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唐家沱组团N标准分区部分市政道路设计玉山路(南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本次设计玉山路(南段)定位为城市支路,坐标系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高程系采用黄海高程系,设计速度30km/h,起点接东安街,分别与安庆路、华康一路、华康街、双龙桥路平交,终点接玉龙大道,道路全线长度约1296.397m,双向2车道,标准路幅宽16m。玉山路(南段)道路根据建设单位对地块的开发建设计划,N7、N8地块的平场先实施,道路后实施,本次设计以N7N8地块设计标高进行设计及土石方计量,同时平场实施时,已对平场不良地质条件区域进行处置,故本次道路设计对原有高填方路基仅进行强夯处置,保证路基稳定性。路幅分配为4m(人行道)+4m(车行道)+4m(车行道)+4m(人行道)=16m。设计内容含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网工程、电照工程、绿化工程及附属工程。设计依据设计依据设计合同1:500实测地形图玉龙大道施工图成果(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2018.1)东安街施工图设计成果(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2020.10)华康街施工图设计成果(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2019.10)华康一路方案设计成果(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2021.04)安庆方案设计成果(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2021.05)《前沿科技城智能制造基地投融资项目玉山路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19.05)N7/N8土石方平场工程施工图设计成果(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2019.05)《关于创新经济走廊市政工程设计统一标准的会议纪要》N分区路网调整红线成果重庆市主城区唐家沱组团N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前沿科技城市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统一标准》(重庆创新经济走廊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发建设指挥部2017.1.16)《渝北区城区市政设施标准化设置导则(2018版)》项目业主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本工程所有技术指标均满足强制性条文的要求。产权单位意见及落实情况(1)建议该工程的设计和修建采用组合排管式综合管廊模式进行。回复:根据与建设单位沟通,维持原设计,暂不考虑排管式综合管廊(2)建议电力管线增加排管,并将电力排管布置于人行道下方。回复:按意见修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及交通拟建玉山路工程位于唐家沱N标准分区东侧,道路整体呈南北走向。本道路工程场地交通较为便利。气象水文气象根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项目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少,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7℃,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极端最低气温-1.8℃,年总积温5390℃,最热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冷为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2)降水量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77.2mm。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3)风春天为纯东南风,风力一般1~2级,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北风,风向不稳定,往往夹着雷暴,风力为阵性大风,最大可达8级,伏天午时多南风,一般1级微风,秋冬季节为西北风,风向较稳定,最大5级。冬春季节多为高积云和层积云,云积稳定,终日笼罩,不见天日。夏季多为积雨云和雷雨云,云层变化大,分布不均,积散较快。秋天多为云朵,移动缓慢,显得秋高气爽。年平均风速:1.39米/秒。年最大风速:26.7米/秒,风向:西北;出现日期1981月10日。水文勘察场区主要地表水体为同溪河,同溪河位于勘察线路东侧,同溪河蜿蜒崎岖,由北向南流过勘察区,其水量较小。发源于渝北区北部同仁乡境内,河长26.1km,流域面积125km2,多年平均流量0.89m3/s,切割深度4~15m,纵坡度4.21%。据现场走访调查,其常年枯水位188.7m,常年洪水位193.00m,一百年一遇最高洪水位194.10m。拟建道路距同溪河较远;河水对道路无影响。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场地地貌以构造剥蚀为主,为丘陵斜坡地貌。区内地形地貌受地质构造的控制,以构造剥蚀为主,为丘陵斜坡地貌,山脊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总体呈近南北向延伸,冲沟呈树枝状展布,但整体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近南北向延展。勘察区为丘陵地貌,地形起伏不定,其坡度变化较大,从整体看:区内地形坡角一般在5°~30º,局部地形较陡形成陡崖。区内地势总体西部高东低,区内沟谷丘陵相间,地势起伏;最高点位于场地中部小山丘,标高234.66m,最低点位于起点沟谷内,标高187.66m,最大相对高差47.0m。地形条件总体中等复杂。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区域地质构造位于南温泉背斜东翼末端和铜锣峡背斜西翼末端间的石坪向斜东翼,沿线未发现断层通过。玉山路位于石坪向斜东翼,岩层产状275º~285º∠35º~50º,280º∠40°为场地优势产状,岩层平直光滑,结构面张开度≤4mm,岩屑填充,砂泥岩互层层面结合很差,属于软弱结构面。东段测得两组裂隙,LX1:产状85º∠60º,局部微张,张开度0.3~1.2cm,间距1.30~3.00m,裂面较光滑,无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LX2:产状230º∠55º,局部微张,张开度0.5~1.5cm,间距1.00~1.80m,裂面粗糙,无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勘察区构造刚要图详见图2.3-1。据野外调查,地表地层层序正常,无地层缺失和重复现象,未见断层破碎带出露;钻探深度范围内基岩地层层序正常,岩芯中所见岩层倾角与区域地层产状基本协调一致,无突变现象。岩心采取率一般较高,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总之,无论地表和钻探深度控制范围内,均无断层破碎带显示。地层岩性道路区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组成,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Q4ml):暗灰色,主要以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其余为粘土充填。多呈稍状,稍湿,粒径一般3~15cm,含量约35-50%。回填时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系无序抛填,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零星分布于农舍及道路周边,填龄一般在10年以上,厚一般为0~1.30m(ZK081)。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紫褐色,多为可塑状,局部含有砂岩、泥岩碎块石等,含量不均,一般在5~10%之间。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多分布于玉山路沿线地形浅缓处及沟壑内。层厚一般0m~9.3m(ZK156)。淤泥质粘土(Q4el+dl):暗灰色,多呈流塑~软塑状。无光泽,摇振反应强烈,干强度差,韧性差。零星多分布于鱼塘内,厚度一般0~2.5m(ZK023)。主要分布于8剖面3个钻孔;该区原为鱼塘。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紫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等组成,局部砂质含量较高。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碎屑、碎块状,质软。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芯呈短~长柱状,节长为8~40cm,强度较高,广泛分布于场地区域。砂岩(J2x-Ss):灰黄色、灰色,主要以石英矿物为主,长石次之,含少量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带岩石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块状或短柱状,手捏易破碎,质较软。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芯呈长柱状,节长为10~35cm,强度较高。