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有机养殖专家指点(七)_第1页
畜禽有机养殖专家指点(七)_第2页
畜禽有机养殖专家指点(七)_第3页
畜禽有机养殖专家指点(七)_第4页
畜禽有机养殖专家指点(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理论对家禽免疫抑制病的预防思路

中医理论对家禽免疫抑制病的预防思路

张方水

常州市武进得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近年来,家禽受各种疾病尤其是免疫抑制病的影响,其出栏率、饲料转化率、

产蛋高峰维持时间和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等都受到不同程度下降。因此,控

制免疫抑制病、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当务之急,而中兽医所

倡导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从整体出发,强调正

气与疾病斗争的理论,为预防家禽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家禽免疫抑制病的感染现状:

机会性感染未引起重视

要想做好免疫抑制病的预防,首先要了解当前的感染现状。目前免疫抑制疾

病的发生非常普遍,而且容易并发细菌.、病毒、霉菌.、原虫等。尤其是在家禽长

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者幼龄家禽使用抗病毒西药时,常造成体液免疫被破

坏,免疫功能极度低下,从而出现免疫缺陷状态。许多正常免疫时不能致病的病

原体(衣原体)或致病能力不强的疾病(如目前临床上多发的单纯疱疹病毒、白

色念珠菌等)在免疫抑制病的作用下均可造成致命感染,称作“机会性感染”,

但是目前这一点并未引起兽医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当前很多疾病难以防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家禽免疫力受到抑制。虽然

目前的免疫抑制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如传

染性贫血、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等就极易造成家禽免疫失败,使机体对环境变化敏

感程度增加,从而引发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突发性产蛋下降、机体对抗

生素耐药增加等。这也是近年来,鸡场频发新城疫和禽流感、蛋鸡产蛋高峰短的

主要原因。

二、培育雏鸡:

扶正固本、培补气血、补肾健脾的中药方剂加减

目前,大部分家禽从出壳后就处于一种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状态。这主要表现

在夕5日龄家禽即发生肌胃发炎、角质层糜烂、肝脏发黄、肾脏轻微肿大、对环

境的轻微变化敏感,温和型流感、白色念珠菌感染病例增多等。

这种表现就是中医宣讲的先天正气缺乏、气血虚弱。所谓正气乃为经肺气宣

发,卫气、津液温润滋养于皮毛而成。究其来源,皆水谷所化,本在脾土,脾胃

不足,则后天乏源。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气血的生成与肾脏、脾脏的关系最为密

切。肾藏精、主骨生髓,脾主运化,后天水谷精微,借脾之运化变化而赤化为气

与血。气血不足,其脏器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使家禽容易发生呼吸道、

包心保肝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疾病。

家禽脾胃不足多是因为家禽长期处于湿热的环境中,从而使湿热伤及脾胃,

累及阴液,引起脾胃虚弱。如果久处湿地,易感外湿;伤于外湿,湿邪困脾,脾

失健运,则湿从内生;脾湿生痰、清气不能善升、肺气不得肃降;而脾阳不振,

水湿不化,则更易招致外湿侵袭。

脾属土,肺心肾肝,则都是由脾土而生。因此,脾胃健康是家禽健康、抵御

疾病的基础。“脾胃健,则百病消”,就是说健康的脾胃,对机体抵抗邪气的入

侵很重要。因为饲料经过胃的正常纳腐、脾的正常运化才能气血充足,使肺可开

合肃降、肝可解毒藏血、肾能藏精纳气,从而维持体内动态的阴阳平衡。家禽汗

腺不发达、没有尿道等特殊的生理结构,使得脾、肾对家禽的健康和后天生产性

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脾、肾不健康,极易导致毒素蓄积于体内、肺脏呼吸

功能降低、肠胃健康恶化等,从而引起家禽发病。

在当前我们还无法彻底清除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疾病的现实背景下,如能提

高机体正气,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尽快治愈、缓解机会性感染,畜禽即使在

长期带毒的情况下也能降低发病率,并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

因此,就要从培育雏鸡开始采用扶正固本、培补气血、补肾健脾的方剂,保

护雏鸡的脾、肾、肝脏健康,培育雏鸡的正气,如使用补中益气汤根据鸡的生理

结构加以修改和加减(方剂:黄黄、甘草、柴胡、白术等),雏鸡每隔15天连

用3飞天,成鸡每隔30天连用5天,就可以使机体气血旺盛,家禽方能安全地

抵抗环境应激、饲料变化、病毒侵袭等。

另外,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发生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性疾病时也和先天肝

肾气血不足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未知免疫抑制疾病是否存在的情况下,一般可

采用补肾健脾加祛邪解毒之品,如补中益气汤加减加复方板蓝根、穿心莲、夏枯

草、金银花等定期使用。可在蛋鸡产蛋率达到50%时使用,可以达到排毒、去湿、

补中益气、养阴养血的目的,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家禽的健康养殖,还可以抵御外

部环境变化如风寒、风热、干燥、湿热、季节反常等造成的应激。

但是目前一些临床兽医工作者常用西药进行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预防,西药

按中医理论来讲属凉性药物,凉易伤及脾胃,长期服用易致脾胃虚寒,尤其是幼

龄家禽依靠体液免疫的阶段,脾胃虚寒对正气的培育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西药

不可在临床上长期添加应用,特别对雏禽健康的破坏是巨大的。除此以外,妄图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转移因子等药物彻底清除病毒对机体的影响也是错误

和不切合实际的。

中药促进动物免疫作用研究及展望

中兽医非常强调“正气”在动物疾病发病学上的主导作用。中兽医理论认为,

所谓“正气”,就是动物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因此,在治疗学上,中兽医常用

'扶正”的中草药来扶持动物机体的“正气”,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

抵御“外邪”的侵袭,是谓“扶正祛邪”,这对防治动物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随着我国集约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回归自然”绿色浪潮的推动

下,中草药在畜禽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中草药能增强畜禽免疫功能和抗病能

力已得到广泛证实。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运用现代免疫学

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草药增强畜禽等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已取得了很大成就,

这对于阐明有关中兽医理论的物质基础,指导中西兽医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也为中草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中草药对畜禽等功物免疫器官的影响

免疫药对畜禽等动物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它们的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到

