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五年高考分类真题汇编(解析版)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五年高考分类真题汇编(解析版)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五年高考分类真题汇编(解析版)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五年高考分类真题汇编(解析版)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五年高考分类真题汇编(解析版)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五年高考分类真题汇编(解析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散文

A组课标n、课标m卷题组

一、(2017课标全国II,4—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

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

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

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

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

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

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

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

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

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

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

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

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

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

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

个两三朵一一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

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

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

一个人指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

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

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

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

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

和你总隔个窗子,一一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

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

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

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没想

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

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

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

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

2

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

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

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

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

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

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

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

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

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

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5分)

3.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

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1.答案B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据

3

全文尾句中“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

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外出旅行未必能深入认识事物人

情,故选项“通过……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的表述曲解文意。

易错警示细描(详写)的标志

不少考生认为A项“笔触细致”是错误的,因为第二段仅用三四句就

描写了四个乡下人的装束。但细描并非一定要浓墨重彩,只要能抓住

几个典型细节来描写就可以了。如作者在描述乡下人的头巾时,用“黯

黑的白布”(而非白布)、“褪色的蓝布”(而非蓝布),可见作者观察、

描绘之细致入微。

2.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

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

界的隔膜。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丰富意思的能力。“窗子”含义指向本

文标题的含义,文章二至五段侧重写向窗外看到的不同的现实生活图

景,且二至五段的结尾反复强调“铁纱窗”“玻璃窗”“窗子以外”等;

再结合尾段“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

小世界隐隐约约”等信息可知,作者笔下的窗子,既有有形的,也有

无形的;有形的窗子指向具体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窗子,无形的窗子

指向人的不同的精神世界。

疑难突破体会词句七关注

①表层意义;②深层意义;③比喻意义;④象征意义;⑤反语意义;⑥讽

刺意义;⑦双关意义。

4

3.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

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

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解析作者在首段就提出问题,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设置了和读者

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情景。第二段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第四、五两段转

换为第二人称,这三段细腻描写了“我”与“你”看窗外或远或近的

情形,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的理性

审视。第六段中“你”和“我”两种人称交替出现,从“气闷”“受不

了”“换个样子过活去”等可看出作者的自我嘲讽与反思。

二、(2017课标全国HI,4—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

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

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

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窗

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

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

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一一清

5

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

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

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

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

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

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

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

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

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一一“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

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

(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

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嚷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6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

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

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

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

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

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

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

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

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

绿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

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

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

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

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一一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

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

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一一”地一家伙下去……

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

7

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

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二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

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二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

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

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

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

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

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

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3.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二、

1.答案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让他们”“一

8

改平日的斤斤计较”,对原文的理解有误。原文中“我们还养了金鱼,

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表明养金鱼

是无意为之,不能理解为有意将其作为生意经;将顾客说成平日是“斤

斤计较”的,与原文“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表意相悖。

2.答案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

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

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解析应先确定句子的位置,看有无修辞,圈出关键词,结合前后语

境,从表层、深层两个方面入手表层,抓住关键词“一样”,看“一样”

指的是什么。深层,理解句子的语气,“可能”是一种推测、不肯定的

语气,即肯定裁缝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不一样”。虽然裁缝这一职业辛

苦、麻烦,但结合下文“是这样的……”及“马蹄袖”事件可知,这一

职业也充满着喜悦、成就感等。因而,画线句也隐含着“不一样”“独

特性”的含意。

疑难突破准确分析句子含意的突破方法

⑴关键词语突破法。如本题的“可能”“一样”。

(2)修辞手法还原法。如比喻找本体。

(3)结合主旨分析法。文无闲笔,紧扣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

(4)所处位置定位法。确定位置,前后勾连。

(5)表达效果分析法。如文章语言特点是亲切、形象、生动,还是委婉、

含蓄、深刻等。

3.答案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

9

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解析题中“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将语言风格与“生活”联系起来,

