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沟大方田堰塘防渗工程施工设计总说明_第1页
杨家沟大方田堰塘防渗工程施工设计总说明_第2页
杨家沟大方田堰塘防渗工程施工设计总说明_第3页
杨家沟大方田堰塘防渗工程施工设计总说明_第4页
杨家沟大方田堰塘防渗工程施工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总说明第8页施工设计总说明工程概况本工程建设内容仅为杨家沟大方田堰塘防渗工程,不包含坝体回填等土石方和景观部分。大方田堰塘库容<10万m3,按Ⅴ等工程进行设计,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一般规定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但不限于):《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20);《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189-2013);《水电工程土工膜防渗技术规范》(NB/T35027-2014);《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2014);《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GB/T17642-2008);《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2014);《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SL/T792—2020);《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2016);《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本“技术要求”应与以上及其它现行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结合使用,对“技术要求”中未明确规定或未详细叙述处均按上述技术规范执行。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测量工作。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纸或本“技术要求”中相关内容存在异议时,应及时向业主、监理、设计单位提出意见,但在设计单位未回复前或未接到设计通知书、图纸时,不得在施工中更改设计。施工中若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前期地勘资料有较大出入,应及时通知监理、业主、设计三方。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记录和有关资料、报告等的整理、编制工作,并为工程验收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施工单位应按有关技术规范提交相应单项工程竣工资料和报告。本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包括招标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中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中应采用经市、部级鉴定并经实践证明确实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3、土石方开挖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测量工作。3.1土方开挖3.1.1一般规定开挖前,施工单位应对现状地形进行复核。施工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进行测量和放样,其内容包括:(1)布设施工测量控制网;(2)开挖前的测量和放样;(3)为确保设计开挖轮廓准确性而进行的测量放样;(4)为核算工程量而进行的测量;(5)为提供竣工资料而进行的测量;(6)按监理工程师或设计文件确定为其它目的而进行的测量和放样。测量和放样除满足现有规范要求外,还须遵循下列规定:(1)开口轮廓位置和开挖断面应严格按施工详图放样,保证开挖形态。(2)开挖竣工地形测量的范围、比例不小于施工详图相应的范围和比例;(3)实测竣工断面图的位置应和施工详图对应,并具相同比例。3.1.2土方开挖(1)边坡及基础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挖方法,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应避免边坡稳定范围形成积水。(2)土方所有开挖均应在旱地进行。应正确选定比降、排水措施,场地散水应集中通过临时排水管排出施工区;开挖边坡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降低地下水位措施和施工条件等情况,经稳定验算后确定,并制定保护边坡稳定措施。软基开挖应避开雨季施工,如遇降雨情况,应做好边坡保护及排水措施。(3)使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应适当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以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无论表面出现何种原因产生的较严重缺陷,施工单位均须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予以特殊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增加开挖、回填等。