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小组讨论,能够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讨论等,能够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通过图片资料分析,能举例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体验交流生态系统稳定性5.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难点: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评价设计目标一评价:1.根据能否完整规范地用语言来描述生态系统如何进行自我调节来进行相应的评价。2.根据完成跟踪习题的程度及结果进行评价。目标二评价:1.通过小组合作回答问题一“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如何区别?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总结相应规律?,根据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正确程度,每个小组参与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参与人数情况等进行相应评价。2.对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来进行综合评价。3.根据完成跟踪练习的情况来进行评价。目标三评价:1.根据学生能否举例说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语言表达情况进行评价。2.根据课堂的学习日记以及完成相应的跟踪练习的情况来进行评价。目标四评价:通过提交的实验报告以及制作的生态瓶情况和跟踪练习来评价。目标五评价:通过调查问卷和跟踪练习来评价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预设课堂导入教师按照顺序向学生展示与草原相关的4张图片:夏季茂盛的草原,秋季枯萎的草原,火灾的草原,第二年春天的草原,然后提出问题:通过这些图片能够想到哪首古诗?认真观看图片,通过图片展示草原的变化,联想并朗读白居易的古诗《草》。并发现草原能够自我恢复。通过草原相关的4张图片,创设一种情境,学生很容易能够联想到白居易的《草》,然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既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又能够很自然地由草原的自我恢复,保持稳定导入到本节课中来。2分钟环节一自主学习组织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同时提出问题:在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哪些问题?归纳问题通过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交流展示。展示问题如下:1、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2、生态系统为什么有稳定性?3、生态系统如何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稳定性的?4、怎样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既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形成一系列问题串,以问题串的形式贯穿本节课的全部内容。8分钟环节二重点内容解决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生成教师提供三组材料:某森林生态系统材料一:气候干旱,对该系统中营养结构和物种数量影响不大,基本保持原状材料二: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材料三:局部大火,种群密度降低,但阳光充足,营养丰富,植物生长旺盛,生物种类和数量迅速恢复到原状。提出问题:从这些资料中能找到哪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组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展示。得出结论: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通过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材料,找出关键词,归纳结论,自己生成了稳定性的概念,能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6分钟生态系统怎样进行自我调节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和图片:(1)森林局部大火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2)适度捕捞后,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为什么不会减少?(3)森林中害虫数量为什么不会持续大幅度增长?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提出问题:1、每个案例是如何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2、怎样画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3、负反馈调节的例子还可以有哪些?小组合作讨论问题,画概念模型图,并进行交流展示。通过实例探究,尤其是植物-害虫-鸟这一典型实例,得出反馈调节的概念,然后分析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反馈调节的模型。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思考还有哪些实例属于负反馈调节。6分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教师提供鱼塘和黄土高原的资料和图片:1.池塘受污染,鱼类的数量因死亡而下降,鱼体死亡后腐烂,进一步加剧污染,引起更多的鱼死亡。即由于正反馈,污染越来越严重,鱼类死亡也会越来越快。2.黄土高原过度砍伐,森林的营养结构和生物种类,数量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很长时间也没有恢复正常。提出问题:从资料中能得出什么结论?阅读并认真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得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结论。教师提供黄土高原的资料和图片,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从而总结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3分钟环节三难点内容解决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教师提供池塘轻微污染和严重污染的两幅图片:提出问题:1、池塘受到轻微污染后,能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这是稳定性吗?2、如果池塘受到严重污染,会如何?停止排污后,池塘会出现什么变化?3、经过很长时间严重污染的池塘恢复原状,这是稳定性吗?4、这两种稳定性如何区分?观察图片并阅读资料,完成资料分析,思考回答问题。1.理解抵抗干扰,保持原状是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是恢复力稳定性。2.能够判断区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概念.通过池塘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两种不同情境的比较,让学生区分两种不同的稳定性,通过框架显示出稳定性的层次,再让学生通过概念连连看这一游戏环节,加深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的理解。7分钟总结规律图片展示:北极冻原抵抗力稳定性低,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高,草原恢复力稳定性强,森林恢复力稳定性弱,提出问题:1、为什么有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有的恢复力稳定性强?2、与森林相比,干旱对于森林影响不大,但对草原生态系统影响非常大,为什么?小组讨论,总结规律,并回答问题。总结规律: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在提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两者之间的规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3分钟总结区别与联系提出问题: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概念分别是什么?2、草原、森林生态系统是否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难点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总结,加深印象。3分钟环节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体系。认真思考、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2分钟环节五随堂训练做练习题,并布置作业,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认真做题,交流答案。通过随堂练习来强化知识,使学生能够应用本节内容来解决相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呼吁学生要保护地球。5分钟五、板书设计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发现问题挖掘问题二、小结:①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概念②怎样调节?稳定性自我调节负反馈③怎样提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④什么是负反馈调节?提高方法六、巩固练习1.(目标1)林木在低浓度范围内能吸收有毒气体,使空气得到净化,这个现象说明()A.植物具有应激性B.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C.生物具有适应性D.生物具有遗传性2.(目标1)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3.目标2)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自身的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A、抵抗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C、抗污染能力D、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4.