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品风险评估_第1页
毒死品风险评估_第2页
毒死品风险评估_第3页
毒死品风险评估_第4页
毒死品风险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报人:邵雁、谈珊珊、田璐、王红梅毒死蜱的风险评估第一页,共九十页。$危害识别危害特性暴露评估风险描述第二页,共九十页。危害识别第三页,共九十页。案例描述2006年5月12日,新罗区西陂镇园田塘村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及实验室检验,确定是一起由毒死蜱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第四页,共九十页。1、流行病学调查:

1.1发生经过5月12日中午园田塘小学6名学生在朱某清汤粉店食用米饭和空心菜,当日中午1点左右,首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至2点半,6名学生相继出现上述症状。未进食空心菜的其他9名顾客均未发病。发病学生于下午4时送龙岩市一医院抢救,经洗胃、阿托品等治疗,15日上午病人痊愈出院。第五页,共九十页。1.2现场调查朱某清汤粉店为农村小吃店,加工场所简陋,仅有水池一个,洗菜、洗碗和洗工用具均在同一水池。该店未取得《卫生许可证》,2名从业人员未经健康体检及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上岗。12日进餐的空心菜未用流水冲洗,仅简单清洗。1.3菜地调查空心菜为外地菜农种植,本次采摘的空心菜与三叶青种植在同一坵田,空心菜位于三叶青的下风向。在5月9日有对三叶青喷洒毒死蜱农药。第六页,共九十页。2实验室检测:

采集清汤粉店剩余的空心菜、菜地的空心菜及三叶青、患者呕吐物及洗胃液,经检测除洗胃液外有机磷均呈强阳性。经市一医院抽取6名患者的血清检验,胆碱脂酶测定值分别为3391.0U/L、4207.9U/L、5437.3U/L、4294.5U/L、4839.7U/L和5760.6U/L,均不同程度低于参考范围5859.0~13060.0U/L。第七页,共九十页。毒死蜱是白色颗粒状的中等毒性杀虫剂。是一种具有中等毒性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能较好的防治多种作物的地上和地下害虫。是取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的理想品种之一。第八页,共九十页。

