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D项目操作解析_第1页
EOD项目操作解析_第2页
EOD项目操作解析_第3页
EOD项目操作解析_第4页
EOD项目操作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OD项目操作解析一、什么是EOD?二、EOD有哪些支持政策?三、哪些领域EOD项目支持入库四、EOD项目如何谋划实施?五、有代表性的EOD理念实施案例六、EOD模式如何应用?七、EOD模式的实施路径?八、EOD项目如何高效推进?九、怎样的入库项目更易获得金融支持?十、储备库带给EOD的变化?十一、EOD项目如何自平衡?一、什么是EOD?(一)“EOD”含义EOD(Ecology-OrientedDevelopment),又称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二)EOD核心要义EOD是一种实施理念,而并非是一种投融资模式。EOD项目可以采用政府债券、政府投资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组建投资运营公司、开发性金融、环保贷等多种投融资模式。EOD旨在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缺乏资金来源渠道、总体投入不足、环境效益难以转化为经济收益等瓶颈问题,推动实现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提升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EOD的核心包含“融合”“一体化”“反哺”三点。这里提供一个案例便于大家理解: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下辖青山村,人口2600余人,距离杭州市中心42公里。村内三面环山、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接近80%,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青山村附近的龙坞水库建于1981年,常年为青山村及周边村庄提供饮用水,水库上游2600亩的汇水区内种植了1600亩毛竹林。上世纪80年代起,周边出现很多毛竹加工厂,为增加毛竹和竹笋产量并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村民在水库周边的竹林中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造成了水库氮磷超标等面源污染,影响了饮用水安全。2014年开始,生态保护公益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以下简称TNC)等与青山村合作,采用水基金模式开展了小水源地保护项目,通过建立“善水基金”信托、吸引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自然教育基地等措施,引导多方参与水源地保护并分享收益,逐步解决了龙坞水库及周边水源地的面源污染问题,构建了市场化、多元化、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了青山村生态环境改善、村民生态意识提高、乡村绿色发展等多重目标。本项目通过组建“善水基金”信托,建立多方参与、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构建水源地保护与乡村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并通过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方式,扩大生态“朋友圈”和影响力。2015年,TNC联合万向信托等合作伙伴,组建了“善水基金”信托并获得33万元的资金捐赠,用于支持青山村水源地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等,第一个信托期为2016—2021年。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水基金(WaterFund)运行模式,“善水基金”信托建立了由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运行结构和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上述的做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青山村及龙坞水库的水质逐步提升,生态物种逐渐丰富;社会影响逐步扩大,青山村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基地的社会吸引力不断提升,每年组织200余次自然体验和志愿者活动;生态产业初具规模,水基金每年运营的直接收入超过100万元,为村民补偿金及水源地保护项目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及就业;构建了一个由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借助水基金和各种形式的保护协议,青山村搭建了一个多方参与、共同磋商的开放性协作平台,形成了“保护者受益、利益相关方参与、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多赢局面。二、EOD有哪些支持政策?

环境部从2018年即开始提出了EOD模式的倡议,时至今年,多部委陆续出台EOD相关政策,中央重视程度逐增。

表:EOD政策时间线一览表时间部门文件主要发布内容2018.08环境部《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步深化“放改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开展EOD模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旅游、城镇开发等产业融合发展,在不同领域打造标杆示范项目。2019.01环境部、全国工商联《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EOD)模式和工业园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2020.09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训壮人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等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环境治理服务水平,推动环保产业持续发展。2020.09环境部、发改委、国开行《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向各地区征集EOD模式备选项目。2021.02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坚持市场导向”,在绿色发展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性作用”和“各类市场交易机制作用”。2021.04环境部、发改委、国开行《关于同意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的通知》同意36个项目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作。2021.10环境部、发改委、国开行《关于推荐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5项申报条件(需同时满足),每省申报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个。重点支持实施基础好、投资规模适中、项目边界清晰、反哺特征明显、环境效益显著试点。2021.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明确社会资本通过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明晰了参与程序,鼓励社会资本重点参与五大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发展生态产业。2021.11财政部《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奖补资金采取项目法分配,工程总投资10–20亿项目奖补5亿元;20-50亿奖补10亿;50亿以上奖补20亿元。用于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的奖补资金采取项目法(5亿以上奖补3亿)或因素法分配。2022.4环境部《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要求推进适宜金融支持的重大生态环保项目谋划,建设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并明确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列为支持对象。2022.5中办国办《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其中值得注意的内容包括:(一)《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步深化“放改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8)《意见》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生态环境政策措施对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的正向拉动作用;坚持改革引领。