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_第1页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_第2页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_第3页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_第4页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产物,因为这种和平并不着眼于未来,而且不是出于人道精神而是出于对纯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虑而产生。——茨威格《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众对威尔逊如此狂热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的“和平”为什么是“不完全的和平”。解析第(1)问,从“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和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时宣扬的思想思考。答案(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灾难使欧洲民众渴望和平;威尔逊倡导十四点原则作为世界和平的纲领,正符合此时欧洲民众的心理。(2)原因:美国真实意图是争夺世界霸权;和平只是暂时的,没有根本上解决战后各国之间的矛盾;国际联盟不能起到真正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部分内容:第10点: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个民族自治。第11点: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第12点: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第八十条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第八十一条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第八十七条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1933年诺曼·安吉尔(英国)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作家军备控制与裁军1934年阿瑟·亨德森(英国)1932年裁军会议大会主席,前外交部长国际组织,军备控制与裁军1935年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和平主义者,记者人权、军备控制与裁军(1)根据材料,概括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对象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33年至1935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国籍所在地区,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其所从事的领域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特点:分布在欧美国家;大多拥有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身份;领域涉及国际组织、和平运动、军备控制与裁军、人权等。(2)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威胁世界和平;爱好和平人士积极推动军备控制与裁军活动;评委会顺应时势,倡导军备控制与裁军。(答出三点即可)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战略地位开始逐渐受到美国决策者的重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的抗日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在大规模援华的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确定了战后对华政策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以发挥多种作用,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在国际事务中提供坚定支持美国的一票。——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王建朗《抗日战争与国际地位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重视战略地位的原因。(2)列举抗战时期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用史实说明“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的抗日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亚洲的主要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在国际事务中提供坚定支持美国的一票”有关信息归纳。答案(1)原因:在亚洲的抗战减轻了美国的压力;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据点;削弱苏联的影响;便于美国对进行经济侵略;在国际上美国需要的支持。(2)史实:1942年,中苏美英等26国联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盟国之一。1943年,中美英三国召开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跻身世界大国行列。1945年,中苏美英等51国签署《联合国宪章》,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说明:1944年,参与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会员国;1947年,参与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成为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划归管辖。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并派海军赴南海诸岛立碑、测绘地图、厘定岛屿滩礁名称,12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南海中属于领土的四个群岛及其附属岛、礁名称。1947年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批准了“加紧建设西力保主权而固国防”的提案,并进行实质性的策划。——黄俊凌《20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维护主权的斗争》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就国际争端提出的“共同开发”的构想,构成了政府解决南海问题新思路的雏形。1988年外交部发表的《关于、备忘录》指出:“……主张将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将来商量解决。”进入20世纪90年代,领导人在访问南海周边国家时,多次阐明对南海争端的原则立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此后又批准了《公约》,宣布了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的领海基线,发布了领海基点。1998年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有了覆盖所有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1987~1996年,我国先后对南沙海域进行油气物探调查。2004年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郭渊《20世纪90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对南海权益的维护》(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国民政府在南海海域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对南海问题的新举措及其国际意义。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国民政府正式……并进行实质性的策划”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就……‘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2年制定……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1987~1996年……海域勘探”进行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其国际意义为有利于区域稳定和世界和平;为解决邻国领土争端提供了新原则。