(目标2)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由于自身的净化作用,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A、抵抗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C、抗污染能力D、抗干扰能力5.(目标3)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物种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6.(目标4)以下关于制作生态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C.把生态缸放在阳光直射的环境即可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的7.(目标5)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意义是()A.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B.提高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C.避免人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D.使生态系统朝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学情分析1.从知识储备分析:从整体内容上看,前面1到3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个体水平上保持稳定性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本节内容是有关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稳定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在对已经有的稳定性的经验的基础上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从心理承受度来看,学生接受稳定性这一概念应该是水到渠成。从具体内容上看,本节课的学习是在有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经验上进一步分析其稳定性,这样,既是对已有经验进行解释的过程,又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概念的过程。并且本节课涉及到的池塘、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并且对于相关系统的污染情况有所了解,所以学生有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基础。虽然学生对于稳定性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调节不熟悉,对于某些概念不能理解与区分,这些都是要在课堂中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的。2.从未来学习目标分析:学生对于怎样通过实验探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清楚,对于在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采用了怎样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不了解,对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很难理解,所以有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必要性。3.从难易度分析:本节内容比较简单,通过提供图片以及对资料的相关分析,学生能总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而对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区分,学生较难理解,所以这一难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才能突破。4.从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上日趋成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根据提供的科学史资料分析得出结论,也能够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如:污染,水土流失等来得出相关结论。并利用所学内容分析稳定性的相关事例,并且学生对于事物的探究有一定的热情,但是学生对于概念是怎样获得的不清楚,需要老师通过资料等让学生主动获取相关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效果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熟悉的古诗和图片导入,引导学生联系到草原生态系统能自我恢复稳定,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再依次解决。整体效果分析本节课最大的知识结节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学习与比较。通过池塘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两种不同情境的比较,让学生区分两种不同的稳定性,通过框架显示出稳定性的层次,再让学生通过概念连连看这一游戏环节,加深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的理解,化解教学难点。①在上课时通过画面和古诗的引导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到课堂中。②在整个课堂中气氛宽松活跃,采用的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精神处于适度的紧张中,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小组合作学生互动明显,能够自主地去探索解决问题,而不会处于盲然无目的的状态。③学生在找关键词时,有个别学生找不对,但是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及时找到关键词。学生在交流时非常完整而清晰地表达出每个案例是怎样自我调节的,这一点在我意料之外,可见小组合作效果显著。④学生在回答池塘重度污染后是否能够恢复原状时,认为不会恢复原状,直到我提出经过很长时间之后此生态系统是否会恢复时,才回答会恢复,这一点与我预先设想的不一样。⑤大部分同学能够画出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并且学生们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这个概念模型。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能够非常准确地用语言描述找到的规律,区别和联系,教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⑥临时调整:在用曲线图表示两种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时,预先的设想是有部分学生可能不会用曲线表达,打算让学生把曲线图展示出来,再用语言描述曲线表达的含义。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能够正确地用曲线表达,并且会用语言准确地描述曲线,这表明学生已经能够掌握这部分内容,所以临时进行了课堂活动调整,取消了这次的学生展示。二、课堂具体环节效果分析环节一---自主学习的评测效果分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具有能力。3、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当外界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1)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顺利找到答案,表明这部分内容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解决。(2)自主学习之后能够提出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2、生态系统为什么有稳定性?3、生态系统如何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稳定性的?4、怎样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说明学生能够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主动思考找到要探究解决的问题。环节二—--重点内容的评测结果分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生成资料分析:科学家对于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材料一:气候干旱,对该系统中营养结构和物种数量影响不大,保持原状材料二: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材料三:局部大火,种群密度降低,但阳光充足,营养丰富,植物生长旺盛,生物种类和数量迅速恢复到原状。思考:从以上材料能得出什么结论?二、理解生态系统怎样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的,并构建负反馈调节概念模型【小组合作】讨论下面三个实例是怎样进行自我调节的:(1)森林局部大火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2)适度捕捞后,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为什么不会减少?(3)森林中害虫数量为什么不会持续大幅度增长?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将实例(3)中的自我调节过程用文字、箭头表示出来(即负反馈调节概念模型)三、理解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材料:过度砍伐,森林的营养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很长时间也没有恢复正常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结论?对资料分析能准确地找到关键词,表明学生对于稳定性的概念已经能够理解。(2)能针对实例准确地描述生态系统是怎样进行自我调节的,并且能够构建负反馈调节概念模型,表明学生已经能够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所学内容解决相关问题。(3)相关思考题归纳表达清晰,表明学生能够通过资料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环节三----难点内容的评测结果分析一、情境展示一------抵抗力稳定性概念生成某池塘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该池塘生态系统能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二、情境展示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成如果池塘受到严重污染,会如何?停止排污后,池塘会出现什么变化?三、找规律(小组合作)思考:与森林相比,干旱对于森林影响不大,但对草原生态系统影响非常大,为什么?