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基础写作课程代码:050306T1905学分与学时:3学分4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二、教学目标与任务.针对学生在现实写作和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理论和写作主体素养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基本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和人文素养。.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选材、立意、构思、结构、语言与各种表达方式的要求与方法,提高写作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典范文本,读好教材,搜集资料,积累命题,为从事写作教学、研究和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奠定较为坚实的文字功底,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三、学时安排4.人物心理揣摩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训、上机等)学时绪论绪论2第一章文面21第二章写作主体的素养2六、观察能力的训练途径和方法.广泛接触自然、社会,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进行有意识的专项观察训练.培养留心、专心、灵心、细心、耐心等优秀的观察心理品质.努力提高观察活动准确、细致、鲜活、深刻的品质.善于将观察结果语词化、文字化,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第二节感受一、感受的含义.感受就写作而言,感受是指作者的感官接受外界事物或者自身状况的刺激后产生相应的感觉、感情、感悟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体验活动。.感受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感受与观察的关系(2)感受与思维的关系.感受能力感受能力是作者运用感官接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外界刺激相应的心理反应能力。二、感受的分类.从感受的方式来分:直接感受和间接感受。.从体验层次来分:感觉体验、感情体验、感悟体验、化境体验三、感受在写作中的作用.能够激发作者的灵感和写作冲动.能够获取、积累有个性的写作材料,催生艺术形象.是文章立意的前提.能够诱发、积蓄情感,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能够深化感知,丰富文章的内容.能够增加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四、感受的特点.感受的客观性.感受的形象性.感受的情感性五、感受的要求.感受要敏锐迅速.感受要自然真切.感受要新鲜独特.感受要强烈深刻.感受要丰富细腻.感受要具体明晰六、培养感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培养敏锐的感觉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趣味.训练独特的感悟能力.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梳理、积累自己的感受第三节思维一、思维的含义1.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本质和规律性联系的一种间接、概括、能动的反映过程。2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信息加工能力或个性心理特征,是大脑运用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二、思维的分类.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三、思维的作用.思维处于写作能力的核心地位.思维活动贯穿于写作行为的全部过程.思维影响作品的质量四、思维的方法(-)常用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变形思维五、思维能力的培养L多看书(理论书、哲学书、小说、书籍、期刊、论文等).养成多思的习惯.要打破“定势思维”(习惯性的思维),尽量使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第四节想象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想象,是大脑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作者在头脑中改造记忆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能力。二、想象的特性.受制约性.变异性.反逻辑性三、想象的分类.再造性想象.联想.创造性想象.推测想象.幻想四、想象的作用.对写作材料进行扩展丰富和具象化.能够拓展写作思路.能够加深作者对事物的认识,深化主题.能够塑造出光彩的艺术形象.能够使表达生动形象五、想象力的培养.广泛地深入生活,积累丰富的知识.要有意识地训练表象的沟通能力.要注意设想能力的培养第四章写作过程论教学目的:掌握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的理论,提高选材、立意、构思、语言表达能力。基本要求:掌握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的含义、作用、要求、方法等。重点与难点: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的要求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主要内容:第一节材料一、材料的含义.材料材料,是作者为特定的目的而收集的、或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思想观念)。.材料的要素(1)事实现象(2)思想观念(3)数量、数据二、材料的作用.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它是文章的内容要素之一.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材料是表现主题的依据.安排结构的依据三、材料的积累.观察体验.调查采访.阅读勤记四、选材的标准.选材要严.舍弃要狠五、选材的原则.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选择真实的材料.选择典型的材料.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选择熟悉的材料六、选材的方法.