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微课精讲_第1页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微课精讲_第2页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微课精讲_第3页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微课精讲_第4页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微课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知识:

知识点1群落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1.群落的概念:从种群角度分析,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一

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

往往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研究范畴:群落的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群落的丰富

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

知识点2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

1.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

不同的,群落的物种组成受环境影响。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

度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常用统计物种的方法:记名计

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取样器取样法

1.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

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

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

估计法。

2.实验流程

3.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

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

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提醒】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

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

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知识点3种间关系

【提醒】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

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

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

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

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

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

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

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

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

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

围。

知识点4群落的空间结构

知识点5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

精品课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出陆地生物的主要类型。

2、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群落中生物的主要特征,阐述群

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

征。

3、阐明群落中的生物彼此相互适应,占据了不同的生

态位,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石英石的形态、结构和

生理特征。

2、难点: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动画

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情境导入播放三段视观看视频通过视频资

频:荒漠生物料,引导学生

群落、藤蔓植理解不同群落

在物种组成、

物获取阳光、

群落外貌和结

会飞的种子

构上都有着不

同的特点,不

同群落中的生

物也都有适应

其环境的特

征。

荒漠生物群阅读教材33-学生自主学学生通过思考

落、34页内容,习并思考问各种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思考以下问题中生物的适应

落、题:性,理解该群

森林生物群落(1)每种生落中生物都具

物群落的环境有适应其环境

特点?的特征。

(2)每种群

落特点?

(3)各群落

中生物主要类

别及各种生物

的形态结构、

生理特征对其

适应环境有何

意义?

群落中生物的课本35页、学生小组讨1、认同环境

适应性36页思考讨论决定生物群落

论类型。

2、体现了学

科交叉

3、群落中生

物的适应性不

仅体现在与环

境相适应,还

体现在与其他

种群相适应。

所以,群落是

一定时空条件

下不同物种的

天然群聚。

湿地生物群落简单介绍简单了解

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6·太原五中模拟)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可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C.不同的群落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玉米或竹子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

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

误;不同的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错

误;玉米或竹子属于种群,未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答案:A

2.(2017·潍坊调研)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叫作群落的丰富度

B.由于种群没有空间特征,所以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种群呈镶嵌分布

C.不同种群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生殖隔离

D.群落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信息传递或者共同进化

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错误;种群具有空间特征,由于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导致在群落

的水平结构上种群呈镶嵌分布,B错误;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

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错误;群落中两个种群之

间通过捕食等相互作用关系可实现信息传递或者共同进化,D正确。

答案:D

3.下图表示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种蝙蝠对夜间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棕蝙蝠活动能力强,更适于长时间夜间活动

C.三种蝙蝠活动时间存在重叠,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

解析:由题图知,三种蝙蝠对夜间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

确;棕蝙蝠活动能力强,但持续时间较短,B错误;从活动时间上看,三种蝙

蝠的活动时间重叠,可能捕食的是同一种昆虫,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

正确;蝙蝠的夜间觅食是躲避天敌的有效措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D正

确。

答案:B

4.(2016·莱芜一中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是次生演替

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解析: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

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

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

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

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错误。

答案:B

5.(2016·衡阳一模)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

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

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

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没有影响

解析:一荒地被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若以果树为食的农业害虫的天敌

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会使果树的产量增加,或者利用捕食关系,吸引大量的传

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由此推得D项错误。

答案:D

6.(2016·佛山二模)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解析: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群落都有垂直结构,B

错;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

生演替,D错。

答案:A

7.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解析:题图甲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此关系;题图乙是捕

食关系图,b生物与a生物共同进化;据图分析,题图甲是“同生共死”的互利

共生关系,题图乙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

属于捕食关系,题图丙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题图丙初期种内互助与竞

争都会存在,后期因消失了一种,X种内斗争会加剧。

答案:B

8.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

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趋湿的特性

B.图示装置为吸虫器,适于采集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C.金属筛网可以用多层纱布代替,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或放置湿棉花

