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接入技术与应用2-QJ_第1页
宽带接入技术与应用2-QJ_第2页
宽带接入技术与应用2-QJ_第3页
宽带接入技术与应用2-QJ_第4页
宽带接入技术与应用2-QJ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宽带接入技术与应用2_QJ第一页,共113页。2.1信息与通信2.2音频信源编码2.3视频信源编码2.4电视基础知识2.5多载波技术第2章接入网中的基础技术第二页,共113页。2.6二线数字双工传输2.7V5接口及其协议2.8接入网的概念2.9Y.1231定义的IP接入网第2章接入网中的基础技术第三页,共113页。2.1信息与通信信息技术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第四页,共113页。2.1.1信息信息是现实世界现象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反映了物质和能量在实践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以及宇宙中一切过程发生变化的程度。第五页,共113页。信息的特点信息与物质密切联系,但不是物质本身。信息与精神密切相关,人类思维活动基本是跟信息相关的。信息与能量相辅相存信息是一切知识和智能的原材料。信息普遍存在,而且永不枯竭,不断更新。信息可被感知、传递、处理和共享。第六页,共113页。2.1.2信息量与熵通常信息源是由一系列符号构成的,假设一个信息源所产生的符号序列中的符号取自一个有限符号集,符号集中的符号Si发生的概率为p(si),则其所携带的信息量定义为:第七页,共113页。如果信息源某一符号的出现概率大小不受前面符号出现与否的影响,则该信息源称为离散无记忆信源,此时信息量又称自信息量,离散无记忆信源中一个符号所携带的平均信息量定义为:第八页,共113页。2.1.3互信息量与条件熵假定信源符号x出现的概率为P(x),而信源符号y出现之后,出现x符号的条件概率为P(x/y),则定义信息量为:第九页,共113页。根据shannon的证明,消息通过有扰信道后,收到的平均信息量等于信源发出的平均信息量减去由干扰带来的条件平均信息量:第十页,共113页。2.1.4冗余量、编码效率与压缩比设原始图像的实际熵为H(x),编码后的平均码长为,经压缩后的平均码长为,则定义压缩比为

第十一页,共113页。如果最大熵为Hmax(x),则编码效率为冗余度为

第十二页,共113页。信道是从发送输出端到接收输入端之间传送的信道。在信息理论中一般从编码器输出到解码器的输入之间的整个变换部分,称为信道。2.1.5信道及信道容量第十三页,共113页。通信速度相对于码符出现的概率存在某一个最大值Rm,这一最大的通信速度称为信道容量或编码容量,单位为比特/秒第十四页,共113页。dB,dBi,dBd,dBc,dBm,dBw释义

dB

dB是一个表征相对值的值,纯粹的比值,只表示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单位,当考虑甲的功率相比于乙功率大或小多少个dB时,按下面计算公式:10log(甲功率/乙功率),如果采用两者的电压比计算,要用20log(甲电压/乙电压)。

[例]

甲功率比乙功率大一倍,那么10lg(甲功率/乙功率)=10lg2=3dB。也就是说,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3

dB。反之,如果甲的功率是乙的功率的一半,则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小3

dB。dBi

和dBd

dBi和dBd是表示天线功率增益的量,两者都是一个相对值,但参考基准不一样。dBi的参考基准为全方向性天线,dBd的参考基准为偶极子,所以两者略有不同。一般认为,表示同一个增益,用dBi表示出来比用dBd表示出来要大2.15。

[例]

对于一面增益为16dBd的天线,其增益折算成单位为dBi时,则为18.15dBi(一般忽略小数位,为18dBi)。

[例]

0dBd=2.15dBi。dBc

dBc也是一个表示功率相对值的单位,与dB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一般来说,dBc

是相对于载波(Carrier)功率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用来度量与载波功率的相对值,如用来度量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带外干扰等)以及耦合、杂散等的相对量值。

在采用dBc的地方,原则上也可以使用dB替代。第十五页,共113页。dB,dBi,dBd,dBc,dBm,dBw释义

dBm

dBm是一个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值(也可以认为是以1mW功率为基准的一个比值),计算公式为:10log(功率值/1mw)。