提示考生应从这个方面着眼。作品的语言包括作者的叙述语言和文中

人物的语言,此外还应考虑文本整体的语言风格,可以从这三方面通

过举例的方式来赏析。从作者的叙述语言来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采

用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比如对店面的描写,对人物的描写,都以闲

谈似的生活语言写出;口语化语言,如“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

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以及滋一一’地一家伙下去……烫糊

一大片……”等。这种叙述语言亲切自然。至于文中人物的语言,主

要集中在以鸡换衣的女顾客的故事中:人们的汉语表达不那么流畅,

再加上“嘛”这一频繁使用的语气词,使人物语言富有民族地区的特

点,鲜活真实。文本整体的语言风格明快风趣,如请顾客看金鱼,故意

用有些夸张的、美文似的语言描写了金鱼令人出神的美,落脚点却是

生意经一一”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这不是故作幽默,而是从生活本身发现的趣味,率真而不做作。

解题步骤聚焦关键,正确解读

第一步,聚焦关键。认真逐字读题,快速确定题中的关键信息。如本题

“充满生活气息”“全文”即为关键信息。

第二步,正确解读。对感觉含义不明的关键信息,可采用相同情境置换

的方法来解读。如本题,先思考一般什么情况下用到“充满生活气息”

这一短语,然后把它进行置换,如换成“接地气”“生活语言”,由此可

很快确定其含义。

10

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一、(2019北京,17—2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题。(22分)

北京的“大”与“深”

以外地人前后居京近二十年,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的大。每次出差

回来,无论出北京站奔长安街,还是乘车过机场路,都会顿觉呼吸顺畅。

“顺畅”本应是空间印象,却由复杂的文化感受作了底子。日本鹤见

祐辅有一篇《北京的魅力》,其中说,若是旅行者于“看过雄浑的都市

和皇城之后”,去“凝视那生息于此的几百万北京人的生活与感情”,

会由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发现“日本人所难以企及的‘大'和'深'

在”。

外国观光客如何感觉北京姑置不论,来自人口稠密的江南城镇而

又略具历史知识的本国旅游者,他们所感到的北京的大,多少应当由元

明清三代帝都的那种皇城气象而来。初进北京,你会觉得马路广场无

不大,甚至感到过于空阔,大而无当,大得近于浪费。由天安门下穿过故

宫,则像是走过了极长的一段历史。于是你又由“大”中感到了“深二

久住北京,已习惯于其阔大,所感的大,也渐渐地偏于“内在”。似

乎是汪曾祺吧,于香港街头见老人提鸟笼,竟有点神思恍惚,因这种情

景像是只宜在北京见到。无论世事有怎样的变幻,护城河边,元大都的

土城一带,大小公园里,以至闹市区马路边人行道上,都会有老人提着

鸟笼悠悠然而过,并无寂寞之色,倒是常有自得其乐的安详宁静。老派

北京人即以这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与北京的“大”和谐。大,即能包

11

容。也因大,无所损益,也就不在细小处计较。北京的大,北京人的大

气,多少应缘于此的吧。跻身学界,对于北京城中学界这一角的大,更

有会心。北京学界的大,也不只因了能作大题目大文章发大议论,凭借

“中心”的优势而着眼处大,人才荟萃而气象阔大,更因其富于包容,

较之别处更能接纳后进。哲学家任继愈写北大的大,引蔡元培语“大

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说“北大的‘大‘,不是校舍恢

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北大的大,也因北京的大。当年蔡元培先生

的治校原则,或许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种文化精神。

至于其“深”,天然的是一种内在境界,非具备相应的知识并有体

会时的细心,即不能领略。天下的帝都,大致都在形胜之地。龚自珍写

京畿一带的形势,说“畿辅千山互长雄,太行一臂怒趋东”;还说“太行

一脉走蝙蜿,莽莽畿西虎气蹲二见惯了大山巨岭,会以为如北京西山者

不便名“山”,但这一带山却给京城气象平添了森严。居住城中,瓦舍

明窗,但见“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二于薄暮时分,

华灯初上,独立苍茫,遥望远山,是不能不有世事沧桑之感的。即使你无

意于作悠远之想,走在马路上,时见飞檐雕梁的楼宇、红漆金钉的大门,

也会不期然地想到古城所拥有的历史纵深。直到此时,你还未走进胡

同,看那些个精致的四合院和拥塞不堪的大小杂院。胡同人家是北京

文化的保存者。四合院是一种人生境界,有形呈现的人生境界,生动地

展示着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间的有限依和有节制的呼应。老

舍《四世同堂》中的英国人表述其对中国式家庭关系层次的印象:“在

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的时代,同时又不激烈的拒

12

绝别人的时代,他们把不同的时代糅到了一块,像用许多味药揉成的

一个药丸似的。他们都顺从着历史,同时又似乎抗拒着历史。他们各

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宽容,彼此体谅,他们都往前走又像都往后退。”