(4)开挖弃渣不得影响边坡稳定,应避免二次出渣。(5)边坡开挖应严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满足相应规范、合同技术条款和设计文件的要求,避免超、欠挖或倒坡。(6)永久建筑物的边坡开挖必须符合施工图纸规定。如果开挖中出现不利地质条件变化,施工单位应通知监理工程师,会同业主和设计方共同研究处理方案。(7)开挖料部分经筛选后可用于回填。(8)防渗体坡面开挖后需整平,对地基进行统一碾压,采用轻型机械或辅以人工铺料、羊角碾轻度碾压使其承载力不小于200Kpa。(9)当开挖过程中遇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及时研究处理。3.1.3、石方开挖(1)水工建筑物岩石地基建基面开挖,不得采用爆破法施工。(2)基础不允许欠挖,开挖后的岩石表面应干净、粗糙。建基面岩石的完整性和力学强度应满足施工图纸的规定。(3)建基面上不得有陡坎尖角;结构面上的泥土、锈斑、钙膜、破碎和松动岩块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岩体等均必须采用人工清除或处理。(4)基础开挖后达建基面高程后,实际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与施工图纸中所示有出入时,应依据实际情况,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送有关资料,以利监理工程师会同设计单位优化或调整处理措施,施工单位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和设计处理要求进行施工。4、土石方回填4.1一般规定(1)水溶盐含量大于5%、有机质含量大于1%的土料、干硬性粘土、分散性土、软粘土、淤泥土、膨胀土、建筑垃圾等特殊土料等不应作为回填料使用。(2)铺层厚度不得超径、超厚,洒水量等均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与岸坡接合处的料物不得分离、架空,并对边角加强碾压,每层填筑必须在前一填筑层(含坝基岸坡处理)验收合格后进行。现场观察、检查施工记录和检查验收合格证。(3)填筑层铺料厚度不得超厚,亦不应小于规定厚度的10%;分区能均衡上升,大粒径料无集中现象,填筑尺寸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分层压实并抽取干密度,检测点的合格率应大于或等于95%,不合格值不得小于设计干密度的0.98。(4)雨季施工,应检查施工措施落实情况。雨前应检查坝面松土表层是否已适当压实平整;雨后复工前应检查填筑面上土料是否合格。4.1粘土保护层(1)粘土保护层:本次保护层采用开挖的粘土料经过筛分后摊铺、人工碾压,厚度为1m,筛分后的粘土其技术特征如下:矿物含量:宜高岭土>伊利石>蒙脱石;塑性指标:宜5-25;自由膨胀率:宜<50%;活性指标:宜<0.8;阳离子交换量:宜50meg/100g;CaCO3含量:宜>1.5%;颗粒级配>1mm级不宜使用;1~0.05mm粉粒级,宜≤30%;0.05~0.005mm粉粒级,宜30%~70%;<0.005mm粘粒级,宜10%~35%;有机物含量:宜<1%。(2)土工膜铺设及连接施工结束并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粘土保护层施工。(3)上保护层结构型式、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4)采用土石料结构,铺料应单边推进,依次进占摊铺,卸料高度不超过50cm。施工机械设备不得在土工膜上直接碾压;保护层材料搬运、摊铺设备型号应通过生产试验确定,设备大小以不破坏土工膜为标准,具体设备选用可参照厂家技术要求;与土工膜直接接触的土石料不得夹杂任何有损坏土工膜的尖锐物、块石、预制棱体等,粘土保护层摊铺后进行人工碾压。(5)坡面保护层应自下而上、分块分区依序进行施工。(6)禁止试验损伤土工膜的工具,材料及器具须轻拿轻放,不得高抛或投掷。4.2人工细沙(1)人工细砂垫层:采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人工细砂,渗透系数不宜小于5×10-3cm/s,干密度不小于1.80g/cm3,粒径小于1mm,无棱角,厚20cm;(2)摊铺碾压后表面不平整度不应大于3cm。4.3碎石排水持力层碎石排水持力层:碎石排水持力层厚50cm,采用弱风化或新鲜灰岩料,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30MPa;要求持力层级配连续,最大粒径不大于80mm,粒径<5mm的颗粒含量45%~55%,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为4%~8%m,设计干密度2.1g/cm3,孔隙率21%,渗透系数大于5×10-2cm/s。5、地基处理5.1地基碾压夯实(1)天然土质地基内的植物根等杂物必须清除至其表面5cm以下。(2)天然土质地基存在对土工膜有影响的特殊菌类时,应用土壤杀菌剂处理。(3)砂砾石、级配碎石垫层和天然土质地基,应在土工膜铺设前按设计要求碾压密实。(4)防渗体坡面开挖后需整平,对地基进行统一碾压,采用轻型机械或辅以人工铺料、羊角碾轻度碾压至无明显沉降,使其承载力不小于200Kpa。5.2帷幕灌浆5.2.1一般规定(1)蓄水前,应完成蓄水初期最低库水位以下帷幕灌浆并检查合格;(2)灌浆压力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在压水试验、灌浆前、灌浆期间、以及灌浆施工全部结束后,均应监测被灌岩体的抬动情况,沿线每隔10.00~15.00m布置一个抬动观测孔,抬动变形累积允许值200μm。