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联部编版五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_第1页
吉联部编版五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_第2页
吉联部编版五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_第3页
吉联部编版五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_第4页
吉联部编版五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吉联小学电子备课本第三章(单元)第1课(节)总第21课时课题9猎人海力布授课日期学情分析到本学期为止,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但文章的关键词语,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辨析、理解与运用,进一步提高他们掌握字词的能力,以及借助词语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目标)1.自学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教学重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说一说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简要地讲给大家听!发言者每人1分种左右,要求把故事梗概说清楚。此过程看似无意,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尤其是“简要地说”更要求学生能抓住线索,理清条理,弄清故事大意,即抓住主要内容,此过程预计5-7分钟。二、读一读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是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吧!或朗读、或默读,或轻声读,课堂上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读。此时的读不是细读、精读。而是摸清脉络,弄清梗概的读,此过程约5-7分钟。三、写一写师:大家都已读过课文,下面请大家用10分钟的时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内容提要,约150字左右,要求故事完整清楚。有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写”比起“说”更郑重了些,而且每个人都参与了,动手了,练习把全文缩写150字的“内容提要”,实际就是在“抓主要内容”,而且又和“练笔”有机地结合实际起来,这样可以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此过程约为10分钟左右。四、议一议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们传颂。那么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下面请大家再细致地读课文,提起笔,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在全文中,有多处令人感动的地方值得深入体会。1第2自然段中“他热心帮助别人……敬爱他”2第3-6段中,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3第7-9段中,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及他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等。以上这些是备课时预想的“感动”语句,尤其海力布三次劝大家搬家的话要重点通过读、说来体会。文中还有许多感人之处,学生提出,教师相机引导。师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感悟,为后面表演打基础,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板书设计乐于助人9、猎人海力布见义勇为舍己为人分层作业布置教学后记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吉联小学电子备课本第三章(单元)第2课(节)总第22课时课题9猎人海力布授课日期学情分析学会简要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课文。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目标)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2.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学重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演一演师:同学们,为了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再现,请大家自由结合成“表演团”,先商量一下,然后把你们认为最感人的情节演一演,好吗此过程重在情感的熏陶、感染。如“救乡亲”一部分,学生要想:海力布只有三句台词,但情真意深,怎么演乡亲们会有什么想法,怎么演鼓励学生能根据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和创造性的表演,此过程约为10分钟。二、理一理师:同学们,学习了“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那么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呢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有曲折的情节,环节紧密相扣,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板书图示:“文似看山不喜平”,此环节意在使学生知道,一篇文章,一个故事要想写得生动,吸引人,要有曲折的情节,合理想象。三、编一编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故事开头续写故事,或者自己设计开头编故事。要求发挥想象力,把故事编得曲折动人,争当“编故事大王”!拟提供以下开头3--5个1“一个穷苦的青年,有一天上山砍柴,捡到一把金斧头……”2“一个孩子,得到了一幅画。忽然有一天,画上的东西活了……”3“一个穷人,一个富人,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分头上街去找温暖……”此处题目可教师拟几个,也可以让学生自拟,编写过程约15-20分钟。四、评一评评讲过程要注重大胆合理的想象,和曲折动人的情节,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适当点拨,约10分钟左右。板书设计乐于助人9、猎人海力布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文似看山不喜平”分层作业布置教学后记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吉联小学电子备课本第三章(单元)第3课(节)总第23课时课题10、牛郎织女(一)授课日期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这个故事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但学生对于社会制度的理解很难到位,在封建社会,社会底层人们眼中的幸福生活便是如此。这就是他们朴素的理想。粗茶淡饭,夫妻恩爱,是最起码的要求。可就是这,在当时也达不到。因为有王母娘娘这类的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他们讲究门当户对,完全剥夺了牛郎这类人的幸福和他们追求幸福的权利。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教学重点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教学难点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中明白故事的真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知道《梁祝》《夫妻双双把家还》吗2、很好,他们反映的都是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其实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早已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你知道吗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再学一个民间故事(板书:牛郎织女)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学生说出人物,师板书:(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织女)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1)哥哥嫂子牛郎课文第1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学生讨论交流。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用一个词表达自己对哥嫂的情感。再读(2)牛郎老牛课文第2自然段,“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老牛知恩图报,“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板书“舔”,教学“添”)老牛还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老牛还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其实这里,作者还使用了一个写作方法——铺垫。铺垫是为下文的出现而打下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它,后文会显得很突然。)(板书:铺垫)(3)牛郎织女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4-----6自然段)初评牛郎织女。-------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代表汇报自己的描述,集体评议。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三、复习巩固练习1、好,借助人物关系,让我们从内容上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写了一个(

