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备考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备考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备考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备考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考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

B.我国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C.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2.“每个共产党员须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A.忽视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B.廓清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C.指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与民主主义革命的继承关系

D.论证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3.涉及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有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

4.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实现国家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中国不可能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而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是

A.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不允许、失去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

B.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新特点的促使

C.中国革命领导力量的决定

D.中国人民不想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5.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安定有序是指()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

B.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坚持可知论的观点

A.一定是唯物主义B.一定是辩证法C.可能是唯物主义D.可能是唯心主义

7.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因素有()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8.

第17题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是

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级性特征

B.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C.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9.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来实现。共产主义是

A.一种理想B.一种学说C.一种制度D.一种实践

10.对“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的说法正确的理解有

A.“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两个必然”使人们坚定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信心

C.“两个决不会”要求人们坚持科学的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

D.“两个决不会”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二、1.单项选择题(10题)11.某农业资本家租种偏远耕地200亩,后来转租种城郊耕地200亩,结果年利润增加10000元,这10000元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它应属于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ⅠD.级差地租Ⅱ

12.1960年初,毛泽东提出并由周恩来归纳了中央对台工作的“一纲四目”方针,其中“一纲”指的是()。

A.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B.双方相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C.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决定

D.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台湾当局意见妥善处理

13.实现主观辩证法向客观辩证法的转变是为了

A.揭示事物的外部联系B.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C.连贯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D.反映事物的运动过程摧毁

1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开拓创新

15.实践主体所有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是

A.人本身的自然力B.主体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C.主体的智力水平D.主体的情感和意志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我国农村普遍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表明

A.分田单干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B.在农村不宜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17.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18.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是太平天国土地平均思想的继承,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创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相同点是

A.都反对封建土地制度B.都要实行土地国有C.都要把土地无偿分给农民D.都要平均分配土地

19.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B.控制上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20.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物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三、3.分析题(3题)21.

概括材料2并指出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主要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不能摘抄原文),如何评价?

22.材料1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同时这还说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

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

——摘自《反杜林论》

材料2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基本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3

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某一历史运动,只有在它深入人心的时候,才是根深蒂固的。心不是宗教的形式,因而宗教也不应当存在于心中;心是宗教的本质。

——摘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请回答:

材料1、2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说明二者的共同之处。

23.下面是有关我国国情的部分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7%。从1980年到1996年,粮食产量增长52.9%,但由于人口增长24%,人均粮食只增长23%,近几年每年净减少耕地面积在300万至500万亩左右。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过去10年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5.9%;由于过度采伐,现有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4%;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缺水现象严重。在全国50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浪费,而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又不重视,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只有30%,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请回答:

简述材料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四、5.简答题(2题)2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

25.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否矛盾?为什么?

五、3.分析题(0题)26.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论关于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六、单选题(0题)2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参考答案

1.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BCD正确。A选项的错误在于,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2.BD题干所引用的这段话是对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正确概括,即“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它们具有时间上的承接关系,任何割裂它们之间这种关系的言行都是错误的。A项是“二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等观点的错误实质;C项否认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它们之间不存在根本性质上的继承关系,因此A、C项都不是对题干这段话的正确理解。

3.ABCD《南京条约》最早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正式把协定关税写入条约;《天津条约》规定了进出口货物的子口税。ABCD选项正确。

4.A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ABED四个选项均正确。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已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也可以作为正确选项。

5.ACDB选项为公平正义的内容。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CD项。具体参阅上一题解析。

6.C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可知论的理解。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其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无关。即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也并非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CD正确。选项B与题干内容无关。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D。

7.ABCD本题属于记忆型知识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阶级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ABCD四个选项就是主要因素。

8.ABCD

9.ABCD本题主要考查对共产主义的理解。ABCD四个选项均是正确选项。

10.BCD本题考查的是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解。“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使我们坚定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信心。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里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11.C解析: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C选项正确。

12.D解析:“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一是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二是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三是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意见,协商后进行;四是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故正确答案为D。

13.B

14.C

15.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人本身的自然力和主体的智力水平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主体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因素;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

16.C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旨在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由于这一改革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改革,并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改革,故而C为应选项,D为淘汰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等于农业合作化之前的单干,因为农村土地公有制未变,农户承包的乃是土地的使用权。据此,A、B为淘汰项。

17.C解析: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使其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经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时,曾对它抱有很大期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它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劫收”,大肆劫掠。国民党迅速失去民心,主要是它违背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当局无限制发行纸币,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人民遭受洗劫,失业人数陡增。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村饥民遍地,这样,国民党当局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以学生运动为主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于是迅速地发展起来。因此,正确答案是C。

18.A

19.B解析:问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所以,应选B。备选项A公有资产占优势,是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干扰项,不能选,我们必须分清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决不能搞错。备选项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当然是错误的。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中包含着保证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内容,但这仅仅是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一个方面。集体经济大发展不是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内容。备选项D国有资产占优势,也是干扰项,不能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但并不要求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0.C

21.一是不平等条约规定了对外国商品的低税率便利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导致政府各种税收减少“财用极绌”。二是应利用中国的地利自己创办工矿企业与洋货争夺市场“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三是主要目的是满足军事工业所需经费的资源等。评价:有进步性有利于抵制外国经济实力扩张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关系且对外国侵略势力也有依赖性所以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一是不平等条约规定了对外国商品的低税率,便利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导致政府各种税收减少,“财用极绌”。二是应利用中国的地利,自己创办工矿企业,与洋货争夺市场,“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三是主要目的是满足军事工业所需经费的资源等。评价:有进步性,有利于抵制外国经济实力扩张,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关系且对外国侵略势力也有依赖性,所以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

22.①材料1表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品分配和社会划分为阶级或者等级”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一切社会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这些都由生产什么、怎么样生产及怎么样交换产品来决定体现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发生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是说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必然要相应发生变化。②材料2表明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每一个社会形态它的产生必然有它的物质基础它的灭亡也必定有它的客观条件社会的发展是遵循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③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①材料1表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品分配和社会划分为阶级或者等级”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一切社会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这些都由生产什么、怎么样生产及怎么样交换产品来决定,体现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发生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是说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必然要相应发生变化。②材料2表明,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每一个社会形态,它的产生必然有它的物质基础,它的灭亡也必定有它的客观条件,社会的发展是遵循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③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23.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自然资源的好坏对于生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类社会。人类一方面要按照内在的需要去改造自然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生态失调”这是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少且荒漠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低且过度采伐资源相对不足且浪费很大我国的自然环境“生态失调”比较严重。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人口的生产当然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人口的增长率和人口的分布状况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生产增长率生产满足不了人口消费和就业的需要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增长过快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自然资源的好坏对于生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类社会。人类一方面要按照内在的需要去改造自然,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生态失调”,这是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少且荒漠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低且过度采伐,资源相对不足且浪费很大,我国的自然环境“生态失调”比较严重。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人口的生产,当然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人口的增长率和人口的分布状况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生产增长率,生产满足不了人口消费和就业的需要,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增长过快,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一个社会的上升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这时虽然二者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在这个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当这个社会发展到没落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不适合了这种矛盾不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本身得到根本解决需要通过先进阶级的革命消灭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最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旦确立或建立起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就达到了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较高的阶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一个社会的上升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这时虽然二者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在这个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当这个社会发展到没落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不适合了,这种矛盾不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本身得到根本解决,需要通过先进阶级的革命,消灭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最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旦确立或建立起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就达到了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较高的阶段。

25.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敢于突破陈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才能勇于正视现实正确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做到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如果离开实事求是不可能是科学意义上的解放思想只能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要解放思想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任何把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