你认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的关系应该如何描述?总结规律:四、找区别与联系(小组合作)区别:抵抗力稳定性的核心是,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是。联系:草原、森林生态系统是否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稳定性稳定性营养结构复杂程度营养结构复杂程度(1)学生能根据池塘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情况,分析找到关键点,总结生成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2)小组合作80%的学生能总结出稳定性有关的规律,找出两种稳定性的区别和联系,并能用图表加以说明,说明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好。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五节,在必修三课本中位置靠后,本章教材是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基础上,以及必修三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上进一步阐述稳定性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微观到宏观对稳定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前面第一章到到第三章的学习,已经从个体水平上学习了生命活动的相对稳定,本节内容是从生态系统水平上学习稳定性的重要作用,是在前面刚学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相对稳定对于生态系统的意义。第4章《种群和群落》是学习本章的基础,生态系统是比种群、群落层次更高的生命系统,需要以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层次的生命系统的理解为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稳定性的研究从个体水平进入到生态系统水平,所以本节内容是对于稳态学习的拓展延伸。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教学难点是生态系统怎样进行自我调节以及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其中自我调节中负反馈调节的概念可以与前面第二章中激素调节的负反馈调节建立联系,此外学习本节内容是进一步学习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基础。在教学中,一是妙用图片和古诗导入到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探索欲望;二是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将本节内容全部通过提出的问题串连起来;三是通过资料分析和找关键词,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自动生成稳定性的概念;四是通过实例探究,尤其是植物-害虫-鸟这一典型实例,得出反馈调节的概念,然后分析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反馈调节的模型。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思考还有哪些实例属于负反馈调节;五是提供黄土高原的资料和图片,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从而总结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六是通过池塘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两种不同情境的比较,让学生区分两种不同的稳定性,通过框架显示出稳定性的层次,再让学生通过概念连连看这一游戏环节,加深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的理解。七是通过池塘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两种不同情境的比较,让学生区分两种不同的稳定性,通过框架显示出稳定性的层次,再让学生通过概念连连看这一游戏环节,加深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的理解,并且进行规律总结,把所学内容总结形成规律,便于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体现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课后反思一、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由“专利”走向“民主”,由“统一”走向“个性”,打破教师在讲坛上的“霸主”地位,渗透着民主意识。在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到“引导而不是拉拽”、“激发而不是压制”、“促进而不是代替”,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二、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采用了问题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解决了很多问题,体现了课堂的高效性。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授课中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归纳,总结,比较,情境设置,资料分析、讲述,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等,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后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随堂训练可以看到学生对于三个有关稳定性概念理解透彻,对于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也能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这一要求,我认真研读教材,并对学情进行了分析,制定了以下四个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小组讨论,能够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讨论等,能够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通过图片资料分析,能举例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节内容相对简单,要实现这四个目标并不难,重点是通相关的问题引导,情境预设,资料分析,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提高兴趣,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学生超出自己的预先设计,不仅能达到预定目标,而且能从另外的角度阐述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说明本届可的目标顺利达成。四、授课方式与技巧我觉得这节课设计的成功之处有三点: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挖掘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又不断生出新的问题,这个环节设计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贯穿课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作为了本节课的主线。在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我预期应该能够提出2个问题,结果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了5个问题,可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有较强的可塑潜力。②是在处理生态系统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这三个概念时设计得比较合理,注重于概念的生成过程,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学生找关键词,得出结论,最后归纳总结出相应的概念。③是针对于两种稳定性的区分运用了概念连连看这一小游戏环节,让学生清楚明了两个稳定性具体的区分,并通过小组合作成功地在两种稳定性之间找规律,找区别与联系。此外在一些小的细节上面也有比较不错的地方,例如板书设计得还是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最后通过小结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构建出来。五、教学评价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踊跃站起来自主回答问题,小组合作情况也非常不错,能看出来组员团结协作,热烈讨论,纷纷为争优秀小组而努力。但是在课堂中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应该采用多种方式综合性评价,此外要用更加有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肯定和鼓励。六、自身不足在学生展示交流的时候,对于学生的鼓励性评价语言匮乏,以后应该对于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多做深入地研究,另外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用语言来描述自己所设计的负反馈调节概念模型,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此外应该将其中的某些问题在合理的引导下让学生深入挖掘,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得到更全面的提升。通过本节课也让我认识到一点:课堂是动态的,不是工厂里机器的自动化生成产品,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不可控制的,激发学生思维的结果有时会出乎预料,教学活动和策略应该随着课堂变化随时做出适当地调整。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经过课堂实践才能知道自己教学设计的优劣之处。课后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A.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对稳定B.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对稳定C.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的各种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表明()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容易破坏⑥生态平衡不易被破坏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⑥ D.