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序号措施具体内容1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与动力进—步深化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改革环评管理方式,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服务实体经济。2强化环境监管执法,营造公平发展环境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压实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严格依法监管,为守法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严格禁止“一刀切”,保护合法合规企业权益。3优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增强技术服务能力。4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加快生态环境项目实施,释放环保产业有效需求。推进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环保产业发展效果。加强行业规范引导,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5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绿色金融政策,化解生态环保企业融资瓶颈制约。落实价格财税政策,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创新环境经济政策,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二)《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通知》是第一批试点项目的产生依据。通知主要从试点要求、试点实施程序、政策支持、报送时间四个方面明确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推荐的相关要求。同时给出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在此指导下,第一批试点项目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和行业反响。序号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一试点区域基本概况(一)试点区域范围与区位(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二试点基础(一)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二)环境治理工作基础三试点工作目标与预期产出(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试点工作目标(四)试点预期产出四试点内容与依托项目(一)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二)试点内容(三)依托项目名称与建设内容(四)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须实现一体化实施。五试点项目实施计划(一)实施年限(二)依托项目实施进展(三)年度计划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包括编制依据与投资估算等。(二)资金筹措七项目预期收益、支出及资金平衡方案(一)财务测算边界条件(二)预期收益、支出测算(三)财务测算与效益分析八与传统实施方式的差异性分析在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机制、环境治理成效、推进路径和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九试点产出试点工作在政策机制创新、EOD模式推进领域与路径、长效机制建立等方面的产出。十试点组织实施附:依托项目立项及批复文件(三)《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021.2)《意见》坚持系统观念,用全生命周期理念理清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过程,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明确了经济全链条绿色发展要求,推动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提到要加快农业绿色发展。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进退化耕地综合治理。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实施农药、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依法加强养殖水域滩涂统一规划。完善相关水域禁渔管理制度。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2021〕40号文《意见》主要从总体要求、参与机制、重点领域、支持政策、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明确了相关要求。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重点领域,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美丽中国建设。1.明确了社会资本参与的内容、方式及程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明确社会资本通过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并明晰了参与程序,鼓励社会资本重点参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城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并探索发展生态产业等领域。通过这样为社会资本充分掌握信息、理性分析研判、公平公正公开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条件。2.政策导向保证社会资本权益《意见》从规划管控、产权激励、资源利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等方面向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释放出政策红利,通过生态保护修复与资源开发利用相衔接、资源有偿使用与产权制度安排相结合等政策措施,创新产权激励、释放关联权益,给予财税支持,发挥政府投入带动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构建“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机制。从而保证社会资本投入的合法权益和相应收益。①规划管控。明确社会资本可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在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态保护修复区域内各类空间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将生态保护修复及后续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允许碎片化零散耕地、园地、林地及其他农用地通过空间置换和优化布局进行整合,为修复区域内的用地布局优化提供了依据。②产权激励。明确对集中连片修复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的主体,可以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相关产业开发;完成生态修复的社会主体,可以优先在完成修复的建设用地规模内获得自然资源开发权益,并从相关产权关联权益中获得合理回报。③资源利用。明确依据方案及其工程设计,对于施工中产生的剩余土石料、淤泥淤沙等资源,可以进行综合利用,纳入成本管理或者通过政府组织交易获得回报。④财税支持。重申享受同类财税政策。⑤金融扶持。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信贷评审方式,积极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按市场化原则为项目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推动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加大对生态保护修复的投资力度。(五)财资环〔2021〕100号《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出台,将会对未来矿山生态修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未来参与矿山修复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机遇。