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硐室及交岔点设计第1页/共108页22023/4/20第一节井下主要硐室设计第二节硐室施工
第三节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第七章硐室及交岔点设计第2页/共108页32023/4/20第一节井下主要硐室设计硐室有立井硐室、斜井硐室,井底车场硐室以及采区硐室等等。各种硐室由于用途不同,其断面形状及规格尺寸亦变化多样,但是它们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一般首先根据硐室的用途,合理选择硐室内需要安设的机械和电气设备,然后依据已选定的机械和电气设备的类型和数量,确定硐室的形式及其布置,最后再根据这些设备安装、检修和安全运行的安全间隙要求以及硐室所处周岩稳定状况确定出硐室的规格尺寸和支护结构。有些硐室还需要考虑防潮、防渗、防火和防爆等特殊要求。第3页/共108页42023/4/201-主井2-副井3-中央水泵房4-吸水小井5-卸载硐室(翻笼)6-井底斜煤仓7-箕斗装载硐室8-主井清煤斜巷9-主井井底水泵房10-防火门硐室11-井下调度室12-候罐室13-副井马头门14-中央变电所15-管子道16-内水仓17-外水仓18-机车库、修理间19-主要运输大巷第4页/共108页52023/4/20一、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的设计
㈠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的布置形式
中小型矿井广泛采用箕斗装载硐室(单侧式)与容量较小的倾斜煤仓直接连接的布置形式(图8-1);大型矿井,多采用一个直立煤仓通过一条装载胶带输送机与箕斗装载硐室(单侧式)连接(图8-2);特大型矿井,往往采用多个个直立煤仓通过一条或两条装载胶带输送机与箕斗装载硐室(单侧式或双侧式)连接(图8-3)。
第5页/共108页62023/4/20第6页/共108页72023/4/20第7页/共108页82023/4/20第8页/共108页92023/4/20
㈡箕斗装载硐室1.位置布置在没有含水层、没有地质构造、围岩坚固处,以便施工与维护。一般当大巷采用矿车运输,硐室位于井底车场生产水平之下;当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时,硐室就位于生产水平之上。
2.箕斗装载硐室的形式同侧装卸式和异侧装卸式;
通过式与非通过式;单侧式(硐室位于井筒一侧)和双侧式;第9页/共108页102023/4/20第10页/共108页112023/4/20第11页/共108页122023/4/203.箕斗装载硐室的断面形状及尺寸
箕斗装载硐室的断面形状多用矩形,当围岩条件较差,地压较大时可以采用半圆拱形。箕斗装载硐室的尺寸,主要根据所选用的装载设备型号、设备布置、设备安装和检修,以及考虑人行道和行人梯子的布置要求来确定。第12页/共108页132023/4/204.箕斗装载硐室的支护箕斗装载硐室的支护,有素混凝土支护及钢筋混凝土支护两种。其支护厚度取决于硐室所处围岩的稳定性和地压的大小。第13页/共108页142023/4/20第14页/共108页152023/4/20
㈢井底煤仓设计
1.煤仓的形式及断面形状
倾斜煤仓直立煤仓随着矿井开拓布置的改革,出现了水平煤仓。煤仓的断面形状有圆形、矩形及半圆拱形等三种。2.容量计算Qd—矿井平均日产量;
1.15—为矿井生产不均衡系数;1.20—提升能力富裕系数;14—每日提升时间,h。
3.煤仓支护第15页/共108页162023/4/20二、推车机翻车机硐室与卸载硐室㈠推车机翻车机硐室
1.硐室的位置第16页/共108页172023/4/202.硐室的形式与布置
