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的研究范文《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施行,新课改实验已经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新课改强调采用灵敏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传统的纸笔考试,用老师鼓励性的评语来促进学生开展,正是质性学生评价的表达。教学过程中老师使用的评语和课堂用语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开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中小学老师运用的评语,不管是书面评语,还是口头评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试图从教学理论出发,通过课堂观察、实物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小学高年级老师评语的现状进展了系统的调查。在部分教学观摩课和平时听课中,时常都能听到:“谁能答复这个问题?、谁还能说得更完善些?他的答复还有什么问题?答复的真好”等等这样一些老师的提问言语及评价语言。本人觉得这是诸多老师的一个通病,是一个共性问题。对此,笔者就对这些课堂的习惯用语及评价语言谈谈自己浅薄的想法。一、谁能答复这个问题在观摩课、展示课、公开课中这样的提问随处可见:“谁能答复这个问题?”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本能反响(如:举手示意、坐卧不安等)提问学生。从外表上来看,学生答复之时也有正确的答案。但深层地考虑一下,授课老师之所以这样提问,是因为他们更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否按自己的预设完成,课堂教学秩序能否得以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授课的老师都期望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传授最多的知识信息量。为此,老师预设了教学目的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和理解程度设计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并按照设计的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诸多听课老师的潜意识里只有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落实到位才能最终实现老师预设的教学目的达成,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公开展示课、教学研讨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怕在某个环节上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内容讲不完出现拖堂现象,尽管是这样也需要提问学生,但授课老师心理所期望的是学生答复的都是正确答案。其目的是让教学流程按部就班不耽误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基于这样的目的和认识在组织类似的课堂教学活动,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问能正确答复的学生。这样的提问外表上看似给了学生平等的参与时机,但老师更多的是无视了中等生、潜能生的存在。如“在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之后,学生一旦不能回正确答问题,老师的习惯做法是:要么打断学生的话让其坐下,要么急于替学生答复来完成内容。”虽然这样的课都能按老师的预设程序完成,从整节课来看也有不少学生参与,但都是老师引导学生往自己事先设计的那个套里钻,学生是被动地学习,没有自己的思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的表达。基于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假设老师换一种提问的方法:“谁想答复这个问题?”也许更有利于学生的开展,更能反映出老师对学生参与的期盼。尽管这样的问法,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可能导致课堂教学不能有序进展,但是,这恰恰是学生们最想要的学习气氛,这种气氛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才能,才能更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样的提问方式也许是新课程标准所想要的。二、谁还能说得更完善些根据老师的提问之后,面对学生不太理想的答复,随之而来的是:“谁还能说得更完善些?”在很多授课老师的潜意识里,这样的提问能更好地表达新课程理念,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认真考虑,加深对问题的深度理解。这样的想法也许不无道理有其合理性,但是,只要认真地反省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老师这样提问的目的还是对课堂秩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强烈欲望。“谁还能说得更完善些”外表上已有不少学生参与进来,最终找到一个更为全面的答案。但这种挑选式的提问得到名利双收的是最后一个学生,前面所有参与的学生答复的都失败得不到老师的终极认可。笔者认为当前学校诸多学消费生厌学心理与这种挑选时的提问有着直接的关系。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以大多数学生的失败体验来强化一个学生的成功,更不应该将一个学生的成功建立在诸多学生的失败之上。否那么,就会使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恶学校和学习,这种结果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犯的。三、他的答复还有什么问题在某个学生站起来答复之后,假设授课老师觉得学生的答复与他心里标准答案有出入。常常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他的答复还有什么问题?”,之后全体学生来挑选其中不够完善的地方,帮助此学生完善他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合作互助的意识和行为得到了培养,这种意识和才能的培养是老师想要的。但反过来一想,班级里很多学生沦为潜能生不是偶尔的,而是在这种不自信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自信,尤其是刚开场上学时,假设他担忧自己答复不完善,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补充,学生就容易失去参与的勇气,不敢再答复以下问题。这样,极易使这类学生形成“我不行、我没有才能答复以下问题”的思想。这种不良的思想一旦形成会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笔者认为,授课老师觉得学生的答复不够完善或者确实需要补充的时候,老师可否用商讨式来提问:“谁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基于这样的提问,学生应该是能承受的,因为谁都有不同的看法,谁都有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的补充和完善不是对前一个学生答案的挑剔和否认,这样的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们拥有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四、答复得真好面对学生的答复,老师要及时做出评价。评价的言语应有尽有,但授课的老师最习惯的是“答复得真好。”类似的评价的语言还有很多,诸如:“真会说!你真棒!真聪明!真是智慧星!答复的妙极了!”等等。在课堂上授课老师甚至还让学生们给答复好的同学屡次鼓掌以示鼓励。在授课老师的思想意识里,之所以这样做是在正向引导学生,是对学生的答复给予肯定和鼓励。确实,在很大的程度上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但是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当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频繁地使用“答复的真好”这种评价方法,经常对一个学生这样讲的时候,是否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呢?笔者认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灵敏多样以真正关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学生,让学生认可自己的学习的才能。尽管“真好”是一个褒义词,但含义广泛缺少针对性,久而久之,学生并不会认为自己真的做的很好。请看课堂上的这组对话。师:你觉得在孟郊的《游子吟》诗中,最能表达慈母爱的是哪一个句子?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对,这是这一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师生对话。表达的是典型的“课堂知识的权利关系”,老师成了“评判官”,对学生的知识,情感起绝对的评判作用,这种对话是“绝望的对话”。反思我们的课堂用语,更多的是用“对”或者“错”来评判学生,而对于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体验、才能与方法却没有投入更多的关注,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知学生的心灵体验。再看看我们的课堂常用语“今天你真棒!”“今天你真聪明!”就值得我们考虑,难道他就是今天棒,昨天或明天就表现不好、表现不聪明了吗?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佐腾学先生说:“当老师作为课堂的权利性存在驾驭并强化这种势力的时候,体验到的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无力与空虚;反之,当老师放弃课堂的权利,使自身无力化时,体验到的是作为理论主体的教育力量得到复兴的充实。”是的,我们的课堂用语,看似简单,其实像一颗晶莹的露珠,折射出老师对“课程”与“老师”的概念的理解,折射出老师的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纪 寄售 合同范例
- 约定双方合同范例
- 钢板艺术楼梯合同范例
- 2024年期茶山种植管理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标准企业顾问服务协议精简版版B版
- 雕塑公司合同范例
- 厂内叉车售卖合同范例
- 2024年智能化金蝶协议采购管理系统指南版
- 专项咨询合同范例
- 工装预定合同范例
- 陕西省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陕价服发【2014】85号)
- GHS化学品(含危险品)标签标志与象形符号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认识Shopify
-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件
- 2023年佛山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 中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及对策1000字
- 车间日常安全生产检查表
- SIwave电源完整性仿真教程
- 《西游记 》课本剧
- 树莓派机械臂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