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和作用,ACD三个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描述的是理想的形成和来源,而且表述得不准确。因为理想不仅仅是人们的主观意志,更重要的是,理想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人们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2.A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决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文化的性质。“双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D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丰富土壤和不竭源泉。

3.ABCABC是正确选项。D选项的错误在于,人民通过人民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间接行使民主权利,而不是直接行使权利。

4.AC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阶级概念的理解。“同生产发展”联系在一起,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联系在一起,说明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为AC。

5.ABD抗战时期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E1标。C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ABD选项正确。

6.AB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即P’=m/(C+V)。(1)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2)就各个部门来说,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反方向变化。(3)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同方向变化。不变资本的节省意味着预付资本量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付资本减少,利润率提高。因此,A、B选项是正确的。

7.ABCD

8.BCDBCD选项正确。A选项是民事行为的体现形式之一。

9.ABCD【参考解析】: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是以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为基本出发点,二是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三是以法制化管理为目标,四是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

10.ABC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物质观的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虽然没有揭示物质的真正本质,但是也提出了物质运动多样性的思想,知道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承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所以ABCD都是正确选项。

11.D

12.D

13.D解析: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14.A[答案]A

[分析]B项错误,因为生产关系是可以逾越的,不可逾越的是生产力。市场经济固然不可逾越,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首先决定于生产力,其次才是经济运行机制或资源配置方式。D项同样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性决定因素。

15.C解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二元论错误实质的掌握。在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即世界有一个本原还是多个本原问题上,分为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哲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即承认世界有一个本原,故称其为一元论。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即否认世界有一个本原,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故称其为二元论。考生回答此题的误点在于,最容易将二元论的错误实质和不可知论的错误实质混淆起来。不可知论的错误实质是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而二元论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关于二元论同不可知论的区别问题,是考生在复习中必须认真掌握的,否则这1分也难以得到的。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C。

16.D解析: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可以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可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坚持可持续发展可以解决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但它们都只能部分地解决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所以A、B、C都不准确。只有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才能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

17.B

18.B

19.B

20.AA[解析]八七会议是在国民党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的紧急情况下召开的.毛泽东认识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忽视了军事,所以他才提出这一论断。

21.让·萨伊是19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这三个生产要素“协同创造”的因此各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可以依据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取得各自应得的收入: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马克思把让·萨伊的这种庸俗理论讽刺地称为“三位一体公式”“三位一体公式”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这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实际上价值由劳动创造和价值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产品分配的表现形式不能认为它们都是创造价值让·萨伊是19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这三个生产要素“协同创造”的,因此各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可以依据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取得各自应得的收入: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马克思把让·萨伊的这种庸俗理论讽刺地称为“三位一体公式”,“三位一体公式”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这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实际上,价值由劳动创造和价值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产品分配的表现形式,不能认为它们都是创造价值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并就此分析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回答本题时,首先应指出土地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要物质条件,但只有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对于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要求准确掌握。

22.之所以说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这是因为:(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80%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既是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也是封建统治者的压榨对象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主要落实在广大农民的领导上。(2)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在政治上推翻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在经济上消灭封建主义土地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只有解决农民土地之所以说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这是因为:(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80%,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既是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也是封建统治者的压榨对象,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主要落实在广大农民的领导上。(2)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在政治上推翻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在经济上消灭封建主义土地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只有解决农民土地解析:本题需要考生从旧中国的国情、中国奉命的任务、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几个角度展开论述。

23.(1)“类似的运动”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类似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同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对抗性矛盾运动。第二层是正是这种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产生了封建社会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取代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运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这种“类似的运动”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为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所控制的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基本矛盾在运动中尖锐化的表现。资产阶级曾经千方百计医治经济危机这个痼疾却只能改变危机的形式和时间没有能使危机消失.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最后结束“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无产阶级是社会化生产的承担者但生产资料及其产品却被资本家占有工人一无所有。这种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也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根本对立的经济根源。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受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广泛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最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2)“过渡历史时期”是指从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固有的一切矛盾;生产高度社会化与生产资料更加集中以致垄断形成;帝国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等空前尖锐起来。这些矛盾的发展为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并取得胜利准备了主客观条件决定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3)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不等于立即灭亡。资本主义出现停滞和腐朽的趋势并不意味着社会生产根本不发展和发展必定很缓慢。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资本主义通过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进行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调整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一定时期、某个阶段、某种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这种调整和适应只是暂时的不是长期性的、本质上的.资本主义不论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上进行怎样的调整以及在这种调整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解决资本主义就不可能避免必然灭亡的命运。所以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恰恰相反它正是符合这种规律的一种表现。(4)马克思主义认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其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前人从未有过的事业它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无数的困难、曲折和倒退但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趋势却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另外社会主义在某些国家遭到资本主义的复辟从实质上讲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恰恰是扭曲的背离社会主义本质的体制、模式、政策的失败是“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新思维”的失败。而社会主义在中国等国家仍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1)“类似的运动”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类似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同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对抗性矛盾运动。第二层是,正是这种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产生了封建社会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取代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运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这种“类似的运动”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为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所控制的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基本矛盾在运动中尖锐化的表现。资产阶级曾经千方百计医治经济危机这个痼疾,却只能改变危机的形式和时间,没有能使危机消失.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最后结束“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无产阶级是社会化生产的承担者,但生产资料及其产品却被资本家占有,工人一无所有。这种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也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根本对立的经济根源。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受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广泛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最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2)“过渡历史时期”是指从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固有的一切矛盾;生产高度社会化与生产资料更加集中,以致垄断形成;帝国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等空前尖锐起来。这些矛盾的发展为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并取得胜利准备了主客观条件,决定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3)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不等于立即灭亡。资本主义出现停滞和腐朽的趋势,并不意味着社会生产根本不发展和发展必定很缓慢。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资本主义通过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进行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调整,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一定时期、某个阶段、某种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这种调整和适应只是暂时的,不是长期性的、本质上的.资本主义不论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上进行怎样的调整,以及在这种调整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解决,资本主义就不可能避免必然灭亡的命运。所以,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恰恰相反,它正是符合这种规律的一种表现。(4)马克思主义认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其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前人从未有过的事业,它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无数的困难、曲折和倒退,但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趋势,却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另外,社会主义在某些国家遭到资本主义的复辟从实质上讲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恰恰是扭曲的背离社会主义本质的体制、模式、政策的失败,是“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新思维”的失败。而社会主义在中国等国家仍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2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一个社会的上升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这时虽然二者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在这个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当这个社会发展到没落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不适合了这种矛盾不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本身得到根本解决需要通过先进阶级的革命消灭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最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旦确立或建立起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就达到了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较高的阶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一个社会的上升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这时虽然二者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在这个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当这个社会发展到没落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不适合了,这种矛盾不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本身得到根本解决,需要通过先进阶级的革命,消灭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最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旦确立或建立起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就达到了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较高的阶段。

25.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转化。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有意识的行动的产物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政治上层建筑看做是观念上层的物质附属物或物质设施。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定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