(3)灌浆宜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浆,帷幕灌浆所用水泥的细度宜为通过80μ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当采用水泥灌浆达不到设计防渗要求时,可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其他材料灌浆。5.2.2钻孔(1)防渗帷幕须待基座混凝土浇筑达到其完建高程和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钻孔灌浆。(2)帷幕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单排孔帷幕应分三序灌浆,一序孔中每隔16~24m或该排孔数的10%布置先导孔。(3)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帷幕灌浆时,同一排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间钻孔灌浆高差不应小于15m。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进行帷幕灌浆时,相邻的前序孔灌浆封孔结束后,后序孔方可进行钻进,但24小时内不应进行裂隙冲洗与压水试验。(4)灌浆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不应大于10cm,孔深不应小于设计孔深。(5)帷幕灌浆中各类钻孔的孔径应根据地质条件、钻孔深度、钻孔方法和灌浆方法确定,终孔孔径不宜小于φ56mm;(6)帷幕灌浆孔均应全孔测斜。垂直的或顶角小于5°的帷幕灌浆孔,其孔底偏差值不得大于表5-2-1规定的数值:帷幕灌浆孔孔底允许偏差表5-2-1孔深(m)2030405060>60允许偏差(m)单排孔0.250.450.701.001.301.50多排孔0.250.500.801.151.501.505.2.3灌浆(1)防渗帷幕伸入基岩相对不透水层(qu≤10Lu)5.0m。(2)当采用循环式灌浆法时,射浆管应下至距孔底不大于50cm。(3)帷幕灌浆段长度宜为5~6m,具备一定条件时可适当加长,但最长不应大于10m,混凝土基座和基岩接触处的灌浆段长宜为1~3m。(4)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注并待凝,待凝时间不宜少于24h。(5)根据现场压水试验进一步确定灌浆范围。5.2.4特殊情况处理(1)帷幕灌浆孔终孔段透水率大于设计规定值时,应同时业主、监理、设计等处理。(2)灌浆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尽快恢复灌浆。如无条件在短时间内恢复灌浆时,应立即冲洗钻孔或进行扫孔,再恢复灌浆。5.2.4质量检查帷幕灌浆检查孔数量取灌浆孔总数的10%左右,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14d后进行,检查孔应自上而下分段钻进,分段阻塞。6、混凝土施工6.1一般规定1)在气候不适宜或无法正常进行浇筑作业时,不应进行混凝土施工。2)在任何部位浇注之前,建基面的杂物泥土以及有害淤泥等均应清除,对不良地基应采取处理措施,并洗净浇注面,才能进行下一工序。3)混凝土浇注前应详细检查仓内模板、钢筋、预埋件、永久施工缝及浇注准备工作,并做好施工记录,经监理验收后方能浇注。4)混凝土应按顺序和方向分层浇注,浇注面大体水平。同时要求模板架立要稳,表面光洁平整,接缝严密,缝内止水达到规范要求,不漏水不渗水。5)混凝土施工要求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混凝土施工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按工作缝处理。6)施工前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试验。施工时,混凝土配合比、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凡不合格的混凝土料严禁入仓。施工用水泥标号不低42.5级,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运至工地水泥应有制造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使用前应对其安定性、强度等指标进行抽检,检验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7)拌制砼时,必须严格遵守经配合比试验后签发的砼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8)砼拌和用水、砂、骨料必须满足现行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6.2混凝土运输6.2.1混凝土的运输原则1)混凝土运输设备应根据施工条件选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或过多降低坍落度。2)运输不同标号的混凝土时,应在运输设备上设备明显的标志,以免混仓。3)运输过程中,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或减少转运次数。因故停歇过久,混凝土产生初凝时,应作废料处理。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中途加水后运入仓内。4)不论采用何种运输设备,当混凝土入仓自由下落高度大于2m时应采取缓降措施。