这种关系结构,推而广之即至街坊、邻里。“四世同堂”是胡同里老辈

人的理想,包含其中的“和合”也被用以构造胡同秩序。厚积于北京

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不但

故宫、天安门,而且那些幸运地保存下来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实物

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史文化。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

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

就这样,你漫步于北京街头,在胡同深处谛听了市声,因融和的人

情、亲切的人语而有“如归”之感。或许你有时会为古城景观的破坏

而慨叹不已,但仍能发现古城犹在的活力。北京是与时俱进的。这古

城毕竟不是一个大古董,专为了供外人的鉴赏。即使胡同人家又何尝

一味宁静一一燕赵毕竟是慷慨悲歌之地!

旧时的文人偏爱这古城的黄昏,以为北京最宜这样的一种情调。

士大夫气十足的现代文人还偏爱北京的冬天,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

认为“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这自

然多半因了士大夫的“有闲”。今天的人们,或许更乐于享用生气勃勃

激情涌动的北京之春。他们也会醉心于金秋十月:北方天地之高旷,空

气的净爽,于一声浏亮[注]的鸽哨中尤令人感得真切。北京是总让人有

所期待的,她也总不负期待,因而你不妨一来再来。写到这里,发现自己

早已是一副东道主的口吻。我有时的确将北京视同乡土了。静夜中,

13

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呼吸,我一再地想到明天,破晓后的那个日子:

那个日子将给人们带来些什么?

(取材于赵园的同名散文)

[注]浏亮:明朗清晰。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较之别处更能接纳后进

后进:资历较浅的后辈

B.大致都在形胜之地

形胜:外形优美

C.燕赵毕竟是慷慨悲歌之地

慷慨悲歌:激昂悲壮,有英雄气概

D.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

幽闲:清静闲适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称北京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专供外人鉴赏的“大古董”,说明作

者对北京这座古城的情感态度,不止于怀旧。

B.结尾写道“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呼吸”,作者把北京视为生命

体,“重浊有力”显示了北京城的历史感与生命力。

C.多有引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引用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郁达夫的

《北平的四季》,是为了说明北京之“大二

D.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是为了与读者建立一种对话关系,

便于带领读者感受历史现场,进入生活情境。

14

3.北京的“大”在文中有不同层面的表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空间印象入手,谈北京城市格局的“阔大”。

B.作者从京畿一带的地理形势,谈京城气象的“森严二

C.北京的“大”养成了老派北京人“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

D.北京的“大”体现在学术气度的广大与文化精神的包容。

4.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

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6分)

5.作者久居北京,对北京文化既有亲切的感性体验,又有学者自觉的

理性思考。作者从提笼架鸟的老人、窗外的西山、浏亮的鸽哨声等生

活细节感知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试借助这种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

来谈谈你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如城镇、社区、学校、家庭等)

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7分)

1.答案B本题考查词语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理解具体语境中词

语意义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培养热爱祖国语

言文字的情感。

形胜,指地势优越壮美。

2.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赏析文本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文化传承

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引用老舍的《四世同

堂》和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是为了说明北京之“深

3.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体现开阔文化视

15

野的学科素养,增强了文化自觉,提升了文化自信。B项,应是“谈京

城的‘深

4.答案①北京文化不但保存在故宫等皇城的物质遗存上,而且保存

在胡同中的普通民居里。②在作者看来,北京文化的“深”更多地体

现在胡同人家。这种北京文化以安分、平和的市民阶层为代表,体现

为“彼此宽容,彼此体谅”的家庭伦理关系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和谐

的社会秩序。③走进胡同深处,接触鲜活的日常生活,更能感受到古城

犹在的活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重要语句的能力,着眼于北京胡同文化知识

的考查,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根据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在第六段,第六段着重从四合院的文化特