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资金采取项目法和因素法相结合的方式分配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奖补资金采取项目法分配,工程总投资10亿-20亿元的项目奖补5亿元;工程总投资20亿-50亿元的项目奖补10亿元;工程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奖补20亿元。用于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的奖补资金采取项目法或因素法分配。采取项目法分配的,工程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奖补3亿元。2.治理资金支持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着眼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支撑区、生态问题突出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态受益范围较广的重点生态地区进行系统性、整体性修复,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整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开展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态受益范围较广的重点生态地区开展历史遗留和责任人灭失的废弃工业土地和矿山废弃地整治,实施区域性土地整治示范,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修复人居环境。对不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政策到期或调整,相关目标已经实现或实施成效差、绩效低下的支持事项,应当及时退出。在线直播:HYPERLINK"/s?__biz=MzAxMDIyOTI5NA==&mid=2660028952&idx=7&sn=9302c6e072298510d59a25a2e44cb1d2&chksm=802bf159b75c784f65c731a5796a3a55a8fc3328ced8ccb3a437a26c4de84a5803d52df20e11&scene=21"\l"wechat_redirect"\t"/_blank"EOD项目运作实务及投融资模式实操、经济测算、片区开发、投资人+EPC及城市更新培训通知,正在报名,欢迎参加,课后三月内可回看复习,点击查看详情内容……三、哪些领域EOD项目支持入库根据刚刚发布的环办科财〔2022〕6号《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今后该领域项目入库备案管理,不再实行之前的试点项目制度。根据文件精神,入库项目应属于以下领域:序号领域具体内容1大气污染防治包括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工业企业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锅炉综合治理、涉气产业园区和集群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高排放机动车淘汰换新、船及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治理、典型行业恶臭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建设等。2水生态环境保护包括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工业企业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锅炉综合治理、涉气产业园区和集群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高排放机动车淘汰换新、船及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治理、典型行业恶臭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建设等。3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以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为重点,包括海水养殖环境整治、入海排污口及直排海污染源整治、船舶港口污染防治、亲海岸滩环境整治、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美丽海湾示范建设等。4土壤污染防治包括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农用地工矿污染源整治、工矿企业重金属治理、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区域治理、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工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矿山开采区及尾矿库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危险废物处置场及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治、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保护、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污染源防渗改造、废弃井封井回填等。5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包括农村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农村垃圾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畜禽与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6固废处理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以“无废城市”建设项目为重点,包括城乡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处置、餐厨垃圾收集与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收集与处理处置、矿产资源(含尾矿)综合利用、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环境风险管控、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和道路沥青资源化利用、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7生态保护修复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8其他环境治理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放射性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生态环境监测与信息能力建设等。四、EOD项目如何谋划实施?(一)EOD模式开展三个阶段EOD理念下项目开展总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重构生态网络。通过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为区域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基底,带动区域价值综合提升;2.通过提升环境、完善公共设施、交通能力、城乡布局优化、特色塑造等,提升整体环境质量,为后续产业运营提供优质的条件;3.产业导入及人才引进。通过人口流入及产业发展激活区域经济,从而增加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最终实现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回报机制。总的来说,EOD项目操作模式就是通过生态网络建设、环境修复、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产业配套建设促使该区域及周边价值得到恢复或者提升,并为产业引入和人口流入提供良好的生态基底。一方面以产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企业的利润和政府的税收;另一方面依靠人口流入带来政府税收的增加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三者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三者协调发展。(二)EOD项目落地方式按照EOD模式策划的项目,可采用多种投融资方式促成项目落地,现常见的落地方式有PPP、ABO、投资人+EPC。同时由于EOD项目涉及的实施内容多、行业跨度大,也可以采用混合模式,即部分项目采用PPP模式,部分采用ABO模式,部分采用“流域治理+片区开发”等模式,根据具体项目建设内容,灵活谋划。但需注意,6号文中“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的表述,近期内能够获得入库支持的可能优选PPP模式操作的项目。