毒死蜱又称氯蜱硫磷,通用名为乐斯本分子式:C9H11C13NO3PS

分子量:350.5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颗粒状结晶,室温下稳定,有硫醇臭味,密度1.399(43.5℃),熔点41.5~43.5℃,蒸气压为2.5mPa(25℃),水中溶解度为1.2mg/L,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第九页,共九十页。毒死蜱结构式第十页,共九十页。毒理学研究显示:毒死蜱可经呼吸道、皮肤吸收,主要分布于肝脏、肾脏、脾脏等血流量较高的器官。大多数以原形和代谢物经尿排出,少量通过粪便排泄。急性毒死蜱中毒可引起头痛、多汗、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呼吸困难、心率减慢等症状。长期或反复接触毒死蜱可引起麻木、刺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高剂量可导致昏迷死亡。第十一页,共九十页。毒死蜱毒性作用低毒高效抑制胆碱酯酶并阻断植物光合作用对多系统有毒性作用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毒性作用值得研究第十二页,共九十页。第十三页,共九十页。毒死蜱的神经毒性第十四页,共九十页。第十五页,共九十页。第十六页,共九十页。研究证据RAUH等对254名出生前接触毒死蜱的儿童进行瞻性研究表明,接触高剂量毒死蜱的3岁儿童贝莱精神运动指数及贝莱智力测试得分均低于低剂量组,提示毒死蜱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存在威胁。RICHARDSON等研究显示用毒死蜱处理母鸡,直至60天时仍不能达到可引发迟发性神经病的中毒阈值,但与其它一直胆碱酯酶的药物联用时,神经毒性明显增强。第十七页,共九十页。第十八页,共九十页。临床病例分析第十九页,共九十页。危害特性第二十页,共九十页。毒理学研究朱金文等(2006)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毒死蜱对2~5龄家蚕幼虫的摄入LC50值(48h,25℃)分别为1.11、1.73、3.48与4.12mg/L胡秀卿等(2004)测定了毒死蜱对蚯蚓7dLD50值为89.25mg/L,认为毒死蜱对蚯蚓表现为低毒。第二十一页,共九十页。毒理学研究近来研究发现,毒死蜱特别是亚中毒阈剂量毒死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毒性作用。Nostrant研究发现,10mg/kg染毒雄性大鼠不出现动作行为效应但大脑酞胆碱酷酶活力抑制达40%;染毒30mg/kg可减少自主行为,其它行为能力受损,大脑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抑制达70%。第二十二页,共九十页。毒理学研究毒死蜱可以通过作用干脑干中的类胆碱能突触可以调控血压(Ronsey,1997)。10和25mg/kg剂量的毒死蜱2h后能将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升高15~20mmHg,40h时内脉压升高2~4mmHg。心率虽在10mg/kg时无显著变化,但在25mg/kg时轻微减少(ChristopherandBeth,2000;CordonandRowsey,2000)。第二十三页,共九十页。毒理学研究Whitney分别以2mg/kg和11mg/kg皮下剂量染毒1日龄和6~9日龄仔鼠,结果发现,毒死蜱在无明显毒性效应或代谢物产生的作用下,可对大脑发育或功能产生影响,低剂量引起DNA和蛋白质合成特异性抑制,长期或重复给予亚毒性剂量可对细胞神经轴突产生影响,甚至引起行为改变(Whiteneyetal.,1995)。第二十四页,共九十页。毒死蜱对鲤鱼毒理作用实验目的:毒死蜱暴露情况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组织病理学变化、生化酶学指标、抗氧化功能)等指标的检测,探讨其可能的毒理学机制受试动物:鲤鱼第二十五页,共九十页。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暴露试验恢复试验急性毒性试验预试验第二十六页,共九十页。实验方法预试验方法在95*45*50cm的玻璃水族箱中,盛放100L试液,设7个试验浓度组,不更换试液,每个浓度放入10尾鱼,连续实验96h,筛选24h100%死亡浓度(24hLC100)和96h无死亡浓度(96hLC0)。第二十七页,共九十页。实验方法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每24h更换一次药液,根据预试验中所得的24h100%死亡浓度(24hLCl00)和96h无死亡浓度(96hLC0),在此浓度期间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每个浓度梯度设3次重复,并设一个对照组,每个质量浓度放鱼10尾,记录各质量浓度组的24h、48h、72h、96h的死亡数。第二十八页,共九十页。实验方法暴露试验

根据急性毒性试验所测的毒死蜱LC50值,取其LC50值的1/5LC50、1/50LC50、1/500LC50依次分做为高、中、低三个浓度组,每个处理组设一平行,每组中投鱼26尾。在第40d时分别从各处理组取部分鱼用于试验指标的检测。

各处理组剩下的鱼用于恢复试验。第二十九页,共九十页。实验方法恢复试验

恢复试验期为20d,从暴露试验结束开始每隔2d全部换水一次,所用试验水要求同暴露试验。第三十页,共九十页。实验结果预试验结果:

毒死蜱处理后鲤鱼24hLC100和96hLC0分别为3和0.05mg/L第三十一页,共九十页。实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中鲤鱼苗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上下窜动,呼吸减弱,肌肉颤搐、机能亢进、麻痹、鱼体弯曲、失去平衡翻肚且倒挂于水中的神经中毒现象。毒死蜱对鲤鱼的半数致死浓度:96hLC50=0.582,安全度:96hLC50*0.1=0.058;第三十二页,共九十页。实验结果亚慢性实验临床中毒症状观察

在暴露实验期间:

所有低剂量组鱼游泳行为、采食情况以及对环境反应的速度无明显变化;

所有中剂量组鱼在暴露后期表现为采食量有所下降,行为方面无明显变化:

第三十三页,共九十页。实验结果所有高剂量组鱼在染毒前20d其采食情况及行为反应无明显异常,此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鱼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其游动速度逐步减慢和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第三十四页,共九十页。实验结果在恢复实验期间:

所有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鱼的一切表现均正常;

中剂量组鱼在恢复后期表现为主动采食,采食情况有所好转;

所有高剂量组鱼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其中毒症状相对于暴露末期在程度上有所减轻,但相对于正常鱼而言其中毒症状仍是很明显。第三十五页,共九十页。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肝脏显微结构观察