根据矿车进车方向不同,硐室可分为左侧式和右侧式。根据电机车是否从翻车机旁通过,硐室可分为通过式与非通过式。非通过式硐室长度约为15-20m,最大宽度为6m;通过式硐室长度约为38-40m,最大宽度为8m。第17页/共108页182023/4/203.硐室断面形状及支沪硐室一般采用半圆拱,混凝土支护,当围岩稳定,不淋水可采用锚喷支护;当围岩较差时,可采用锚喷加混凝土的联合支护。硐室拱顶安设的支承横梁,和起吊梁,在翻车机上方的为24~30号工字钢;在推车机上方的为24号工字钢。硐室轨面以下地沟与设备基础须用C15以上的混凝土浇注100~200㎜厚。第18页/共108页192023/4/20
㈡卸载站硐室的设计
1.卸载站的结构
1)支承托辊:2)卸载曲轨和复位曲轨:3)支承钢梁:4)卸载坑:1-底卸式矿车2-车轮3-缓冲器4-卸载轮5-卸载曲轨6-卸载坑7-托辊
第19页/共108页202023/4/202.卸载原理
第20页/共108页212023/4/20
3.硐室的布置形式
1)非通过式卸载站硐室。
2)通过式卸载站硐室。
3)卸载站与翻车机联合布置硐室。
4.硐室尺寸确定1)硐室长度2)硐室宽度3)硐室高度
5.硐室断面形状与支护硐室断面形状多为半圆拱形。硐室支护一般采用混凝土、锚喷支护、锚喷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联合支护。卸载坑两侧直墙采用钢筋混凝土,进出车两侧用钢筋混凝土浇灌并铺设辉绿岩铸板。第21页/共108页222023/4/20
马头门通常指副井井简与井底车场连接部分的一段断面扩大部分的巷道称马头门,是副井系统的主要硐室之一。
㈠马头门形式
双面斜顶式(a)双面平顶式(b)三、副井马头门㈡马头门平面尺寸
马头门平面尺寸包括长度和宽度。马头门的长度通常指井筒两侧对称道岔基本轨起点之间的距离,马头门的宽度,主要取决于井简装备及选用的罐笼布置方式和两侧人行道宽度。
第22页/共108页232023/4/201.马头门长度的确定2.马头门宽度的确定
B=S+2A
第23页/共108页242023/4/203.马头门高度的确定Hmin—下放最长材料时,马头门需要的最小高度,m;L—下放材料最大长度,一般L=12.5m;
W—井筒下放材料的有效弦长;
D—井筒净直径,m;α—下放材料时,材料与水平面的夹角,其值按下式计算:4.马头门断面形状及支护第24页/共108页252023/4/20四、中央水泵房的设计中央水泵房由泵房主体硐室、配水井、吸水井、配水巷、管子道及通道组成。中央水泵房和水仓构成了中央排水系统。㈠吸入式中央水泵房设计
1.泵房的位置
第25页/共108页262023/4/20
2.配水井、配水巷和吸水井的布置配水井、配水巷和吸水井构成配水系统。1-水泵及电机2-吸水井3-配水巷4-配水井5-水仓6-带闸阀的溢水管第26页/共108页272023/4/203.主体硐室的设备布置1)水泵2)排水管根据矿井正常和最大涌水量,选择排水管直径和趟数。
3)电缆电缆敷设有沿墙悬挂和设电缆沟两种方式。前者使用与检修方便,但长度增加,弯头多。所以目前多采用后者。
4)电气设备5)起吊和运输设备第27页/共108页282023/4/20
4.主体硐室尺寸的确定
1)硐室长度的确定
1)硐室长度的确定
2)硐室宽度的确定3)硐室高度的确定4)设备基础的尺寸第28页/共108页292023/4/20
5.主体硐室断面形状及支护
主体硐室断面形状一般采用半圆拱和三心拱。硐室现多用混凝土支护。
6.管子道与通道设计要求
1)管子道。
2)泵房通道是泵房主体硐室与井底车场的连接通道。
3)泵房与中央变电所之间应设防火铁门,墙上也要设电缆套管,
第29页/共108页302023/4/20㈡压入式水泵房的设计特点㈢潜水泵水泵房(泵井)
第30页/共108页312023/4/20五、水仓设计㈠水仓的位置与布置形式1.水仓的位置2.水仓的布置形式第31页/共108页322023/4/20
㈡水仓容量、长度和断面尺寸的确定1.容量的确定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按以下情况分别确定:1)当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或等于1000m3/h时,
Q容——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m3;