②④⑤3.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图A图B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4.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有复杂的营养结构B.能量的收支随季节而波动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反复进行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5.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6.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低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D.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7.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不正确的解释是()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8.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C.结构不可破坏性 D.功能绝对稳定性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弱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强10.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11.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物种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12.以下关于制作生态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C.把生态缸放在阳光直射的环境即可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的13.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林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14.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松毛虫繁殖力强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二、填空题(共58分)1.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根据此材料回答:(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灰喜鹊是______消费者;松毛虫属于第______营养级。(3)据调查,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材料二: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1)红树林的________稳定性较强而_______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3)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欧美国家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二或三条小鱼(或虾),底部有珊瑚、沙子,并生长着一些水藻。请回答:(1)这个生态球应放在__________的地方。(2)此球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__________。(3)小鱼和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4)此球有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的因为__________。4.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1)甲昆虫是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有一定的限度。(3)预测当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和森林光合作用产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稳定性。答案解析1.解析:选D,考察稳定性的概念。2.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3.解析:选C。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4.解析:选D。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关键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使自身保持动态平衡。5.解析:选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及稳态。它不仅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的特点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内的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平衡,这种调节往往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来实现。6.解析:选C。7.解析:选B。营养结构复杂表明物种丰富,动植物种类多,受到外界干扰时自动调节能力大,抵御外界的能力强,故a为抵抗力稳定性,且一旦破坏恢复原来状态的难度较大,b为恢复力稳定性。8.解析:选B。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9.解析:选A。从诗句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草木枯萎后,即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但是春天环境适宜的时候草木又再度生长出来,草原又恢复往日的生机。由此看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10.解析:选B。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大11.答案:C指导: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而且干扰甚至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原有稳定性,不能使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干扰了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反而降低了稳定性,这是因为演替过程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只有增加物种数日,使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食物网增加,使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解析:选C。构建人工生态系统不仅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所选择的生物的生存能力以及数量,还需要有阳光提供能量,但不可将生态缸放在阳光下直射,以免缸内温度过高导致生物死亡,应将其放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中,这样才能维持人工微生态系统的稳定。13.【解析】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分解者可将生产者、消费者残骸中遗留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归还无机生物界,可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如果缺少.整个生态系娩平衡状态难以维持,寒带地区由于气候、温度等原因,土壤中分解者的数量活动相对较少,森林中的遗体残骸相对较多。人工火烧,在一定程度上类似分解者的功能,目的是加速残枝落叶的分解-过程。【答案】C14.答案:C指导: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大。人工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小,抵抗力稳定性差,易受松毛虫危害。1.解析:一个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即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人工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更容易爆发松毛虫害,是因为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生物数量少,营养结构单一。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害虫的天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车的应急预案
- 建筑工程工法管理办法
- IT行业外包安全管理办法
- 《Excel数据获取与处理实战》 课件 第8章 宏和VBA
- 2022年大学心理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期中考试试卷-附解析
- 2022年大学法医学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2年大学能源动力专业大学物理下册开学考试试卷D卷-附解析
- 2022年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D卷-含答案
-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护理
- 2022年大学林业工程专业大学物理二期中考试试卷D卷-附解析
- 中药项目投资合同范例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 假期补课协议书
- 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系统开发合同
- 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 (必练)广东省军队文职(经济学)近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含羞草天气课件
- 2024年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五套)
- 22《鸟的天堂》课件
- 农业灌溉装置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