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湖南省怀化市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届湖南省怀化市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届湖南省怀化市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届湖南省怀化市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届湖南省怀化市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页/共18页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2022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22年2月24日11时许,俄总统普京宣布将对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黑土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表层土壤存在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冻融现象。第聂伯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是乌克兰重要的水源。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普京宣布将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时()A.乌克兰当地时间正值傍晚 B.全球24日范围超过二分之一C.南极科考昆仑站(80°S、77°E)太阳终日不落 D.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日影朝西南2.关于冻融作用对黑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下渗减少,降低土壤的含水量B.土壤孔隙度增大,粘聚力增强,土壤抗冲蚀性能力增加C.土体膨胀变形,出现断裂,加剧了侵蚀沟的发育D.冻融作用能加速黑土的形成过程3.图中第聂伯河的水文特征是()A.纬度高、结冰期长。凌汛现象明显 B.黑土广布,河流含沙量大C.流程长,水流速度快 D.流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径流量大【答案】1.B2.C3.D【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北京时间与乌克兰当地时间相差6小时左右,故普京宣布将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时,乌克兰当地时间约为5时,为日出之前,A错;北京时间11时,180°经线为15时,即全球24日范围占15个小时,超过二分之一,B对;2月24日,太阳直射纬线约7°S左右,全球极昼范围约为83°S~90°S之间,南极科考站(约80°S)没有昼夜现象,C错;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此时还未日出,无日影,D错。故选B。【2题详解】季节性冻土的存在,使得该地冬季土壤水分冻结,水分以固态的形式保存在土壤中,夏季冻土融化之后,土壤的湿度会增大,A错;冻融作用易使土体冬季膨胀、冬季土壤结冰使土壤颗粒之间的间隙增大,夏季冻土融化之后,土质变得松软,使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弱,B错;夏季凹陷,土体发生断裂,断裂处最易受到外力侵蚀,逐渐发育成冲沟,C对;冻融作用能加强岩石的风化程度,但是不能加快黑土的形成过程,D错。故选C。【3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可知第聂伯河自北向南注入黑海,无凌汛现象,A错;主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小,B、C错;该河流主要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积雪多,春季积雪消融,形成春汛,径流量增大,D对。故选D。【点睛】180°经线为0时时,全球是同一个日期。随后,0时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运动。0时经线向西移动1小时,180°经线为1:00,全球有1个小时的范围进入新的日期。因此,180°经线为几时,全球便有24分之几的范围进入新的一天。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如下图)成为国际“顶流”,全球范围内“一墩难求”,出现线上一秒售空,线下连夜排队现象。“冰墩墩”毛绒玩偶是首次将硅胶和毛绒结合的奥运会吉祥物玩偶,全国仅东莞某硅橡胶制品厂生产冰墩墩“外衣”,四家工厂生产毛绒熊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影响冰墩墩“外衣”仅由东莞某硅橡胶制品厂生产的最主要原因是()A.靠近东南亚,硅胶原料丰富 B.奥运专利产品,政策支持保护C.靠近设计团队,方便生产交流 D.技艺精湛,确保产品质量5.生产一个完整的“冰墩墩”玩偶,除了工厂加工小熊猫外,还需要彩盒厂、硅胶厂、纸箱厂、印刷厂等各个环节的配合。使用到模具设计、机床,硅橡胶智能油压成型机等智能装备,主要体现了哪种工业地域联系()A.生产协作上的工业联系 B.商贸联系C.共用基础设施之间的工业联系 D.科技与信息的联系6.生产的硅胶“外衣”尽快运输到深圳的熊猫毛绒玩具厂,工人马上进行装壳及包装,是因为()A.减少交通运输成本,增加利润 B.