机体免疫力的高低。目前,中草药对畜禽等动物免疫器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

胸腺、脾脏、淋巴结和腔上囊重量的影响。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多。

例如用黄黄、白术、蒲公英等中草药饲喂雏鸡至7同龄时,黄黄组和蒲公英组均

能增加雏鸡法氏囊的重量,而且黄芭组法氏囊重量明显高于蒲公英组。据张乐萃

等报道,黄茜多糖、香菇多糖和复方多糖(黄芭多糖和香菇多糖的混合物)均能

促进鸡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免疫活性,能使环磷酸胺所造成的免疫抑制转至正

常水平,且复方多糖对免疫抑制的逆转作用优于单一多糖。他们还用党参、黄茂、

白术等中药与1%TMP组成复方中药加人饲料中,结果能有效地预防和解除IBDV

所致的免疫抑制,而使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保持或恢复正常水平。滑静等也报道

了黄茜添加在饲料中饲喂小公鸡可显著增加法氏囊重量。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中草药对动物免疫器官的影响,近年来还利用了免疫器

官脏器指数这一指标来评价其免疫功能的状况。脏器指数是用动物免疫器官(如

脾脏、胸腺、法氏囊等)的重量除以对应动物体重而求得。据戴远威报道,用淫

羊霍、补骨脂或何首乌粗提物添加在粤黄雏鸡的饲料中,结果发现:三种中药均

能使鸡的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增大,而对胸腺指数的影响不规则,何首乌可使

胸腺指数增大,淫羊霍、补骨脂则使胸腺指数减小。表明淫羊霍。补骨脂提取物

能促进胸腺萎缩、脾脏发育和延缓法氏囊退化,而何首乌提取物则能促进胸腺、

脾脏、法氏囊细胞发育增殖。

2中草药对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影响

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能非特异性地吞噬侵入畜禽体内的病原体和有害异物,

而且能将抗原提呈给TB淋巴细胞,从而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大量研究表

明,许多中草药及复方均能不同程度的促进正常机体或免疫抑制机体的单核一巨

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样的中草药主要有党参、黄黄、

人参、灵芝、冬虫夏草、银耳、当归、白术、猪苓、大蒜、柴胡、茯苓等。如党

参多糖、黄芭多糖、当归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抗环磷

酰胺引起的巨噬细胞功能下降。一些中药复方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魏

彦明等人用黄黄、白术、防风等9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对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

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均有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对环磷酸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作

用显著,而且此方还能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中性白细胞的吞噬率

和吞噬指数。魏彦明等人还报道,加味玉屏风场能明显始抗环磷酸胺所致脾白髓、

骨髓造血组织和胸腺淋巴细胞容量下降,能显著升高下降的胸腺和脾指数。另外,

当归补血场、白虎场、龙胆泻肝汤、当归散、消黄散、香需散、二苓平胃散等也

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3中草药对畜禽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畜禽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正常生理情况下,动物血液

中的T淋巴细胞数目和由活化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水平是衡量机体细胞免疫

和体液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都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

殖分化,促进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特别是T、B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强

动物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这类中药主要有人参、党参、黄黄、灵芝、银

耳、香菇、丹参、何首乌、白术、黄精、枸杞子、女贞子、柴胡、金银花等。

3.1中草药对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许多中药能促进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据王金宝等报道,复方中药多糖可显

著提高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百分率,并使因环磷酸胺降

低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淋巴细胞百分率恢复至正常水平。另据效梅报道,

用生石膏、柴胡、延胡索、黄黄、仙灵脾等组成的中药添加剂能显著提高热应激

蛋鸡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极显著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增强热

应激蛋鸡的免疫能力。张乐萃等(1998)还报道了用党参、黄茜等组成的复方不

但能提高正常鸡淋巴细胞百分率,而且能完全对抗氢化可的松所造成的淋巴细胞

百分率下降,使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逆转至正常水平。

3.2中草药对细胞免疫的促进作用

细胞免疫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种重要的机体免疫反应,通过检测动物T

淋巴细胞数目,可以了解动物机体的细胞免疫状况。许多中草药对细胞免疫具有

促进作用,能增加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据报道,构把多糖(LBP)可明显

增加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百分数(ANAE染色法),而且能恢复和提高荷瘤鼠脾

细胞数及活化T细胞增殖能力;女贞子多糖(LLS)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脾

T细胞均有直接的刺激增殖作用。当归内酯10及20mgi(kg.d)X7腹腔注射

可拮抗环磷酸胺(CY,80mg/Kg,sc)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香菇多糖能促进多种未成熟的前T细胞成熟及向成熟T细胞分化,在体内外均可

明显提高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活性,而且有效地提高辅助性T细胞(TH)

的活性。在兽医临床上,据程相朝报道,中药免疫增强剂(由人参、黄黄、党参、

白术等中药组成)不但可促进外周血液ANAE与T淋巴细胞总数的增殖,而且能

明显提高辅助型T淋巴细胞的数量,较好地增强火鸡疱疹病毒苗(HVT)对鸡马

立克氏病的免疫效果。制根强等用何首乌、党参、熟地、补骨脂、川穹、丹参、

黄黄等组成的中草药免疫增强剂饲喂雏鸡,结果发现实验组的T细胞体积比对照

组明显增大,提示该复方能增强雏鸡的细胞免疫功能。另据戴远威报道,助阳中

药淫羊蕾、补骨脂等粗提物饲喂粤黄鸡,试验组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比对照组

高,而淫羊霍比补骨脂更显著。据张丽云报道,由金银花、连翘、黄黄、淡豆鼓

等组成的银翘解毒合剂能显著提高鸡T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提高机体的非特异

性细胞免疫功能,但该合剂对体液免疫具有抑制作用。

3.3中草药对体液免疫的促进作用

体液免疫是B细胞介导的另一重要机体免疫反应。许多中草药及复方能促进

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生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香菇、黄芭、

人参、地黄、柴胡、猪苓、何首乌、淫羊蕾等。据魏彦明(1999)报道,由黄茜、

防风、白术、银花、板兰根、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夏枯草、甘草等9味中药组

成的中药复方能提高小鼠血清凝集素水平,对环磷酸胶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凝

集素的下降有极显著的拮抗作用,使B细胞的功能有所增强,提高机体的体液免

疫功能。另外,戴远威还报道了何首乌、淫羊蕾、补骨脂三味补益中药能增加鸡

新城疫病毒(NDV)的抗体水平,判根强也报道了中草药免疫增强剂能提高雏鸡

的抗体液度。许多中草药及其复方还能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蔡玉梅(2001)等

用黄连、黄黄、黄年、党参、白术。板蓝根等20味中药组成金鸡散,免疫当日

采用25%的金鸡散拌料连用5d对新城疫免疫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显著提高血

清中ND抗体滴度及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使IgG高峰持续时间延长,并延缓IgA、