对照组鲤鱼肝的细胞质均匀,细胞核呈规则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肝细胞索相互交错。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d),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毒死蜱处理组的肝细胞均表现轻度的疏松化;高浓度的毒死蜱组部分肝细胞发生肿大,细胞质中出现空泡,少数细胞核变形。按常规法取材,固定,制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照相记录结果。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d),毒死蜱低剂量组肝组织,少数肝细胞发生水肿,间质细胞轻度增多;毒死蜱高剂量组肝组织,肝细胞发生肿大,暴露期相比病变有所减轻。第三十六页,共九十页。对照组(*400)40d高剂量组(*400)60d高剂量组(*400)40d低剂量组(*400)60d低剂量组(*400)第三十七页,共九十页。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脑显微结构观察对照组鲤鱼脑的结构正常,海马区可见椎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小脑可见浦肯野氏和颗粒细胞,细胞界限清晰;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d),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的毒死蜱组脑海马区结构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病变;高剂量毒死蜱组脑海马区椎体细胞萎缩,模糊不清,神经毡疏松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d),所有处理组脑部海马区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病变;第三十八页,共九十页。对照组海马区(*400)40d低剂量海马区(*400)40d高剂量海马区(*400)60d高剂量海马区(*400)第三十九页,共九十页。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肾显微结构观察对照组鱼的肾脏结构充实,肾小管上皮细胞、被膜和管腔结构完整。在露实验末期(第40d),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毒死蜱处理组的肾组织结构基本正常;高浓度毒死蜱组肾组织,可见间质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小管之间距离增宽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d),低剂量的毒死蜱处理组,间质细胞轻度增多。高浓度毒死蜱组,间质细胞轻度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第四十页,共九十页。对照组肾脏(*400)60d低剂量组(*400)60d高剂量组(*400)40d低剂量组(*400)40d高剂量组(*400)第四十一页,共九十页。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肝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对照组肝细胞器丰富,可见大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结构完整,基质电子密度均匀;内质网排列整齐,表面附着大量核糖体:细胞核圆形,核仁清晰,核质均匀;核膜清晰、完整按常规方法固定、制片、染色后,在H.765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并记录观察结果。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d),毒死蜱低剂量组肝细胞形态结构变化较小,可见胞浆内游离核糖体增加,个别细胞线粒体肿胀、脊断裂,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核质深染;高剂量组肝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可见胞浆内溶酶体数量增加,细胞核变形,核仁轻度溶解,细胞线粒体轻微肿胀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d),毒死蜱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同暴露实验末期第四十二页,共九十页。对照组肝脏(*15000)60d高剂量(*12000)40d低剂量(*12000)40d高剂量(*15000)60d低剂量(*8000)第四十三页,共九十页。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脑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对照组鲤鱼脑神经元细胞结构清晰,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形态正常,树突外伸,无排列紊乱。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d),毒死蜱低剂量组对突触数密度、线粒体面数密度及突触后膜厚度无明显影响;高剂量组部分神经细胞肿胀、胶质细胞电子密度增加,核内染色质边集、胞质内细胞器明显较少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d),高剂量脑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病变在暴露实验末期基础上有所减轻第四十四页,共九十页。对照组脑(*12000)60d低剂量(*8000)60d高剂量(*8000)40低剂量(*8000)40d高剂量组(*8000)第四十五页,共九十页。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肾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呈椭圆形,染色质分布较均匀,胞质内充满大量线粒体。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d),毒死蜱低剂量组个别细胞线粒体肿胀、脊断裂,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核质深染;高剂量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脊断裂,可见小管之间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第四十六页,共九十页。对照组肾脏(*8000)40d低剂量(*8000)40d高剂量(*8000)60d高剂量(*8000)60d低剂量(*8000)第四十七页,共九十页。实验总结毒死蜱在体内的转化主要分两个过程,氧化一般使毒性增强,而其分解产物毒性则降低。此外,有机磷农药还可在体内进行还原反应和结合反应。有机磷农药具有比较容易水解的特性,易于分解排泄,主要是随尿排泄,少量随粪便和呼吸气排出(常元勋,2008),因此,在动物体内能很快解毒,表现出低毒(袁玉伟等,2008)。第四十八页,共九十页。实验总结已有资料报道,毒死蜱对鱼和虾表现为很强的毒性作用(刘文君,2007),本研究与其报道一致,毒死蜱对鲤鱼苗急性毒性为剧毒。作用机理为: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毒死蜱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体内乙酰胆碱过度蓄积而破坏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第四十九页,共九十页。实验总结肝脏、脑和肾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毒死蜱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肝脏、脑和肾脏在试验40d时,低剂量组表现为结构正常或病变较轻;高剂量毒死蜱组除肾脏外,肝脏和脑的组织结构也表现出较重的病变程度。第五十页,共九十页。实验总结资料显示,有机磷农药造成的粗面内质网的严重水肿以及核糖体的脱落,将影响各种组织细胞内蛋白质的分泌,从而影响酶类的合成与功能。线粒体是供应细胞能量的细胞器,线粒体的损伤造成供能不足,从而使细胞的代谢功能受损。因而暴露于外源性有毒物质后,由于以上细胞器的损伤,引起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导致鱼的死亡。此外,组织学实验结果还初步显示毒死蜱暴露的靶器官是肝脏和脑。第五十一页,共九十页。暴露评估第五十二页,共九十页。鉴于我国出口菠菜曾经遭遇日本对其毒死蜱最大残留限量一再降低的一律性标准的限制,因此很有必要开展相关的风险评估尤其是膳食暴露评估。毒死蜱对人体的毒性作用终点为胆碱酯酶抑制,其膳食暴露评估分为急性膳食毒性评估和慢性膳食毒性评估。第五十三页,共九十页。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量与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和人一天内各类食品消费量有关;膳食风险可以用农药的毒性与暴露的函数表示。本研究采用美国EPA评估模式开展研究。第五十四页,共九十页。风险函数中的毒性在评估急性暴露时以急性参考剂量(ARfD)表示,单位为mg/kg·d,ARfD是人一天(急性)暴露安全剂量。同时评估毒死蜱的慢性毒性则采用慢性参考剂量(CRfD或ADI),单位为mg/kg,CRfD为长期慢性暴露安全剂量。第五十五页,共九十页。1毒死蜱残留暴露量评估模型