工人生产装配熟练,确保质量C.尽快满足市场需求,快速供货 D.政策监督引导生产,渠道正宗【答案】4.D5.A6.C【解析】【4题详解】冰墩墩“外衣”仅由东莞某硅橡胶制品厂生产,主要是该厂有精细纯熟的硅胶脱模技术,能够确保外壳“透明”且能够站立,确保了“冰墩墩”产品的质量,D正确。硅胶不等同于橡胶,且硅胶来源可以通过运输解决,不是“外衣”选择东莞该工厂的原因,A错误;奥运专利产品生产虽然需要奥组委批准,但是不是仅选择东莞该厂生产的最主要原因,是东莞该厂本身的生产实力决定,B错误;东莞虽然靠近广州设计团队,但是生产交流可以线上进行,与实际距离关系不大,C错误。据此分析D正确,故选D。【5题详解】材料中的小熊猫布偶,彩盒厂和纸箱厂的包装、硅胶厂的外壳制造、印刷厂的产品“外衣”光环和奥运标志等印刷等都体现了“冰墩墩”在生产和包装的环节,属于生产协作上的工业联系,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生产环节,而不是商贸环节,错误;这些工厂是在生产各自的“产品”,属于上下游工厂关系,最后到一个地方组装,并非产品毫无联系的工厂共用基础设施,C错误;材料没有侧重体现科技与信息联系,D错误。据此分析A正确,故选A。【6题详解】针对“一墩难求”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将“冰墩墩”投入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外衣”仅有东莞某厂生产,在附近的深圳毛绒厂组装,能够尽快将“冰墩墩”产品投入市场销售,C正确。“冰墩墩”交通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就近组装,不是以降低运输成本为主要目的,A错误;虽深圳工人组装熟练,确保质量。但相对其他毛绒玩具厂,组装优势不明显,关键优势是靠近东莞,缩短了“冰墩墩”生产周期,尽快上市,B错误;政策监督,供货渠道正宗,不是选择深圳组装的原因,D错误。据此分析C正确,故选C。【点睛】工业联系:(1)信息联系:如计算机联网——非物质联系。例如某一产业链比如建材行业中的彩钢制品,其上游必定是钢材生产厂家,在其上为铁矿石开采厂家。:(2)生产联系:投入产出联系。车间生产流程的工业联系,针对某一产品各部工序间的联系,比如彩钢制品,先是钢板压制,后是钢板喷涂等。(3)空间联系:公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比如重化工区,为了集中处理高污染行业尽量将高污染企业集中在一起,利用同等空间减少排污处理等设施费用。特大城市边缘乡村交通规划与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促进城市产能的溢出、居住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下图示意广州市边缘区某地不同类型村落的内外交通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一天中,进出村的车流量昼夜比重差异最小的村及形成原因可能为()A.工业村,工厂就在村内,村民可以就近务工B.农耕村,村民多在村内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出村少C.旅游村,游客住宿多,当天返程少D.城中村,村民以房屋出租为主要收入,外出务工少8.“城中村”是城市建成区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的村庄,导致“城中村”存在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①城乡二元体制并存②村民文化素质低③土地征收成本高④传统思想,安土重迁⑤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9.图中最可能发生交通拥堵状况的路段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7.B8.C9.B【解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工业村的工厂存在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进出村的车流量较大且受交通管制的影响昼夜比重差异明显,A选项错误;农耕村的居民多在村中农耕,进出村的车流量少且昼夜比重差异较小,B符合题意;旅游村以休闲农场和采摘为主,游客多,客流量大,进出村的车流量昼夜比重差异较大,C不符合题意;城中村除了村民,还有租客,上下班需要出村进村,进出村的车流量昼夜比重差异较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B。【8题详解】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制度是“城中村”产生的根源,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国家难以征用农民的宅基地,农民对宅基地具有相对自由的使用权,①符合题意;村民文化素质不是影响城中村未被开发的因素,排除②;“城中村”是城市建成区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的村庄,说明农村耕地已经被城市发展占用,而非农业用地没有被占用,很可能是村庄及宅基地由于征收的高成本性和复杂性被城市发展绕开,③符合题意;中国农村宗族和地缘观念很强,安土重迁这种居住观念构成了“城中村”存续的社会心理条件,④符合题意;城中村不是生态用地,⑤错误;故选C。【9题详解】由图可知,②路段位于工业村与城中村之间,交通最为繁忙,同时又连接通往广州市区的国道,所以最可能发生交通拥堵状况,B符合题意;①③④路段均为村庄内部的道路,人流、车流量较少,发生交通拥堵状况的可能性小,ACD错误;故选B。