[例]

如果功率P为1mw,折算为dBm后为0dBm。

[例]

对于40W的功率,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

10log(40W/1mw)=10log(40000)=10log4+10log10000=46dBm。dBw

与dBm一样,dBw是一个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单位(也可以认为是以1W功率为基准的一个比值),计算公式为:10log(功率值/1w)。dBw与dBm之间的换算关系为:0

dBw

=

10log1

W

=

10log1000

mw

=

30

dBm。

[例]

如果功率P为1w,折算为dBw后为0dBw。总之,dB,dBi,

dBd,

dBc是两个量之间的比值,表示两个量间的相对大小,而dBm、dBw则是表示功率绝对大小的值。在dB,dBm,dBw计算中,要注意基本概念,用一个dBm(或dBw)减另外一个dBm(dBw)时,得到的结果是dB,如:30dBm

-

0dBm

=

30dB。

一般来讲,在工程中,dBm(或dBw)和dBm(或dBw)之间只有加减,没有乘除。而用得最多的是减法:dBm

dBm

实际上是两个功率相除,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相除就是信噪比(SNR)。dBm

dBm

实际上是两个功率相乘

第十六页,共113页。理论分析表明:在线性无失真、只有信号和噪声的系统中,传输频带从0→B的信道,当信号是总功率为S的正态分布、噪声是总功率为N的正态分布时,其信道容量为第十七页,共113页。每个信道都有确定的容量C,只要信道传输速度R不超过信道容量,就一定存在一种速率为R的编码方法,在采用最大似然译码时,随着码长的增加,其译码错误的概率pe可任意小2.1.6编码定理第十八页,共113页。在变字的长码中,对于出现概率大的信息符号编以短字长的码,对于出现概率小的信息符号编以长字长的码,如果码字长度严格按照符号概率的大小的相反顺序排列,则平均码字长度一定小于按任何其他符号顺序排列方式得到的码字长度。第十九页,共113页。2.2音频信源编码信源编码就是将来自模拟信源的信号变换为适合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数字信号。话音编码属于信源编码,主要有波形编码、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三大类。第二十页,共113页。2.2.1编码质量的评价评价语音编码质量经常采用主观评定方法,采用的方法有平均意见得分、判断韵字测试、判断满意度测试等。第二十一页,共113页。2.2.2线性预测编码图2.2.1线性预测语音产生模型第二十二页,共113页。图2.2.2LPC语音、编码器原理第二十三页,共113页。2.2.3激励信号源激励信号是Abs-LPC模型的输入,也是这个模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包含了不能由时变滤波器谱模型表征的所有残差结构。Abs-LPC不同的激励类型第二十四页,共113页。Abs-LPC不同的激励类型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编码(图链接)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图链接)残差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图链接)多脉冲线性预测编码器(图链接)第二十五页,共113页。图2.2.4RPE-LTP(规则)话音编码器原理第二十六页,共113页。图2.2.5VSELP(矢量激励)的编∕译码示意图第二十七页,共113页。图2.2.6RELP(残差)编译码器原理图第二十八页,共113页。图2.2.7MPLPC(多脉冲)语音编码器原理图第二十九页,共113页。2.3视频信源编码2.3.1信息压缩的必要性信息的压缩技术是多媒体通信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不能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有效的压缩,就难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第三十页,共113页。2.3.2信息压缩的可行性数据中通常包含很大的冗余。数据的大小与所携带的信息量的关系下式给出:

