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故事讲述的语言特点研究,民间文学论文_第1页
我国民间故事讲述的语言特点研究,民间文学论文_第2页
我国民间故事讲述的语言特点研究,民间文学论文_第3页
我国民间故事讲述的语言特点研究,民间文学论文_第4页
我国民间故事讲述的语言特点研究,民间文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国家民间故事讲述的语言特点研究,民间文学论文日常生活中的民间故事讲述活动〔下面简称讲故事〕,是讲述人在特定场合用口头语言与听众互动中的讲述行为,其互动话语兼具口头艺术和人际沟通的特征。有关讲故事的语言沟通的深切进入研究,是我们国家故事学亟待拓展的视域之一。正如万建中所讲,民间故事是语言的艺术,但故事是怎样讲出来的等问题令20世纪我们国家故事学家们束手无策。①讲故事的语言,不仅包括方言、语音、声调、节拍、重复、省略等白话媒介层面,还关涉话语互动的语境、听讲主体及其辅助行为、故事生成等。本文只对此问题做一些粗浅的讨论,等待志同道合者的批评或反思。一、我们国家民间故事的语言研究的综述事实上,与文本研究、类型研究的洪流相比,我们国家学界对于民间故事语言问题的研究如涓涓细流,只断断续续地被一些学者论及。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钟敬文、刘万章、葛孚英②、周作人③等就提出记录故事的语言诸问题。对故事记录语言的把关,就是对故事本真性确实认。建国后,仍有不少学者对此发表见解〔钟敬文1950、1980④;刘魁立1957、1960;许钰1985、1996⑤〕,延续到90年代。可见此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的难度。从外表看,它是文字记录技术处理问题,实则关涉故事口头性本质特征的理解。因而,这些讨论带动了对讲故事话语互动沟通特点的考虑。许钰较早讨论了故事讲述的语言特点。其文(当代传讲的语言问题〕关注了当代传讲的白话特色,分析口头叙述的语言基调、讲述人叙述的功能、叙述语言的变化、生动的白话词汇。该文结合听讲经历体验,比照作家文学风格,阐释了被记录整理的传讲文本中讲述人口头叙述的语言特点,触及到口承故事语言的一些基本问题。①至20世纪80年代,尤其1984年之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纂促使故事搜集整理在全国展开,开掘出数以万计的故事、成百上千的故事家、数个故事村。秉持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加上录音机的采用,催生了一批尊重地方白话风格的采录者及其采录的故事集,以及研究故事家讲述特点和语言风格的着述。如张振犁(从曹衍玉的故事谈起〕指出曹衍玉古拙而有别于书面语的话语艺术特色②;袁学骏(耿村民间文学论稿〕归纳耿村各故事家的讲述风格和语言特点③;王作栋(从村落到社会---中国农民故事家刘德培故事活动简论〕分析刘德培与听众话语互动中借风扬谷、相机切入等特点④;江帆(民间叙事的即时性与创造性---以故事家谭振山的叙事活动为对象〕总结谭振山面对不同类型的听众时根据叙事程式即兴创造的话语行为特点。⑤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研究者从采录现场听/看出、或从故事家回忆中悟出、或从采录文本中读出讲述人话语行为的概貌,而关注详细语境中话语互动的系统考察却很少见。故事的普查揭开了一幅宏阔的、讲故事的生活画卷,引起学者对故事本质的深度认知。许钰撰文对讲故事的民俗性质和白话特点进行深切进入考虑,将讲故事视为民俗活动之一,以语言学知识重新诠释口承故事的语言问题,分析了听众和讲述人的互动反响、讲述人的讲述方式、结合体裁的叙述特点以及表演中白话的语词类别、结合体态语等表示出特点,提出围绕口头语言记录故事的田野作业法。⑥许钰把故事重置于广阔的民俗生活中,视之为讲述人和听众介入共建的民俗事象,强调在讲故事的民俗活动整体中来考察讲述行为和语言,推进了此后的故事研究进程。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们国家民间文学界加强吸收国外理论方式方法、反思国内研究历史和现在状况,努力寻求学科独立、突破窘境,产生了学术理念和研究范式的转变。西方近60余年的学术演进中,口头语言和表演行为作为口头传统的重要构成逐步得到系统观照:从博厄斯、萨丕尔研究民族语言学形式的文本,雅各布森奠基言语民族志,到泰德洛克开拓民族志诗学,再到鲍曼把表演作为艺术沟通方式。口头程式理论、表演理论、民族志诗学、行为视角等理论方式方法被尹虎彬、朝戈金、巴莫曲布嫫、杨利慧、安德明等陆续译介与运用。⑦这触发了我们国家学界对口头范式的反思,对口头语言和行为研究的关注。刘铁梁、刘宗迪、贺学君等强调从书面范式向口头范式的转换;万建中致力于口头语言范式和生活属性的研究;周福岩、江帆、杨利慧等关注了口头叙事表演;笔者、林继富等探寻求索村落语境中讲故事活动现在状况与传统,口头的、行为的、表演的、经过的研究正改变着以文本为中心的故事研究现在状况。⑧上述学者中,万建中对故事的口头沟通的理论研究较多。其文(论民间文学的口头语言范式〕将口头沟通视为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分析民间文学〔以故事为代表〕的白话范式的优越性、以声音构建场域的特征,主张记录和研究要面对声音展开。①在专着(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中,他总结中国故事学的成绩和缺乏,指出以文本、类型研究为基础的学术短板阻碍了故事学进程,提出面对故事生存现在状况、复原故事生活形态来寻求如下新视域:正视传统故事变迁、建构声音故事学、突破表演理论窘境、重新理解故事、开拓行为视角、关注文本制造经过。这为我们国家故事学指出一条理解讲故事的生活意义、关注介入者共建经过的新路。②十分是关于声音故事学、行为视角等方面,都直接指向了故事的语言沟通或话语互动的研究。在这一研究领域,当下仍有两个基本问题需要厘清:1.作为语言沟通形式之一,讲故事有如何的构造要素、互动序列和话语性质?2.讲故事话语的田野研究将怎样开展?下文将扼要讨论这两个问题。二、讲故事的构造要素、互动序列和话语性质〔一〕讲故事的构造要素笔者曾借用雅各布森〔又译雅柯布森〕的言语交际要从来概括故事讲述的六大构成要素以及互相的关系③,如以以下图所示:这六大要素的特点以及其互相关系,已讨论过,不再赘述。重要的在于:听讲双方之间沟通的是故事,而不是文本。据凯瑟琳杨的区分,故事与文本不同,故事离不开语境。④简言之,讲故事是在特定语境中讲述人和听众用口头语言围绕故事进行的话语沟通经过。日常生活中的讲故事,是社会性与个人性、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结合。讲述人、听众作为主体,是个人性的,但要相互互动沟通,又是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