精于鉴别鉴别是对材料的理性认识和明智判断。.巧于剪裁剪裁是对材料主次、详略的确定和对材料的取舍。第二节主题一、主题的含义.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主题作者在反映生活现象、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时,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或核心思想。.文章标题.课题、论题.主题思想、中心思想、中心意思.主题句、主题文二、主题的类型.思想型主旨.情感型主旨.趣味型主旨.认知型主旨三、主题形成的途径.产生于生活的直接刺激和作者深切的感受。.写作主体产生了某种意念,或接受了写作任务以后,到社会中进行调查研究,对所得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得以产生的。四、主题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主题是文章的内容要素之一,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在文章中处于核心位置,起着统帅和主导作用,对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具有决定性影响。.主题是评价文章优劣、决定文章价值的首要因素。五、什么是主题的提炼.提炼主题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对大量材料的意义进行开掘,将从材料中得来的思想认识加以集中和深化,进而形成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思维过程。.炼意能力作者受到生活的启迪经过反复提炼以获取文章主旨的能力。六、提炼主题的原则.提炼主题要立足于全部材料.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开掘.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要体现出事物的个性.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七、提炼主题的要求.主题要正确.主题要深刻.主题要新颖.主题要鲜明八、提炼主题的方法.比较筛选法.收敛拓深法.集中归纳法.反向求索法九、培养炼意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提升思想品格修养.培养崇高的人格、高尚的心灵.具备高明、深远的思想意识.加强理论政策修养.强化社会意识(-)努力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背景原因.分析本质内涵.分析正面或负面影响.分析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等。(三)努力提高主题的品质第三节结构一、结构的含义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又称之为“布局谋篇”。谋篇,也就是谋划篇章,指文章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处理。具体来说,就是文章如何来开头、结尾,如何安排段落,层次、段落之间如何衔接与转换,内容上如何前后照应等等。布局,就像下棋一样,就是将材料组织好、安排好,放在适当的地方。二、结构的作用三、结构的原则.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合理).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合意).要适应不同文体的特点(合体)四、结构的要求.完整.严谨.自然.统一.曲折抑扬式、虚实式、张弛式、对比式等。第三章写作主体的能力124第四章写作过程论124第五章写作表达方式4弟八早修改2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教学目的:了解写作学的有关知识。激发写作兴趣。基本要求:领会写作的含义、性质、作用、特点、规律,了解写作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和方法。重点与难点:写作的特点、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主要内容:一、写作的含义1.什么是写作?(1)文字学的角度:认为写作最终是靠“书写”的赋形来完成的,书写是写作的成型与外显,写作是主动表意的书写。(2)创作论的角度:“五四”以来存在着文学与文章概念不清的现实,持写作即文学创作的观点。(3)文章学角度:认为写作就是写文章,将研究对象定位于静态的写作。(4)教学论的角度:认为写作认为是学校的写作教学和训练,写作变成了“作文”的代名词。(5)文化学角度:自古以来著书立说便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更五、结构的具体内容(-)内部结构内部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内在逻辑结构。在记叙和抒情文体里体现为叙述和抒情的“线索”,在议论文体里体现为论说的“脉络”。.巧设线索线索的含义。线索的种类。线索的安排方式。.巧设脉络脉络的含义。议论文体的脉络形态。脉络的特点。(-)外部结构文章的外部存在形式。.准确划分层次和段落(1)准确划分层次层次的含义。层次的安排方式。(2)严密构制段落段落的含义。划分段落的原则。.安排好过渡和照应(1)过渡过渡的含义。需要过渡的情况。过渡的方法。(2)照应照应的含义。照应的方式。.设计好开头和结尾(1)开头开头的含义。开头方式。开头的要求。(2)结尾结尾的含义。结尾的形式。结尾的要求。第四节语言一、文章语言的构成(-)相关概念.内语言和外语言内语言是用来思维的语言。外语言是用来表达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体语体是指语言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长期形成的体式特征。按不同的标准,语体有不同的类型。.语境说话的场合,语言的环境。.语感所谓语感,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和敏感。(-)文章语言的构成.文章语言就其层次来说,是作者的内语言向外语言转化的结果。.文章语言就其平面来说,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选择加工而成的书面符号系统。二、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文章内容的载体,是文章表达的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作者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是一篇文章优劣成败的关键三、语言的积累(一)内语言的修养.提高理论水平。气盛言宜。.陶冶美好的情操。文如其人。.增长生活中的各类知识。句善体物。(-)外语言的积累.