3)基岩风化带及基岩顶面特征:1、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局部岩屑状,少量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质软,易击碎,手可折断岩芯碎块。基岩强风化带厚约1.10m~5.00m(ZK016)。2、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钻探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岩芯短柱状。3、基岩顶面:由于是山麓斜坡及山谷地带,场区内基岩面没有统一倾斜方向,且场区局部填方较大,基岩面局部稍陡。基岩面埋深为0.00~9.30m,相邻钻孔间基岩面坡度一般在3~15°。各孔岩土层埋深、厚度及风化带埋深、高程等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及分布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因素控制。松散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赋存条件主要受堆积物分布范围与厚度控制,由于堆积层厚度不均,分布范围有限,其水量不丰,无统一潜水面。该类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或顺坡向径流。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厚层砂岩裂隙中,赋存条件受砂岩层厚度与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还接受外围同一裂隙含水层或上覆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总体顺坡向往较低地势运移,或遇隔水层后顺层运移,受季节影响不大。此次勘察外业期间,勘察区无明显降雨,各钻孔终孔后,经24小时后观测各孔的地下水水位,各钻孔未见稳定地下水位,玉山路线路范围地下水贫乏。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根据重庆市区域地质资料、勘察期间的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成果等资料,综合表明: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变形、断裂构造和明显的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周边和拟建场内无污染的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场内土层为未污染土,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周边道路水样试验成果并结合当地经验判定,场地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场地附近范围内无污染源,地基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具有微腐蚀作用。地震效应与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区内不存在砂土、粉土等液化土,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场地内上部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填土为软弱土,回填时应进行压实,压实系数应达到0.94以上,以减轻地震力的影响,填土压实后无震陷问题;下部为基岩稳定岩土,在地震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场地地形整体较平缓、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但在半挖半填及高填方路基段在地灾条件下易失稳,建议加强对路基及路堤边坡进行有效压实处理,且建议在斜坡填方面采用开挖向内倾斜台阶进行填筑。当覆盖土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处理。玉山路场地已完成拆迁工作,且道路在平场后修建。拟建道路的建设不存在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道路沿线无保护高压铁塔。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场地内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素填土本次仅3个钻孔揭露,其密实度及颗粒级配主要采用现场调查及访问判断;粉质粘土及基岩物理力学性质主要采样试验。本次样品的采集、包装、送样及试验均符合相关规定,其测试成果真实、可靠。工程场地工程地质分层以场地内地层岩性、力学特征异同作为划分依据。①素填土:主要为修建民房及道路任意抛填,填龄较长,多呈稍密状。属特殊性岩土层,在工程建设中应进行处理;②淤泥质粘土:本次勘察在原鱼塘内发现淤泥质粘土呈,呈流塑~软塑状,分布不均。属特殊性岩土层,道路平场建设前应全部清除。③粉质粘土:本次勘察采取20组粉质粘土样品送实验室试验,根据实验成果,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与现场实际判断基本一致。④基岩岩样:勘察中,在中等风化基岩中采取55组岩样进行岩石物理力学试验,从测试结果分析看,基岩随着竖向深度的增加,强度有所提高。砂岩强度较高,泥岩强度较低,这与路基的实际状态相符合,表明了岩石试样成果是可靠的,可进行统计评价。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勘察区基岩根据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强风化及中等风化。根据钻探及检测报告成果,强风化基岩岩体破碎,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强风化基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中等风化泥岩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77MPa,为软岩,岩体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中等风化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3.37MPa,为软岩,岩体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岩土体参数建议值根据试验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本次勘察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详见下表。表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指标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19.4/24.26/23.42饱和20.5*19.9/25.80*/24.80*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6.77/13.37饱和///4.24/8.8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荷载试验确定160*350*2455450*4851岩(土)体抗剪内聚力(KPa)5*/3*19.6/10.7/440*/1500*岩(土)体抗剪内摩擦角(°)26*/22*14.5/8.30/32.0*/36.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15*////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80*/400*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0*0.35*0.55*变形模量MPa///805.2/1195.8弹性模量MPa///891.5/1332.6泊松比μ///0.36/0.33压缩系数(MPa-1)/0.54////压缩模量MPa/3.74////(1)中等风化岩体的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取0.6倍岩石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值。(2)岩石泊松比可视为岩体泊松比。(3)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取0.9倍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岩体粘聚力标准值取0.30倍岩石粘聚力标准值;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取0.40倍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4)粉质粘土内摩擦角标准值及粘聚力标准值取0.95倍(时间系数)试验成果标准值。(5)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5条中的下列公式计算及结合地区经验值确定:fak=γffuk式中:fak—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场地为较完整岩体,地基条件系数取1.1。