I=D-r第三十一页,共113页。2.3.3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压缩方法一般分为两类:可逆编码不可逆编码第三十二页,共113页。根据压缩的原理进行划分预测编码变换编码量化与矢量量化编码信息熵编码子带编码模型编码第三十三页,共113页。预测编码预测编码有线性预测和非线性预测两类。图2.3.1DPCM原理图第三十四页,共113页。变换编码预测编码主要是在时域上进行,变换编码则利用频域中能量较集中的特点,在频域上进行图2.3.2变换编码原理第三十五页,共113页。信息熵编码信息熵编码又称为统计编码,它是根据信源符号出现概率的分布特性而进行的压缩编码。其目的在于在信源符号和码字之间建立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以便在恢复时能准确地再现原信号,同时要使平均码长或码率尽量小。第三十六页,共113页。(1)Huffman编码人们总以Huffman编码来概括D.A.Huffman个人对计算机领域,特别是数据压缩领域的杰出贡献。第三十七页,共113页。二叉树为了使用不固定的码长表示单个字符,编码必须符合较短的编码决不能是较长编码的前缀。图2.3.3码树第三十八页,共113页。代码的基本性质当用某种代码把人意的符号序列编成码时,接收端必须能从这种码恢复成原来的符号序列。这样的码称为唯一可解码。唯一可解码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瞬时可解码和非瞬时可解码。瞬时可解码的存在条件是克拉夫特不等式。第三十九页,共113页。(2)算术编码基本原理是将编码的信息编成实数0和1之间的一个间隔,信息越长,编码表示他的间隔就越小,表示这一间隔所需的二进制位就越多。第四十页,共113页。算术编码的特点不必预先定义概率模式,自适应模式具有独特的优点;信源符号概率接近时,建议使用算术编码,这种情况下其效率高于Huffman编码。第四十一页,共113页。算术编码过程表示第四十二页,共113页。(3)基于DPCM的无失真编码无失真编码器简化框图第四十三页,共113页。(3)基于DCT的有失真压缩编码基于DCT压缩编码算法包括两种不同的系统,即基本系统和增强系统。增强系统是基本系统的扩充。第四十四页,共113页。基于DCT编码过程第四十五页,共113页。解码过程第四十六页,共113页。2.4电视基础知识电视是利用光电和电光转换原理,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然后再还原为光图像的一门技术。整个电视系统主要由成像、电视信号形成、信号处理、传输系统、电视信号接收与显示等部分组成。第四十七页,共113页。2.4.1电视信号与图像扫描电视技术是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实现光学图像到电视信号变换的,这一转换过程通常是在摄像机中完成的。景物图像中的任意一个像素P可以用8个物理量来表示:P=f(x,y,z,L,H,S,R,t)第四十八页,共113页。电视系统扫描原理第四十九页,共113页。2.4.2彩色电视系统彩色电视系统是按照三基色的原理设计和工作的。三基色原理指出,任何一种彩色都可由另外的三种彩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电视系统的亮度方程:Y=0.229R+0.587G+0.114B第五十页,共113页。亮度信号、色差信号及其组成原理恒定亮度原理与高频混合原理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第五十一页,共113页。2.4.3电视信号的频谱特点与分配电视系统是通过行、场扫描来完成图像的分解与合成的,尽管图像内容是随机的,但电视信号仍具有行、场或祯的准确周期性。活动图像电视信号频谱第五十二页,共113页。广播电信号频谱结构第五十三页,共113页。2.4.4电视信号的数字化数字电视技术是在将模拟电视信号转化为数字电视信号的基础上对其处理、存储、传输的技术。电视信号的数字化需要三个步骤:取样、量化和编码。数字复合视频编码是利用四倍副载波取样频率直接对模拟复合视频信号数字化的结果。第五十四页,共113页。2.4.5数字视频压缩编码使用数字视频压缩技术,借助目前的干线通信网和同轴电缆网,可经济地传输多路电视节目或传输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第五十五页,共113页。数字视频压缩编码系统第五十六页,共113页。系统运用的主要技术压缩编码复合视频信号的解码统计复用第五十七页,共113页。2.5多载波技术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现在采用多载波技术已成为可能。目前采用的多载波技术主要有: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和离散多音频。第五十八页,共113页。正交频分复用的基本思想正交频分复用的基本思想是将一段高速串行的数据流变成若干组低速并行的数据流并分别调制到不同的载波上进行并行传输。第五十九页,共113页。正交频分多路复用信号频谱OFDM发送系统原理图第六十页,共113页。2.6二线数字双工传输所谓二线数字双工传输,是指在二线用户环路上实现收、发双向数字传输,这是一种信道收发复用技术,最常用的有两种: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第六十一页,共113页。1.时间压缩法乒乓法系统结构第六十二页,共113页。TDM方案工作原理图第六十三页,共113页。2.回波抵消法该法允许收发双方同时把发送信号送到二线用户环路上,这样,线路上将同时存在手法两端的发送信号。接收端根据信道的传输特性和本短的信号发送特性,自动估算出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本端发送信号分量,并将其从接收信号中减去。即得到对端发来的信号。第六十四页,共113页。回波抵消器工作原理第六十五页,共113页。近代回波抵消器第六十六页,共113页。2.7V5接口及其协议V5接口是一个在接入网中适用范围广、标准化程度高的新型数字接口,对于设备的开发应用、各种业务的发展和网络的更新起着重要作用。第六十七页,共113页。V5带来的好处标准接口促进接入网的发展使接入网配置灵活,业务提供快捷便利降低成本增强网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第六十八页,共113页。V5接口的接入模型根据接口容纳的数目和接口有无集线功能,V5接口主要有两种形式:V5.1和V5.2无线本地环路WLL采用V5+支持终端位置移动第六十九页,共113页。V5协议的工作位置V5协议提供了如下用户端口协议:模拟端口ANALOG;ISDN的基本速率接口BRI(23B+D,1.544,T1)和基群速率接口PRI(30B+D,E1);租用线路(或称专线:LeasedLine,包括模拟和数字)。第七十页,共113页。V5协议的功能允许接入网通过复用/解复用对多个用户的信令和数据流更有效低传输;允许通过Q3接口对接入网进行网络管理;允许进行接入网的资源管理(Administrationofresources)和资源维护(Maintenanceofresources);允许用户选择本地交换网(SelectionoftheLocalExchange);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资源。第七十一页,共113页。V5.1和V5.2的比较