点、人际关系及秩序特点等角度分析。考生应筛选出关键词句,组织

语言,规范作答。

5.答案(示例)我在放学的路上,经过国子监街,国子监牌匾古色古香,

红黄蓝相间的彩绘在阳光下闪耀着古朴的光芒;而在尽头,有一座以

一个飞奔的人形为主体的现代雕塑。牌匾古朴,雕塑现代,代表着北京

兼容并包、交融互鉴的文化内核,也体现着北京人既传统内敛又开放

大气的文化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运用能力,体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学

科素养,渗透了关注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价值观念。首先结合提示

理解''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这是一种从表面现象到内在本质,从生

活细节中感知精神实质的感知方式。如城镇里干净整齐的街道、清新

16

怡人的环境,展现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意识;社区里

温馨的标语、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体现人们和睦相处的生活方式;

学校里统一整齐的服装,教室里的奋笔疾书,操场上激烈的篮球赛,体

现学生的拼搏奋斗精神和团队意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处处蕴含着

美,等待我们去发掘。

二、(2018天津,16—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21分)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踝嗖在

虹关向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

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

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

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

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

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

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

“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

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

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

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

17

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

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

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

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

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

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

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

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

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

成墨黑的姿势,氤氯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

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

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

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

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

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一一“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

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

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

18

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

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

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

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

文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

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

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

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

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

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

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

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

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唱口禺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

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

利,浓黑光洁工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

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

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

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

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

19

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

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

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

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

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

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

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

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

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耀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雨敲开的绿

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

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一一“有徽墨出售“,我

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

江西省婺源县。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丕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运用“孑然一人”“踝嘤”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

寻找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

B.“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

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

20

C.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

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

D.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

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E.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

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3.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6分)

4.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

二、

1.答案AB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身心疲惫”

“孤独失落”错,作者虽然“孑然一人”,但未停止寻找,表明他对徽

墨感情深厚,为寻找徽墨而执着坚定的态度。B.“徽墨式微的原因”

结合第五段可知,还有书写工具的变化、墨汁的出现等。

2.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

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先分析手法,以“唱

唱细语”来写墨与砚台接触的声音,以“翩翩起舞”来写以墨书写时

墨落纸上的状态,运用的是拟人手法,也可以说是想象手法;再分析作

者的思想感情,结合前文作者寻墨的经历,可知他此时的欣喜之情,再

结合“真想只做一个书者……幽静生活”可知,作者对这种生活充满

向往。

21

方法技巧分析散文句子含意''三方法”

方法一结合语境法,尤其是篇、段的整体语境。

方法二技巧还原法,将表达技巧等还原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三联系主旨法,文章的主旨统领全篇,通过联系主旨,分析句子

含意。

3.答案①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

②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③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可从徽墨本身

的发展、徽墨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的写作动机等方面来分析原

因。结合文章第五段“虹关伫立,徽墨式微"''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可知,徽墨发展趋于衰落,而文中自始至终都表现出作者对徽墨的喜

爱之情。尤其是第七段民居内的发现,第九段观赏隐者挥毫泼墨,第十

段对儿时往事的回忆等,喜爱之情尤为明确。文中第六段“一撇一捺

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氤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第七段

“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等写出

墨的精神内涵。文中第十一段“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

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从写作动机的角度明确点明

原因。

方法技巧分析散文内容,概括中心意思“三方法”

方法一化整为零,各个击破。逐段解读,概括中心意思。

方法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先确定能直接回答问题的内容,再以

22

此为核心向前后辐射,借此分析其他不能直接确定的内容。

方法三抒情议论,重点关注。借助所叙述的内容来理解抒情议论的

内容,借助抒情议论来概括中心意思。

4.答案①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

(答对3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构思手法的赏析能力。描绘虹关古村的内容贯

穿始终,第三、四段写出了虹关优美的自然风光,第六段主要表现虹关

的文化底蕴,第七段体现出虹关与徽墨的关系,第十段中作者在虹关忆

起往事引发乡愁。在表达效果方面,增添了情趣,丰富了主题。

三、(2018浙江,10—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

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

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

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

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

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23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

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

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一一

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一一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

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

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

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

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

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

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

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

朱漆的木窗根,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

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

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

24

娃”?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

人二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

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

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

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

“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

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

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

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

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

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隆,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