泥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6.77*1.1=7.44MPa;砂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13.37*1.1=14.70M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土质地基取0.50,岩质地基取0.33)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平均值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3.3-3查表为460kPa;再根据上述规范14.3.3-1条公式计算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0.50得220kPa。但结合当地地区经验,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设计采用160kPa。压实填土:当压实系数≥0.96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建议取180Kpa,但最终应通过现场荷载试验确定,需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6)拟建道路临时坡率建议值详见下表。临时边坡坡率建议值岩土体名称临时放坡坡率(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坡高小于5mH<8m8m≤H<15m15m≤<25m25m≤H<30m素填土(压实填土)1:1.50粉质粘土1:1.50强风化泥岩1:1.0中风化泥岩1:0.51:0.51:0.751:1.0强风化砂岩1:1.0中风化砂岩1:0.51:0.51:0.751:1.0结构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建议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标准值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表4.3.1取值,由于本场地岩层面较发育,为软弱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很差,结构面粘聚力标准值为C取25kPa,内摩擦角φ取15°。玉山路沿线发育两组裂隙,均为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粘聚力标准值C取50kPa,内摩擦角φ取18°。人工填土与斜坡面抗剪参数按粉质粘土抗剪强度取值:天然粘聚力标准值C取19.6kPa,饱和内摩擦角φ=10.7°。饱和粘聚力标准值为C取14.5kPa,饱和内摩擦角φ=8.3°。路基工程地质评价路基均匀性评价拟建道路沿线分布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夹砂岩。按道路设计高程整平后,地基持力层主要为:1、人工填土:现状人工填土层零星分布于道路沿线,厚度小,且分布不均,呈稍密状,横向和纵向分布不均匀,强度低,均匀性差。按道路标高平场的压实填土层,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压实后,均匀性较好,可作路基持力层;2、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场地沟壑底部及斜坡浅缓处,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均匀性较差;局部粉质粘土顶部为淤泥质粘土,力学性质差,为特殊性岩土层,淤泥质粘土应全部清除后方能回填整平;3、强风化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一般1.3~5.0m,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好;4、中等风化基岩,岩性为泥岩夹砂岩,岩体较完整、层厚且连续稳定,变异性低~中等,均匀性好。根据拟建线路展布及场地条件,结合覆盖层类型、厚度、均匀性及岩土界面倾角等综合确定道路沿线均匀性,拟建玉山路路基均匀性分段评价详见表。表路基均匀性分段评价表线路里程路基岩性路基均匀性K0+000~K0+012.8压实填土均匀性较好路基K0+012.8~K0+211.8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均匀性好路基K0+211.8~K0+830压实填土均匀性较好路基K0+830~K0+950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均匀性好路基K0+950~K1+706压实填土均匀性较好路基K1+706~K1+800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均匀性好路基K1+800~K2+075压实填土均匀性较好路基K2+075~K2+200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均匀性好路基K2+200~K2+645压实填土均匀性较好路基K2+645~K2+751.554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均匀性好路基路基稳定性评价拟建玉山路场地为丘陵地貌,总体呈西高东低斜坡地形,按设计路面标高平场后,道路沿线路基形式主要为半挖半填路基、填方路基及挖方路基。设计在地面横坡陡于1:5时,路堤基底设置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台阶底应有2%~4%向内倾斜的坡度。地基表层碾压后的压实度应满足相应路基高度的压实度要求。道路在经过水(鱼)塘地段的路堤,应采取排水、清淤换填、重压片石挤淤等方式进行处理。拟建玉山路路基按设计要求进行碾压夯实后整体稳定。地下水、地表水作用评价根据钻探成果和地质调查,拟建场地范围地下水贫乏,根据水样试验成果及当地工程经验,场地土、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拟建道路场区未见任何地表水体,地表水主要变现为大气降雨。在雨季施工时应做好地表水体的引流和排放处理,确保地表水不长期浸泡路基土,以免路基土软化,影响路基土质量。场地地下水主要表现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松散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赋存条件主要受堆积物分布范围与厚度控制,由于覆盖层广泛分布于勘察场区,厚度分布不均,路基浅层水量不丰,无统一潜水面。该类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或顺坡向径流。填方路基段主要受浅层孔隙数的影响。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赋存条件受岩层厚度与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还接受外围同一裂隙含水层或上覆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总体顺坡向往较低地势运移,或遇隔水层后顺层运移,受季节影响不大。填方边坡填筑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另外,应加强地表水拦截及排泄处理措施,场地内应设计永久的排水措施。必要时可修建排水涵洞、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在道路东侧部分路堤边坡放坡坡脚位于同溪河最高洪水位之下,边坡填筑应修建脚墙并作护坡处理,确保坡脚不受河水冲刷。挖方边坡中遇见孔隙、裂隙含水量较丰富的基岩地基时,应对该处的边沟进行加深加大处理,以达到阻断地下水的渗泄和晾干含地下水碎屑岩地基效果。路基(地基)持力层评价①人工填土广泛分布,厚度变化大。多呈稍密状,不能直接用作拟建路基和挡墙的持力层,经压实处理后可作为路基和低矮挡墙的持力层。②淤泥质粘土,局部分布于鱼塘内,呈流塑及软塑状,属特殊性岩土层,不能直接用作拟建路基和挡墙的持力层,场地整平前应浅部清除后方能回填。③粉质粘土有一定的承载力,可考虑作路基和低矮挡墙基础持力层。④强风化基岩岩体较破碎,厚薄不均,承载力不高,可作为路基和低矮挡墙基础持力层。⑤中等风化基岩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厚度稳定,分布广泛,裂隙不发育,无软弱夹层,是拟建道路路基理想的持力层。特殊性土评价玉山路场地现状为原始地貌,但在平场后将形成较厚拟回填土层,建议在路基段拟回填土层应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夯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另外,道路在K0+295~K0+315段鱼塘分布有淤泥质粘土层,属软土地基,淤泥质粘土厚约2.00~2.50m,在道路填筑前应将淤泥质粘土全部清除后方能填筑。路基干湿类型评价拟建道路沿线分布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夹砂岩。按道路设计高程整平后,路基持力层主要为压实填土及基岩。压实填土:人工填土广泛分布,厚度变化大。压实填土路基段应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夯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按要求填筑后多呈稍密~中密状。基岩:主要为强风化、中风化泥岩和砂岩,主要为泥岩,泥岩属相对隔水层,根据勘察钻孔水位观测,路基标高位置未发现地下水位。根据拟建线路展布及场地条件,结合路基持力层岩性,覆盖层类型、厚度、均匀性及岩土界面倾角等综合确定道路沿线干湿类型,拟建玉山路路基干湿类型分段评价详见表表路基干湿类型分段评价表线路里程路基岩性路基干湿类型K0+000~K0+012.8压实填土中湿路基K0+012.8~K0+211.8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干燥路基K0+211.8~K0+830压实填土中湿路基K0+830~K0+950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干燥路基K0+950~K1+706压实填土中湿路基K1+706~K1+800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干燥路基K1+800~K2+075压实填土中湿路基K2+075~K2+200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干燥路基K2+200~K2+645压实填土中湿路基K2+645~K2+751.554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干燥路基道路工程地质评价玉山路场地在N7、N8地块平场范围,设计采用先平场后修路工序施工,且道路两侧土地已出让,正待开发建设,平场后开发建设标高将与道路齐平,未形成永久边坡(详见附件:N7、N8地块平场说明)。