Q0——矿井正常的有涌水量,m3/h;2)当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m3/h时
2.长度和断面的确定水仓的长度(主仓+副仓)可按下式计算:第32页/共108页332023/4/20㈢水仓纵断面的计算1.水仓起点的标高hc;水仓终点的标高hA,得hc、hA两点高差H。
2.水仓底板有i=0.001~0.002的坡度。斜向竖曲线半径R取9~12m。3.斜巷倾角θ=18~20°为宜。4.曲线半径R,一般取为9~12m。5.水仓终点的底板标高最多只能比水泵房底板标高低4.5~5.0m,水仓的顶板标高必须比水仓入口处水沟的底板低,否则水仓不能灌满。6.为简化计算,取水仓最低点为竖曲线的切线交点B,它与实际最低点D只有微小误差
第33页/共108页342023/4/20水仓的纵断面参数可按下式计算:水仓终点A与水仓最低点B的高差L——水仓起点与终点的水平投影长度,m;
R——清理斜巷的竖曲线半径,R=9~12m;θ——清理斜巷的倾角,一般为8~20°;
i——水仓的坡度,一般为0.001~0.002;
H——水仓的起点与终点的标高差,m。第34页/共108页352023/4/20水仓起点C与水仓最低点B的水平投影长度
㈣水仓断面形状及支护水仓终点A与水仓最低点B的水平投影长度第35页/共108页362023/4/20第二节硐室施工
一、硐室施工特点
1.硐室的断面大而且变化多,长度则比较短,使得大型施工机械在此难于施展。
2.硐室往往与其他硐室、巷道相毗连,加之硐室本身结构复杂,故其受力状态比较复杂且不易准确分析,施工难度较大,若围岩稳定性差,则更须注意施工安全。
3.硐室的服务年限长,工程质量要求高,不少硐室还要浇筑机电设备的基础、预留管线沟槽、安设起重梁等,故施工时要精心安排,确保工程规格和质量。
第36页/共108页372023/4/20二、硐室围岩的稳定性分析1.硐室围岩稳定性的力学分析方法
当围岩应力没有超过岩体的强度时,围岩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围岩是稳定的;当围岩应力超过岩体强度时,围岩开始破坏失去稳定性。根据莫尔强度理论各向同性均质岩体的不稳定条件:剪切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为:
岩体具有结构面时,其破坏取决于结构面的产状特征,此时不稳定的条件为:
c1
——结构面的摩擦角。1——结构面的摩擦角。第37页/共108页382023/4/20
2.硐室围岩稳定性的地质分析方法
1)产状平缓的薄层或与中厚层相间存在时,顶板处的薄层极易塌落(图8-31)。如果垂直于层面的节理发育更会扩大塌落的范围(图8-32)。
第38页/共108页392023/4/20如岩层由平缓变为倾斜产状时,在垂直于层面的节理作用下,顶板塌落的范围变大,此时还可能引起两帮岩体的塌落(图8-33)。第39页/共108页402023/4/20以上几种塌落方式取决与层面的连结强度和节理的发育程度。根据层面,节理情况可以圈定不稳定岩体的大致范围,一般来说这类岩体尚属稳定,只要施工注意,并及时支护,就不会引起围岩的过多塌落。在这类岩层中采用锚喷支护是很有效的
第40页/共108页412023/4/20
2)平缓厚层状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水平面上山现X型节理或断裂的情形(图8-34)。平缓岩层发展到倾斜状态时,沿平面X型断裂还会发育一组张性断裂,其走向大体上与硐室轴线平行,在侧面也还会产生X型断裂,其走向大体上与硐室轴线垂直(图8-35)。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看出硐壁、特别是硐顶分离体是否出现以及可能出现的形状等均取决于构造节埋的延展性,连续性和密集程度。延展大、连续性强的断层和大型裂隙对硐室围岩隐定性的影响极为显著,它往往是硐室失稳的主要原因。第41页/共108页422023/4/203)断层破碎带及其它大型软弱结构面一般容易形成高的塌落拱。结构面的走向与硐室轴向平行或接近平行时,两条倾向相反、连续性强的断层或裂隙将形成“∧”型塌落拱(8-36)。两组高倾角裂隙或断层虽不相交、但被另一组缓倾角的结构面所穿割时,可能形成不同形状的“∏”形塌落拱(图8-36)