6.2.1混凝土的运输1)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及减少转运次数,其运输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2)在倾斜面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浇筑,并使浇筑面保持水平。仓内的泌水应及时排除,禁止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严禁在流水中浇筑混凝土,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硬化之前不得受水流的冲刷。3)浇入仓内的混凝土应随浇随平仓,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积时,应均匀地散铺于砂浆较多处或未经振捣的混凝土上,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内部蜂窝。6.3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1)已浇好的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2.5MPa前,不得进行上一层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2)混凝土表面应加工成毛面并清洗干净,排除积水,铺设2~3cm厚相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后,方可浇筑新混凝土。6.4冬、雨季施工(1)施工中遇雨,料堆、混凝土的拌和、运输等均应采取蓬布遮盖措施。(2)施工期间,当降雨量小于5mm且坝坡面无淌水,对骨料加强含水量的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中的加水量后,一般可继续施工。(3)当降雨大于5mm或坝坡面出现淌水时,应停止施工,及时将仓面积水排走,并采用塑料薄膜、蓬布保护仓面,防止雨水的冲蚀。雨停继续浇筑之前,需将模板前被雨水侵蚀的混凝土重新振捣两遍,若停歇时间超过4小时,则按施工缝处理。同时,必须及时测定骨料含水量,调整配合比中的加水量。若仓面混凝土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必须将雨水冲蚀的混凝土彻底清除干净后,才能够继续施工。(4)应尽量避开在低温季节浇砼,当日平均气温在5℃以下或日最低气温在-3℃以下时,浇筑混凝土必须采取低温浇筑施工措施。(5)坝面混凝土宜在温度22℃左右、湿度70%以上时段浇筑为最佳。(6)混凝土一脱膜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待混凝土初凝后掀开薄膜覆盖上草袋或草帘并洒水养护。6.5混凝土模板拆除的期限,应遵守下列规定:(1)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并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才能拆除。(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至少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才能拆除。6.6混凝土自然养护1)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浇筑完毕后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2)混凝土的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盐水泥或矿碴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于7d。(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4)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6)当采其它品种水泥,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2)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十,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塑料布覆盖严密,并应保护塑料布内的凝结水。混凝土的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养护时,宜涂刷保护(如薄膜养生液等),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3)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6.7混凝土质量检查1)混凝土在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1)检查拌制混凝土所有的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检查混凝土在浇筑地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2)在每一工作班内,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2)检查混凝土质量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3)评定混凝土强度应采用标准试件的混凝土强度;4)用于检查结构件混凝土质量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件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拌制100盘且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规定进行。