菠菜中毒死蜱的急性暴露量模型为:式中,EXPa为急性膳食暴露量(mg/kg·bw·d);LP(LargePortion)为食用菠菜人群P97.5的日消费量(g);HR为田间试验数据的菠菜可食部分的最高残留浓度(mg/kg);bw为体重(kg);f为加工因子。第五十六页,共九十页。

菠菜中毒死蜱的慢性暴露量模型为:式中,EXPc为膳食暴露量(mg/kg·bw·d);I为人群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菠菜的人均消费量(g);R中毒死蜱的残留量(mg/kg);bw为体重(kg);f为加工因子。第五十七页,共九十页。FQPA设立安全系数进行调整得出人群校正剂量aPAD,%aPAD反映aPAD与估算暴露剂量的相对值,如果暴露剂量估算值<aPAD,相对值<100%,反之>100%,理论上%aPAD<100%,估算暴露值是“安全的”。

第五十八页,共九十页。计算模型如下:式中,aPAD或cPAD为人群校正剂量(g/kg·d);ARfD为急性参考剂量(mg/kg·d);

CRfD为慢性参考剂量(mg/kg·d);FQPA为美国食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九页,共九十页。本次评估采用点评估进行计算,我国和日本人的平均体重均设定为60kg。第六十页,共九十页。2膳食摄入数据2.1我国菠菜的膳食摄入数据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食物消费量数据中食用菠菜人群的P97.5消费量(LP)为300g,人均菠菜摄入量为每人每日109.87g。第六十一页,共九十页。2.2日本菠菜的膳食摄入数据由于日本未向JMPR提供日本人菠菜的人均摄入数据和LP数据,因此只能采用从日本厚生省网站获得日本的茎叶菜摄入量数据,对茎叶菜摄入情况进行评估,若茎叶菜暴露评估结果属于合理范围,则菠菜也应属于合理范围,日本的2006年茎叶菜人均摄入量为112.8g。第六十二页,共九十页。3基于监控的残留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此次研究我国的菠菜中毒死蜱急性膳食暴露评估采用田间试验数据的菠菜可食部分的最高浓度残留(HR),为0.81mg/kg。第六十三页,共九十页。慢性膳食暴露评估共采集我国山东省输日菠菜毒死蜱残留监控数据1110条,全部检测数据均为未检出,其中定量限(LOQ)为0.005mg/kg的数据170条,采用GC-MS方法检测;其中定量限(LOQ)为0.01mg/kg的数据920条,采用GC方法检测。第六十四页,共九十页。由于全部残留监控数据均为定量限以下数值,所以在根据监控资料数据估算毒死蜱残留均值时,应当考虑到在理论上未施药作物不应该含有农药残留。因此,未检出毒死蜱的样品需加以修正,以使一定比例的样品相当于未施药作物的检出量为零,因此毒死蜱残留量应采用1/2LOQ估算。第六十五页,共九十页。4加工因子研究农药残留检测采用GB/T5009.145—2003。毒死蜱残留量从原料中平均为0.89mg/kg,降低到冷却后的平均值为0.32mg/kg,农药残留降低率为63.5%,这与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毒死蜱在蔬菜的去除效果为64.2%的结果比较一致(图1)。第六十六页,共九十页。本评估过程采用菠菜从原料到漂烫冷却后毒死蜱的变化情况为加工因子f,f的取值为0.4。第六十七页,共九十页。菠菜中毒死蜱的残留量的计算应当考虑菠菜在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的降解情况,故其残留结果计算为:菠菜中毒死蜱的残留量=田间试验数据HR或毒死蜱残留监控数据的均值×加工因子第六十八页,共九十页。