)的故事2、出示:《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在

的帮助下认识了(

)。他们(

)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

)。牛郎(

),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

)。从此,(

),天长日久,他们(

)。3、生交流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写了什么”既做了细致的分析,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板书设计    10牛郎织女人物: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织女“舔”铺垫分层作业布置教学后记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吉联小学电子备课本第三章(单元)第4课(节)总第24课时课题10、牛郎织女(一)授课日期学情分析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故事内容和人物关系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应将重点放在情感和社会制度的品读上。在封建社会,社会底层人们眼中的幸福生活便是如此。这就是他们朴素的理想。粗茶淡饭,夫妻恩爱,是最起码的要求。可就是这,在当时也达不到。这一点或许让学生很难理解,所以需要对制度进行一定的理解。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目标)1、在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条理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做到内容完整,语句流畅。2、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人物性格,有感情朗读。3、通过想象鹊桥相会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拓展两首描写牵牛织女的诗歌,知道人们对于自由、幸福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进而了解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复述课文,感受人物特点。教学难点想象鹊桥相会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进而了解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在晴朗的夏天夜晚里,我们仰望星空,可以看见一条银色的天河,它就是银河。在银河东岸有一颗明亮的星星——牛郎星。在银河的西岸与牛郎星隔河相望的这颗明亮的星星就是——织女星。自古以来,人们对这两颗星星都怀有特殊的情愫,连唐代大诗人杜牧也在《秋夕》中这样描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出示,齐读)这篇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既然是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课前已经预习并读了这个故事,说说看,写了哪些人物人物关系1、牛郎和织女理清了牛郎和老牛的关系,下面该聊聊牛郎和织女了。他们在哪相识的那是一个怎样的环境看,古时候谈婚论嫁就晓得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牛郎和织女第一次就你看上了我,我看上了你,这叫一见钟情。2、牛郎织女和王母娘娘牛郎织女婚后的生活多么幸福美满呀!可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课文中安排王母娘娘出场了。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坏美满婚姻、拆散一对恩爱夫妻,请一个同学朗读有关段落(指名朗读第8、9自然段)。哇!(

)同学读得真是撕心裂肺呀!是不是你家的织女被抓走了请注意第9段中的一个叠词,

“狠狠”写出了王母娘娘的什么还有哪些词写出了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这一句要读出织女痛苦、难舍。(齐读第9小节)东汉乐府是这样咏叹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齐读)3、牛郎与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关系上,王母娘娘算是一个破坏者。读读文中对王母娘娘的描写吧。“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空……”4、牛郎与喜鹊。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真感人。(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板书:喜鹊)三、品读真情1、牛郎织女天河永隔,但是隔不断恩爱夫妻的真情。请看黄梅戏《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唱段(出示课件18):“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不过在织女和牛郎不屈不挠的斗争下,王母娘娘被迫答应他们每年可以相会一次。2、人间的喜鹊也被天上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感动了,它们纷纷加入了天河搭桥的志愿者队伍。“鹊桥”象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反抗专制势力的具体形式。四、课堂总结学习了这个民间故事,你一定收获了许多民间故事的乐趣,课后你可以多多去读读民间故事,那里有许多的不一样的魅力呢!板书设计10、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真情分层作业布置教学后记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吉联小学电子备课本第三章(单元)第5课(节)总第25课时课题11*、牛郎织女(二)授课日期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民间故事内容和人物关系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应将重点放在情感和社会制度的品读上。在封建社会,社会底层人们眼中的幸福生活便是如此。这就是他们朴素的理想。粗茶淡饭,夫妻恩爱,是最起码的要求。可就是这,在当时也达不到,这一点或许让学生很难理解。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目标)1认识“偎、衰”等10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教学重点1认识“偎、衰”等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王母——织女的外祖母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牛郎、织女----亲密爱人板书:牵手——分离——相会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1牵手(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板书:织女:善良

勤劳

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课件出示6)(赞叹、钦佩、祝福)(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生交流、汇报: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课件出示7)2分离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课件出示8)生总结,交流: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课件出示7)(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3相会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9)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四、质疑,深化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2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课件出示11)(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4为什么牛郎织女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板书:想象基于现实。)(课件出示11)

五、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六、拓展延伸这个故事古而有之,在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总在不断地变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天上的街市》,感受其变化。板书设计牛郎织女(二)