IgM的下降,其免疫增效作用优于左旋咪晔。梁荣等自拟的补益方I(由党参、

黄黄、茯苓等组成)与IBD弱毒苗和油乳剂灭活苗配合使用,血清IBDV抗体P

/N值在测定期内(4〜39天)都高于免疫对照组,对ND油乳剂灭活苗也有一定

增强效果。陈德坤等报道了中药佐剂(由党参、黄黄、淫羊蕾等组成)可提高

ND抗体效价,延长其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并提高群体的保护率。朱沙等人用黄

在提取物、茯苓提取物及相关西药组成新型免疫增强剂用于鸡新城疫的免疫试

验,结果实验组的HI抗体滴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新型免疫增强剂不仅能使

血清HI抗体效价明显增高,而且维持时间延长。一般说来,补阳中药能使免疫

后抗体提前出现,补阴药则延长抗体在血液中的水平。此外有些中药还能提高血

清中补体含量,如香菇、黄黄、人参等。

4中草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细胞因子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一类重要蛋白质物质。中草药也可通过激活

网状内皮系统、诱生多种细胞因子(如促进干扰素生成、促进白细胞介素生成、

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等)来增强动物免疫功能。陈智松等报道,枸杞多糖能提高老

年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和产生IL-2,IL-ZR的能力,进

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冯是奇等报道了当归内酯腹腔注射可拮抗环磷酸胺对

NK细胞活性、IL-2产生的免疫抑制作用。在兽医临床上,郑继方等报道了中药

复方禽瘟王能显著增强小鼠IL-2的活力,增强NHC的杀伤活性,同时还可提高

鸡体IFN的效价水平,进一步调节T细胞与B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使免疫系统适当,有效地发挥其防御、自稳和监视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

病抗病的目的。曹丽等人从中药黄芭等植物中提取分离多糖、皂式和黄酮等有效

成分进行配合,组成纯中药制剂黄草素,试验结果表明,黄草素可明显增强小鼠、

鸡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并对小鼠IL—2的产生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草药诱生

干扰素,可通过IFN—LIZ-NKC网络、细胞因子网络、T细胞网络、免疫细胞网

络、机体水平分泌一免疫网络的调节来增强机体免疫力。药理实验证明,黄茂、

剩五加、银耳、当归、柴胡、人参、天麻、红花等均能诱生干扰素。可见,利用

中草药诱生干扰素,对防治畜禽等动物疾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的免疫预防具

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5问题与展望

中药是我国的医药宝库,我国加入WTO给国内的医药行业带来严峻挑战,人

们对中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加强祖国传统医药学的研究,特别是中药免疫药理

学的研究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虽然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

普遍,但目前无论是国内或国外,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大多数免疫增强剂是一些粗制剂,这使得要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它们的药理作用和

作用机制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少免疫增强化学结构不明确,质量很难控制,造成

药效重复性较差。在兽用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上,主要停留在中药对畜禽免疫系统

功能指标上的改变,而从微观上阐述其机制报道的却不多。部分兽用中药免疫增

强剂在组方上还不科学,离开了中兽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进而造成

其免疫调节作用较差。另外,许多中药或其活性成分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呈现双向

调节作用,既能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又能抑制免疫功能。因此,我们在选

择这些中药来调节动物的免疫功能时,应充分考虑机体因素、药物因素和剂量因

素的影响,以充分发挥这些中药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许多中草药及中药复方制剂都能增强畜禽等动物

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和抵抗力,而且中草药由于源自天然,具有

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无残留、作用广泛等优点,因此,中草药用

于促进畜禽生长、防治畜禽疾病显示出了其广阔的前景,特别部分中药免疫增强

刺与疫苗配合使用,可显著提高疫苗保护率,这提示中药免疫增强剂与疫苗的配

合使用在临床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中草药能诱生干扰素,也为畜禽一些病毒病的

防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禽饮水免疫操作把握三环节

农民养殖家禽,给家禽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是减少家禽发病,降低淘汰率,提高

养殖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而给家禽免疫接种常用的有点眼、滴鼻、刺种、皮下

注射、肌肉注射、气雾免疫和饮水免疫等多种免疫接种方法,而饮水免疫具有省

时、高效、操作方法简便,且可避免频繁捉提家禽而减轻应激反应等优点,深受

广大养殖户欢迎。与其他免疫方法相比较,家禽饮水免疫具有其独特的优点,要

有效地提高饮水免疫的免疫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免疫失败,养殖户在具体操作时

务必把握以下三大环节。

1.饮水免疫应选择合适的疫苗。并非所有的疫苗都适合于饮水免疫,如鸡产

蛋下降综合症油乳剂灭活疫苗、鸡痘甘油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等。如对

不适合采用饮水免疫方法进行免疫的疫苗而采用此法免疫,那么只会造成免疫失

败。而适合饮水免疫的疫苗是高效价的活毒弱疫苗,如鸡新城疫弱毒疫苗、禽霍

乱弱毒疫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等。同时,

要确保饮水免疫的质量,对劣质、过期、保管不当的疫苗应绝对禁止使用。

2.稀释疫苗应把握适宜的浓度和适度的用水量。采用饮水免疫稀释配制疫苗

可用深井水或凉开水,饮水中不应含有任何使疫苗灭活的物质,如氯、锌、铜、

铁等离子,此外饮水器要保持清洁干净,不可有消毒剂和洗涤剂等化学物质残留,

饮水的器皿不能是金属容器,可用瓷器和无毒塑料容器。饮水免疫的疫苗应保持

适当的浓度,疫苗用量一般应高于其他途径免疫用量的2倍-3倍,稀释疫苗的

用水量应根据家禽大小来确定,可参照如下用水量:1周龄-2周龄,每只8毫

升TO毫升;3周龄-4周龄,每只15毫升-20毫升;9周龄-10周龄,每只20

毫升-30毫升;7周龄-8周龄,每只30毫升-40毫升;9周龄TO周龄,每只40

毫升-50毫升。稀释疫苗宜将疫苗开瓶后倒入水中搅匀,为有效地保护疫苗的效

价,可在疫苗稀释液中加入0.2陈-0.596的脱脂奶粉混合使用。此外,配制好的

疫苗稀释液严禁受阳光直接照射,如在炎热季节给家禽施用饮水免疫时,应尽量

避开高温时进行。

3.饮水免疫前后应控制家禽饮水和避免使用其他药物。施用饮水免疫前的家

禽,应提前3小时-5小时停止供水,具体停水时间长短可灵活掌握,一般在天

气炎热的夏秋季节或家禽饲喂干料时,停水时间可适当短些,在天气寒冷的冬春

季节或家禽饲喂湿料时,停水时间可适当长些,使家禽在施用饮水免疫前有一定

的口渴感,确保家禽在半小时内将疫苗稀释液饮完。为保证家禽机体饮用后充分

吸收药物,在饮水免疫后还应停水1小时-2小时。此外,家禽在饮水免疫前后

24小时内,其饲料和饮水中不可使用消毒剂和抗菌素类药物,以防引起免疫失

败或干扰机体产生免疫力。

秋季育雏室温巧控制

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

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后才逐渐完善,所以秋季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