填方路基段K0+000~K0+012.8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属填方路基段(1剖面),道路总长12.8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6.0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210.0~220.0m,路面设计标高为222.94~222.67m,属填方道路。该段场地为丘陵斜坡地形,场地现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为0~1.0m,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带厚约2.0m~2.9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轴线最大填方高度约12.0m;道路两侧平场标高与道路齐平,未形成人工边坡。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场地现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拟建道路设计标高以下主要为压实填土、粉质粘土及基岩。基岩可直接作为持力层,填土建议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2节,夯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路基施工填筑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填方后,填土易产生局部滑移或变形破坏,应对填方区加强变形监测,对变形及沉降破坏进行及时处理。3)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在平场后修建,且两侧地块已出让,平场建设后将与道路标高齐平,道路起点段为东安街道路,道路两侧未形成人工边坡。挖方路基段K0+012.8~K0+211.8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属挖方路基段(2-5剖面),道路总长183.0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6.0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221.7~232.3m,路面设计标高为222.41~221.7m,属挖方道路。该段场地为丘陵斜坡地形,场地现状覆盖层零星分布粉质粘土,多为基岩出露,覆盖层厚度为0~0.5m,下伏基岩为泥岩夹砂岩,强风化带厚约2.0m~3.0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轴线多为基岩出露;道路两侧平场标高与道路齐平,未形成人工边坡。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挖方路基段,按路面标高进行开挖平场后,设计路面标高以下主要为基岩,基岩可直接作为持力层。如采取超挖回填或局部回填区域应采用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2节,夯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路基施工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3)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在平场后修建,且两侧地块已出让,平场建设后将与道路标高齐平,道路两侧未形成人工边坡。填方路基段K0+211.8~K0+830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属填方路基段(6-22剖面),道路总长618.2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6.0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190.0~215.5m,路面设计标高为221.50~217.80m,属填方道路。该段场地为丘陵斜坡地形,场地现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为0~9.6m,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带厚约1.5m~4.5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轴线最大填方高度约30.0m;道路两侧平场标高与道路齐平,未形成人工边坡。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场地现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拟建道路设计标高以下主要为压实填土、粉质粘土及基岩。基岩可直接作为持力层,填土建议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2节,夯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路基施工填筑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填方后,填土易产生局部滑移或变形破坏,应对填方区加强变形监测,对变形及沉降破坏进行及时处理。道路在K0+295~K0+315段鱼塘分布有淤泥质粘土层,属软土地基,淤泥质粘土厚约2.00~2.50m,在道路填筑前应将淤泥质粘土全部清除后方能填筑。3)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在平场后修建,且两侧地块已出让,平场建设后将与道路标高齐平,道路起点段为东安街道路,道路两侧未形成人工边坡。挖方路基段K0+830~K0+950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属挖方路基段(23-26剖面),道路总长120.0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6.0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217.45~230.5m,路面设计标高为217.56~216.85m,属挖方道路。该段场地为丘陵斜坡地形,场地现状覆盖层零星分布粉质粘土,多为基岩出露,覆盖层厚度为0~1.2m,下伏基岩为泥岩夹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3m~4.0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轴线多为基岩出露;道路两侧平场标高与道路齐平,未形成人工边坡。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挖方路基段,按路面标高进行开挖平场后,设计路面标高以下主要为基岩,基岩可直接作为持力层。如采取超挖回填或局部回填区域应采用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2节,夯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路基施工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3)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在平场后修建,且两侧地块已出让,平场建设后将与道路标高齐平,道路两侧未形成人工边坡。填方路基段K0+950~K1+706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属填方路基段(27-45剖面),道路总长756.0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6.0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195.0~214.0m,路面设计标高为216.58~214.62m,属填方道路。该段场地为丘陵斜坡地形,场地现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为0~6.7m,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带厚约1.5m~4.5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轴线最大填方高度约20.0m;道路两侧平场标高与道路齐平,未形成人工边坡。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场地现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拟建道路设计标高以下主要为压实填土、粉质粘土及基岩。基岩可直接作为持力层,填土建议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2节,夯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路基施工填筑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填方后,填土易产生局部滑移或变形破坏,应对填方区加强变形监测,对变形及沉降破坏进行及时处理。3)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在平场后修建,且两侧地块已出让,平场建设后将与道路标高齐平,道路起点段为东安街道路,道路两侧未形成人工边坡。