从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上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词汇仓库.从语法、修辞、逻辑三个方面提高组词造句的能力.提高使用标点符号的自觉性、准确性四、语言积累的途径.在生活中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在阅读中向古今中外文章大家的言语作品学习语言.在写作实践中学习语言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积累)的途径与方法.清晰:重视语言的转化(言尽意).灵活:克服语言痛苦.新鲜:克服套板反应六、语言锤炼的要求和方法.准确(1)辨析词义,认真区别词的感情色彩(2)符合语法规则.简洁(1)节约用字,删繁就简(2)长句化短,简明通畅(3)熔炼含蓄的语句.生动(1)使用新鲜的词汇、语句(2)多用群众鲜活的口语(3)适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4)运用灵活多变的句式.朴实(1)科技语体尽量不用艰深的词语(2)文艺语体不要堆砌华丽辞藻.得体(1)用词要适合文章的语境(2)用词要适合文章的语体第五章表达方式教学目的:掌握表达方式理论,提高各种表达能力。基本要求:了解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的含义、作用、分类、掌握其方法、技巧、要求。重点与难点: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的方法、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叙述一、什么是叙述.叙述的含义叙述,是指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把人物的活动、经历、行为,事情的发生、发展或事物的变化过程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叙述的要素.叙述的种类⑴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2)分叙和合叙二、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含义。"我”的所指。优点和局限性。突破局限的手法。.第三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含义。优点和局限性。突破局限的手法。.第二人称的叙述不同见解。突出优点。.人称的变换三、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意识流的叙述方式四、叙述的技巧波澜、断续、张弛、擒纵、抑扬、埋伏、悬念、那辗、奇变、巧合、虚实、隐显、章八两口。五、叙述的基本要求.叙述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彰显文章主题.抓住主线,突出重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交代清楚,条理分明.波澜起伏,富于变化第二节描写一、什么是描写描写,即“描绘"和“摹写”,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具体逼真的描绘、刻画,把对人物、景物、事件、环境的状貌、特征展现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二、描写的种类.从描写的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从描写的粗细程度分,有概貌描写和细节描写。.从描写对象的状态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按描写的角度分,有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按描写的风格疏密程度分,有白描与细描。.按描写目的和心态分,有客观描写和主观描写。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自然风景描写.生活场所描写.场面描写四、概貌描写与细节描写.概貌描写.细节描写五、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六、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七、白描与细描.白描.细描八、客观描写和主观描写.客观描写.主观描写九、描写的要求.确定视点.把握特征.言之有序第四节抒情一、什么是抒情抒情,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表现、抒发、倾诉自己对生活、对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二、抒情的作用.抒发情怀,为情造文.深化主题,开拓意境.显示基调,以情纬文.以情动人,感染读者三、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的方式:亲切呼告式、复迭咏叹式、内心独白式。.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写人抒情、状物抒情、描景抒情、叙事抒情、说理抒情等。四、抒情的技巧情随意生、情化自然、化虚为实、神思飞扬、酝酿蓄势、不动声色。五、抒情的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要健康向上.要有个性风采.要自然朴实.要生动具体.要丰富细腻第五节议论一、什么是议论.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评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从而达到阐明事理和明辨是非的目的的一种表达方式。即“议事论理”。.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要求论点鲜明正确,论据真实充分,论证合乎逻辑。二、议论的种类.论证式议论与论述式议论.立论与驳论三、议论的方式(-)证明(立论).直接证明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喻证法、对比法、因果法、例证法、引证法等。.间接证明反证法、排他法等。(二)反驳(驳论).反驳论点(1)直接反驳摆事实,讲道理,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虚假的。揭露对方论点的错误实质及危害。(2)间接反驳归谬法、反证法。.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四、说理的技巧适时点题、比较对照、形象说理、虚实结合、借题发挥、巧喻至理、有蓄有放、寓庄于谐、声东击西、以退为进、层层诱进、请君入瓮、正话反说。五、议论的要求.鲜明正确,犀利有力.