解析:土壤动物一般具有避光趋湿的特性,A错误;图示装置为诱虫器,B错

误;用金属筛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动物向下移动,C错误。

答案:D

9.科研人员对某地群落自然演替过程进行了数年追踪研究,结果如图。A-Ⅰ

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的过程。下列对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

B.在A-Ⅰ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

C.所调查的当地植被及其无机环境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群落植物丰富度越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解析: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A正确;

在A-Ⅰ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后又减少,B

错;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C错;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越

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不只是植物的丰富度,D错。

答案:A

10.黑龙江省东北部森林群落主要分为三个演替阶段: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

针叶林,针叶林为顶极群落。对黑龙江省东北部不同环境中鸟类多样性调查,

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可通过样方法采集数据,再计算多样性指数

B.针叶林是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稳定群落

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鸟类的多样性持续增加

D.鸟类多样性指数高低与植物类型的丰富程度有关

解析:样方法可以用来测丰富度,A正确。由题意可知,针叶林为顶级群落,B

正确。由表可知,针阔混交林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C错误。由表可知,鸟类

多样性指数与植物类型的丰富程度有关,D正确。

答案:C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相关

分析正确的是()

A.表中所列出的三种动物均为消费者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

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解析: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进

行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生活在土壤不同的深度,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由表中

取样地点、取样时间与动物种类及数量的关系可知此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

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答案:D

12.(2017·郴州高三质检)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

~10月份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采用标志重捕法

B.萤叶甲亚科昆虫为次级消费者

C.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各种群密度最高

D.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

解析:昆虫一般体积较小,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

错误;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为初级消费者,B错误;据题图可知,7月

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最高,C错误;据题图可知,调查期间10月

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D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6分)(2016·潍坊三模)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

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C,做出曲线

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

(1)对两树种进行存量统计时使用________法,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

年份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年的优势种________,在如图2的虚线框中画出d至f时期内这两个物

种之间的数量关系曲线图。

(3)两树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群落演替是____________的取代,在演替过程

中,某种群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对木材的需求,人类大量砍伐山毛榉,使马尾松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体

现了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所以对两树种进行存量统计时应使用样

方法,在cd段,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C基本不变,此时两个树种处于竞

争平衡状态。

(2)在a年时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C大于1,则优势种是马尾松。在d至

f时期内,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C逐渐变小,说明了马尾松的数量减

少,山毛榉的数量增加,在f时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C等于1,说明两

树种数量相等,所以在d至f时期内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数量关系曲线如答案图

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数量。

(3)两树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群落演替是优势种群的取代,在演替过程中,某种

群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该种群是否更适应改变的环境。

(4)由于对木材的需求,人类大量砍伐山毛榉,使马尾松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体

现了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

(1)样方c至d(2)马尾松

(3)优势种群该种群是否更适应改变的环境

(4)速度和方向

14.(20分)某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hm2,科研人员对一块0.2hm2样地

的乔木层进行多次调查,部分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单位:株):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银柴与厚壳桂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不同种群的分层分布形成群落的________结构,植物分层现象主要与

________(环境因素)有关。

(3)调查该样地锥栗种群数量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4)据表估算该样地1992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若用该数据代表

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则不可靠。要获得可靠的结果,应该

如何取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自然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

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云南银柴和厚壳桂都是植物,且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具有竞争关系,主要竞

争阳光等资源。

(2)不同种群的分层分布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

照有关。

(3)因为锥栗数量较少,个体大,所以可以用逐个计数法调查。

(4)表中的数据是0.2hm2样地的数量,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个体

数,所以1992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204/0.2=1020(株/hm2)。要使计算

出的种群密度可靠,应随机选取若干样方,然后取其平均值。

答案:

(1)竞争

(2)垂直光照

(3)可以

(4)1020株/hm2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进行5点取样/进行等距取样)

(5)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负反馈调节能力)

15.(16分)(2016·湖南省雅礼中学模拟)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

分布于某山地的A(高山草原)、B(亚高山灌木丛)、C(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

栖息地中。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均匀混合,再平分为三

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清除其他植物,种植方式

相同,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