【点睛】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影响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对外联系。金沙江干热河谷光照充足、气温高。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当地积极开展葡萄与蜜瓜的复合种植模式(葡萄套种,蜜瓜间作)。下图示意葡萄“T”形高架稀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0.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两侧山腰经常会出现一条云带,该云带形成的时间段及原因叙述,最可能的是()A.白天,迎风坡气流上升 B.夜晚,背风坡气流下沉C.白天,谷风气流上升 D.夜晚,山风气流下沉11.该地葡萄种植采用高架稀植的原因,说法错误的()A.为葡萄根系伸展和枝叶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B.下部通风条件好,减轻葡萄病虫害的发生C.枝条自然下垂,促进生殖生长,提高结实能力和质量D.便于人工操作和管理,降低了果园的生产成本12.该地采用葡萄套种、蜜瓜间作的最主要目的是()A.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 B.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C.错开农忙时间,利于农事安排 D.为当地农业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答案】10.C11.D12.A【解析】【10题详解】依据题干,云带经常会出现两侧山腰,主要是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谷风,谷风在沿山坡爬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在山腰形成云带,C正确,D错;两侧山腰经常会出现一条云带与迎风坡、背风坡无关,AB错。故选C。【11题详解】高架稀植为葡萄根系伸展和枝叶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光合效率高,叶片分布合理,枝条自然下垂,营养生长受到控制,促进生殖生长,有利于提高结果能力和质量;新梢和果实都集中在植株上部,下部通风条件好,减轻了葡萄病虫害的发生,可以降低热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ABC不合题意;采用T型高架省力化栽培,人工操作不便,利于机械化管理,降低了果园的生产成本,所以D错误。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本题选D。【12题详解】葡萄为藤本植物,哈密瓜为匍匐或攀援草本,二者植株高低错位,生长的空间不重叠,有利于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二者的生长周期不同,可以错开农忙时间,利于农事安排;也能为当地农业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但产业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BCD均不是最终目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通过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综合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总产出,增加经济收入。A项符合题目要求,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点睛】山谷风是由于山坡上和坡前谷中同高度上自由大气间有温差而形成的地方性风。白天与山坡等高的谷地上空气温低于山坡,谷地上空气流下沉,山谷底部气压高,谷底的风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与山坡等高的谷地上空气温高于山坡,谷地近地面空气上升,山坡上气压高,山坡上的风吹向谷底形成山风。读“污染控制费用、污染控制程度、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三者的相关性示意图(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图中所示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A点的经济损失最高,是因为污染控制投入的费用最低,污染控制程度最低B.B点控制费用和经济损失费用之和最低C.C点控制费用低于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D.D点控制费用最高,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低14.下列降低产业污染成本的对策中,最合理的是()A.优先发展经济,先污染、后治理B.环保优先,尽量增加污染控制费用投入,以减少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C.减少污染控制费用投入,以降低生产成本D.尽量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以减少末端处理所产生的控制费用和经济损失【答案】13.C14.D【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污染控制程度与控制费用呈正相关,与经济损失呈负相关,控制费用与经济损失呈负相关;提高污染控制程度,可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但同时投入的污染控制费用也会提高,综合考虑,控制费用与经济损失之和越小越好,图中字母A、B、C、D同在的曲线就是控制费用与经济损失之和的曲线。