挖方路基段K1+706~K1+800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属挖方路基段(46-47剖面),道路总长94.0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6.0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218.5~235.5m,路面设计标高为216.28~216.45m,属挖方道路。该段场地为丘陵斜坡地形,场地现状覆盖层零星分布粉质粘土,多为基岩出露,覆盖层厚度为0~1.0m,下伏基岩为泥岩夹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9m~3.0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轴线多为基岩出露;道路两侧平场标高与道路齐平,未形成人工边坡。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挖方路基段,按路面标高进行开挖平场后,设计路面标高以下主要为基岩,基岩可直接作为持力层。如采取超挖回填或局部回填区域应采用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2节,夯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路基施工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3)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在平场后修建,且两侧地块已出让,平场建设后将与道路标高齐平,道路两侧未形成人工边坡。填方路基段K1+800~K2+075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属填方路基段(48-55剖面),道路总长275.0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6.0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209.2.0~216.5m,路面设计标高为216.58~217.56m,属填方道路。该段场地为丘陵斜坡地形,场地现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为0~9.5m,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带厚约1.3m~2.5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轴线最大填方高度约8.0m;道路两侧平场标高与道路齐平,未形成人工边坡。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场地现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拟建道路设计标高以下主要为压实填土、粉质粘土及基岩。基岩可直接作为持力层,填土建议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2节,夯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路基施工填筑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填方后,填土易产生局部滑移或变形破坏,应对填方区加强变形监测,对变形及沉降破坏进行及时处理。3)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在平场后修建,且两侧地块已出让,平场建设后将与道路标高齐平,道路起点段为东安街道路,道路两侧未形成人工边坡。挖方路基段K2+075~K2+200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属挖方路基段(56-58剖面),道路总长125.0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6.0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218.2~233.5m,路面设计标高为217.72~217.06m,属挖方道路。该段场地为丘陵斜坡地形,场地现状覆盖层零星分布粉质粘土,多为基岩出露,覆盖层厚度为0~0.5m,下伏基岩为泥岩夹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5m~3.5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轴线多为基岩出露;道路两侧平场标高与道路齐平,未形成人工边坡。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挖方路基段,按路面标高进行开挖平场后,设计路面标高以下主要为基岩,基岩可直接作为持力层。如采取超挖回填或局部回填区域应采用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2节,夯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路基施工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3)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在平场后修建,且两侧地块已出让,平场建设后将与道路标高齐平,道路两侧未形成人工边坡。填方路基段K2+200~K2+645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属填方路基段(59-69剖面),道路总长445.0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6.0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197.5~215.0m,路面设计标高为218.05~218.35m,属填方道路。该段场地为丘陵斜坡地形,场地现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为0~5.6m,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带厚约1.8m~2.9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轴线最大填方高度约26.5m;道路两侧平场标高与道路齐平,未形成人工边坡。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场地现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拟建道路设计标高以下主要为压实填土、粉质粘土及基岩。基岩可直接作为持力层,填土建议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2节,夯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路基施工填筑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填方后,填土易产生局部滑移或变形破坏,应对填方区加强变形监测,对变形及沉降破坏进行及时处理。3)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在平场后修建,且两侧地块已出让,平场建设后将与道路标高齐平,道路起点段为东安街道路,道路两侧未形成人工边坡。挖方路基段K2+645~K2+751.554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属挖方路基段(71-72剖面),道路总长106.554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6.0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217.9~231.3m,路面设计标高为219.70~220.05m,属挖方道路。该段场地为丘陵斜坡地形,场地现状覆盖层零星分布粉质粘土,多为基岩出露,覆盖层厚度为0~2.3m,下伏基岩为泥岩夹砂岩,强风化带厚约2.5m~3.8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轴线多为基岩出露;道路两侧平场标高与道路齐平,未形成人工边坡。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挖方路基段,按路面标高进行开挖平场后,设计路面标高以下主要为基岩,基岩可直接作为持力层。如采取超挖回填或局部回填区域应采用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2节,夯实后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路基施工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3)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在平场后修建,且两侧地块已出让,平场建设后将与道路标高齐平,道路两侧未形成人工边坡。地质条件风险评价拟建道路场地存在的风险地质条件主要有:深厚填土路基问题:道路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人工填土厚度大,建议回填时采用分层、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并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压实系数和设计变形要求。路基持力层差异沉降问题:建议处理措施:设置沉降缝。结论与建议结论1)本次勘察查明了拟建道路沿线地区地貌单元类型、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各层岩土体的工程性质。