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雏鸡采食饮水的多少,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饲料的消化吸收是否正常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

力等都与环境温度是否适宜有直接的关系。温度过低时,雏鸡畏寒而密集,影响卵黄的吸收,

影响抗病能力,有的发生感冒下痢,严重时互相挤压扎堆儿造成大量损伤和死亡。温度过高

则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食欲减退,体质较弱,发育迟缓,引起啄癖,也易感冒和感染呼吸

道疾病。

秋季温度低且昼夜温差较大,因此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也越高。初期日温差

应控制在3℃之内,到育雏后期日温差应控制在6℃之内,避免因为温度不稳定给生产造成

重大损失。

判断温度是否适宜,不能只看温度计的显示,应该注意观察雏鸡的表现温度,适宜时雏鸡均

匀地散在育雏室内,精神活泼,食欲好,饮水适度,温度低时扎堆靠近热源,发出叽叽的叫

声;过热时雏鸡远离热源,展翅张口喘息,发出吱吱的叫声。

另外温度控制应根据鸡群和天气的变化而灵活掌握:

1.对健壮的雏鸡可稍微降低些温度,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低些比温度高些效果好,此时雏鸡

采食量大,运动量大,生长快。

2.夜间因为雏鸡活动量小,温度应该比白天高出1℃~2℃。

3.秋季寒流袭来时温度要适当提高。

4.断喙,接种疫苗等给鸡群造成较大刺激时,也需要提高育雏温度以减少损失。

5.雏鸡群状况不佳,处于临病状态或患病状态时,应适当提高温度。

秋季供暖时间应长一些,但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应适当地降低温度以提高雏鸡对温度

的适应能力。一般每天降低0.3℃~0.7℃,也可每周降低3℃左右。当育雏温度降至白天最低

温时就可停止白天的供暖,当夜间的育雏温度降至夜间的最低温度时,即可停止夜间的供

暖。

禽类营养与免疫的关系

禽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与状况,而影响禽机体免疫力的因素很

多,如遗传(品系)、年龄(日龄)、营养和各种应激等,其中营养是影响机体免疫

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人较易控制的因素。

一、营养对免疫的影响

营养中最重要的营养素包括有: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

素、必需有机元素等。

L蛋白质对免疫的影响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影响许多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关于鸡饲料中蛋白质

与免疫力的关系,一般以鸡饲料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一蛋氨酸为中心进行研究。

1992年高桥认为:当肉鸡饲喂缺乏蛋氨酸的饲料时,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要比

饲喂蛋氨酸充足的饲料低。

2.脂肪对抗体和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其中主要是脂类。而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在受到抗原的刺激下,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许多新的免疫细胞,这就需要脂肪。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脂肪不仅能够提供能量,而且是免疫反应的调节因子。细胞

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受饲料中脂肪含量和种类的影响。动物缺乏脂肪酸可使淋巴组

织萎缩,降低对T依赖和非T依赖抗原的抗体反应,反之动物饲喂高脂食物,发

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提高。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过量均会影响机体免疫反

应。

3.糖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细胞识别*细胞膜上糖蛋白来实现,细胞免疫*免疫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

来识别外来抗原而进行。糖蛋白上的糖对其功能至关重要。抗体也都是糖蛋白,

糖基的功能也可能与补体有关。因此,糖与免疫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另一角度看,

免疫过程的细胞分化、增殖及抗体的合成等都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糖。

4.维生素对免疫的影响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微量天然有机小分子。维生素与免

疫的直接关系尚不十分清楚,但维生素是许多酶的辅酶或辅基,间接参与免疫细

胞增殖、分化和DNA、RNA、抗体的合成等。其中维生素A对维持上皮和粘膜表

面功能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对抗体形成、T细胞增殖、单核细胞的吞噬力都是

必不可少的。

维生素E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强特异抗体反应,促进脾脏巨噬细胞形成以及

增生巨噬细胞。已有大量试验证明,在动物最低需要量基础上补充维生素E能提

高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研究表明鸡饲料中添加300IU/kg,即

达到需要量的6倍时,可使鸡对大肠杆菌脂多糖的抗体效价和吞噬细胞的活动机

能提高3〜6倍。

维生素C具有抗应激和抗感染的作用,增加剂量能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

含量,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因为降低了某一类应激因素产生的免疫抑制作用。

5.矿物质与免疫的关系

矿物质是有些生物大分子的组成部分,如硫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磷是核酸

的组成成分。有的是酶的辅基或辅酶,如钙是淀粉酶的成分。矿物质元素还参与

维持机体渗透压,酸碱平衡。通过渗透压调节体内水分的分布,对体内各种反应

有催化功能,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铜缺乏会减少抗体反应,诱发老鼠促细胞分裂剂芽生和淋巴细胞反应;增加

家禽日粮中的铜也就增加主要的抗体反应。对于哺乳动物和家禽,也证实锌缺乏

会抑制免疫功能。

在含钠0.36%、含氯0.07%的鸡基础日粮中,阶段性地添加食盐至含量0.75%,

结果表明,随着食盐含量的增加,鸡的抗体值也增加。

硒与免疫的关系已受到普遍重视。硒具有增强免疫反应的能力,缺硒动物巨

噬细胞抗体产生功能、细胞免疫机能均下降。目前认为其免疫抑制机理与缺硒引

起含硒酶活性降低有关。

锌在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法氏囊是鸡的中枢免疫器官,

缺锌使鸡法氏囊的淋巴小结皮质变薄,淋巴细胞显著减少,髓质疏松。

钙是淋巴细胞的调节剂,对免疫系统有多种影响,并与镒有相互作用。

钛缺乏或过多都会抑制抗体的生成,钛盐的抑制趋化性,影响嗜中性白细胞

对氨基酸的吸收。其他元素如铅、镉、汞等重金属过多也可导致动物发生免疫抑

制。因此,环境污染也会使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现代养殖业应根据禽类的免疫系统的发育规律,调整家禽的营养