(三)EOD模式实施关键环节识别项目,整体谋划识别实施紧迫性强、生态环境效益高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及其关联产业开发项目,明确一体化实施的可行性,初步确定项目实施边界和目标要求等。2.综合测算,优化边界分析项目综合成本与总体收益,算好整体账、综合账,在确保产业开发项目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基础上,优化调整项目边界范围,构建项目成本与收益相平衡的项目包,确定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技术路线等。3.项目立项,推进落地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可进行子项目分别立项整体实施,或者整体立项。按照《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要求进行申报,对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的项目,按照PPP规范要求做好入库和实施。4.规范招采,确定主体政府投资项目按照招投标等有关要求,采用市场竞争的方式确定项目实施主体。企业投资项目按照招商引资等有关要求,确定项目实施主体。5.绩效考核,加强管理明确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要求,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及考核机制,切实发挥项目各方管理职责,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监管。五、有代表性的EOD理念实施案例

案例一: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项目背景梁弄镇位于浙江省东部四明山麓,曾是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被誉为“浙东延安”。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梁弄镇长期以来产业薄弱、发展落后。2003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姚市梁弄镇考察调研,提出了要把梁弄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近年来,该镇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逐步构建了集中连片、产业融合、生态宜居、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新格局,促进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统筹协调,有效提升了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实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系统提升。2.项目具体做法(1)以“一个规划”为统领,优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空间布局全面调查镇域空间用地现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精心编制梁弄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全域规划和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域设计生态、业态、文态、形态的保护提升,全域布局农地整理、耕地垦造、村庄迁并、产业进退和生态治理等整治工程,全镇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面积8.38万亩,占全域面积的66.56%,真正做到“一个规划”统领全镇域发展建设,“一张总图”指挥生态型土地整治,打造了集农田、湖泊、河流、湿地、森林等多种自然生态要素于一体的生态价值实现空间布局。(2)以“一个理念”为主线,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梁弄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力度,着力提升国土空间生态效益,探索出一条增加生态产品、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石多鸟”新路子。序号实施内容效果1以四明山作为区域生态核心,镇北开展水域及湿地的生态修复,搬迁工业企业20家腾退土地用于发展生态型产业2镇区以提升人居环境为主,通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截留和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3以农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恢复耕地生态系统,新增耕地3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在保护宝贵的耕地资源同时又提升了耕地生态功能和耕作能力4南部加强生态林地维护和森林生态修复,整治畜禽养殖场所200余家,建成四明山百里风光带、四明湖滨水生态湿地等区域生态系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3)以“一个平台”为抓手,聚合各类要素保障生态产业发展余姚市成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党政主导、村居主体、社会参与、一体联动”的工作机制,着力搭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要素统合平台,聚合资金、政策和土地等各类发展要素,积极引导村民和市场主体参与生态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优势,盘活土地资源,腾退的空间用于发展红色旅游、绿色康养等生态型产业。3.主要成效梁弄镇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丰富了生态产品的数量,提升了生态产品的质量,促进了梁弄镇全面小康样板镇建设,更使梁弄成为“投资进山、游客上山”的最佳目的地。“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推动了绿色生态、红色资源与产业的结合,打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渠道。依托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梁弄镇积极发展红色教育培训、生态旅游、会展、民宿等“绿色+红色”产业,吸引游客“进入式消费”,充分显化了“绿色”生态产品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了“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梁弄镇通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增收,全镇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实现了“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通过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梁弄镇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之路。案例二: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1.项目背景花都区地处广东省广州市北部,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被称为广州市的“北大门”和“后花园”。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花都区依托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普惠制试点,选取梯面林场开发公益林碳普惠项目,通过林业资源保护,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储碳固碳的能力;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核算减排量、网上公开竞价等措施,将无形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化为有形的经济效益,构建了政府市场双向发力、多方参与共赢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为其他地区建立碳减排激励机制,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2.项目具体做法(1)政府主导,提供基础数据和制度保障首先是制定林业碳普惠方法学和基础数据。2017年,广东省公布了公益林、商品林项目碳普惠方法学,其次是制定林业碳普惠交易规则。2017年7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出台了《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规则》,对交易的标的和规格、交易方式和时间、交易价格涨跌幅度和资金监管、交易纠纷处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步建成了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竞价交易系统,为林业碳普惠项目实践奠定了基础。