场地未见断层分布,拟建道路沿线岩体较完整,环境地质条件较好。2)拟建道路沿线场地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变形、断裂构造和明显的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玉山路在N7、N8地块平场范围,道路在平场后修建,平场后道路两侧未形成人工边坡,场地整体稳定,场地适宜拟建道路建设。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道路分段地震评价详见4.1节。4)据现场调查和钻探资料显示,场地局部存在第四系松散孔隙上层滞水,总体地下水贫乏,应采取相应的基坑降水及抗浮措施;根据周边工程采用实验、建筑经验及周边环境情况分析,地下水及路基土对建筑材料为微腐蚀性。建议1)道路在平场后修建,道路两侧未形成永久性人工边坡,临时边坡建议采用放坡处理,建议放坡坡率为1:1.50,坡面采用砂浆护面等措施进行封闭,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2)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采用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若地基土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其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须经处理后方可作为路基。3)填方地段需对填土作压实处理后方可作为路基,压实度需满足相关技术规范,建议分层分阶回填、逐层夯实碾压施工。4)拟建道路地基承载力、岩土设计参数选取详见第三章。5)拟建道路由于存在不同道路基础持力层,建议不同类型的路基交接段设置沉降缝加防水处理。6)建议对处于高填方边坡处加强位移变形监测,加强道路两侧排水、截水措施,尤其是地势低洼、沟谷地段,必要时应设置排水涵洞、排水沟、截水沟等,以减小地下水流动、浸泡等对路基的影响。7)道路在K0+295~K0+315段鱼塘分布有淤泥质粘土层,属软土地基,淤泥质粘土厚约2.00~2.50m,在道路填筑前应将淤泥质粘土全部清除后方能填筑。8)场地环境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每个勘探点控制范围有限,报告中反映的局部地层可能出现与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沿线地质施工条件的复核,同时应加强验槽工作,对本报告未涉及的问题或新出现其他问题加强与设计勘察单位沟通协调工作,以便及时解决。(本章内容摘录自地质勘查报告)道路工程设计采用的设计标准玉山路(南段)设计标准序号项目玉山路(南段)备注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年)15年3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10年4设计行车速度(km/h)30km/h5最小圆曲线半径(m)5000规范允许最小值40m6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规范允许最小值25m7最大纵坡0.9%规范允许最大值8%8最小坡长(m)191.139规范允许最小值85m9竖曲线最小半径(m)6000规范允许最小值250m10竖曲线最小长度(m)40.8规范允许最小值25m11停车视距≥30m规范允许最小值30m12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13道路净高≥4.5m规范允许最小值4.5m14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三级公路)本工程所有技术指标均满足强制性条文的要求。道路平面设计平面控制因素路网规划及用地规划;对周边地块使用的综合考虑;对环境和景观效果的影响;现状玉龙大道;华康街设计标高;东安街设计标高;道路平面设计本次设计玉山路(南段)呈南北走向,道路设计起点接东安街,坐标为X=79666.669,Y=74174.406,与安庆路、华康一路、华康街、双龙桥路平交,终点接玉龙大道,坐标为X=80893.191,Y=74592.774。本次设计道路道路全长约1296.397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道路设计车速为3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16m,双向2车道,道路全线设置一个圆曲线,半径分别为R=5000m,未设置缓和曲线,道路全线均无加宽,超高。与东安街、华康街及玉龙大道交叉口不在本次设计范围,施工时应与现状道路接顺。加宽、超高设计本次设计玉山路(南段)全线满足不设加宽、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故道路全线不设置超高加宽。纵断面设计起点接东安街设计标高H=222.929m,与安庆路平交,设计标高为H=220.502m;与华康一路平交,设计标高为H=219.819m;与华康街平交H=218.532m,与双龙桥路平交,设计标高为H=216.827m;终点接玉龙大道设计标高H=214.620m。道路全线共有3个坡段,分别为-0.9%,-0.3%,-0.64%,竖曲线最小半径为R=6000m。本次设计通过交叉口竖向解决与安庆路、华康一路、双龙桥路交叉口的高差及排水问题。与东安街、华康街及玉龙大道交叉口不在本次设计范围,施工时应与现状道路接顺。若施工范围线处设计标高与现状标高高差较大时,应及时通知设计。横断面设计本设计玉山路(南段)标准路幅幅宽度为16m,双向2车道,标准路幅分配如下:4m(人行道)+4m(车行道)+4m(车行道)+4m(人行道)=16m道路两侧路基人行道外加宽3m,便于管网布置。道路路拱横坡采用1.5%,人行道横坡采用2%。路面设计路面设计根据本路使用要求以及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交通量,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本次路面设计考虑以下因素:交通荷载等级(轻交通)、交通组成和道路等级,道路使用性质对路面以及面层的功能要求。本次路面结构设计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分配如下:4cm厚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6cm厚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0.6cm改性乳化稀浆封层20c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上面层与下面层之间铺设乳化沥青粘层0.3-0.6L/m2,面层与基层之间铺设乳化沥青透层0.7-1.5L/m2。交叉口渠化设计本次设计玉山路(南段)为支路,道路交叉口均不进行渠化设计。路基设计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不能处在过湿状态。(2)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3)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4)路基设计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5)填方路基为保证人行道范围内管网基础的压实要求;道路两侧人行道外侧加宽3m路基宽度,便于管网布置。(6)玉山路(南段)道路根据建设单位对地块的开发建设计划,N7、N8地块的平场先实施,道路后实施,平场实施时,已对平场不良地质条件区域进行处置,故本次道路设计对原有高填方路基仅进行强夯处置,保证路基稳定性。路基设计要求(1)路基内的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必须清除,路基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填筑。填土不得有杂草、树根等杂质。(2)道路经过需要填埋的河道、水塘等的时候,路基施工须挖尽淤泥后,在底部铺60cm厚的砾石砂,然后分层回填至路基顶面。(3)填土地段的表面不得有积水,并应保持适当干燥,填土层应分层夯实。每层填土厚度不应超过30cm(压实厚度约为20cm)。(4)路基压实首先采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的击实标准。一般填方边坡1)地表处理①地面横坡缓于1:5时,应清除草皮、耕植土及松软浮土等;地面横坡陡于1:5时,路堤基底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台阶底应有2%~4%向内倾斜的坡度。当覆盖土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道路清表厚度按50cm考虑。②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的稳定性时,采用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低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③地基表层应碾压密实,碾压后的压实度应满足相应路基高度的压实度要求。④道路经过水(鱼)塘地段的路堤,应采取排水、清淤换填、重压片石挤淤等方式进行处理。2)边坡坡率填方段边坡高度小于8m,坡率为1:1.5。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根据实际情况,在坡脚设排水沟。3)路基填筑为保证路基压实度以及减少高填方路基沉降,基底处理后采用分层碾压填筑,填土层应分层夯实。每层填土厚度不应超过30cm(压实厚度约为20cm)。挖方路基道路全线基本无挖方,挖方边坡坡率均采用1:1.5放坡,最大高度不超过1m,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边坡汇集时,根据实际情况,在坡顶外设截水沟,顺地势排出路基范围。