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

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

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

25

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

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

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

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

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

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

端端地消淡了许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

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

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

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

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

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

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

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

象-----间小木楼的门窗呀的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

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

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

26

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

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

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

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午夜,

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一一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

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本文有删改)

1.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3.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5分)

4.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6分)

三、

1.答案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

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

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

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语言的能力。语言特点一般指语言的简约质

朴、华丽典雅、幽默风趣、准确周密等。本文画横线的部分主要描述

了汴京城灯展的流光溢彩之美,用语华丽。用语华丽主要体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一是锤炼词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如“巧夺天工”“千

27

姿百态”等具有明显的夸张色彩;二是运用铺排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

彩灯的绚丽。另外,要分析“兴奋情绪”是通过哪些词句体现出来的,

如“真是千姿百态”中的“真”就体现了作者观灯时内心无比的激动、

欣喜之情。

知识归纳常见的7种语言特点

①准确周密;②简约质朴;③华丽典雅;④幽默风趣;⑤含蓄蕴藉;⑥生

动形象;⑦语体:口语化、方言化、文言化等。

2.答案①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

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

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③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

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本文主要描绘了汴京灯展

热闹繁华的场景,画波浪线部分位于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特写镜

头,把整个汴京夜景定格在这幅画面上间小木楼、一盏八角宫

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分析这10个“一”的艺术效果时,不仅

要分析波浪线部分描绘了怎样让人“怦然心动”的画面,还要联系上

下文,分析上文绚丽热闹的大场面与此时安静幽微的红云灯影形成的

反差效果。

知识拓展艺术效果的六度空间

名称内涵艺术效果

虚实相“虚”是作品中空白、相互衬托,丰富内容,激发想象,增

28

生回忆等方面的内容,强吸引力。

“实”指眼前的实物场

景。

动静相动态、静态描写相结将对象描写得活泼有致,特征鲜

宣合。明,形成反差,充满美感。

详略得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参差变化,摇

详写、略写相结合。

当曳多姿。

抑扬结造成“落差”,有助于突出人、事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合的主要特征。

“张”指情节紧张激

张弛有有急有缓,有起有伏,耐人寻味,引

烈,“弛”指情节舒缓

度人入胜。

迂回。

波澜起有助于突出主题和人物性格特征,

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伏扣人心弦,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答案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②再写游人众多,

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

题。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构思技巧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作者先写

街、再写人、后写灯在结构上的妙处,可将问题转化为分析“街一人

一灯”三者之间的关系。整体来说,街是赏灯人活动的场所,也是灯展

的大背景。具体来说,先写街道繁荣古朴,“相映成趣”,吸引了众多

游人;再写赏灯者人山人海,“黑压压一片”,为下文作者急于观灯而

29

“无法行走”做铺垫,也暗示灯展之美;最后浓墨重彩绘“华灯”,让

人感受到汴京的美丽风景。

解题步骤三步破解构思技巧类题目

步骤操作技巧

明确属于哪一种构思技巧:悬念、

(1)明确技巧

铺垫、伏笔、照应、点面结合等。

结合文本,指出这种构思技巧是

(2)说明体现

如何运用的。

分析这种构思技巧起到的表达效

(3)分析妙处

果。

4.答案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

奇。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③现代科技让汴京

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我)”感到

如此新奇和庆幸”位于本文第5段,“新奇和庆幸”是作者游览辉煌

汴京的整体感想。探究其深层意蕴时要联系本文的主题来挖掘,尤其

是“假如没有改革开放……大饱眼福和口福吗?”则直接点明了“庆

幸”的深层意蕴一一百姓物质生活、精神面貌的改善。而“新奇”则

不仅点明了作者对于“现代科技灯展”的震惊,更重温了作者的星河

之梦一一作者儿时一直想抖落天河里的星星,而今游览汴京后,果然

梦见天上“灯雨”洒落在汴京,这让作者激动万分。

30

方法技巧深挖作品的五层意蕴

①比喻意蕴;②引申意蕴;③象征意蕴;④双关意蕴;⑤主题意蕴。

四、(2018北京,18—2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23分)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

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

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

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

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

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

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

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

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

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

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

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

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

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

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

31

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

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

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

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