第42页/共108页432023/4/204)两组倾向相反的结构面互相切割在拱顶也会出现分离体,但因裂隙不互相贯通,故限制了它的发展。塌落拱的高度与裂隙面的紧密程皮有关。这种顶板局部落石的破坏方式,在硐室中是大量出现的(图8-37)。第43页/共108页442023/4/20
5)硐壁的滑移也是造成硐室失稳的原因之一,其稳定性主要受高倾角的软弱结构面所控制。图8-38所示的是硐壁岩体在两组裂隙作用下所出现的分离体的形状。第44页/共108页452023/4/20
以地质分析为基础的硐室围岩稳定性的判断方法,适用在岩体强度由结构面及其组合关系所决定的坚硬岩体。对软弱岩体或经受强烈地质构造运动作用的破碎岩体,由于岩体本身强度不高,结构面的作用已居于次要地位,决定此种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特征可按散体介质处理。通常岩石f≤2~3时,即可视为软弱岩体。第45页/共108页462023/4/20
3.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对围岩的稳定性分析
巷道开挖后,围岩受力状态由三向变成了近似两向,造成岩石强度较大幅度地下降。如果围岩中集中的应力值小于下降后的岩石强度,围岩处于弹塑性状态,围岩自行稳定,不存在支护问题;如果相反,围岩将发生破坏,这种破坏从周边逐渐向深部扩展,直至达到新的三向应力平衡状态为止,此时围岩中出现了一个破裂带。把这个由于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带称为围岩松动圈。用围岩松动圈的实测数值确定硐室的支护参数,则称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第46页/共108页472023/4/20
根据松动圈的大小对硐室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判定。松动圈在0~40㎝之间的,属稳定围岩围岩松动圈在40~100㎝之间的,属较稳定围岩;围岩松动圈在100~150㎝之间的,为一般围岩;围岩松动圈在150~200㎝之间的,属不稳定围岩;围岩松动圈在200~300㎝之间的,为软岩;大于300㎝的为极不稳定围岩。目前看来,应用围岩松动圈理论来判定围岩稳定性是一种简单准确的方法,比其它方法可操作性强。松动圈测试:超声波测试。第47页/共108页482023/4/20三、硐室施工方法
㈠全断面一次掘进法
这种施工方法,常用于围岩稳定,断面不是特别大的硐室。全断面一次掘进硐室的高度,以不超过4~5m为宜。
㈡台阶工作面施工法1.正台阶工作面(下行分层)施工法
根据硐室的全高,整个断面可分为2~3层,每层的高度以1.8~2.0m为宜,最大不要超过3m。
第48页/共108页492023/4/202.倒台阶工作面(上行分层)施工法
正台阶工作面施工法比较安全可靠;倒台阶法挑顶爆破效率高,装岩方便。两者都适用于围岩比较稳定、整体性比较好的岩层。其中先拱后墙下行分层法的适应范围更广,在较松软的岩层中也可应用。
第49页/共108页502023/4/20㈢导硐施工法
这种施工方法多用于松软破碎地带,在稳定岩层中施工特大断面(如50㎡)的硐室时也可采用。
1.中央下导硐当硐室采用锚喷支护时,用中央下导硐(图8-43),先挑顶后开帮的顺序施工。砌碹支护的硐室,适用中央下导硐先开帮后挑顶的顺序施工(8-44)。
第50页/共108页512023/4/202.两侧导硐施工法两侧导硐施工法,是在松软破碎岩层中采用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是从硐室底板开始,在两侧墙部超前开掘两个小导硐,逐步向上扩大(图8-45)。第51页/共108页522023/4/20
