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_第1页
第三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_第2页
第三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_第3页
第三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_第4页
第三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第1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节群体概述群体定义群体类型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群体发展的阶段模型第2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定义群体(group):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特征:1、共同的目标;2、成员身份认同(是群体一员);3、群体规范;4、成员间相互作用第3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类型:以存在形式为标准假设群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如青年群体、老年群体等实际群体: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直接间接联系的群体。第4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类型:以目标为标准命令型群体(commandgroup)任务型群体(taskgroup)利益型群体(interestgroup)友谊型群体(friendshipgroup)第5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类型:以形成原则与方式为标准正式群体(formalgroup):有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informalgroup):是员工为了满足社会交往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群体。第6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类型:以规模为标准大型群体小型群体第7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类型:以存在时间长短为标准固定性群体临时性群体第8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安全需要(security)地位需要(status)自尊需要(self-esteem)情感需要(affiliation)权力需要(power)实现目标的需要(goalachievement)第9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发展的阶段:五阶段模型形成(forming):群体目的、结构、领导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为政阶段。震荡(storming):群体内部冲突阶段规范化(norming):关系趋于紧密、凝聚力形成阶段。执行任务(performing):群体结构开始发生作用并被成员接受阶段。中止阶段(adjourning):群体成员分化阶段。第10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发展的阶段:间断-平衡模型对10多个任务型群体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的结论:群体发展阶段并非都经历相同的顺序,但群体形成和变革的时间段高度一致。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3、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该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4、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5、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6、群体最后一次会议活动速度明显加快。第11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社会测量法(sociometry)群体互动分析社会关系图(sociogram)社交网络(socialnetworks)簇(clusters)规范性簇(prescribedclusters)自发性簇(emergentclusters)结合体(coalitions)小集团(cliques)明星(stars)联络人(liaisons)桥梁(bridge)孤立者(isolates)第12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节工作群体特征群体行为的解释:1、外界条件2、群体成员资源3、群体结构4、群体过程5、群体任务6、绩效和满意度第13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外部环境条件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系统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第14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成员资源一个群体可能达到效绩水平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资源。能力人格特点第15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结构正式领导——明确的正式领导角色——角色的多面性(扮演多种角色);角色的同一性(表现与需求的一致);角色知觉(对期望的行为反应):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角色期待(期望角色的行为反应);角色知觉、角色期待和心理契约;角色冲突——角色多面性和角色一致性之间的冲突;角色学习和进入——角色培训第16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结构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行为标准。类型:与绩效有关的;与群体成员形象有关的;非正式的社交约定;与资源分配有关的规范来自于明确规定,事故总结,私人交谊,过去遗留规范有助于形成群体力量,提高绩效;增强行为的可预测性;减少人际关系磨擦;形成群体中的价值观,规范制约下的从众行为,压力下个体行为的转变。第17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结构地位——个体在群体中位置或层次的社会性界定:维廉姆、怀特的饭店研究。地位的角色认知、权力范围、规范自由度和等级公平群体规模大小和生产率;社会惰化:搭便车,不负责任,责任缺失,缺乏责任评估,防止社会惰化群体构成——同质性群体和异质性群体的比较:局外人感觉第18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互动过程协同效应(Synergy):两种以上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不等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合社会促进效应(socialfacilitationeffect):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一种倾向第19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体任务群体任务的性质:复杂性、相互依赖性第20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群体决策优点: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同心同德,合法规范;缺点:浪费时间,从众压力,少数人控制,责任不清;群体决策:准确性高,决策质量优,可接受性强;个体决策:速度快,效率高,创造性突出;群体思维:从众和规范压力下的同一思维;强化合理化,排斥怀疑观点;保持沉默以避免冲突,求得表面上的一致;鼓励讨论,广开言路,正直无私,避免偏爱;群体转移:群体决策的冒险性和极端性;融洽相处,推波助澜,缺乏责任,不负责任;群体决策技术:脑力激荡法,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电子会议法第21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三节高绩效团队及其管理一、团队组织的特点