V5.1即ETS300324-1是一个纯欧洲电信标准(ETS)。只用一个E1速率链路(2048kbit/s);不支持集中功能(Concentration);不支持用户端口的ISDN基群速率接入;没有通讯链路保护概念;V5.2即ETS300347-1部分参考了ETS300324-1。可以使用大于E1速率的链路(最高16个E1速率);V5.2能使用承载通路连接(BCC)协议以允许本地交换网LE向接入网AN发出请求完成接入网AN用户端口和V5接口指定时隙间的连接建立和释放;支持用户端口的ISDN基群速率接入;提供了专门的保护协议(ProtectionProtocol)进行通讯通路保护。第七十二页,共113页。V5.2协议的帧格式

V5.2协议和V5.1协议都采用了G.703/G.704中定义的包含了32个时隙的2.048Mbps的DS0数据帧结构,只是时隙分配不一样。V5协议把时隙分为三种:F、B、C通路。其中F为帧同步(FrameSynchronization)通路,B为承载通路(BearerChannels),C为通信通路(CommunicationsChannels),用于传输控制协议信息、链路控制协议信息、PSTN信令、保护协议信息和BCC协议信息。第七十三页,共113页。V5.2协议的帧格式在V5.1协议中仅有一个DS0,根据需要可以使用1-3个C通路,且根据需要依次分配C1、C2、C3。而V5.2协议中由于最多有16条DS0,每个DS0帧中的第16、15、31时隙被依次称为C1、C2、C3,…,C48,即最多48个通讯通路可供使用,当然这些时隙也可以依照系统初始化定义为承载通路而不是通讯通路。第七十四页,共113页。V5链路及时隙结构一个v5.1接口只具有一个2.048Mbit∕s链路,而在一个v5.2接口上则有1~16个2.048Mbit∕s链路。V5接口有许多不同的通信协议,包括内务处理通信协议和呼叫控制通信协议。ISDN通信为p型(分组数据)、f型(帧数据)和s型(D通路/信令通路)。第七十五页,共113页。2.7.2V5接口的体系结构V5接口包含OSI七层协议的下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第七十六页,共113页。V5接口的物理层V5接口的物理层主要实现接入网与本地交换机的物理连接,采用了广泛应用的2.048Mbit∕s数字接口,中间加入了透明数字传输链路。第七十七页,共113页。