3.顶部导硐施工法此法施工顺序如图8-46所示。先掘顶部导硐1,超前5m用以探明地质情况,随之卧底2,再落后15m左右开帮3。此时整个拱部已经掘出,便可进行拱部的锚喷或砌碹4。然后再卧中心底部5。最后刷帮6与砌墙7。第52页/共108页532023/4/20四、与井筒相连的主要硐室的施工㈠马头门的施工1.当井筒掘进到马头门上方5~10m处,暂停掘进,先将上段井壁砌好。
2.井筒继续下掘,可以随井筒同时将马头门掘出,也可以将井筒一次掘够深度或只掘至马头门下方的混凝土壁圈处。
3.由下向上砌筑井壁至马头门的底板高处。4.逐段施工马头门。1234410567899110第53页/共108页542023/4/20当马头门处围岩比较坚硬稳定时,掘进时可以用锚喷作为临时支护。为加快马头门施工的速度,可安排与井筒同时自上而下施工。图8-49。第54页/共108页552023/4/20
㈡箕斗装载硐室施工1.箕斗装载硐室与井筒同时施工2.箕斗装载硐室在井筒掘砌全部结束后进行施工3.箕斗装载硐室和地面永久建筑工程平行作业施工。第55页/共108页562023/4/20第四节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一、交岔点的类型交岔点是指巷道相交或分岔的地点,其类型如图8-50所示。第56页/共108页572023/4/20按支护方式不同交岔点可分为简易交岔点和碹岔式交岔点。碹岔式交岔点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牛鼻子交岔点和穿尖交岔点两类
第57页/共108页582023/4/20二、井下窄轨线路的基本知识
㈠曲线线路
1.最小曲线半径:最小曲线半径R应根据车辆运行速度V以及车辆轴距SB大小来确定。
δ<90ºV<1.5m/s,R不小于7SB;
V>1.5m/s,R不小于10SB;
V>3.5m/s,R不小于15SB;
δ>90º
R大于(10~15)SB如为列车运行,则应以机车或矿车的最大轴距来计算,取以米为单位的整数值。
R常用值:9m、12m、15m、20m、25m、30m、35m、40m等。
δROSB第58页/共108页592023/4/20
2.曲线的轨距加宽
1)轨距是指直线线路上两条钢轨轨头内缘之间的距离SPSPSWX2)轮距两车轮轮缘外侧工作边的距离SW3)X轨距、轮距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第59页/共108页602023/4/204)轨距加宽
图8-52是车辆在直线和曲线线路上运行状态图。
曲线的轨距加宽值轨距加宽的方法是,外轨不动,将内轨向曲线中心移动
逐渐加宽或逐渐减小的直线段距离(也称缓和线)为d1=(100~300)第60页/共108页612023/4/20
3.曲线的外轨抬高当车辆在曲线轨道上运行时,如果内、外轨仍在同一平面上,由于存在着离心力,作圆周运动的车辆通过车轮轮缘就要向外轨挤压;增加了钢轨磨损和运行阻力,严重时车辆就要向外翻或出轨。图8-54为外轨抬高计算示意图。
外轨抬高的方法是垫厚外轨下面的道渣。值。外轨抬高的渐变段距离d2=(100~300)Δh第61页/共108页622023/4/204.双轨曲线线路轨中心距的加宽当车辆在曲线段运行时,为防止双向行驶的车辆相撞,双轨曲线线路的轨道中心距应适当加宽,如图8-55所示为曲线段车体的外伸和内移。
L——车辆长度,m;
SB——车辆轴距,m;
R——曲线半径,m。第62页/共108页632023/4/20㈡窄轨道岔
1.道岔的构造
道岔的构造如图8-56所示,它主要有岔尖、基本轨、辙岔、护轮轨、转辙器等部件构成。
1—岔尖;2—基本轨;3——辙岔;4—护轮轨;5—拉杆;6—转辙器123456第63页/共108页642023/4/20第64页/共108页652023/4/20岔尖是道岔的最重要的零件,它的作用是引导车辆向主线或岔线运行。辙岔是道岔的另一个重要零件,其作用是保证车轮轮缘能顺利通过。它是由岔心和翼轨焊接钢板而成,辙岔岔心角α(简称辙岔角)是道岔的最重要参数。用它的半角余切的1/2表示道岔号码M,即窄轨道岔的号码M分为2、3、4、5和6号五种,按(8-24)式可求得其相应的辙岔角应分别为28°04′20″、18°55′30″、14°15′、11°25′16″和9°31′38″。可见,M越大,α越小,道岔曲线半径R和曲线长度就越大,车辆就越平稳。第65页/共108页662023/4/20