团队系因应组织某项或某系列任务的需求而组成,其成员必须相互依赖与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该定义有三个特点:(1)团队是为了特定的任务而产生。(2)团队成员的相互依赖程度很高,每一位成员自身无法单独运作,一定要与其他成员配合。(3)团队讲求合作,以共同的努力来谋求团队目标之达成。第22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团队(Team)的概念项目群体团队组织目标个体愿意实现组织目标个体认同并承诺组织目标价值观不影响实现目标为原则共同绩效群体绩效为个体绩效之和有效的团队绩效远大于个体绩效之和技能由各个技能组成相互补充,整合责任由各个体负责个体及团队共同负责第23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团队的作用对组织对个人完成个人单独无法完成的工作提供多种决策方案通过多种技术整合完成复杂任务有利于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对组织变革提供有力支持增加组织稳定性引入竞争、提高绩效增强对团队及组织的凝聚力提高主动、协调的能力提供学习多种新技术的机会获得单独工作得不到的报酬更好满足个人心理需要第24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下表强调了新的团队组织与传统组织在其发展和成长环境方面的不同之处:第25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二、团队精神(Teamwork)“团队精神”应具备的六个特征:1、实施参与管理2、认同团队目标3、无碍沟通气氛4、发挥创意能力5、合作胜于竞争6、成员相互凝聚第26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建立有效团队的策略有效团队的建设1.团队规模经验表明,团队规模不宜大,一般不超过12人。2.成员能力团队至少应有三类不同技能的人:

a.具有技术专长的人才

b.具有提出/发现/解决问题、权衡各种不同意见的决策型人才

c.具有善于沟通、听取意见、化解冲突的人际关系类人才3.角色的分配从成员的挑选到任务分配,均应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挥各自的特长。第27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4.共同的目的与价值观5.明确、具体的目标6.相适应的领导与结构机制7.绩效评估与奖酬体系8.培养相互信任精神正直:诚实、可信能力:技术、人际关系忠实:尊重、维护别人面子一贯:行为可靠、可预测开放:乐于与人分享观念与信息第28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四节群体内的沟通一、沟通的概念信息沟通的完整内涵是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传达思想、交流情报和信息的过程。组织沟通的三种目的如下图所示:第29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沟通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1.沟通有效性的涵义 沟通的有效性是指沟通的准确性、实时性和效率。准确性是指信息从发信者传到接收者时保持原意的程度。实时性则是指信息从发信者传到接收者的及时程度。沟通的效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量的多少。第30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发信者在信息表达和编码中的障碍①语言的选择②非语言③发讯者的表达能力④双方知识经验的局限性⑤了解对方知觉、价值观和信仰的程度(2)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障碍①媒介的选择②信息量及沟通负载③时机④漏失和错传⑤干扰(3)接收者在接收信息中的障碍①倾听的有效性②知觉的选择性③受者的理解和曲解(4)接受者给发信者反馈过程中的障碍①上级对待下级的态度②下级对待上级的信任、印象第31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口头易获得低成本高速度直接性受关注书面易获得低成本高速度直接性受关注面谈+++++信函+++电话+++++报告备忘++开会+电报++讲演++传真++联网电话++手册++闭路电视+++布告++互联网络+++沟通媒介(渠道)特性比较第32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有效沟通的原则/对策1、发讯前应作好准备2、传达有效信息3、及时反馈与跟踪4、上级人员应言行一致5、改善组织结构6、创造支持性的沟通氛围7、改进倾听技巧,充分利用主动倾听8、考虑文化因素对沟通的影响第33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五节冲突管理一、对冲突的不同看法1、冲突的特性(1)客观性(2)二重性(3)程度性2、冲突理论的三个假定(1)利益(2)权力(3)文化3、现代冲突观过多的和谐、和平、平静并不一定总能使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果,相反会使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而适当的冲突倒是有利于刺激企业健康地发展。组织既要限制破坏性的冲突,也要促进建设性的冲突。(衡量标准是对组织绩效是有利还是有害)第34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二、可能导致冲突的问题:1、资源稀缺2、职责模糊3、沟通中断4、个性冲突(人们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会导致人们之间的个性冲突)5、角色定位(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6、追逐权力7、目标差异/认知差距8、组织的变动(权力/文化冲突)第35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群体间冲突管理 对冲突管理的原则,就是要在冲突出现后有效地处理冲突,而在冲突太少时,则采用一些办法激发冲突,增加组织的活力。1.解决冲突的方法:(1)运用竞争(2)运用协作(3)运用回避 (4)教育(5)重组群体第36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激发冲突的方法:(1)在设计绩效考评和激励制度时,强调群体的利益和群体之间的利害比较。(2)运用沟通的方式。这是指利用模棱两可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来提高冲突水平。(3)引进外人。这是指在群体中引进一些在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面均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的人。(4)重新构建组织,调整工作群体,转变规章制度,提高群体间工作的相互依赖性,或进行其他类似的结构变革以打破现状。(5)在群体态度和行为上,强调群体间的界限意识、群体内部的团结和一致,而将外部群体视为对手。第37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四、群体间冲突的预防

