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状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第1页/共39页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
研究进展第2页/共39页研究背景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WDTC)占大多数临床上有50—90%WDTC病人发现有淋巴结转移常规治疗方案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或全切除,外加颈部淋巴结清除术第3页/共39页研究背景颈部淋巴结阴性的WDTC病人的治疗方案,一直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应行上述常治疗方案部分学者认为不常规行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亦有学者认为根据原发肿瘤侵犯情况来决定,如肿瘤具有完整包膜且未侵犯包膜外(包膜内癌)则无需行颈淋巴结清除术和应用131I放射治疗第4页/共39页研究背景上述争议主要是因为WDTC病人局部淋巴结高转移率与病人术后较少出现临床癌及与生成率之间存在不一致所致第5页/共39页研究背景鉴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乳腺癌和黑素瘤等疾病上的应用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WDTC病人以期能够解决上述争议第6页/共39页SLNB的发展史和依据1948年Raymond等提出根据甲状腺癌的病人的喉前淋巴结是否转移来评估病人的预后,并将此淋巴结命名为Delphian淋巴结1977年Cabanas等首先提出了SLN的概念并认为通过检查阴茎癌病人的SLN即可决定是否需要行淋巴结清除术1992年Mrton等首先应用染色法将SLNB技术用于黑素瘤病人第7页/共39页SLNB的发展史和依据1998年Keleman等将SLNB技术用于甲状腺肿瘤病人,17例病人中恶性肿瘤12例(11例乳头状癌、1例滤泡状癌)均检出SLNSLN的概念为区域组织中最先引流原发癌淋巴的淋巴结,对它的活检能够准确地预测区域淋巴结的状态第8页/共39页SLNB的发展史和依据Tsugawa等对于38例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甲癌病人进行了SLNB和颈淋巴结清除术,共获得者1200枚淋巴结,其中SLN40枚。病理检查结果示SLN阳性率为58%(23/40),其它淋巴结阳性率为11%(132/1160)。证实了SLN对发现WDTC病人隐匿性转移灶的绝对优势第9页/共39页SLNB的应用对象和方法SLNB应用于WDTC病人标准为: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既往无颈部手术史和放疗史对染料和制剂无过敏史第10页/共39页SLNB方法有三种染料法同位素法联合法第11页/共39页染料法常用的生物染料有专利蓝,亚甲蓝和美蓝等术中显露甲状腺,将染料直接注射到肿瘤或者肿瘤周围腺体内注射总剂量为0.2-1.0毫升,每次注射后等待1-2分钟最接近甲状腺的蓝染淋巴结或位于蓝染淋巴管末端尚未染色的淋巴结均为SLNSLN检出率为66%-100%第12页/共39页应用此法时注意:在注射前应解剖出甲状旁腺,Haigh等报道17例WDTC病人中有一例甲状旁腺染色被误切,这种并发症Dixon等也有报道每次注射染料后,应将甲状腺放回正常解剖位置以利于淋巴管引流,能提高SLN的检出率第13页/共39页同位素示踪法手术前一天行甲状腺穿刺,在肿瘤内或肿瘤周围腺体内注入同位素制剂2小时后对颈部正中区和颈部两侧淋巴闪烁照相,在同位素浓集部位的皮肤表面做标记,术中通过ŗ-探头定位SLN也可以在术前数小时注射,术中ŗ-探头探测甲状腺周围放射性热点,即为SLNSLN检出率为71%-100%、准确率91%-100%第14页/共39页应用此法时注意:因甲状腺SLN距肿瘤很近,受到肿瘤和甲状腺内的同位素放射性干扰大,所以应在定位SLN前将甲状腺切除此法对于检测颈静脉区SLN较颈正中区灵敏、准确第15页/共39页联合法将上述两种方法同时应用,起相互补充的作用可提高SLN检出率。其优点是不需要先解剖出甲状旁腺,避免了解剖过程中切断了部分淋巴管而使染料染色失败的缺陷目前此法报道较少,但结果最佳。Catarci等报道SLN检出率为100%,而单独应用染色法和同位素法SLN检出率分别为66%和83%第16页/共39页WDTC三种SLNB方法的结果比较—————————————————————————作者时间(年)注射部位检出率(%)准确率(%)—————————————————————————染色法Kelemen1998肿瘤内100(12/12)100%Johoson1999肿瘤旁66(2/3)67%Dixon2000肿瘤内83(10/12)83%Haigh2000肿瘤内94(16/17)94%Pelizzo2001肿瘤内76(22/29)76%Nakano2001肿瘤旁92(23/25)92%Ferrer2001肿瘤内91(20/22)90%Fukui2001肿瘤旁96(21/22)95%Takami2002肿瘤旁94(48/51)94%第17页/共39页WDTC三种SLNB方法的结果比较—————————————————————————作者时间(年)注射部位检出率(%)准确率(%)—————————————————————————同位素法Retten2000肿瘤内71(5/7)71%Sahin2001肿瘤内77(10/13)79%Nakano2001肿瘤旁100(11/11)100%联合法Catarci2001肿瘤旁100(6/6)100%第18页/共39页SLN与肿瘤的关系Tsugawa等研究了24例检出SLN的WDTC病人,肿瘤分别位于甲状腺上极、中间、下极,SLN的位置分别位于颈正中区2、9和7例,颈静脉区1、3和1例。