素需要量,以提高禽的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进而改善其生产性能。

二、免疫反应对营养的影响

免疫反应被分成两个基本部分。一是非特异机制,它保护宿主排除病菌,或

在宿主体内创造一个不利于许多病菌的环境。阻止病菌进入和生存的屏障包括皮

肤,胃肠道的粘液和凝集素分子、沉淀素分子、应激阶段蛋白、溶菌酶等。这些

机制是非特异的,因为它们并不是针对特种的病菌;许多不同的病菌能诱导相同

的反应。因为这些反应是非特异的,对宿主的影响是系统的遍及全身的。发烧、

恶病质和食欲减退是所有炎症反应对全身的影响。在这期间,动物的营养需求会

增加。第二方面的免疫反应是特异的免疫反应,如特殊的抗原引起特异的免疫球

蛋白反应。禽类的特异的防御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如先前所

讨论,涉及到特异反应的细胞类型的营养需要比新陈代谢和炎症反应的营养需要

少。

总之,通过许多机制,日粮的成分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效力。

一些营养素能增加免疫反应,其它的能减少免疫反应。一个合适的各种成分平衡

的日粮,对于确保禽类的生存和恢复感染的能力是必要的。

我国鸡群免疫抑制病感染现状与防控

一、鸡群免疫抑制病的感染现状

1.经对鸡群中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3

种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鸡场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

毒的母源抗体阳性率都非常高,在经过「3周母源抗体消失后不久,从5周龄开

始出现自然感染引发的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到20周龄时,不论什么遗传品系

和地理分布,绝大数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可达

到95%"100%o

2.发病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发生共同感染,也就是说几种免疫抑制病同时

存在于动物的体内。

3.禽呼肠孤病毒、禽白血病J亚群可对鸡胚垂直传播。如果鸡蛋中含有此病

毒的话,那么肉鸡的鸡苗中也会有此病。

4.免疫抑制性病毒对疫苗免疫的影响可以持续3个月。

5.免疫抑制病可诱发和加重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并减弱药物的作用。如,成

为大肠杆菌、支原体、球虫等疾病发生的诱因。

6.免疫抑制病使细菌和寄生虫病更容易产生耐药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动物

体内形成,是引发动物发病的重要因素。

二、免疫抑制病发生的危害

在生产第一线的兽医工作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绝大多数抗生素对

雏鸡或是青年鸡细菌性心包炎和肝周炎不起作用,但是在90年代,像皮肤烂、

隐性杆菌等细菌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就会立马见效。

原因是这些免疫抑制病的病毒感染雏鸡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表

现为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法氏囊的萎缩,从而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易继发其它

疾病混合感染,因此,单纯的应用抗菌药物效果不明显。

经对临床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时发现,在大部分“包心、包肝”的病死鸡体

内,确实可以分离到大肠杆菌,但还有20%的病例分离出的却是沙门氏菌,还有

15%的病例是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据此推论,所谓“大肠杆菌病”

只是一种继发性感染。

崔志中(山东农大)的研究表明,只要在1日龄时感染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

毒,不需要接种大肠杆菌就能诱发一定比例(15%、20%)的鸡发生“包心、包肝”,

并从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或是沙门氏菌,这也直接证明了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诱发的免疫抑制可直接继发细菌感染。

研究结果证明,多数免疫抑制性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除外)的免疫抑制

作用与年龄密切相关,以1日龄感染特别是垂直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最为严重。

三、免疫抑制病的流行和防控

(-)流行发生时的表现

1.免疫抑制性病在我国呈多发态势。各种鸡均容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的鸡

场发病严重。1周龄雏鸡表现为弱雏多、生活力差、死亡偏多,存活鸡生长差异

显著。

2.「3次免疫后,尤其是首免2~3天后,即表现出生长受阻、体重差异大、

全身羽毛粗乱、无光泽、脱水、死亡率上升,有明显的死亡曲线,容易继发大肠

杆菌病、副伤寒、新城疫等疾病。蛋鸡体重不达标,开产延迟,可在饲料里面加

入牛奶、蛋白质;肉鸡不能同期出栏。死亡率一般在之间,严重的可达

50%以上。

(二)临床症状

1.在「3次疫苗免疫后,鸡群出现数量不等的鸡精神沉郁、减食,有的呼噜,

羽毛粗乱、无光泽,生长受阻;有些鸡群出现少量死亡,且死亡数量逐渐增多或

是不断出现新发病例。

2.成鸡表现为体重差异明显,开产延迟,采食量长期低于正常水平,产蛋减

少,畸形蛋或是白壳蛋增多,没有产蛋高峰,并不断有死亡鸡出现;肉杂鸡仅表

现为采食量低下,个体参差不齐,不断检出死亡鸡只,不能正常出栏。肉鸡表现

比较明显。

(三)病理变化

如果没有继发感染,剖检可见肝•、脾肿大出血,肠道内容物呈粘液性变化,

少数有局部点状或片状出血,胸腺显著萎缩,这是重要指标。有些病例气囊轻度

浑浊,严重者十二指肠、空肠、直肠、泄殖腔黏膜及心肌、胆囊、胰脏上有多少

不均、大小不一的突出性结节,法氏囊萎缩变性,有黏液,有的出血,胸肌和腿

肌黄染,但不一定出血。

(四)处理措施

1.严格拒用被污染或是非SPF来源的弱毒疫苗,特别是2周龄内的雏鸡用疫

苗,以防止由于疫苗因素造成鸡群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病

毒是禽类疫苗中最为常见的污染病毒之一,所以建议大家使用正规厂家的SPF疫

苗。

2.要求鸡场或饲养户对鸡群的母源抗体状况、鸡群日龄、免疫间隔时间、所

用疫苗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原则上正常鸡群首免不用中等毒力和中等偏上的法

氏囊疫苗免疫。

3.接种疫苗后的2~3天内对鸡群加强管理,不让其受冷、过热、拥挤,并避

免转群、断喙及其他对鸡群有应激影响的活动。在饮水中添加优质的电解质多维,

也可配合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比如,左旋咪睫、黄黄多糖、干扰素等,以防

止免疫抑制和并发病的发生。

4.已经发生免疫抑制的鸡群,要详细的了解整群鸡的状况。处置原则是:消

除应激,提高免疫力,控制继发感染。建议用免疫增强剂配合优质的电解多维和

抗菌消炎的药物饮水或拌料。只要用药及时得当,一般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

病情会有所缓解或痊愈的。

5.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或禽呼肠孤病毒已有商品化疫苗,建议所有种鸡在开

产前免疫,并对鸡群抽样检测抗体阳性率,通常一个群体抽取30~40份血清。鉴

于在鸡场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禽呼肠孤病毒自然感染非产普遍,鸡群在开产前

几乎所有的鸡已经产生抗体。在这些鸡群里,为了节约成本就没有必要实施免疫。

根据我国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建议在16周龄龄时取30~40份血清,

如果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或禽呼肠孤病毒的抗体阳性率不到60%,就应尽快实施免