(2)保护优先,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保护和恢复梯面林场及周边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林场实行了最严格的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停止了商业性林木砍伐,做好生态公益林和其他林地养护,积极开展防火带建设、防火设施添置、防火员技能培训等林地保护项目,着力提升森林抚育水平和生态产品质量。同时,积极推动广州市首个林业碳普惠项目,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通过正反案例教育,激发群众和林场干部职工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及行动自觉。(3)第三方核算,明确碳减排量2018年2月,梯面林场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依据《广东省森林保护碳普惠方法学》,对其权属范围内的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进行了第三方核算,并重点核实了林场内森林生态系统碳汇量优于省平均值的情况。经省主管部门审核后,上述碳减排量被发放至梯面林场的碳排放权登记账户,可在广东碳市场自由交易。(4)市场化交易,显化生态产品价值广东省是首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地区之一,广东省每年设定碳排放配额总量,再分配给纳入控制碳排放范围的企业,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一旦超过配额,将面临处罚。3.主要成效本项目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了自然资源资产。在不影响公益林正常管护的前提下,利用其资源基础开发碳普惠交易,充分显化了森林资源所提供的固碳释氧、减缓气候变化等公共性生态产品的价值,依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和碳普惠机制,采取市场化方式将其转换为经济效益,有效盘活了“沉睡”的自然资源资产,实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同时实现了“政府+市场”模式下的多方共赢。碳普惠项目是政府与市场双向发力、共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参与各方都实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多方共赢。也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开启了广东碳普惠项目交易的序幕,促进了碳汇交易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后,广东省河源市国有桂山林场、广东省新丰江林场、韶关市始兴县、清远市英德市等地都依托自身丰富的森林资源,成功开展了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案例三:云南大板桥矿山生态修复1.项目概况

大板桥矿山位于云南省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西侧约1.5公里处。矿山于1986年投产,露天开采,主要为水泥厂提供石灰石原料,2016年8月采矿证到期并停产,同年由云南华新东骏水泥有限公司(原昆明水泥厂东俊及法国拉法基东俊)全资收购。该矿山开采损毁土地总面积约2707亩,经过多年开采,矿山北侧、东侧及西侧形成开采边坡,南侧开口与采场底部平台相连;釆场标高2075—2179米,采深104米,形成7个台阶,台阶高15米,采场底部南北长1040米,东西宽219—451米;矿区东侧分布1个排土场。矿区地形地貌被严重破坏,原有自然植物已不存在,矿区遍布尾矿碎石和废弃矿坑,最深达104米,亟须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2.主要做法(1)引进民营企业,共同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华新东骏水泥有限公司引入民营企业云南钢力建筑有限公司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双方本着合作共赢原则,经过协商由华新东骏水泥有限公司提供开采损毁的土地、固体废弃物,云南钢力建筑有限公司主要从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入手,采用削坡减载及植被恢复技术控制山体滑坡,边削坡处理边复垦复绿。(2)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固体废弃物全部综合利用生产剥离的表土集中堆于排土场用作矿山绿化覆土,部分土石用作生产水泥配料,不能作为配料的部分采用先进机械进行3级筛分,粒径≥45毫米的经破碎后作为骨料外售,粒径介于45-10毫米的用于铺筑矿区道路,粒径≤10毫米的作为绿化覆土配料,既实现了固体废弃物全部回收利用,又为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提供了表土。(3)种植苗木,发展林下经济采用密植方式,在损毁土地上栽植多种苗木,树苗长大后,间伐出2/3进行出售,剩余的1/3保留作为地表恢复植被。并在林下布置物种驯化实验基地(养殖鸡、鸭、鹅等)及草药试种基地(种植重楼、白芨等)。3.运作模式(1)通过在矿山损毁土地区域栽植大量绿化苗木外售获取直接经济收益。(2)治理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全部回收利用,实现在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无新的废弃物产生和无旧废弃物残留,节约建设成本的同时获得了较好收益,也为无废城市建设做了很好的探索。(3)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和养殖家畜等创收,为矿区地质环境的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资金支持,获得收益。4.主要成效(1)完成矿区的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该矿山于2016年闭坑后,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在两年内完成整个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据初步统计,截至2018年底,已恢复治理面积约1922亩,栽植绿化树木137余万株。(2)完善了矿区基础设施经过近十年的恢复治理,矿区建设了完善的道路、截排水、供水、消防、绿化及管护系统,逐步复绿和增加物种。(3)探索出残余资源分类利用模式形成一条残余资源分类利用、剥离表土培育土壤、种植绿植销售、发展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产业链。矿区增加了园艺修剪、生态种植、管理维护等就业岗位1000余人,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政府、企业、村民共赢。案例启示:大板桥矿山是较早利用社会资本开展生态修复的一个案例。该项目通过引入专业化公司运作,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的同时,复合利用残余资源、种植苗木、发展林下经济等方式,既节约了成本,又实现了经济创收,还为当地提供生态就业,可谓一举多得。该项目的实施为社会资本参与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出资源循环利用、经济开源节流并举的实践模式。案例四:浙江湖州建立竹林碳汇全链条金融支持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加快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和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联合市金融办、银保监局等部门,建立了“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全链条绿色金融精准支持体系,取得初步成效。1.安吉县成立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交易机制,并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竹乡”,现有毛竹林87万亩,毛竹立竹量、年产商品竹、竹业综合产值均居全国第一。2021年12月28日,安吉县成立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机制(以下简称碳汇交易机制),首期竹林碳汇收储(含竹林预收储)规模14.24万亩,合同总金额7230.79万元,预计每年可产生碳汇5.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依托碳汇交易机制,湖州相关部门指导辖内金融机构聚焦竹林碳汇生产、收储、交易等环节,开展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为竹林碳汇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其中,“碳汇共富贷”支持村集体按标准经营竹林、生产碳汇,再交易给收储交易平台实现增收,“碳汇收储贷”支持收储交易平台收储竹林碳汇,“碳汇惠企贷”为符合条件的优质绿色项目或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资金。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已发放“碳汇共富贷”3600万元,“碳汇惠企贷”1.19亿元,完成“碳汇收储贷”授信超40亿元。2.主要做法