2.道岔的类型、系列和型号道岔的类型按其分岔型式可分成单开道岔、对称道岔和渡线道岔三大类型。分别以拼音字母“DK”、“DC”和“DX”表示。巷道交岔点使用的道岔是单开道岔与对称道岔,其技术特征和适用条件见表8-1。道岔的每一种类型由按规矩和轨型不同共有五个系列,即615、618、624、918和924。其中第一个数字6或9表示轨距为600㎜或900㎜;而后两个数字表示轨型为15kg/m或18kg/m或24kg/m。600第66页/共108页672023/4/20表8-1单开、对称道岔技术特征及适用条件第67页/共108页682023/4/20道岔的每一个系列按辙岔号码M和道岔的曲线半径不同又分成55个型号,如DK615-4-12、DC618-3-12、DX924-4-1519(左)等。在线路设计的平面图中,道岔是用计算简图表示的。
图8-57窄轨道岔结构与计算简图对照图(a)单开道岔;(b)对称道岔;a—辙岔中心至道岔起点的距离;b—辙岔中心至道岔终点的距离;L—道岔长度第68页/共108页692023/4/20
(c)渡线道岔DX924-4-1519(左)第69页/共108页702023/4/20
3.道岔的选择原则1)与基本轨的轨距相适应。2)与基本轨的轨型相适应。3)与行驶车辆的类别相适应。4)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第70页/共108页712023/4/20三、交岔点设计㈠平面尺寸的确定
确定交岔点平面尺寸,就是要定出交岔点扩大断面的起点和柱墩的位置,即交岔点斜墙的起点至柱墩的长度,定出交岔点最大断面处的宽度,并计算出交岔点单项工程的长度。在设计前,应首先确定各条巷道的断面及主巷与支巷的关系,并以下述条件作为设计交岔点平面尺寸的已知条件:所选道岔的a、b、a值,支巷对主巷的转角;各条巷道的净宽度、B1
、B2、B3及其轨道中心线至柱墩一侧边墙的距离b1,b2、b3。此外,尚需确定往墩的宽度(一般取500mm),轨道的曲率半径R。交岔点的种类很多,在表8-2中列出了六类交岔点的计算图和计算公式。第71页/共108页722023/4/20
第72页/共108页732023/4/20第73页/共108页742023/4/20第74页/共108页752023/4/20第75页/共108页762023/4/20第76页/共108页772023/4/20第77页/共108页782023/4/201.单轨巷道单侧分岔点(图8-58)1)曲率中心O的位置
2)确定θ
3)基本轨起点至变断面终点的水平距离为P:4)最大断面宽度TM
而NM=B3sinθ
5)自基本轨起点至柱墩的距离:
第78页/共108页792023/4/206)确定斜墙TQ的斜率i
求算斜率i0
根据i0值的大小,选取i为0.2或0.25或0.3,个别情形可取0.15。
7)确定的斜墙起点Q到交岔点扩大断面部分的长度:
8)变断面的起点至基本轨起点的距离Y:
Y=P-L0
9)交岔点工程的计算长度L:L=L2+2000
第79页/共108页802023/4/20
㈡交岔点的中间断面
1.交岔点各中间断面的宽度,取决于通过它的运输设备的尺寸、道岔型号、线路联接系统的类型、行人及错车的安全要求。2.考虑到运输设备通过弯道和道岔时边角会外伸,交岔点道岔处的中间断面应加宽,加宽要点如下:1)单轨巷道单侧分岔点:在弯道内侧加宽100㎜。其外侧因外伸值不大,可不再加宽,但若安全间隙很小,则应加宽200㎜。加宽范围为道岔转辙中心(理论中心)左边5m和右边1m。2)双轨巷道单侧分岔点,在道岔转辙中心前5m一段,双轨中心线距应加宽200mm或200mm以上,并在其左、右各设置5m过渡线段,因而在此范围内,巷道外侧也要相应加宽。
第80页/共108页812023/4/203)双轨巷道单侧分岔分支点,在道岔转辙中心前5m一段,双轨中心线距应加宽300㎜或300㎜以上,并在其左设置5m过渡线,因而在此范围内,巷道外侧也要相应加宽。
3.为了施工方便和减少通风阻力,在井底车场交岔点,一般应不改变双轨中心线距及巷道断面,在设计交岔点时,中间断面应选用标准设计图册中相应的曲线段的断面。