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其在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当时的世界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英国已越来越无力领导世界的情况下,它还一味维持在海外的大量利益,其正当性已经越来越显薄弱;另一个是“新兴国家”们普遍奉行的乃是国家主义,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评论。答案:(1)原因:英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削弱;各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性;国家主义盛行;世界秩序缺乏有力的领导者来维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2)说明:战争使欧洲原有的政治秩序走向混乱;战争阻碍了欧洲经济的持续发展;战后,欧洲国际竞争力衰退,经济中心逐渐向美国转移。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和法国同样热衷于批准《凡尔赛条约》中关于“战争罪行”和“战争罪犯”的条款。德国和协约国政府经过长期的争吵之后达成了妥协,根据这一妥协,德国政府同意把12名被告带到设在莱比锡的德国最高法院,协约国则作为起诉人。经过审讯,6名被告被定有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如果在群情激昂的日子里,协约国政府同意做出相应的安排,而且如果他们也愿意把被德国指控犯有同样违法行为的他们自己的任何国民交付审讯,那么整个诉讼程序或许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创新,并且会成为人类要求使国际法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的法律保证。——摘编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材料二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解决失业问题,希特勒提出了一整套大胆的公共工作计划,从而骗取了民众的支持。在1932年举行的大选中,纳粹投票支持率飙升到了37%以上,此后,纳粹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德国国会中的最大集团。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当选为德国总理。就这样,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的道路。——摘编自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E.H.卡尔关于审判战犯的观点并简析其合理性。(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的道路”的原因。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摘自[英国]莫瓦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国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对德国政策的区别,根据材料一中“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可知法国的对德政策是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根据材料二中“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可知美国的对德政策是吸收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第二小问原因,法国方面结合法德历史关系分析作答即可,美国方面结合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目的分析作答即可。第(2)问,结合当时的国际关系状况、国联特点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原因:法德是宿敌;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大陆。美国:主张吸收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原因:在联盟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通过控制国际联盟进而称霸世界。(2)原因: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性,存在制度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德国人的突破性进展使法国北部的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军队与法国主力部队的联系被切断。法国最高指挥部试图进行反击,切断德国坦克横穿法国北部时形成的带状突出部。但是,普遍的混乱和麻木状态妨碍了有效的行动,德国机械化部队继续沿英吉利海峡的海岸呈扇形展开。……这一“敦刻尔克奇迹”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希特勒的(错误)决定……同样重要的是英国海军部的勇气,它调集了850艘包括河里的拖船、摩托艇、渔船和海边的明轮船在内的、属于各个制造时期和不同种类的船只,组成了一支混杂的援救船队。皇家空军掩护了这次撤退,取得了它对纳粹德国空军的首次胜利。——整理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迅速占领法国北部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军队制造“敦刻尔克奇迹”的因素和意义。答案:(1)原因:英法等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法国指挥混乱;德国机械化部队进军迅速等。(2)因素:希特勒的(错误)决定;英国海军的勇气;皇家空军掩护等。意义:为盟军反法西斯胜利保存了实力。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国土。在反思了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看做不共戴天的敌人。——《萨达特——中东和平进程的先行者》材料二以色列总理拉宾知道,军人的职责是赢得战争,而政治家的职责是为他的人民赢得和平。因此,拉宾用行动体验着“铸剑为犁”的古训,并主动寻求与曾经面对面作战多年的敌人和解。1993年以巴和平协议签署后,在以色列国会前的坡地上聚集了10余万人。巨大的海报上,拉宾被画成穿着希特勒的衣服,双手鲜血淋漓,上面写着几个黑色的大字:“拉宾是犹太民族的叛徒”。在震耳的喧嚣声中,拉宾走上国会讲台,他说:“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我是一个经历过浴血战斗的人,所以我要寻找和平的出路,这是一个转机,虽然它同时也是一个危机……”——摘编自百度百科:伊扎克·拉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有哪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东和平进程给了你哪些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码的信任”归纳为阿以两个民族间缺乏互信;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影响、大国操纵、恐怖主义、战略资源的争夺等角度归纳。答案:(1)因素:阿以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彼此间的分歧太大;阿以不同宗教的影响;大国的插手;地区极端民族主义与恐怖分子的威胁;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2)启示:中东和平进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且是异常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需要有关各方作出相应的妥协,建立长效和平机制;应充分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平是大势所趋。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的悲剧在于,那些本来有可能制止后代进行毁灭性的竞赛,并进而阻止他们进入战争的国际互动力量还没有强大到阻挡1914年8月灾难的发生。当枪声在那个8月响起时,许多国家的人们开始了类似的经历:短缺、征兵、死亡和疾病。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