7、土工膜施工7.1一般规定本次复合土工膜防渗结构体自下而上主要由碎石排水持力层、人工细砂垫层、复合土工膜、粘土保护层四层组成。复合土工膜采用两布一膜,土工布具有隔离,排水及加筋防护作用,土工膜具有封闭、防渗作用。复合土工膜:复合土工膜采用耐腐蚀、耐低温、抗冻性好、单幅宽带大、易焊接的聚乙烯(PE)复合土工膜,产品名称:FN2/PE-20-600-0.6,(PE复合土工膜,标称断裂强度20KN/m,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2层,非织造土工布总面积质量600g/m2,膜厚0.6mm),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下表要求:表7.1-1复合土工膜物理力学性能表序号项目指标1标称断裂强度/(kN/m)202纵横向标准强度对应伸长率/%30~1003CBR顶破强力/kN3.24纵横向撕破强力/kN0.75耐静水压力/MPa1.26剥离强度/(N/cm)67垂直渗透系数/(cm/s)k≤1×10-118幅宽偏差/(%)-17.2一般规定土工膜防渗工程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根据工程结构和设计要求,绘制土工膜铺设顺序和分区块图。(3)清除铺设场地范围内各种锥形、尖锐杂物。(4)作业范围周边应做好安全防护围挡。(5)连接、检测、修补人员均经过专项培训,并考核合格。土工膜在储运中,应有防紫外线辐射的外包装,应保证土工膜不破坏、不沾污、不受潮、防淋雨。每卷土工膜应有醒目的标志牌,标志内容包括: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代号、产品等级、产品规格、生产批号、执行的标准号、生产日期、卷长和净重、检验合格证。土工膜在现场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不得遭受阳光照射,并远离热源。存储期限从生产之日起不超过一年。土工膜使用前应检查产品的检测试验报告。施工前应对土工膜的外观、厚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进行抽样检测。同一批次产品抽样率应不少于交货卷数的5%,且最少不低于1卷。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土工膜施工宜在5℃以上、35℃以下,风力5级以下并无雨、无雪、无沙尘天气进行。若遇特殊环境需要施工,应在正式施工前进行工艺试验,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施工工序安排应符合以下规定:(1)土工膜的施工应在下支持层结构验收合格后进行。(2)进行下一道工序或相邻部位施工时,应对完工部位的土工膜妥善保护。(3)铺设开始后,严禁在可能危害土工膜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开挖、放炮、凿洞、电焊、燃烧、排水、运输等交叉作业。土工膜焊接前,应对已铺设土工膜的外观质量进行100%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土工膜不得使用。土工膜施工质量评定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混凝土、岩石基础,必须对凸起、凹坑、裂缝等部位应进行修补或填平处理,修圆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下部土工织物宜采用平搭法、丁缝法连接。平搭法搭接宽度应不小于25cm。丁缝法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cm,搭接头宜位于土工织物底部。土工膜摊铺前,应清除杂物在织物中的段针头等尖锐物。7.3复合土工膜施工前要求复合土工膜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下支持层、排水排气系统完成并验收合格。(1)已进行下料分析,已绘制土工膜拼接详图。(2)土工膜铺设、拼接、锚固工艺参数已确定。(3)土工膜及辅助材料经过检测,质量合格。(4)土工膜临时保护措施已落实。土工膜铺设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应按照设计确定的顺序和方向分区、分块铺设。纵向接缝应铺设在平面处。(1)宜采用人工配合卷扬机、专用运输小车等铺设。(2)膜块间的接缝,应为T形,不得做成十字形。幅间接缝错开距离不小于50cm。(3)铺设时,应平顺、松弛适度,与下支持层贴实,不宜褶皱、悬空。特殊部位需要褶皱布置时,应另作专项处理。(4)应随铺随压,在膜的边角处每隔2m~5m放1个20kg~30kg的砂袋压重。(5)坡面铺设时,土工膜在坡顶和坡底应予锚固,临时压重物不应在坡面上滚动下滑。(6)铺设时,应根据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和产品说明书要求留足够余幅,以便拼接和适应气温变化。(7)土工膜应随铺随检查其外观质量,标识、记录并修补检查出的轻微缺陷。土工膜外观存在质量缺陷,应按设计要求处理。采用焊接连接方式的土工膜应符合以下要求:(1)焊接型式宜采用缝宽2×10mm的双焊缝搭焊。跨沟槽、转角等特殊部位及修补可采用单焊缝焊接。(2)焊接应采用自动调温、调速的焊机。焊接过程中,应针对环境条件的改变及时调整焊接参数。