根据图示可知,A点污染控制投入的费用最低,污染控制程度最低,故A点的经济损失最高,说法正确,排除A;B点就是污染控制的最佳“临界点”,其控制费用和经济损失费用之和最低,说法正确,排除B;C点控制费用高于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C叙述错误,C符合题意;依据图示可知D点控制费用最高,说明其防治污染成效好,由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最低,说法正确,排除D。故选C。【14题详解】优先发展经济,先污染、后治理会破坏生态环境,后期用于环境治理的成本会增加,A错误;环保优先,尽量增加污染控制费用投入,以减少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投入,经济损失增加,不合理,B错误;减少污染控制费用投入,以降低生产成本,会污染环境,不合理,C错误;尽量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加大对污染物的循环利用,既能增加企业经济收入,也能减少后期污染物的排放,末端处理污染物产生的控制费用减少,经济损失降低,D最合理,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下沉式日光温室是在日光温室内向下挖掘一定的深度,利用地温的稳定性,使其保温性能比非下沉式日光温室提高,但下沉深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地温的增加。温室三面筑墙,土墙白天充分吸收光照热量并及时储存,夜间缓慢将热量释放到温室内,减小温室内的昼夜温差,较好地为蔬菜生长提供自然热量。下左图为宁夏四个地区所在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下沉式日光温室示意图。据此回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下沉式日光温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宁夏地区的日光温室主要在夏季使用B.采光面最好朝向南偏东C.土墙多修建在南面,利于获取更多的光照蓄热D.正午时分,温室内南侧近地面气温可能最低16.宁夏四个地区中,下沉深度相同的日光温室土墙保温蓄热效果最好的是()A.红寺堡 B.吴忠 C.中卫 D.贺兰【答案】15.D16.D【解析】【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日光温室主要起保温作用,宁夏地区冬季寒冷,使用温室可保证蔬菜正常生长,因此主要在冬季使用,A错误;一般来说,午后气温较高,温室采光面朝向南偏西,可更好地利用光热,B错误;通过“下沉式日光温室示意图”可知土墙与采光面在相悖的方向,宁夏位于我国西北,正午太阳在南,所以采光面在南,土墙在北、东、西三面,这三面筑墙还可以阻挡冬季风,并且获取冬季偏南侧来的光照,C错误;正午时分,太阳光多从南方射入,下沉温室南侧存在阴影区,且东、西、北三面土墙放热增加附近区域的温度,故南侧温度偏低,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下沉式日光温室中的土质墙体具有蓄热保温的效果,从红寺堡到贺兰纬度逐渐增加,四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而正午太阳光线与直立的土墙形成的夹角却越大,因此纬度高的贺兰地区,土墙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夜晚墙体向室内放热,维持室内温度,保温效果最好,D符合题意;红寺堡、吴忠、中卫纬度相对较低,土墙获得太阳辐射少,保温效果差一些,A、B、C不符合题意。选D。【点睛】正午太阳方位: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北;南回归线上12月22日左右正午太阳在正上方,其他时间均在正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北回归线上6月22日左右正午太阳在正上方,其他时间均在正南。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8、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的永暑岛(9°37′N,112°58′E)是永暑礁西南礁盘上的人工岛,该岛西北部为机场跑道。岛上部分岛基被客土(指非当地原生的、由别处移来用于置换原生土的外地土壤)红壤混合覆盖。目前多数空地有绿色植被覆盖。人工岛于2015年完工,完工两年后多处发现地下淡水资源。“淡水透镜体”是指在岛屿的地下,有一块像凸透镜一样,中间厚四周薄的淡水层(如下图)。

(1)简析永暑岛机场跑道选址的区位条件。(2)推测永暑岛绿色植被的种子来源。(3)说明永暑岛投入使用后可能导致“淡水透镜体”体积变小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跑道与盛行风向一致,利于飞机起落,安全性高;西北部狭长,满足机场跑道长度的需求。(2)人工栽种引种;随客土土壤带入的农田杂草等种子;随海浪传播而来的本土耐盐碱的植物种子;鸟类或其他人类活动携带的种子。(3)建设用地硬化地面,淡水下渗减弱引起“淡水透镜体”体积变小;生产生活中过度抽取地下淡水,导致“淡水透镜体”体积变小;“淡水透镜体”浮于海水之上,下部潮汐使淡海水混合,导致“淡水透镜体”体积变小;降水季节分配不匀,冬季少雨时“淡水透镜体”体积变小。