疫,如果在60%以上,一般来说,到开产前,抗体阳性率可以通过横向感染自然

达到95%以上。

6.对于还没有商品化疫苗的网状内皮增生病和禽白血病,必须设法完成原代

种鸡场的净化,比如,淘汰带毒鸡,从而减少和避免垂直感染或早期感染。近两

年来,经农业部批准,我们正在研制用于免疫种鸡的网状内皮增生病疫苗,经过

2~3年的田间试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开始申报规程。

另外,对于免疫抑制病的预防原则是增强机体免疫力、健脾、开胃、保肝、

健肾,可使用益生素、酶制剂、低聚糖、中草药、多种维生素、葡萄糖、微量元

素替代抗菌药物的使用,常常可取得良好效果,能从根本上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养鸡场如何防控疫病的发生

1.重视鸡场卫生。养殖户应始终把搞好环境卫生放在重要地位。要定期清扫、消

毒,每周至少1次,场区内不能有鸡粪和鸡毛。死鸡不能乱扔,要及时进行焚烧

或深埋。从鸡舍清出的鸡粪要及时运走。并进行发酵或烘干处理,鸡舍排出的废

水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2.严格隔离饲养。鸡场位置的选择要有利于隔离,要建在地势高燥,开阔平

坦,排水方便、水质良好,远离村镇、工厂、肉类加工厂的地方,既要求僻静,

又要交通方便。场内鸡舍间距不小于12m。鸡舍不得让外人参观,进场人员要经

过严格的消毒方可进入。不从疫区购买饲料、鸡苗等。还要做好防鸟、防鼠、防

蚊蝇等工作。

3.坚持全进全出。目前,很多养鸡场(户)尤其是农村养鸡户,常常在一个

很小的区域里把雏鸡、育成鸡、成鸡都养在一起,而且老鸡还没淘汰,新雏又进

场,鸡场没有间歇的时间,也就不能进行全场的彻底消毒,所以,一旦发生传染

病,很快就会殃及全群鸡。科学的养鸡方法是把成鸡和育成鸡、雏鸡分开饲养,

绝对禁止把不同日龄的鸡放在同一鸡舍内饲养,最好做到全进全出。

4.加强饲养管理。在断喙、转群、免疫或饲养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及天气骤变

时,鸡群会发生应激反应,鸡对维生素A、K、C需求量增加,应及时补充。也可

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微生态制剂(如:EM菌),能增强鸡体质和抗病力,对防

治某些特定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等有显著作用,并能提高鸡的生产性能。

5.彻底消毒。要把消毒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不仅要做好鸡场的各个环节(如

大门口、生产区入口及鸡舍入门等)的消毒,而且要坚持做好带鸡消毒,即在鸡

舍有鸡的情况下用适当的消毒剂对鸡群进行喷雾消毒,这对环境的净化和疫病的

防治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夏季鸡消毒还可降温。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是引发

多种疫病的原因。因此,一定要十分重视饲料和饮水卫生,鱼粉和骨粉中常含有

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最好不要用来直接喂鸡;发生霉败变质、污染严重的饲

料不能喂鸡;鸡的饮水应清洁,无病原菌或病原菌数量不超标。

6.合理免疫。免疫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免疫能否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如疫苗的种类、疫苗的质量、免疫的时间、免疫的方法等等。所以,养鸡场

一定要根据本场的疫情和生产情况,制订本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要有计

划地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以便确定最佳的免疫时期,并要常检查免疫后的效果。

使用的疫苗要确保质量,免疫的剂量要准确,方法要得当。免疫前后,一定要保

护好鸡群不被强病毒侵袭,还要避免各种应激。对鸡群增喂维生素E和维生素C

及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免疫效果。

7.科学投药防病。根据本场的发病情况和疫病的流行特点,制定一个投药程

序,有计划地在一定日龄或季节对鸡群投药,可防止或减少发病。为了有针对性

地用药和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应作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并常变换给药的种

类。一旦发生病情,要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把疾病控制或扑灭,把损

失降到最低。

提高种鸡生产性能的综合措施

1993年我场分别于6、8月份从北京引进海赛克斯父母代种鸡9000套和8000

套。通过一个生产周期的精心育雏与培育,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

该鸡群的生产性能达到了较好水平,取得了满意的经济效益。

一、改善饲养环境,培育高质量的育成鸡

育雏是蛋鸡生产的最重要环节,不仅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而

且还会影响到以后的生产性能,在引进优良品种、给予优质饲料的前年下,改善

饲养环境是提高育雏质量、培育高质量育成鸡的关键。

1.封闭式育雏法:为了净化种鸡,彻底杀灭细菌病毒,切断传染源,避免

疫病的发生,每批鸡入舍前,在彻底清扫鸡舍内外及其配套设施的基础上,用高

压水枪对鸡舍顶棚、墙壁、笼具及其它设施进行彻底冲洗,然后用10%的福尔

马林(编注:此浓度太大,1%〜2%的福尔马林即可)喷湿鸡舍的全部设施与每

个角落,封闭鸡舍。育雏舍的所有用具用1:200的磺伏溶液浸泡消毒。育雏人

员在进雏前两天沐浴更衣上岗工作,42天内一切活动限制在“特区”内。实施

此法以后,大大减少了来往人员的污染和弊病的发生,提高了种鸡的育成率。

2.温度与湿度控制:雏鸡入舍时温度为35C,以后视情况降温,-一般为第

3〜7天33C,之后每周降温2℃。育雏舍1〜3天内相对湿度应提高到70%〜

75%,因雏鸡经长途运输,加上头三天育雏舍温度高,加大湿度可避免雏鸡脱水

和抢水现象。以后降为50%〜60%。

3.光照、密度的控制:头两天实行24小时光照,强度为10-20勒克斯,3~

7天每日22小时,2〜18周龄保持12小时恒定光照,强度为5〜10勒克斯。在

18周龄开始至少给予13小时光照以刺激产蛋,每周增加30分钟,直至16小时

为止。光照强度在入产蛋舍时增加至10勒克斯。育雏期采用重叠式四层育雏笼,

育成期为网上平养。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养密度为:0〜15日龄50只,16〜42日