(3)焊接前,应在现场进行小样条试焊,初步确定焊接温度和速度。试焊成品应在现场进行张拉检验,接缝焊接强度应不低于母材强度的85%。(4)焊接前应将焊缝搭接面清洁干净,做到无水、无尘、无垢。上下层接缝应平行对正。(5)焊缝部位上下膜应熔接为一个整体,不应有虚焊、漏焊。(6)焊接接缝2h内不得承受任何拉力。T形接头宜加盖圆形补丁方式处理。补丁材质与主膜相同,直径不小于25cm。补丁应与主膜采用粘接或焊接连接。土工膜母材缺陷应修补。针眼、孔洞、碳化部位可采用补丁修补,虚焊、漏焊可重新焊接或粘接。补丁修补采用主膜相同材质的土工膜。土工膜与混凝土、基岩等锚固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锚固结构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锚固部位土工膜两侧的填料应填压密实。土工膜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范围严禁烟火,加热工具应设置隔热装置。(2)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作业范围,作业人员禁止穿钉鞋、高跟鞋及硬底鞋在土工膜上踩踏。(3)拼接、检测、修补等设备、工器具使用完毕不得直接放置在土工膜上。(4)铺设土工膜时,严禁折压。(5)低温时段焊接时,焊缝应及时保温覆盖。(6)上保护层施工应在土工膜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及时跟进,若不具备条件应采用临时保护措施。复合土工膜上下层土工织物宜采用丁缝法连接。7.4复合土工膜接缝质量检测土工膜连接后,应及时对全部接缝、接缝结合点和修补部位的接缝质量进行检测。接缝质量检测应随施工进度同步进行。土工膜外观、接缝、锚固质量均应检测,检测率应符合设计要求。目测法、充气法、真空法是土工膜接缝和T形接头质量检测的基本方法。所有接缝采用目测法100%检查,并可选择充气法、真空法、抽样法和压力箱法抽样检测,也可采用电火花法或超声波法检测。检测设备可采用气压式检测仪、真空检测罩、压力箱、拉伸仪、电火花金属刷、超声波发射仪。接缝质量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目测法。检查接缝是否漏焊,拼接是否清晰、均匀,是否有烫损、褶皱、夹渣、气泡、漏点、熔点或焊缝跑边。接缝及检测出的质量缺陷或有怀疑的部位均应进行定位测绘和标记,并分别编号、详细记录。(2)充气法。双道焊缝采用充气正压检测。充气压力根据膜厚度宜控制在0.1Mpa~0.25Mpa、保压1min~5min。压力无下降,表面焊缝检漏合格。(3)真空法。T形接头及缺陷修补部位采用真空法检测,抽真空至负压0.02Mpa~0.03Mpa,静观30s,负压无明显下降,接缝部位密封液不起泡即为合格。(4)电火花法。对单焊缝可采用电火花检测。焊缝检测时,以检测仪金属刷之间不发生火花位合格。(5)超声波法。焊缝可采用超声波进行检测。检测时,以超声波发射仪荧光屏显示结果判定标准(6)抽样法。抽样法进行室内拉伸试验。试验时,每1000m2~20002取一现场接缝试样进行拉伸实验,一接缝强度不小于母材强度的85%为合格。(7)压力箱法。锚固结构采用压力箱进行渗漏检测。压力箱加水加压至设计水压,稳定压力达到设计要求时间,水压为降低则判定质量合格。检测完毕,应对检测时所做的充气打压穿孔用挤压焊接法修补。、检测过程及结果应详细记录并标识在施工图上,且在土工膜检测部位醒目标识。接缝质量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按要求处理,并对处理部位进行复检。8、分缝止水(1)衬砌现浇素混凝土每10m或结构变化位置设一伸缩缝,缝内设铜片止水带并采用沥青杉木板填缝。成品嵌缝填料应抽样检验其主要技术指标。同嵌缝填料接触的砼表面必须平整、密实、洁净、干燥,嵌缝材料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保护,外露铁件应割除。缝面应干燥,先刷冷底子油,再按序粘贴缝面填料,其高度不应低于混凝土收仓高度。缝面填料要粘贴牢靠,破损的应及时修补。(2)所采用止水材料,其性能必须满足《水工建筑物止水带技术规范(DL/T5215-2005)》规定且由有资质的检验部门检验合格,经监理认可,方能在工程中使用。其原材料的品种、生产批号、质量等均应记录备查。采用代用品时,须经过试验论证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3)施工前,应对止水带进行焊接试验或连接试验,确定连(焊)接工艺和连(焊)接材料,安装止水带时,应仔细检查止水带的连(焊)接质量,不合格的接头应及时返工。(4)止水片应与混凝土接缝面垂直,其中心线与接缝中心线允许偏差为±5mm。对止水带附近的砼进行浇筑时,应指定专人平仓振捣,并有止水带埋设人员监护,避免止水带变形变位,止水带不应穿孔拉挂固定,并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移位或扭曲。(5)靠近止水带的混凝土,应剔除粒径大于40mm的骨料,止水片下面及周围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以确保混凝土同止水片紧密结合,避免止水片周围形成空穴。(6)止水铜片(带)的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分层、裂纹起皮、起刺、气泡、压折、夹杂和绿绣。铜止水片(带)的主要物理力学特征如下:表8.1-1铜片止水物理力学指标表项目单位指标抗拉强度(MPa)≥205延伸率(%)≥20冷弯冷弯180°不出现裂缝,在0°~60°范围内连续张闭50次不出现裂缝比重g/cm38.89熔点℃1084.5厚度mm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