5结论我国人口菠菜摄入数据均值的慢性毒性评估结果为,%cPAD为0.4,小于100,基于田间试验数据中菠菜的毒死蜱残留数据HR以及我国波菜LP摄入数据的毒死蜱急性毒性评估结果为%aPAD为16.2,小于100。因此菠菜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在我国不属于优先管理对象。第六十九页,共九十页。基于出口日本的经过加工的速冻菠菜毒死蜱残留监控数据以及日本茎叶菜摄入数据的慢性毒性评估结果为,%cPAD为0.4,小于100,由于现阶段没有日本菠菜摄入的LP数据,因此菠菜中毒死蜱急性毒性评估暂时不能进行,评估数据结果见表1、2。第七十页,共九十页。第七十一页,共九十页。第七十二页,共九十页。综合以上,我国出口日本菠菜监控数据中毒死蜱的残留浓度均为未检出,这种采用1/2LOQ值的点评估应当是比实际暴露情况高估了很多,评估过程假设每人每天摄入菠菜均含有最高量毒死蜱,这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第七十三页,共九十页。因此日本的这部分消费我国进口速冻菠菜的人群都不属于优先管理对象,食用正常渠道的菠菜是安全的。第七十四页,共九十页。风险描述第七十五页,共九十页。1、风险评价2、风险被低估3、风险管理建议第七十六页,共九十页。风险评价毒死蜱(Chlorpyrifos,CPF)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Ops)。CPF是我国2007年以后推荐的对硫磷、甲胺磷等禁用高毒OPs的替代品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农副产品中检测出的主要残留农药和超标农药。第七十七页,共九十页。毒死蜱(chlorpyrifos,CPF),又名乐斯本或氯吡硫磷,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对农作物害虫、家庭卫生害虫以及体外寄生虫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二类产品,是目前全球生产和销售量最大的杀虫剂之一[1。2].毒死蜱有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时间较长的特点,极易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也易通过生物富集影响人类健康,毒死蜱对人类潜在毒性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第七十八页,共九十页。风险被低估作为农用杀虫剂可有效防治蔬菜、水果等多种作物的百余种害虫,而作为卫生杀虫剂也可以用来防治白蚁和蟑螂等,用途广泛,所以慢慢地引起了很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第七十九页,共九十页。风险管理建议影响因素毒死蜱的相关防治结论与展望第八十页,共九十页。影响因素毒死蜱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受浓度、湿度、温度、酸碱度、土质、微生物活动状况等影响。第八十一页,共九十页。桑叶不同浸药时间条件下毒死蜱对家蚕

的毒性试验结果第八十二页,共九十页。毒死蜱的相关防治1、微生物酶制剂有效的降解蔬菜上毒死蜱残留,对于控制蔬菜上的农药残留水品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它也受湿度、温度、酸碱度、土质、微生物活动状况等影响。毒死蜱的浓度升高,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明显延长。(影响是短暂的)第八十三页,共九十页。2、从土壤中分离出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