龄26只,6—12周龄20只。

4.饲喂方式:雏鸡接回后,稍息一下就开始饮水,每只鸡入笼前先沾饮1〜

2口水,饮水中加口服补液盐、速补一14和50Ppm的氟哌酸。1〜3天喂湿拌料,

3天以后喂干粉料。饲喂次数是1〜7天龄时每隔3喂饲一次,以刺激雏鸡食欲,

8~28天龄时每日5次,以后至成鸡每日喂4次。一周龄后,饲料中加喂1%〜2%

(直径为0.2~0.5毫米)的砂砾。

二、加强饲养管理

1.适时分群:在鸡的育雏、育成过程中,为把鸡群体重、体尺控制在品种

标准要求范围内,提高均匀度,每批鸡皆于20日龄及7、13、18周龄时各进行

・次体重、体尺测定,将鸡分为大、中、小3群。育雏、育成期以量胫长为主,

辅以称重的方法;18周龄时按鸡冠的发育程度和体重进行分群饲养。当鸡群体

重不超过标准的10%时不限饲。特别要注意育成期8〜12周龄胫长、体重发育

中差距的营养调控。对胫长、体重均超标或胫长达标、体重超标的鸡不应减少喂

料量,应将育成鸡料ME减少167焦耳/公斤,外加氯化胆碱1公斤/吨料;对

胫长达标、体重低于标准或胫长、体重均低于标准的鸡仍用雏鸡料,将禽用多维

增加一倍并增加饲喂次数。通过分群饲养后,育成鸡的均匀度达到85%以上,

避免了鸡体过肥和体重过轻,减少了鸡死亡率和淘汰率,而且使鸡产蛋率上升速

度快,产蛋高峰来得早而高,种蛋合格率高,并持续时间长。本场两批种鸡分别

在168天、172天进入产蛋高峰期,产蛋高峰为93%,产蛋率在85%以上持续

28周。

2.保证鸡群营养需要:育雏期雏鸡生产发育迅速,代谢旺盛,一定要满足

其营养需要。日粮营养要求含代谢能12.13兆焦耳/公斤,粗蛋白19%〜20%,

赖氨酸1.1%,蛋氨酸0.45%,钙1.0%,有效磷0.5%,并增加维生素用

量。中鸡转群上笼进入产蛋鸡舍直到整个产蛋高峰期,是鸡一生最重要时期,在

营养上必须喂给优质饲料。当小母鸡体重达到1.620克,即18〜19周龄时,立

即改喂产蛋高峰期间饲料,不必使用预产期饲料或间接换料。这样有利于增加小

母鸡的营养贮备,为尽快达到产蛋高峰并使高峰期维持应有的时间奠定物质基

础。高峰蛋鸡料中的钙质成分,应有一半以大颗粒形式喂给,以利于开产时间不

同的鸡根据自己的需要采食钙质料。蛋鸡随龄期的增长,体重增长的终点应控制

在36〜42周龄,产蛋生理下降从40周龄开始,36〜42周龄若继续增重,鸡体

脂肪增加,将影响产蛋率。因此,40周龄起称重,限制饲料营养即降低蛋白质

含量(18%降为16%)而补充氨基酸,增加维生素、钙、抗衰老生物活性添加

剂,改善鸡体代谢活力,延缓产蛋率的下降速度。

3.光照管理:光照时间的要求较过去为长,育成期最好维持一稍长的恒定

光照时间(12、13小时),产蛋前补充刺激的开始时间定在转换产蛋鸡料时或

一周以后。产蛋期每日光照增至16小时为止,淘汰前三个月每日光照增至17

小时。

4.鸡舍的通风:通风是现代养鸡操作中非常重要而常被的问题。良好的通

风使雏鸡增长迅速,母鸡高产和鸡群健壮。尤其在天凉时,设法排除氨气而使舍

内保留适宜的温度极为重要。我们主要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进

行控制,舍内NH3浓度不应超过20ppm,并坚持每周清理粪便一次。特别是产蛋

高峰期,鸡采食量、饮水量增加,排泄物水分增多,湿度上升加剧了有害气体对

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的损害,极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在冬季,如采用开窗透气法,

则当室温下降了2℃时,就要及时关窗的多次换气法。

三、综合防疫措施

为了保证免疫效果,定期进行HI监测,采用弱毒活疫苗和油乳灭活疫苗并

用,激起鸡体产生持续期长、相当均匀和高水平的免疫抗体。定期对使用的疫苗

进行检测,根据疫苗效价的变化相应地调整疫苗的用量,保证每次免疫给每只鸡

以足够有效的疫苗量。为了提高育雏、育成期成活率,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工作:

1〜7日龄时饮水中加50〜30Ppm的氟哌酸,并挑出病弱鸡注射2000单位/只庆

大霉素或5000单位/只卡那霉素,以防止细菌感染,料中加0.2%的氯霉素,

8〜14日龄时料中加0.04%的痢特灵,15〜5日龄时饲料中加0.1%的DM423

(促菌生)。应用无鱼粉日粮,用优质豆饼、豆粕代替鱼粉,用磷酸氢钙代替骨

粉,以减少细菌性传染病。在2月龄和4月地分别用左旋咪唾按说明剂量驱虫两

次。

定期对饲养用具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并保持饲料和环境清洁卫生。育雏期

除免疫接种前后三天外每天喷雾消毒一次,成鸡舍每周带鸡消毒两次,环境消毒

每两周用5%的福尔马林消毒一次。任何人不经消毒和紫外线照射不得进入鸡

场,加强以隔离和消毒为手段的卫生管理措施,确保鸡群健康。

四、体会

饲养种鸡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的合格种蛋,以便由每只

种鸡提供更多的健壮初生鸡雏。为此,除了鸡种本身一定优良外,还取决于产蛋

期的饲养管理状况,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水平以及一

套完整的防疫设施和完善的防疫制度。因此,种鸡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

那一个环节做不好都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损失,所以要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

项工作,现代蛋鸡的高产高产优质特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提高种鸡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加强种鸡的饲养管理