【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的永暑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机场选址的区位条件、种子的来源、“淡水透镜体”体积变小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通过材料中永暑岛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岛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读左侧卫星图可知跑道与盛行风向一致,满足风力负荷要求,利于飞机起落,安全性高;通过读永暑岛卫星图可知,该岛西北部狭长,满足机场跑道对长度的需求。【小问2详解】永暑岛为人工岛,岛上部分岛基被客土红壤覆盖,农田杂草等种子随客土土壤带入;由于是人工岛,人工栽种引种少不了,或者还有其他人类活动携带来种子;该岛建在永暑礁西南礁盘上,随海浪传播可能带来本土耐盐碱的植物种子;在此岛栖息或歇脚的鸟类可能携带种子。【小问3详解】永暑岛投入使用后可能导致“淡水透镜体”体积变小的因素可以从两方面思考:来的淡水少了、用的淡水多了。来的淡水少:建设用地使硬化地面,淡水下渗减弱,引起“淡水透镜体”体积变小;降水季节分配不匀,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冬季少雨时“淡水透镜体”体积变小;“通过“珊瑚环礁岛屿淡水透镜示意图可知:”淡水透镜体”浮于海水之上,潮汐会使淡水、海水混合,导致“淡水透镜体”体积变小。用水多:永暑岛投入使用后,生产生活中用水量增加,过度抽取地下淡水,会导致“淡水透镜体”体积变小。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其入湖泥沙主要来自赣江等周边河流,出湖泥沙由湖口输入长江。2000年后,由于长江主河道全面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转移到鄱阳湖采砂。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影响鄱阳湖泥沙和水量的吞吐平衡。某科研团队调查1955-1970年以来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如下图所示。

(1)简述上右图所示鄱阳湖1955~1970年出湖沙量的季节变化特征。(2)分别说明三峡水库的蓄水运行和湖区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泥沙吞吐的影响。(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湖区泥沙淤积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答案】(1)鄱阳湖出湖沙量的季节变化大;出湖输沙量3月左右较大;7一9月出湖沙量小于0。(2)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湖口处长江干流水位降低,对鄱阳湖湖水的顶托作用削弱,倒灌携沙降低,出湖泥沙增多;受湖区采砂影响,湖水浑浊度提高,出湖泥沙增加。(3)湖区泥沙淤积降低汛期湖泊蓄洪能力,洪水威胁增大,受灾面积扩大;枯水期易形成滨湖沙丘,出现风沙危害;枯水期湖区面积缩小,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下降;湖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育受影响,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鄱阳湖出湖泥沙变化的图文介绍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出湖沙量的季节变化特征、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利工程的修建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小问1详解】由右图1955~1970年鄱阳湖出湖泥沙时间变化曲线可以发现,鄱阳湖出湖泥沙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总体来说,冬春季节多,夏秋季节少;其中3月份出湖泥沙量最大,7-9月份,出湖泥沙量为0。【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三峡水库的蓄水运行,影响了鄱阳湖泥沙和水量的吞吐平衡,水库蓄水以后,湖口处长江干流的水位降低,对鄱阳湖湖水的顶托作用削弱,倒灌携沙减少,入湖泥沙减少,净出湖泥沙变多;同时,受湖区采砂活动影响,湖底受扰动,湖水的浑浊度提高,出湖泥沙增加。【小问3详解】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去分析湖区泥沙淤积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对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生物等方面的影响来解答。首先,湖区泥沙淤积降低了汛期湖泊的调蓄能力,使得洪涝灾害的威胁加重;其次,枯水期湖区泥沙裸露容易形成滨湖沙丘,使得风沙天气变多;与此同时,枯水期湖区面积缩小,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减弱;最后,影响湖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19.阅读文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形成时间较早,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山地峡谷(河谷)相间分布,公路交通不便,而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对传统村落的选址和营建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里是传统村落最集中的地区。