特殊路基玉山路(南段)道路根据建设单位对地块的开发建设计划,N7、N8地块的平场先实施,道路后实施,平场实施时,已对平场不良地质条件进行处置,故本次道路设计对路基仅进行强夯处置,保证路基稳定性,强夯范围为K0+220-K0+820,K0+960-K1+220,强夯范围见《特殊路基处理范围示意图》。边坡性质及年限本次设计范围内,两侧正在进行平场,临时边坡年限考虑为2年。如果临时边坡超过两年,则按永久边坡考虑,并做好坡面防护。截排水沟设计本次设计道路位于平场区域,道路呈南北走向,为避免雨水浸泡路基的情况,做好道路排水措施,道路坡脚与现状地形反向时,坡脚外2m设置临时截排水沟,临时截排水沟设置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图,具体尺寸详见道路典型横断面图。人行道栏杆和坡顶防护网考虑到行人安全,对于填方高度大于4m处设置人行道栏杆,对于挖方高度大于4m处,坡顶设置坡顶防护网。由于本次设计道路填挖方边坡最大高度约2m,故本次设计暂不设计坡顶防护网及人行道栏杆。边坡防护本次设计道路在平场后实施,边坡较矮,故不进行边坡防护,若需要进行防护,可由业主根据地块开发情况决定是否实施。绿化设计建议对道路路基加宽3m宽度进行绿化,采用喷播植草,并由业主单位明确是否实施。本次设计行道树品种采用秋飒,规格为:胸径14-15cm、冠幅3-3.5m,高度6.5-7.5m,分枝点不低于2.5m,全冠,未截顶植株,树形端正、冠幅饱满。养护期2年。人行道及附属设施根据渝北区城区市政设施标准设置导则(渝北城市管理[2018]86号)(2018.6)中关于人行道的规定及业主要求,本次设计唐家沱N标准分区人行道采用仿花岗石(规格为60×30×6cm)铺装。人行道铺装设计本次设计结合景观打造,道路路幅采用生态砖进行人行道铺面。人行道铺装结构层为:60×30×6cm仿石材生态砖(芝麻灰)中粗砂找平层厚2cmC20透水混凝土厚10cm级配碎石12cm(HDPE透水盲管DN100)防渗膜碾压密实路基(1)透水砖技术要求颜色采用芝麻灰或由业主根据道路总体景观效果合理选择。生态砖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必须表面平整,颜色均匀线路清晰、棱角整齐。人行道透水砖采用挤浆法安砌,(工字铺),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人行道上必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60cm,在交叉口处须设置残疾人坡道。仿石材生态砖抗压强度不小于Cc40,抗折强度不小于Cf4.5。人行道铺装面层应表面平整、抗滑、耐磨、美观,表面防滑指标BPN应不小于60,基层、垫层要求同车行道。生态砖的渗透系数应不小于2.0×10-2cm/S,耐磨性不大于35mm,保水率不小于0.6g/cm3。中粗砂找平层应有不低于透水砖的透水能力,生态砖路面铺设完成经检查合格后,用中砂进行灌缝,不得采用干拌砂浆扫缝。(2)找平层透水砖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透水找平层,本次设计找平层厚度为20mm,采用透水中粗砂找平层,找平层透水性能不宜低于面层所采用的透水砖。(3)基层C20透水混凝土采用级配碎石。1)基层类型可根据地区资源差异选择透水粒料基层、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等类型,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透水性和水稳定性。本次设计透水混凝土基层:碎石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20%,连续孔隙不应小于10%,透水系数大于0.5mm/秒。2)级配碎石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a级配碎石可用于土质均匀,承裁能力较好的土基。b基层顶面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淮,应达到95%以上。3)级配碎石集料基层压碎值不应大于15%;碎石的大粒径应小于0.7倍的底层厚度,且不超越26.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3%。(4)垫层碎石垫层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最大粒径应小于33mm,颗粒组合成分宜含一定级配且不含杂质。雨水口断面处设置HDPE透水盲管DN100,排走人行道积水,详见《人行道设计图》。人行道垫层每隔30m横向布设HDPE透水盲管DN100,接入雨水篦子,透水盲管均用土工布进行包封。HDPE盲管采用SDR21系列,环刚度SN8,热熔对接,采用半打孔处理,执行标准采用《非开挖铺设用高密度聚乙烯排水管》(CJ/T358);土工布为透水土工布,规格为200g/m2。(5)防渗膜在人行道底部需铺筑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复合土工膜(也叫做复合土工布和防水布),规格为织物质量/膜厚/织物质量=200g/m2/0.3mm/200g/m2,断裂强度≥8.0KN/m,CBR顶破强力≥1.4KN,耐净静水压0.4Mpa。(6)土基1)土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2)路槽底面土基设计人行道回弹模量值不宜小于20MPa,车行道及停车场不宜小于25MPa,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5MPa。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本次设计土质路基压实度应≥90%。路缘石、路边石、植树圈路缘石采用芝麻灰花岗石,尺寸为15×33×90cm(曲线段结合现场实际布置,曲线段尺寸宜为15×33×45cm),倒角2cm,安装后外漏高度25cm,与相交道路路缘石高度不一致时在工程范围线处5m的范围内进行渐变,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安装时路缘石下应设置垫层,采用厚度为2cmC20混凝土;采取坐浆法施工,完成后高于车行道25cm,埋置深度8cm以上。植树圈采用芝麻灰花岗石,尺寸为12×15×124cm,安装后不外露。植树圈顶面应与人行道平齐,45°碰角,缝宽不大于3mm,圈内填充碎石或陶粒、表面铺带孔橡胶垫。路边石采用芝麻灰花岗石,尺寸为12×15×100cm,安装后外露高度7cm,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时,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附属工程一览表尺寸(cm)材质颜色备注人行道砖60×30×6仿石材生态砖芝麻灰车行道路缘石15×33×90花岗石芝麻灰高出地面25cm路边石12×15×100花岗石芝麻灰高出地面7cm盲道砖30×30×6仿石材生态砖中国红与人行道砖齐平植树圈12×15×124花岗石芝麻灰与人行道砖齐平无障碍设计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为盲人提供便利的出行环境,充分展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人行道上必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60cm,在道路交叉口处,设置单面斜坡路缘石,供残疾人使用,交叉口处单面坡缘石坡道宽度结合斑马线设置。1>残疾人通道(1)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中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2)单面坡缘石坡道适用于无设施带的人行道。(3)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过。(4)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稍微移动缘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5)缘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2>盲道(1)人行道盲道砖颜色为中国红。(2)人行道盲道宽0.6m,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3)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走向一致。人行系统道路全线均采用人行横道线(斑马线)组织行人过街,人行道及路口设有盲道及残疾人坡道,供残疾人行走和过街。交叉口竖向设计按照规范及规划要求进行设计,交叉口处高程以交叉口竖向设计图为准。公交系统本次设计道路根据规划及周边地块性质,本次设计暂不设置公交停车港。土石方调配此次土石方以N7N8地块平场设计标高为依据计算所得,挖方约9455方,填方约872方,挖余8582方;现片区内正在平场,业主可结合整个唐家沱N标准分区土石方进行统筹调运,调运距离暂定为3km范围内。施工要点施工前准备工作1)认真阅读设计文件,注意设计文件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指标,对设计文件中不明确的地方,及时与建设方及设计方沟通;2)核实设计文件中记录的水文、气象、岩土资料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如不符合,及时与建设方、监理沟通,并通知设计方;3)掌握整个工程设计内容和技术条件,弄清设计规模、结构特点和形式;4)核对中线、主要控制点是否准确无误,重点地段横断面是否合理,重要构造。路基质量标准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起皮、积水及表面不平整等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8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95≥95≥93≥92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5填方高度小于80cm,原地面以下0~8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零填及路堑路床”一栏的要求。