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堵版、油墨转移不良、网点缺失,总算没弄混了堵版、油墨转移不良及网点缺失,这三种故障一定时常出现吧?并且,由于表现结果相似,特别难区分开来。想学会“一把抓”的招数吗?那就往下看吧!1
堵版在凹版印刷中,堵版现象一般表现为:浅网点版无法转移(如人的肤色);深网点版油墨转移量减少,通常可从50%~70%下降到20%~30%。产生原因:
①印刷中,因溶剂挥发造成油墨黏度增大而无法进入细小网穴或网线内,使油墨逐渐干固导致堵版。
②印刷中,刮墨刀与印版滚筒之间的距离偏大或角度不合理;由于版滚筒直径大或进入墨槽的深度不够,从干燥设备吹出的热风影响到版滚筒,也会造成堵版。这种情况在国产印刷机中十分常见。
③印版网穴雕刻深度及网穴角度不适宜。
④印刷环境温度过高,使溶剂挥发速度过快,造成堵版。
⑤添加了固化剂系列的油墨,随着上机时间的加长油墨固化于印版网穴内,逐渐减少了印版的深度而导致堵版。
⑥油墨配方设计不合理,使用了干燥速度过快的溶剂。解决措施:
①调整油墨干燥速度,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慢干溶剂。
②添加调墨油,改善并提高油墨的流动性。
③印刷结束后,立即将印版清洗干净。
④根据实际印刷情况,及时添加合适的溶剂,尽量保证油墨印刷黏度的一致性。
⑤重新设计油墨配方,降低油墨的初干性及油墨的干燥性,增加油墨的流动性及转移性。
⑥对于因固化剂引起的堵版,应尽可能不加或少加固化剂;如果确实需要加入固化剂时,要经常检查是否有堵版情况出现,并及时处理。2
油墨转移不良在印刷中,因转移性欠佳,导致转移到塑料薄膜上的油墨量达不到原稿设计和标准印刷样的色浓度或色饱和度的要求,出现印刷故障。产生原因:
①堵版引起,油墨在印版上的干燥速度太快。
②选用的油墨不匹配,无法在塑料薄膜上黏结与附着。
③油墨配方设计不正确,导致油墨颜色浅淡或油墨本身的色饱和度不够。解决措施:
①因印刷堵版引起的故障,要分析堵版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②调换成与之相匹配的油墨品种。
③改良油墨配方,有针对性地选用合适的原料,如选用色饱和度强和着色力高的颜料及转移性好的树脂。3
网点缺失在印刷过程中,印版上均匀的平网因油墨不能流平,网点单独出现,而成滤网状,甚至出现网点缺失。一般从第二色组开始,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产生原因:
①油墨黏度或屈服值太高,导致油墨转移性差。
②油墨干燥太快,在印版上未均匀分布,过早干燥固化。
③油墨与印版间的润湿性差(表面张力不符),转移后的油墨不容易铺展。
④刮刀压力大,而印刷胶辊压力不足。
⑤印版网线太粗,网穴间隔大,油墨不易铺展。解决措施:
①降低油墨的黏度,提高油墨的转移性,建议使用凹印油墨专用的助剂。
②调整刮墨刀架的位置,使刮墨刀与印版滚筒的间距缩短。
③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宁波新材料测试评价中心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广西贵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北仑区滨江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英语五:reading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 物流工作鉴定总结(7篇)
- 工作自我评价怎么写范文(27篇)
- 新销售工作总结模板(7篇)
- 研究生开学典礼新生代表发言稿(4篇)
- 物业公司保安合同(13篇)
- 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15篇)
- 生物化学-脂类课件
- 二方审核计划
- Q∕SY 02098-2018 施工作业用野营房
- DB62∕T 3176-2019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优秀病例演讲比赛PPT
- 吉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 公司员工基本礼仪培训ppt完整版课件
- 八大特殊危险作业危险告知牌
-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设计与仿真
- 启闭机及闸门安装后检验说明
- 保监〔2005〕22号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