Ferre等对检出SLN的20例病人分析,结果示肿瘤分别位于甲状腺上极、中间、下极,SLN的位置分别位于颈正中区7、9和0例,颈静脉区1、1和0例,上纵隔区0、2和0例。第19页/共39页SLN与肿瘤的关系从上述资料得出大约有30%的SLN位于颈静脉区及上纵隔,并且有13%的病人SLN首先出现在颈正中区以外。这就使得过去认为对于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WDTC病人,通过检查颈正中区淋巴结有无转移来评估局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观点受到质疑。同样,临床上这类病人只行颈正中区淋巴结清除的作法则有很大的盲目性。第20页/共39页SLN的意义Noguchi等报道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WDTC病人,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除术后病理显示70%病人存在淋巴转移。但是同样条件的一组病人未行颈清术,颈部肿瘤的复发只有1.4%。同时,大量文献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与WDTC病人的5年生存无关,但与肿瘤颈部复发和长期生存率有关。第21页/共39页SLN的意义这些情况使得临床上对此类病人的手术方式无统一标准。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清除术及术后131I内放疗会使无隐匿转移灶的病人无辜承受过多的手术损伤和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而盲目的摘取可疑的淋巴结或只清除颈正中间隙淋巴结的做法也会使部分病人失出根治的机会。第22页/共39页SLN的意义SLNB技术应用于WDTC病人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若术中SLN阳性,则根据SLN部位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除术和术后131I内放疗。反之,行甲状腺次全或全部切除。第23页/共39页SLNB存在的问题目前,SLN的检出率平均为83%(66%-100%),准确率为90%(80%-100%)。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SLN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文献报道上看,采用联合法及对SLN采用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良好方法。第24页/共39页SLNB存在的问题Ferre等对8例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SLN采用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发现5例有微小转移灶。另外,由于目前将SLNB运用于WDTC病人的病例数较少;而且病人在行SLNB后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清除术,所以其临床价值尚有待通过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及术后131I扫描和长期随访来进一步证实。第25页/共39页两种与甲癌有关的自身免疫性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乔本病)第26页/共39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癌过去认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极少发生甲状腺癌,但近几年来,两者并存的文献报道增多,并存率为0.76%~8.7%[1]。且有明显增长的趋势。但目前就这两种疾病的关系、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尚有不同看法。
第27页/共39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癌Shapiro[1]等认为:甲亢和甲癌是两个不同的疾病,但可并存。报告并发率达8.7%;我国国内报道[2]为3.13%。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TSH关系较密切,因甲亢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过度抑制甲状腺素生成,TSH反而明显升高,可刺激甲癌的发生[1]。Ott等人认为TSH可导致甲状腺致癌基因过度表达。也有人认为甲亢并发甲状腺癌可能与免疫缺陷和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
第28页/共39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癌原发性甲亢合并的甲癌术前确诊率低,故有人主张对有结节的甲亢行针吸细胞学检查以提高诊断率。但本法准确性不稳定,一般在80%左右;亦有学者提出准确率高达93.8%,冷冻切片与术后蜡片基本一致[3]。因此,若服药治疗过程中出现孤立的实质性质硬结节或术中发现组织偏硬,应高度怀疑合并甲癌,术中应作可疑组织冷冻切片以明确诊断,这对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有指导意义。