4)单轨巷道对称分岔点,两侧均应加宽。5)双轨巷道分支点,从弯道曲率中心向右开始加宽200mm或200m以上,并在其左设置5m过渡线,因而在此范围内,巷道外侧也要相应加宽。6)双轨巷道对称分支点,从弯道曲率中心向左3m段,两轨中心线均应分别向外移动200mm或更多,即双轨中心线加宽400mm或更多,并在其左也设置5m过渡线段,巷道也就要相应加宽。第81页/共108页822023/4/204.交岔点中间断面斜墙侧,按选用的斜率i每米巷道递加i米。若交岔点采用砌碹支护,则每米架设一架的碹胎宽度,亦应递加i米。5.交岔点中间断面(扩大部分)拱高的确定方法与一般巷道相同。
为了提高断面利用率可降低墙高或拱高。降低墙高(a)墙高降低的斜率δh=200~500mm。
降低拱高(b)第82页/共108页832023/4/20
㈢交岔点支护厚度的确定
1)锚喷支护交岔点属于《煤矿井巷工程锚杆、喷浆、喷射混疑土支护设计试行规范》规定的加强支护工程,因此其锚喷参数应按大断面最大宽度TM选取上限值。分支巷道加强支护的长度,自柱墩起3~5m(计算时,取为2m)。2)对于砌碹交岔点,巷道净宽度是由小到大渐变的,在巷道宽度变化的长度内,按最大宽度选取拱壁厚度。分支巷道拱壁厚度,按各自的净宽度选取。3)柱墩的宽度一般为500mm,长度一般为1~3m,通常取2m。对光面爆破完整地保留了原岩体的柱墩,可按支护厚度考虑,不另加长度。第83页/共108页842023/4/20
㈣交岔点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计算
一种是将交岔点按不同断面分为几个计算段,求出每段掘进体积,然后相加(包括柱墩);另一种是近似计算,其精度能满足工程需要,在施工中广泛应用,具体算法按图8-60进行。1.体积计算
2.各种材料的消耗量3.柱墩端壁材料消耗量
4.粉刷面积计算
5.锚杆数量,金属网面积
第84页/共108页852023/4/20
㈤交岔点的作用及作用
1.按1:100的比例绘出交岔点平面图。
2.按1:50的比例绘出主巷、支巷及最大宽度TM处的断面图。在TM断面图上,大断面是实际尺寸。两个小断面和柱墩的宽度则是投影尺寸。作图时所需尺寸可以直接在平面图上量取,无需计算。
3.作出交岔点断面变化特征表,工程量及主要材料消耗量表。有些设计单位采用固定斜率法定斜墙位置,因而不再列出交岔点断面变化特征表。第85页/共108页862023/4/20四、交岔点设计示例某矿井底车场一交岔点,主巷是单轨双人行道净宽2700mm的巷道,支巷是单轨净宽2400mm的巷道,采用ZK7-6/250架线式电机车运输,道岔为DK618-4-12单开道岔;设汁要求巷道转角为δ=45°、弯道半径R=15000mm;交岔点穿过f=3的岩石,选用料石砌碹,半圆拱形断面。根据上述条件,考虑主巷已是双人行道,因而交岔点内不再加宽;交岔点内支巷选用标准设计中的曲线段断面。参考标准断面图册,决定取B1=B2=2700㎜,b1=b2=1330㎜;B3=2700㎜、b3=1570㎜。根据交岔点穿过f=3的岩层和交智点各断面净宽度,决定各断面拱壁厚度:d1=T1=300mm、d2=T2=300mm、d3=T3=300mm。扩大断面处均为dTM=TTM=465mm。查表8-1,知DK618-4-12单开道岔的参数α=14º15′、a=3472㎜、b=3328mm,考虑到交岔点可能采用15kg/m钢轨道岔,那就得用DK615-4—12单开道岔,其参数α=14°15′、a=3340㎜、b=3500mm。为了使所设计的交岔点既能适用18kg/m钢轨的道岔,又能适用15kg/m钢轨的道岔,因此选取组合尺寸,即:α=14º15′、a=3472㎜、b=3500mm。第86页/共108页872023/4/20
㈠设计交岔点平面尺按表8-2中的单轨巷道单侧分岔点公式计算:=3472+3500cos14º15′-15000sin14º15′=3172㎜=15000cos14º15′+3500sin14º15′=15400㎜=35º02′
=3172+(15000+1570-2700)sin35º02′=11134㎜
NM=B3sinθ=2700sin35º02′=1550㎜
=2700cos35º02′+500+2700=5412㎜