从整体看,西南地区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000m的海拔区,其他海拔分布较少。人口密度对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区域保护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人口密度与保存率呈负相关。表1为2020年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数量、保存率、分布密度排名(前10名),表2为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到省会城市和省界的平均距离。表1:排名地级市/直辖市数量(个)百分比(%)地级市/直辖市保存率(%)地级市/直辖市分布密度(个/万km2)1黔东南州40021.41丽江市15.04黔东南州134.822保山市1306.81迪庆市14.29安顺市72.303大理州1306.81保山市14.21保山市66.204红河州1246.49黔东南州12.03铜仁市61.065重庆市1105.76大理州11.57大理州44.076铜仁市1105.76红河州9.56红河州37.697甘孜州713.72西双版纳州7.05自贡市29.678黔南州683.56德宏州6.53丽江市26.279安顺市673.51日喀则市5.59黔南州25.9610丽江市542.83玉溪市5.29王溪市24.09本表格西南地区包含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三省一市一区。表2:区域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距省会城市平均距离(km)249.66196.20262.58188.03286.51314.98距省界平均距离(km)77.8015.7072.9352.2276.6993.64(1)据材料分析西南地区现存传统村落分布地区的特点。(2)简析西南地区人口高密度区传统村落分布较少的原因。【答案】(1)地形:主要集中在中低海拔区河流、水系缓冲区(支流水系的中下游地势较平缓处);城市:中心城市核心辐射区的外围地区(区域核心城市影响弱的地区);交通:公路网密度分布较稀疏地区(距离交通干线较远地区)。(2)人口高密度地区易发展经济产业,虹吸作用推动城市规模扩张和人口集聚;传统村落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村落空心化,加剧传统村落的快速衰败。【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传统村落”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聚落分布地区的特点、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通过材料“西南地区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000m的海拔区”可知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在中低海拔区,处于河流水系中地势较平缓处;通过材料“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山地峡谷(河谷)相间分布,公路交通不便”可知传统村落交通不便,交通线路少,公路网密度稀疏;通过表2中数据可知距离城市较远,位于中心城市核心辐射区的外围地区。【小问2详解】通过材料“人口密度对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区域保护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人口密度与保存率呈负相关。”可知,某地区人口高密度大,易促进当地发展现代经济各种产业活动,可能破坏原有的传统村落景观;同时产业活动提供就业岗位,吸引传统村落的年轻人来就业,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村落空心化,加剧传统村落的衰败速度;某地区人口高密度大,推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吸引更多人口集聚,就导致传统村落文化和建筑受到影响和破坏。(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参与野外垂钓的人数不断增加。为了恢复长江的渔业资源,2021年政府宣布长江流域进入十年的禁渔期,各省纷纷出台相关的严厉法规。浙江省在此大背景下,为了平衡休闲垂钓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来取了“一人一杆”等系列措施灵活应对。(1)分析浙江省发展休闲垂钓业的自然优势。(2)简述浙江省发展休闲垂钓业的意义。【答案】(1)降水丰富,地形多样,陆上湿地面积广大;海岸线曲折漫长,海水垂钓地点多;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全年垂钓时间长。(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垂钓用品、旅游、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居民环保意识。【解析】【分析】本题以浙江省休闲垂钓的素材设置问题,涉及发展休闲垂钓的条件、发展休闲垂钓业的意义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