第29页/共39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癌甲亢手术通常采用双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而国外多已主张对甲亢施行全甲状腺切除,以免术后复发,认为双叶全切是Graves病最好的治疗方法[4],术后利用甲状腺素终生替代治疗。对于甲状腺癌的手术范围,行患侧腺叶全切除的看法是一致的[5,6],。即使对隐性癌进行小于甲状腺腺叶切除的手术也应废弃,因其癌肿残留率高。但对对侧腺叶是否做全切除、部分或次全切除,各家看法不同[6,7]。
第30页/共39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癌有报道[7]提倡对所有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因其可根除所有甲状腺癌,尤其因为甲癌可有多中心癌灶,全甲状腺切除,可避免术后复发。他们指出甲状腺双叶全切除的并发症并不比次全切除多,术后也利用甲状腺素终生替代治疗。
因甲亢而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后病理确诊甲癌后,是否再次手术颇有争议。第31页/共39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癌国内一组300例甲亢病例中同时并发甲状腺癌的12例,均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其中7例再补切患侧残余腺体,2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9个月至6年,均无甲状腺癌复发。关键是甲亢患者并发甲状腺结节者应常规作冰冻切片检查。避免再次补切患侧残余腺体的手术。第32页/共39页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
(桥本病HD)合并甲癌HD是1912年由日本学者Hashimoto(桥本)首先描述的,它是所有甲状腺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有关.HD合并甲状腺癌(TC)的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者认为HD与TC有共同的病因,主要是免疫缺陷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因素,即HD患者免疫功能障碍明显,易受TSH刺激使甲状腺滤泡细胞过度增生,发生恶变[2]第33页/共39页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
(桥本病HD)合并甲癌HD临床表现复杂,随着认识的提高及检测手段增多,尤其是开展检测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及球蛋白抗体,对HD诊断率不断提高。近年,HD并发TC的病例也日益增多,文献报道HD与TC的并发率为0.5%~23%。我院1984~2001年收治的138例桥本病,其中甲状腺癌17例,发病率12.32%合并率差异较大的原因,有人认为这可能与病理检查仔细程度、HD诊断标准掌握的偏差有关,故使甲状腺微小癌被漏检,TC周围淋巴细胞被误认为HD[1]。
第34页/共39页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
(桥本病HD)合并甲癌HD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1)微小癌多,不易发现。徐少明等[1]报道HD并发TC有73%为微小癌,
(2)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Eiseberng等报告乳头状癌占92.3%(12/13)(3)病理学上HD与癌瘤有移行特点,即HD与癌瘤移行期可见滤泡上皮非典型增生、乳头状增生及微小癌[3]。(4)手术治疗效果好第35页/共39页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太原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含解析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业微生物育种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分析综合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建筑制图CA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遗传与育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有机化学原料的环境友好合成策略考核试卷
- 电动机制造中的质量改进循环考核试卷
- 游乐设施施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考核试卷
- 动物用药店的市场营销渠道整合与拓展策略考核试卷
- 电感器在电力系统有源滤波器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最新整理)海报设计课件完整版
- 全国中小学转学申请表
- 埃博拉病毒简介
- 新版《金融科技概论》考试复习题库(浓缩500题)
-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定额
- 监控系统维保专题方案及报价
- 生育服务证办理承诺书空白模板
- 主播人设打造
- 英语人教新起点(一起)五年级下册-海尼曼分级阅读G2《The Hug》教学设计
- 大庆油田第五采油厂杏四聚联合站工程转油放水站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智慧景区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