V5接口的数据链路层V5接口第二层是仅对逻辑C通路而言的。为便于支持不同的业务类型,基于LAPD规程的C通路的第二层,分为两个子层:V5封装功能子层(LAPV5-EF),用于封装AN和LE间的信息,实现透明传输。V5数据链路子层(LAPV5-DL),定义了AN和LE间对等实体的信息交换方式。第七十八页,共113页。

V5接口的网络层V5接口规程中所有的第三层协议都是面向消息的协议。第三层协议消息的格式是一致的,每个消息应由协议鉴别语、第三层地址、消息类型等信息单元和视具体要求而定的其他信息单元组成。第七十九页,共113页。2.7.3V5接口协议V5接口协议结构第八十页,共113页。

控制协议控制协议由用户端口控制协议和V5接口公共控制协议两部分组成。控制协议实体的主要功能是监测用户的状态,实现AN和LE之间的有关控制消息的传递,以及完成变量和接口ID的核实以及解除用户端口阻塞等功能。第八十一页,共113页。控制协议用于系统维护,即对系统和PSTN/ISDN-BRA/ISDN-PRA用户端口进行控制。控制消息包括:

端口控制:双向的端口控制消息(Bi-directionalControlmessage);端口控制确认消息(PORTCONTROLACK);通用控制(COMMONCONTROL):包括系统重启消息等(双向);通用控制确认(CommonControlACK);

第八十二页,共113页。

PSTN协议PSTN信令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用户端口状态与LE中的国内标准信令协议有限状态机之间的联系,并由LE来完成用户线的呼叫控制。PSTN信令协议规定了AN如何获取PSTN用户线(模拟和数字)状态,以及如何向LE传递,以便由LE最终完成呼叫控制。其中可能包括特定呼叫协议的转换和翻译以满足核心网中的LE信令标准。如:AN至LE的线路占用、拨号等信令内容,以及LE至AN的反极性计费等消息。第八十三页,共113页。PSTN协议用于透明向交换机传输用户线状态信息。其中的LE部分负责完成呼叫控制和增值业务功能;AN负责用户线状态识别、铃流产生等功能。下面两个图分别表示呼叫从用户端发起和从交换机端发起的信令过程。第八十四页,共113页。PSTN用户端口功能模型第八十五页,共113页。

承载通路控制协议BCC为LE提供了一种向AN发出建立和释放连接的方法,这些连接可以在V5接口的特定时隙和特定AN用户端口之间指定分配。V5.2接口的BCC协议主要是用来将一特定链路上的承载通路分配给用户端口,从而实现V5.2接口的承载通路和用户端口的动态连接,并实现V5接口的集线功能。三种类型承载通道连接LE内和V5.2接口上基于呼叫的交换连接,AN内具备话务集线能力LE内基于呼叫的交换连接,V5.2接口上和AN侧为预连接,AN内不集线LE和AN内建立半永久连接第八十六页,共113页。

承载通路控制协议协议消息包括:协议标识符;BCC参考号:BCC进程号;用户端口识别符;ISDN端口和时隙识别符;V5时隙识别符;多时隙映射信息:ISDNUNI时隙映射和多时隙用户的V5时隙;拒绝原因:分配/释放原因等;协议错误:BCC协议错误消息;不完全的连接:在AN连接不可用时由审计模块Audit发给LE;第八十七页,共113页。

保护协议保护协议的功能就是提供对所有活动C通路的保护,再出现故障时,把逻辑同信通路切换到其他物理通信通路上,从而维护各种协议的C路径,极大的提高了V5.2接口的可靠性。根据V5.2的协议结构和复用原则,一个V5.2接口可以绑定多达16个2048kbps链路,从而在一个通讯通路中携带与多个E1链路相关的信息。这样,一旦通讯通路发生故障,就会直接影响一大批的用户(Customer)的通信业务,特别是对BCC协议、控制协议及链路控制协议而言。注意的是保护协议是用于保护通讯通路(CommunicationChannel),即在通讯失败时能可靠地进行倒换,不是保护承载业务通路。

第八十八页,共113页。C路径道逻辑c通路、到物理c通路的映射第八十九页,共113页。保护组1第九十页,共113页。保护组2第九十一页,共113页。

链路控制协议链路控制协议(LinkControlProt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