对于群体间有害的冲突,必须加以预防,下面是一些措施:1.加强信息公开和共享(消除“误会”)。2.加强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消除“误解”)。3.正确选拔群体成员。4.把饼作大。5.防止本位主义,强调整体观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6.进行工作轮换,加强对相互工作角色的了解。7.分清责任和权利。

8.建立崇高合作的组织文化和风气。第38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六节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一、什么是激励:

激励是组织中对人的工作行为的有效激发,是促进和改变人的工作行为的手段或方法,它可以激发人的动机,导向人的行为,发挥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要,最终达成组织与个人的工作目标。

激励过程就是组织的领导者或管理人员引导并促进工作群体或个人产生有利于实现管理目标的行为过程。

第39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六节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二、激励理论概览(一)内容型理论主要研究人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德弗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侧重于研究激励行为的起点,即人的需求与动机的内容对激励的影响,他们认为:需求、动机最大限度的满足和激发是激励的本质所在。所以这些理论重点分析了人的需求与动机结构。第40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行为改造理论学习理论、归因论、挫折理论研究重点侧重于激励对工作中人的行为结果的影响,它不关心人的需求与动机是否得到满足,而关心行为的结果对激励成败的影响,换句话说,激励是为了有效地塑造、改变和影响人的行为(三)过程型理论动机的形成和行为目标的选择期望理论、公平论、波特尔和劳勒的激励过程模式第41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内容型激励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研究内容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等级排列的,每个人的需要结构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起来的,只有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要,才可能产生较高级的需要。此外,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存在优势需要。第42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第43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2、需要层次论的应用需要层次论第一次系统研究了人的需求与动机结构,使管理者注意到了需求、动机与激励的相互关系满足需要是有效激励的基点第44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ERG理论的研究内容奥德弗的ERG理论是在马斯洛的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他认为,人有三种最基本的需要:生存的需要(E)交往的需要(R)成长的需要(G)奥德弗的研究认为,人的这三种需要是同时存在的,并不是按照等级层次增长满足的。越是不容易得到满足的需要,对它们的需求欲望越强烈。人在追求满足成长的需要遇到挫折时,后两种需要的重要性会提高,交往与成长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更强烈的该种需要第45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成就激励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认为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的行为取决于三种需要的满足与否,它们是:成就需要权力的需要归属或交互联系的需要其中个人对成就的追求是激励的主要内容,成就需要是展示一个人的能力和成熟度的标志第46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麦克利兰认为高成就追求的人有三个主要特点:他们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他们希望得到工作效果的反馈他们能够明确的知道和控制工作的结果第47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四)双因素理论