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正确地进行饲料的加工和储存,以满足种鸡正常生长

发育和产蛋的营养需要,维持其良好的种用体况。尤其是粗蛋白质,钙、磷、锌、

镒,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2等,必须按饲养标准供给。

加强种鸡的管理,确保鸡舍有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清洁的垫草;重视

鸡病的防治,严格履行防疫程序,防止疾病的发生;合理安排公母鸡的配偶比例,

保证种公鸡有旺盛的繁殖力,提高种蛋的受精率,从而提高鸡的孵化效果。

科学储存和选用种蛋

科学储存种蛋①保存种蛋适宜的温度为8℃~18℃,最初几天稍高些,随着

保存时间的延长,其温度应逐渐降低。②保存种蛋的相对湿度为75Q80猊③注

意蛋库内通风,保证库内空气新鲜、无特殊气味。④保存种蛋不超过1周时,不

用翻蛋;超过1周时,每天翻蛋1次、2次,每次翻蛋45度,防止粘壳现象发生。

有研究表明,在产蛋后将蛋置于37℃下1小时或常温下放置2小时~4小时再保

存,可提高孵化效果。

严格选择种蛋①种鸡群应遗传性能稳定,健康高产,无传染病,饲养管理

正常,种蛋受精率高。②种蛋越新鲜越好,存放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保存种

蛋的时间:春秋季节不超过7天,夏季不超过5天,冬季不超过10天。种蛋产

出后最好在3天~4天内入孵。③种蛋的蛋壳应细致均匀,厚薄适中,对厚皮蛋、

沙皮蛋、裂纹蛋要剔除;蛋壳表面要清洁,不应粘有饲料、粪便、泥土、蛋内容

物等。④种蛋的品质要好,用灯光照视,应选择蛋黄颜色深、转动缓慢、转动范

围小的种蛋;而贴壳蛋、散黄蛋,气室不在大端的蛋,均不宜用于孵化。⑤蛋重

应为55克飞5克;蛋的形状为椭圆型,蛋型指数最好为74虬一般开产最初2

周内的蛋、过大过小的蛋及畸形蛋不宜孵化。如果种蛋大小不一,可按种蛋大小

分批入孵。

提供适宜的孵化条件①孵化温度: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只有在适宜

的温度下,才能保证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适宜的孵化温度为

37.5℃~37.8℃o可采用恒温孵化法供温:即1天~19天为37.8℃;20天~21天

为37.5℃。要求孵化室内的温度为22℃~26℃。如果室温较低并无法提高时,则

应提高孵化温度0.5℃~0.7℃;如果室温较高又无法降低时,则应降低孵化温度

0.2℃~0.6℃。在孵化前要试温和调温,使孵化器(机)内各部的温度均匀并达

到标准;孵化中应经常检查孵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采用分批入孵时,应将新

老种蛋间隔放置,可使温度均匀。为杜绝孵化器内部出现温差,可在孵化期间增

加倒盘次数,进行调节温度。②通风换气:通风换气至关重要,特别是孵化后期,

胚胎代谢增强,产热量多,需要氧气量大。在孵化操作时,将孵化器的进出气孔

第1周全部关闭;7胚龄时各打开1/3;10胚龄时各打开1/2;12胚龄时各打开

2/3;从孵化的第3周开始全部打开。但是,孵化室的温度应维持在20℃~25℃。

一般在验蛋、转盘之后,将进出气孔全部关闭;待温度回升到正常时,再将气孔

恢复到应该关、开的水平。③抓住关键时期:1胚龄,胚龄和18胚龄~21胚龄

是孵化中的两个关键时期。前期可采取种蛋入孵前预热,关闭进出气孔,在5

胚龄、6胚龄后照蛋,提高孵化室温度等措施。后期应降低孵化温度0.3℃~0,5℃;

孵化湿度应达到65贮70%,孵化室的相对湿度为75%;加大通风量;转盘在19

胚龄进行;在1/2雏鸡出壳后进行第一次拣雏,注意雏鸡出壳后的处理。

加强卫生和消毒工作

孵化厅卫生应实行种蛋质检室、种蛋储存室、种蛋消毒室、孵化室、出雏

室、雏鸡储存室、雏鸡发放室隔离操作,并按一个顺序流向,以减少和避免疾病

感染。应经常清洗、消毒工具,保持孵化厅的清洁、清新。

种蛋入孵前后的消毒集蛋后和入孵前,应进行2次熏蒸消毒;转盘后,对

出雏器也要进行消毒。还要加强灭鼠、灭蝇工作,以减少污染。

养禽场气雾和注射免疫操作注意事项

气雾免疫的注意事项

气雾免疫,省工省力,且对呼吸道有亲嗜性的疫苗特别有效(例如鸡新城疫

IV系弱毒疫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等),由于气雾免疫不仅可刺激黏膜

产生分泌型的IgA等,形成局部免疫力,又可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应答,形成体内

广泛而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因此,气雾免疫法是一种值得稳步推广的免疫方法,

气雾免疫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注意免疫鸡群的日龄日龄过小的鸡做气雾免疫,易引起呼吸道症状,影

响免疫效果,生产中常常在大于45日龄的鸡做气雾免疫。

使用合适的佐剂稀释疫苗最好使用去离子水、蒸储水、凉白开水、清洁

用水,切不可用生理盐水。为保护疫苗,稀释时应加入0.1%的脱脂奶粉、3%~

5%的中性甘油、设明胶、10%葡萄糖、10%蔗糖等佐剂。冬天气雾免疫时,水温在

20~30℃之间再稀释疫苗,从而避免雾滴过冷引起的应激。

选择合适的雾粒一般70%以上的雾粒直径为1〜12微米为宜,为达到合

适的刺激强度,1月龄以内的鸡,可以使用粗雾粒,雾粒直径在50微米以上;1

月龄以上的鸡,可使用细雾粒,雾粒直径为5〜20微米。

保持合适的高度一般来说,喷雾枪口应在鸡头上方约30厘米处喷雾,选

用粗雾滴气雾时,喷雾枪口可在鸡头上方约80〜100厘米处喷雾,人距鸡2米为

宜。

注意鸡舍的温度和湿度气雾免疫时较合适的温度是15~25℃,温度再低

些也可以进行,但一般不要在环境温度低于4c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环境温度高

于25℃时,雾滴会迅速蒸发而不能进入鸡的呼吸道。如果要在高于25℃的环境

中进行气雾法免疫,则可以先在鸡舍内喷水,提高鸡舍内空气相对湿度后再进行。

在天气炎热的季节,气雾免疫应在早晚较凉爽时进行,而且喷雾时要求相对湿度

在7096以上,若低于此湿度,则可在鸡舍内洒水或喷水。

注意疫苗用量和疫苗稀释液使用量气雾免疫时,使用的疫苗剂量最好加

倍,而稀释液的用量,则应根据饲养方式、鸡的日龄及雾滴大小来确定。1月龄

以下的平地圈养的雏鸡,如用粗雾滴喷雾,则每1000只需用疫苗稀释液300~500

毫升。1月龄以上的笼养蛋鸡和种鸡或在气雾前已预先被赶入适当栏圈内,使之

较为密集的平养肉鸡、种鸡或后备鸡,使用雾滴直径在30微米以下的,则每1000

只需用疫苗稀释液150^300毫升。

添加合适的药物气雾免疫对鸡群的刺激作用较大,尤其会加重慢性呼吸道

病、大肠杆菌性气囊炎等疾病,因此,进行气雾免疫时,必须选择没有呼吸道症

状的鸡群,而且在喷雾前,可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以避免诱发呼吸道疾

病,如硫氟酸红霉素、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

注射免疫的注意事项

1.注射疫苗的部位应选择在颈部皮下(下1/3处)或浅层胸肌进行注射。不

提倡在腿肌注射,特别是细菌苗的注射。颈部皮下正确的注射方法是一人保定鸡

只,另一个人负责注射。注射时用拇指和食指把鸡颈部(靠近翅膀处)皮肤捏起

使皮肤与颈部肌肉分离后,注射器针头以小于30度角注射到拇指与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