(1)出台林业碳汇交易实施意见,构建全链条林业碳汇支持体系

出台《关于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进竹林碳汇交易试点的实施意见》,针对竹林碳汇交易各个环节和阶段,推动金融机构以增汇减排为目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参与购碳,全力满足融资需求。通过村集体经营、平台收储、金融让利、企业购碳、保险护航等措施,实现生态资源有效转化,布局绿色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建设新赛道。

(2)主动向碳汇购买企业让利,培育企业自愿购汇积极性

金融机构以基本不增加竹林碳汇购买企业负担为前提,主动向企业让利。截至目前,仅“碳汇惠企贷”就为贷款企业节省利息支出52万元。同时,金融机构积极向央行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多渠道筹措低成本资金支持碳减排。

(3)探索“碳汇+保险”服务新模式,发挥风险保障和风险分担作用

一方面,为村集体、农户提供“毛竹碳汇价值恢复补偿保险”,当出现因火灾、风灾、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承保区域内毛竹死亡,导致被保险人拥有或管理的毛竹碳汇价值损失时,由保险进行赔付;另一方面,为乡镇和村集体提供“竹林碳汇富余价格指数保险”,当市场价格波动造成保险碳汇的实际价格低于保险价格时,视为保险合同赔付,从而充分发挥保险经济补偿的“造血”功能,为竹林碳汇交易保底护航。3.绿色金融助力竹林碳汇交易的成效(1)有利于加快林业碳汇项目开发2012年,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开展,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标准(CCER)启动,林业碳汇项目被纳入其中。虽然作为控排企业抵消自身排放量的一种方式,但被限制在5%-10%的抵消量之间。且在CCER项目登记注册平台暂时关闭时竹子造林和竹林经营项目共计6个,签发量较少,林业碳汇产品在碳交易市场中的存在感不强。安吉试点竹林碳汇项目是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根据方法学认证核算的竹林碳汇项目储备。待CCER项目登记注册平台重启后可参与认证,增加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湖州金融机构大力服务竹林碳汇交易全链条,风险管理措施保障到位,有助于实现竹林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经过有效经营后,安吉年碳汇量预计可达34万吨。(2)有利于加快竹林产业转型发展2021年12月,国家林草局等十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鼓励地方搭建林竹碳汇交易平台,开展碳汇交易试点。安吉竹林碳汇交易实践有助于统筹推进竹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加快竹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构建完备的现代竹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统一。(3)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竹林碳汇交易实现了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以每亩竹林产生0.39吨碳汇、每吨碳汇均价43元计算,安吉87万亩竹林每年至少为全县农户增收1459万元。4.下一步工作计划(1)有序扩充碳汇资源规模依托安吉竹林碳汇交易机制,逐步有序收储全县森林碳汇资源,参与部分林地碳汇经营工作。进一步推动县林权流转,形成更多规模性林地经营主体。(2)完善企业购买碳汇的激励机制以创建浙江省第一批林业增汇试点县为契机,推动将企业购买碳汇行为纳入亩均效益评价等安吉县工业政策,引导企业积极降低碳排放或主动购买碳汇。(3)加快数字赋能完善综合运营平台开发竹林碳汇综合性数字化应用场景,逐步将企业能评、亩均评价、环评、森林资源等数据接入,搭建包含竹林碳汇登记、管理、运营、展示、生态保护等多功能应用的竹林碳汇交易机制,为对接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奠定基础。(4)持续为竹林碳汇交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满足植树造林或专业经营对资金的需求,为碳汇持续生产提供低价优质的新型保险保障。案例五: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一二三产融合项目1.项目背景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四十里店村位于银川市主城区北部,是引黄灌区和水稻传统种植区。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盐渍化严重、传统农作方式效率较低等原因,四十里店村长期面临水稻产量低、农副产品品质低、人均收入低的困境。2012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四十里店村联合当地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土地整治、以渔治碱、循环种养、统防统治等措施,改良盐渍化土壤,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提高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因地制宜开发了集农业种植、渔业养殖、产品初加工、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稻渔空间”生态农工旅项目,完成了从传统种植到稻、鱼、蟹、鸭立体种养,再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转型升级,获得了耕地保护、生态改善、产业提质、农民增收等多重效益。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对“稻渔空间”模式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进行了调研,强调必须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获益。2.项目具体做法(1)土地整治,加强耕地保护通过土地流转和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将原本小块地连接整治为平坦的大块地,提升稻田灌溉能力和机械化作业水平;通过挖沟降水、抬土造田、稻田养鱼等措施,改善土壤盐渍化程度,将水产养殖的塘泥返回稻田用于培肥;通过土地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形成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保护四十里店村自然生态,提高水稻等农田生态产品产量和品质奠定了基础。(2)立体种养,增加生态产品改变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创新开展稻、蟹、鱼、鸭立体种养,在确保耕地保护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前提下,建设高密度鱼池、高标准稻田、深水环沟等新型农业设施,并采用“循环水养鱼+稻渔共作”技术,让农业用水在“鱼池—环沟—稻田”中闭合循环。(3)“三产”融合,促进价值转化提升“一产”,通过多种模式对比实验,精选优质水稻品种进行立体种养,大幅提升了大米等农副产品的品质;做优“二产”,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粮食代收、代储、代烘、代加、代销“五代”服务,同时做深水稻加工产业,开发糙米、米汁、米醋、锅巴等特色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三产”,以稻渔共养区为基础,重点开发富有生态田园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同时开展“跨业融合”,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集休闲、科普、体验、创意为一体的“生态农工旅”聚集区。(4)创新机制,联农带农增收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服务”的产业经营模式,建立市场主体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既保证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又促进了村集体和农户持续收益。3.主要成效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通过稻渔立体种养,重塑农田生态系统,优化了水稻种植、加工和养殖产业布局,实现了水产模块、农作物模块、畜禽的生态综合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复合系统。生态产品经济效益明显。