严谨透辟,以理服人第六节说明一、什么是说明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一种永恒的精神财富,写作行为也就具有了厚重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6)写作学的角度:将写作学的研究对象也就由静态转向动态、由“以文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而使写作的概念超越文章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性精神创造活动。就过程而言,写作是借助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和认识,制作文字产品的精神劳动。广义写作:关于普通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新闻文体、应用文体)的基础性制作。狭义写作:通常是指作家的写作,即文学创作。.与“写作”相关概念的区分文章:写作过程的结果;写作的主要任务是制作文章。写作:指的是行为活动(或脑力劳动)的过程;写作的结果虽然主要是文章,但也可以是一些非文章的写作,比如题词赠语、标语口号、广告语、评语、鉴定意见、对联之类的文字。.写作系统横向系统:写作活动由写作客体、写作主体、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等因素构成。它们是写作赖以发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写作活动。纵向系统:现代写作理论把写作的规律归结为"聚材——构思——表达”的动态规律,亦即“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二、写作的作用.写作是维系社会运作的手段.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说明,是对事物或事理作简明扼要的解说和阐释的一种表达方式。二、说明的要素.说明中心说明中心,是根据行文的主题和目的,给说明的对象划定范畴,确定说明的角度和重点。.说明材料事实性材料和文献性材料。.说明的方法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分类说明、分解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等。三、说明的要求.选准角度,突出重点.区分种属,显示差异.把握关系,言而有序第六章修改教学目的:掌握修改理论,提高修改能力。基本要求:了解修改的含义、意义、掌握修改的要求、内涵、方法。重点与难点:修改内容、符号。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主要内容:一、文章修改的意义.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提高文章质量的基本措施.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读者负责的具体表现二、文章修改的范围.深化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美化文面三、文章修改的方法.读改法.冷却法.求助法四、常用的修改符号五、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法:平时实训考查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考核内容:平时实训主要包括相应文体写作成绩,并参考学习表现情况;期末考试范围包括教学大纲所有章节的内容。.成绩合成:课程成绩二平时实训成绩x30%+期末考试成绩x70%。六、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使用教材王景科.大学基础写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参考资料[1]张中行.作文杂谈.中华书局,2009.[2]伊莱恩沃尔克编•创意写作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⑶彭兴奎.写作边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杨景生.写作观察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写作是发展的需要.写作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三、写作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个体性.创造性四、写作课的内容.基础知识论:包括写作的概念、目的、特点、规律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作者素养论:包括生活素养、知识素养、思想素养、审美素养、语言素养等。.能力建构论:一种是基本能力、基础能力(观察力、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一种是专业能力(聚材选材、立意、结构、表达).文章要素论:内容(材料、主题);形式(结构、语言、文面)。.写作过程论:积累材料、构思、表达(包括起草、修改)之双重转化的过程。五、写作课的教学方法《基础写作》采用讲授、讨论,现场观察,师生结合作文评改,作品展览等方法。六、学习写作的方法.多读多写.加强自我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消毒消磁,改变观念(中学阶段所受应试教育形成的应试腔的写作).理解运用(写作理论)至上,记忆次之第一章文面教学目的:了解文面的有关知识,提高文面能力。基本要求:了解文面的含义、意义,掌握文面的要求、内涵、方法,提高文面能力。重点与难点:文面内容和要求。教学方法:讲授法。训练法。主要内容:一、文面的含义文面是文章、作品的视觉化外貌,是作者书写风格和素养的体现。二、文面的重要性.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文章的内容.有助于读者方便地阅读.有助于养成严肃认真的文风和学风三、文面的内容与要求(一)书写工整.写对.写好(―)标点正确.依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准确选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书写及书写位置要规范(三)行款格式.标题.署名.分段.引文.附注(四)用纸要求第二章写作主体的修养教学目的:了解写作主体所需要的素质,提高写作主体的修养。基本要求:理解写作主体所需要的修养。重点与难点:写作主体修养的提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主要内容:一、写作主体修养的含义写作主体的修养主要是指作者在道德、文化、理论、知识、生活、审美、表达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达到的综合水平,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二、写作主体修养的要素.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写作主体的学识素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