路床平整度:20mm中线高程:+10mm,–20mm中线偏位:100mm横坡:±0.5%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土质路基≥30Mpa≤288≤245石质路基≥40Mpa≤225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或涵洞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挖方路基在路堑开挖前根据实际情况作好坡顶临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对石方路堑,严格控制超挖,若有超挖,超挖部分应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材料全段面铺筑整平层碾压密实,严禁用土充填,严禁用细粒土找平。填方路基(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对于路基底部为粉质粘土的路段,路基填筑时底层填料需采用挖方区域级配较好的硬质岩石,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的2/3,强度大于20MP。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6432101015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61030~80410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当路基穿过水塘或水田时,必须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和腐殖土,压实基底后方可填筑,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3)填筑填方边坡上部8m为1:1.5,8m~18m为第二级,18m以下每10m为一级边坡,第二级坡比为1:1.75,第三级以下边坡均为1:2,两级边坡间留2.0m宽马道。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5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或石灰土。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部位填料最低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胸腔填料距路床顶<80cm砂、砂砾93>80cm素土90管顶以上至路床顶管顶距路床顶<80cm管顶上30cm以内砂、砂砾90管顶30cm以上砂、砂砾93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路床顶以下0~80cm砂9380cm以下砂90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底基层、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平均掺量为4%。质量标准压实度:≥96%平整度:不大于12mm中线高程:+5mm,-15mm横坡度:±0.3%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5mm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2.5Mpa弯沉值:≤80(0.01mm)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平均掺量为4%,42.5级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初凝时间在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在终凝时间在6~10小时,水泥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级配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37.510031.5100~9026.594~811983~671678~6113.273~549.564~454.7550~302.3636~191.1826~120.619~80.314~50.1510~30.0757~2水泥稳定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施工要求①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②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③碾压用18~20t压路机,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的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mm,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mm。碾压厚度的增加,可以减少结构层的数量,改善层间结合,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性。但是要实现大厚度摊铺碾压,需要具备相应的大功率摊铺设备和足够的碾压设备和碾压功率。④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平均掺量为5.5%。质量标准压实度:≥97%平整度:不大于10mm中线高程:+5,-10mm横坡度:±0.3%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0mm宽度:符合设计要求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3.5Mpa弯沉值:≤40(0.01mm)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平均掺量为5.5%,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31.510026.5100~901987~731682~6513.275~589.566~474.7550~302.3636~191.1826~120.619~80.314~50.1510~30.0757~2水泥稳定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层,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稀浆封层材料(1)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0652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5%T0655粘度C25,3
(秒)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25℃0.1mm40~100T0604延度5℃cm不小于20T0605软化点℃不小于53T0606稀浆封层改性沥青用量为55~60%。石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有关技术要求(石料、级配等)。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浸水1h<800g/m2T0752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450g/m2T0755稠度2~3cmT0751施工技术要求①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②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③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④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⑤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虚拟现实旅游项目投资与合作协议
- 2024年版:解除婚约财产补偿协议
- 销售合同范文汇编9篇
- 销售工作计划范文合集7篇
- 中国衬套阀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领导干部执行力提升
- 2025年工业雷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三政治试题(含答案)
- 海南省儋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职场沟通》电子教案 项目八 商品销售沟通
- 危急值影像科课件
- 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 知道网课智慧树《城市地理学(华中师范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2024年满分学习与科目一考试题(带答案)
- DL-T5142-2012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程
- 2024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航天知识竞赛试题
- 2024年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第15课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
- 康养医疗商业计划书
- 2024年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小学教育教学现场会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