第87页/共108页882023/4/20=5630㎜
=0.2435=10848㎜Y=P-L0=11134-10848=286㎜L1=L0+NM=10848+1550=12398㎜
=11134+1550=12684㎜
㈡设计交岔点墙高Ⅰ-Ⅰ断面自底板起的墙高为1900㎜;在TN断面处的墙高定为1400mm,故墙降低斜率为:
即每米墙的降低值为46mm。TN、TM断面处的堵高定1400mm,是否合理,尚需按第三章中表3-9中方法验算:第88页/共108页892023/4/201.按架线更求确定墙高h3=1056㎜
2.按管道要求确定墙高h3=1130㎜3.按行人要求确定墙高h3
架线电机车运输巷,此项不需验算。由以上验算可知,原定TM、TN处墙高1400mm能满足安全要求。交岔点墙的基础深度:水沟一侧为500mm;另一一侧为250㎜;
e值为0。第89页/共108页902023/4/20
㈢计算工程量、材料消耗量及绘制交岔点施工图第90页/共108页912023/4/20五、交岔点施工
㈠交岔点施工方法1.在稳定和稳定性较好的岩层中,交岔点可采用用全断面一次掘进法,随掘随锚喷或先锚后喷,一次完成。第91页/共108页922023/4/202.在中等稳定岩层中,或巷道断面较大时,可先将一条巷道掘出,并将边墙先行锚喷,余下周边喷上一层厚30~50mm的混凝土或砂浆(岩石条件差对,可加打锚杆)作临时支护,然后回过头来再刷帮挑顶,随即进行锚喷。采用砌碹支护的交岔点,开始以全断面由主巷向支巷方向掘砌,至断面较大处,改用以小断面向两支巷掘进.架设棚式临时支架维护顶板,掘过柱墩端面2m,先将此2m砌好,然后再回过头来,由小断面向柱墩进行刷砌,最后在岔口封顶并做好柱墩端面(齐脸,迎险)。第92页/共108页932023/4/203.在稳定性较差的岩层中,可采用先掘砌好柱墩再刷砌扩大断面部分的方法。图8-62先掘砌柱墩在刷砌扩大断面施工顺序
a—正向掘进;b—反向掘进
a—正向掘进;b—反向掘进
第93页/共108页942023/4/204.在稳定性差的松软岩层中掘进交岔点时,不允许一次暴露的面积过大,可采用导硐施工法如图8-63所示第94页/共108页952023/4/20
㈡施工注意事项
1.交岔点一般应从主巷向岔口的方向进行刷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款转让房产合同范本
- 加班法务合同范本
- 公司入股合同范本文档
- 仔猪购销纠纷合同范本
- 包装插画合同范本
- 农村协议买房合同范本
- 2024年金山区卫生健康事业单位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南丹县丹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农村修水渠合同范本
- 2024年阜阳市皖西北(阜南)粮食产业园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微生物学发展史》课件
- 网约车司机安全培训
-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山西经贸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4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DB52T 1566-2021 托幼机构消毒卫生规范
- 非煤矿山复工复产安全培训
-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应及优化路径研究的开题报告
- 舞蹈学课件教学课件
- 电力局供电公司聘用合同样本
- 2024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临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护理深静脉CV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