通过“一产提质、二产带动、三产增效”,逐步形成了立体种养、粮食加工、电商销售、生态旅游、社会化服务等多种产业形态,一二三产业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农业功能不断拓展,产业集聚效益提升,实现了“1+1+1>3”的发展效应,促进了生态价值的转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通过“联农机制”,盘活了农民土地资产,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本实现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内生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共赢之路。在线直播:HYPERLINK"/s?__biz=MzAxMDIyOTI5NA==&mid=2660028952&idx=7&sn=9302c6e072298510d59a25a2e44cb1d2&chksm=802bf159b75c784f65c731a5796a3a55a8fc3328ced8ccb3a437a26c4de84a5803d52df20e11&scene=21"\l"wechat_redirect"\t"/_blank"EOD项目运作实务及投融资模式实操、经济测算、片区开发、投资人+EPC及城市更新培训通知,正在报名,欢迎参加,课后三月内可回看复习,点击查看详情内容……六、EOD模式如何应用?对于EOD模式的应用,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的原则。对于EOD模式中的产业项目,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生态环境关联度高、经济发展带动力强、项目自身收益良好,从而保证内部项目收益的可持续性。序号领域内容1废弃矿山修复对于废弃矿山修复,可争取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自求平衡。第一,以修复过程中开采的石料销售收入弥补修复成本;第二,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等政策,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延伸土地价值;第三,矿山修复后的土地可用于建设农业基地、主题公园、特色产业园等,拓展经济效益;第四,部分矿山中,可通过煤矸石粉粹形成的低成本混凝土替代原矿产支撑柱,替换出矿产资源,产生收入。2农业农村综合开发生态果蔬采摘、美丽乡村旅游等是将农业生产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代表模式。此外,中办、国办《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中指出,土地出让收入中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可重点用于与农业农村直接相关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这无疑为农村农业产业与环境协调开发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3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城市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较为完善。而农村供排水项目通常小而分散、收益较低,特别是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10%,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因此,可考虑供排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以供水支持排水,以城市支持农村,构建大项目包,确保整体实现盈利。例如,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等地正在运用这一思路探索水务全产业链的城乡一体化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用水的难题。4重点流域治理流域内生态产品资源、周边土地资源均有丰富的潜在价值,目前阶段可优先关注砂石的开采和利用。《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20〕473号)中,提出“推进河砂开采与河道治理相结合”,及“逐步有序推进海砂开采利用”,鼓励以砂石收益补充流域治理的支出。在重点流域治理的项目开发中,可搭配砂石开采收入作为项目融资的还款来源。此外,亦可将砂石开采权、海域使用权等作为融资的补充担保措施。EOD模式实施的关键是“一体化”实施。是指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和产业开发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的项目。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个项目由一个市场主体统筹实施,这个市场主体不仅可以是一个主体,也可以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等共同成立的项目公司;二是两类项目要融为一体,作为一个整体项目统筹实施,综合测算整体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三是加强EOD项目的统一规划,采用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方式实施。只有通过一体化的方式实施才可以避免两类项目割裂实施,能确保产业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有效反哺。七、EOD模式的实施路径?EOD模式是一种环境治理的创新发展模式,其实施路径主要分为以下几步:序号实施路径内容1明确生态环境治理目标EOD模式是为了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开展科学全面的项目前期谋划。结合具体的区域特征和治理需求,对实施紧迫性强、生态环境效益高、对关联产业有较强价值溢出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谋划和顶层设计,确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边界和目标要求,明确项目的建设内容、技术路线、投资估算等。其中,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主要涉及区域流域综合整治、废弃矿山修复等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公益性较强、收益性较差的治理项目。2准确识别关联产业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外部经济性,明确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后价值提升的外溢流向,确定与之关联的产业开发项目及边界范围。产业开发项目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土地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康养、乡村振兴、特色地产、“光伏+”和生物质能利用等清洁能源项目,另一方面也可以出售未来产业的开发或经营权,比如基础设施的特许经营权、矿产等资源的开采权等。结合项目的收益水平等综合测算,确定产业开发项目的边界范围和建设内容。3分析一体化实施落的可行性在确定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和产业开发项目后,要对两者一体化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项目的区域特征、实施主体、技术路线、投资估算、相关政策、实施期限等方面,综合分析其可行性,整体测算项目的成本和收益,在保障社会资本投资收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项目的成本收益平衡,最大程度上减少政府地投入。在两个项目均可行的前提下,进行EOD项目地统筹设计。4建立内部反哺机制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和关联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实施后,在收益上既要考虑产业开发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也要考虑到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带来的外部经济效益;在成本上既要考虑产业开发所需的成本,也要考虑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本。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现成本收益平衡。当项目的收益难以覆盖成本时,政府可以使用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政府专项债、国际金融贷款、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出资等政府资金进行支持。其中,可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领域有: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治理等;可申请专项债的项目领域有:污水处理设施与管网建设、垃圾处理与环卫处置建设等。