织女: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想象基于现实。分层作业布置教学后记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吉联小学电子备课本第三章(单元)第6课(节)总第26课时课题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授课日期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民间故事了解程度不一,但对阅读民间故事兴趣浓厚。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目标)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交际活动中。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丰富细节,甚至模仿人物的语气、动作等,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3让学生在充分亲近神话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神话传说的兴趣。教学重点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交际活动中。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丰富细节,甚至模仿人物的语气、动作等,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充分亲近神话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漫聊民间故事,激发兴趣。1同学们,神奇有趣的民间故事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谁来说说你最喜欢的民间故事的名字指名发言2是啊,惹人喜爱的民间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们就开一场民间故事会,让大家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会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出示课件1-6)小组活动,互相讲故事。1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讲一个民间故事,选出最好的在全班交流。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丰富细节,并填入人物对话等。3努力做到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如,不仅可以适当添加细致的人物形象的描绘,还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表情等。4各小组要对其他小组的故事进行评议,评议的要点如下:A主讲人所讲故事的情节是否完整;B讲故事时主讲人是否面向听众,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没有符合故事情节的动作展示;C主讲人声音是否适当,眼神和听众是否有交流。板书:讲故事三、小组推荐,组员汇报。生交流、汇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讲一个民间故事。板书:大家推荐故事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出示课件)师:孩子们,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民间故事,就像大千世界的一扇扇天窗,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遐想。亲近民间故事吧,它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想象。板书设计分层作业布置教学后记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吉联小学电子备课本第三章(单元)第7课(节)总第27课时课题习作:缩写故事授课日期学情分析缩写故事要忠实原文的骨架。这就是说,原文是叙述性的,有故事情节的,要保持原故事的基本构架。但是,又必须将原文缩短。缩后的文章仍然有头有尾,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这个要求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很难做到完整,表达很难精简,需要重点来训练。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目标)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2、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教学难点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出示故事《草船借箭》)同学们,谁能给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呢(学生看故事,自由发言)对比一下原来的故事内容和你们讲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讲的比原来的内容短)那么故事的情节完整吗(完整)你们能听清楚来龙去脉吗(能)像刚刚同学们这种用概括的语言来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就称为缩写。(板书:缩写)但是,口头表述的和我们书面表达的,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缩写故事。(板书:缩写故事)二、启发思路1、理解什么是“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理解什么是“改写和概括”(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结合实例,理解概念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删减: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删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保留)三、习作指导1、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2、来到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3、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5、哪些地方需要改写(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要怎么改(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剩下的内容要用什么方式缩写(概括)结合上面删减和改写的内容,概括这两个自然段。(海力布来到龙宫,龙王想送他珍宝表示感谢,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龙王稍加思索后就给他了。临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不要忘记刚才它说过的话,海力布谢过小白蛇便回家了。)除了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之外,还要注意两点:1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2改写之后的语言必须通顺。实践练习学生交流并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师巡视指导。习作点评选择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最好有优秀作品和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学生对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小结总而言之,缩写故事就是要注意以下三点: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3、要衔接自然,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板书设计摘录和删减缩写故事保留原意,浑然一体改写和概括分层作业布置教学后记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吉联小学电子备课本第三章(单元)第8课(节)总第28课时课题语文园地三授课日期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创造性复述故事、将情节说得更具体的练习,初步掌握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来把事情的经过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

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目标)1、懂得将学到的民间故事和家人、同学进行分享,创造性地复述故事。2、体会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练习将情节说得更具体。3、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教学重点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教学难点学习怎样把一个情节写具体。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本单元我们读了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故事呢(生答:《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2、读到好的故事,同学们是不是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文园地三。板书:语文园地三

二、交流平台

1、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过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同学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么有哪些好方法呢请大家齐读p45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再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2、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有三种方法:(1)可用第一人称来讲;

(2)可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3)也可进行大胆想象,续编故事。3、分小组讨论,先确定要用哪种方法来讲,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意见,教师巡视。4、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复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议。三、词句段运用1、先出示课本中相关部分左边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出示右边的词语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的两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2、思考:左右两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学生交流。(左边的是六字或七字成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右边的是四字成语,意思简练。)3、教师出示七字成语,让学生猜四字成语。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

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知人知面不知心(口是心非)四、日积月累1、学生齐读《乞巧》(板书:乞巧),师正音,指导朗读(注意读音:乞、霄、尽;区分“气”和“乞”,“霄”和“宵”)2、了解作者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诗人。福建人,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全唐诗》存其诗两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板书作者)3、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吗(七夕)4、师: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5、大家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所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