5因地制宜推进项目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关联产业类型多样,不同的融合发展路径与操作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应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当地区域实际的EOD项目。将选择好的EOD项目依据实际需求选择分别立项整体实施或整体立项。最后,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管,确保整个EOD项目的规范实施。八、EOD项目如何高效推进?(一)科学开展策划科学开展项目策划是推进EOD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根据区域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围绕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任务,以带动关联产业价值提升为导向,选择生态环境效益高、实施紧迫性强、对关联产业具有较强的价值溢出的项目,开展EOD项目策划,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技术路线、运作模式等,达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二)由专业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入库所需资料对于EOD项目,入库可以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申报EOD项目入库所需的实施方案及可研等相关资料均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其在能否通过各级专家的评审论证并能否顺利入库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其中对于环境治理问题的分析、对于产业项目的安排、对收益来源及项目整体收益与成本平衡的设计、对“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一体化实施”的思路等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尤其考验一个专业机构咨询服务能力和实力。为此建议一定要聘请在该类项目包装谋划方面实操经验丰富,对相关政策精神领会深刻把握到位的专业团队完成此项重任,尤其不能只看咨询公司的名气和规模,一定要看项目负责人或实际“操盘手”的专业经验和能力,尤其是其在项目谋划和包装以及项目投融资规划、交易结构、运作模式等方面的项目实操经验以及与生态环境系统相关机构及专家的沟通能力,都是决定项目能否入库的重要基础。(三)切实可行的开发及融资方案EOD项目入库只是项目具备规范实施的条件和开始,入库并不代表项目就能顺利推进并顺利融资落地,入库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入库后如何加快推进,如何顺利实现融资等诸多问题更为迫切和重要。入库之后要编制真实落地的投资(合作)开发方案,明确投资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机制和边界条件,包括项目的投融资、土地、资源开发、收益来源、资产处置、招投标等重要事项;明确项目落地过程中各类问题解决路径,包括项目的运作模式,投融资规划、交易结构、收益来源、回报机制、交易边界等,以保证项目的可落地和可实施。项目的可融性是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实现的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国家推行生态保护修复类项目采用EOD模式实施并建立“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的最主要目的,更是地方政府在顺利完成环境治理任务,解决融资路径并节约大量融资成本的最有效的路径。对于融资方面,金融机构对于项目融资有着自己严格的判断标准,对于如虚设虚增项目运营收益、将新增税收及土地出让金等财政性资金作为项目收入来源、将征迁费纳入项目投资范围等的项目都是金融机构贷款的“红线”。建议结合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核条件,提前做好项目的可融性测试,保证实现项目融资需求。(四)关注产业运营EOD定义中已明确提出“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的内容。而EOD项目要求生态项目与产业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由一个市场主体一体化实施,这就要求实施主体既懂工程,又懂后期产业布局与运营。建议实施主体充分考虑前期工程投入与后期运营收益的一体化,利用获得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或特许经营权发展适宜产业,通过产业导入获得运营收入,建立长效的反哺机制,真正形成后期产业经济收入弥补前期公益性投入的一本账。九、怎样的入库项目更易获得金融支持?根据环办科财〔2022〕6号《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项目需满足以下申报条件:表:入库申报条件表序号内容满足条件1项目申报主体应为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良好的市场化企业,或县级(含)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等。2项目融资主体应为市场化企业,且其环保信用评价不是最低等级。3治理责任主体为企业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单个项目融资需求原则上应超过5000万元;其他项目单个项目融资需求原则上应超过1亿元。4项目实施模式PPP项目需满足国家有关管理要求,应适时纳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PPP项目库。EOD项目要确保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收益反哺、一体化实施。5项目数量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入库EOD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个。6项目总投资地市级及以上政府作为申报主体和实施主体的EOD项目,原则上投资总额不高于50亿元;区县级政府作为申报和实施主体的项目,原则上投资总额不高于30亿元。7子项目数量项目边界清晰,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之间密切关联、充分融合,避免无关项目捆绑,组合实施的单体子项目数量不超过5个。8入库红线除规范的PPP项目外,不涉及运营期间政府付费,不以土地出让收益、税收、预期新增财政收入等返还补助作为项目收益。加强重大项目谋划,优化项目建设内容,力争在不依靠政府投入的情况下实现项目整体收益与成本平衡。9合规性EOD项目中生态环境治理内容需符合入库范围要求,且要有明确的生态环境改善目标。产业开发要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空间管控等各项要求,项目实施中严格落实招投标、政府采购、投融资、土地、资源开发、政府债务风险管控、资产处置等各项法规政策要求,依法依规推进项目规范实施,不以任何形式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需要提示的是,针对合规性中“不以任何形式增加政府隐性债务”这一要求,理论上来说非PPP的EOD项目都要自求平衡,不能由来自政府的补贴性资金。因此现在市场上非PPP形式采用片区开发理念设计的、将投资回报率作为投标标的项目,很可能不符合支持入库的条件。因为像投资回报率的指标这种刚性给付义务穿透后来源于政府的补贴性现金流。因此短期内很可能选择PPP模式实施生态保护类项目是金融支持的首选模式。十、储备库带给EOD的变化?今后不再实行试点项目制,由储备库备案管理。金融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给EOD模式带来最大的变化是管理的标准化。一是从线下转为线上。以往的EOD模式试点项目评审采用的都是电子或纸质文件审阅,文件不进专门系统。金融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要求线上申报、线上提交。系统可以留存各个环节关键信息,便于记录、查阅和追踪。二是评估论证前置。文件提交前,需要经过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论证评估,再提交给金融机构。结合之前的经验来看,各省生态环境厅在评审项目前大概率会与省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商讨,结合金融机构意见对项目进行反复修改,相当于将金融机构意见前置,可大大提高项目质量。同时EOD项目入库今后可能类似当初的PPP项目库,入库项目可以享受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先审查审批、优先贷款投放、优先优惠利率、优先延长贷款期限等优惠信贷政策支持,而且大概率还将享受各级政府相关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支持。对于一个总投入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