1、研究内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传统的激励因素分析提出了挑战,他认为传统的所谓激励因素应该划分为两类因素:保健因素:工作安全、工作环境、组织的政策和行政管理、薪酬、福利、与管理者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安全、技术条件、个人生活激励因素:成就、责任、组织对个人的认可、挑战性工作、晋升、个人的发展第48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保健因素不满意没有不满意激励因素没有满意满意双因素理论模式第49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双因素理论的应用激励的主要作用取决于激励因素的满足,保健因素的满足只能起到较少的激励效果管理者应最大限度的减少组织保健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满足会直接降低人的满意度现有激励因素得不到满足,虽然较少引起不满足感,但也同样不能使激励效果发挥出来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界限是相对的,二者相辅相成,有时可以相互转化第50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四、过程型激励理论(一)期望理论1、基本程式:佛鲁姆《工作与激励》,1964M(激励)=V(效价)×E(期望)期望:个人对其行为达成预期目标可能性大小的判断,其数值在0和1之间效价:达成目标对个人需要满足价值的高低,也就是目标对满足需要的重要性第51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综合模式

M(激励)=E(期望)×V(效价)

×I(关联性)关联性:影响工作绩效与报酬之间相互关系的因素期望效价关联性激励能力技术努力绩效结果(报酬)E值I值V值+公

平-感第52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期望理论的核心问题以期望理论为激励的手段主要是使行动者明确的回答三个核心问题工作努力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最终的工作绩效工作绩效是否能够与个人所获得的报酬联系起来工作的结果,即报酬对个人的价值有多大第53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4、期望理论的应用期望理论的有效管理原则明确EP的期望值,P是工作绩效,即使行动者相信努力与工作绩效是直接相关的明确PR的关联性,R是报酬,使行动者相信良好工作绩效必然会得到合理的奖励和报酬明确V值与个人需求的关系,提高V值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性第54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明确认识行为的具体表现,使行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期望规划其现在和将来的行为使人员与工作相匹配,才能有效的达成期望行为明确行动者的角色期望,使他们真正知道组织、群体以及领导对他角色期望的具体行为,即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好避免机会的不均等对工作绩效及报酬的影响

第55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公平理论

1、研究内容亚当斯(J.S.Adams)1965、韦克(Weick)1966提出两个基本假设个人在评价他们的社会关系和地位时是以经济的奖赏或报酬为基点的个人的公平感来自于社会的比较过程,而且这种比较不仅是个人的绝对或纵向比较,还取决于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对或横向比较第56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基本模式个人他人(或一个群体)产生(结果)产出(结果)OO1

投入投入II1第57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不公平感产生的条件A增加投入A要求减少产出B减少投入B要求增加产出A或B改变比较体系A或B分开其他方式QAQBIAIBQAQBIAIB第58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产量与质量计时工资是正比关系计件工资出现两种情况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报酬高报酬低第59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公平与不公平感的调整公平的比较对象有三个体系:某一特殊的个人某一参考群体一般的标准当个人感到不公平时会做出以下行为上的调整:改变个人的付出或行为的投入寻求更多的个人所得或报酬歪曲对个人付出或所得的解释改变比较的体系第60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管理者努力设置公平的比较体系和环境利用公平的评价激发人的工作行为和动机公平对待和评价每个人投入和所得对不公平状态进行及时调整明确、合理的使用经济的杠杆作用管理者要时刻对所运转的激励系统进行评价和调整第61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目标设置理论

1、基本模式目标设置理论以激励中有效的设置工作行为的目标为理论出发点。目标的设置有三个基本点: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度目标的可接受性

第62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保持目标的专一性,要明确规定达成目标与工作绩效提高的直接联系工作目标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特征,但不是越难越好在可能的情况下,使行动者参与工作及行为目标的设置设置的目标要保持一定的可接受性,使行动者能够理解它的执行对于达成目标及其行为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第63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目标的达成时间不要过长以免目标需求及动机的减弱目标行为一定是具体的要及时对目标行为给予反馈此外,影响目标设置和工作绩效的还有两大类因素:个人因素:取得成就的需要和愿望、达成目标的迫切程度和个人的知识、教育和能力水平等情境因素:组织的激励系统、以往目标行为的成败状况、技术因素、生产或工作的性质和管理者的行为特征等第64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归因理论

1、研究内容归因理论是海德(Heider,1958)、凯利(Kekkey,1967)、韦纳(Weiner,1974)提出和发展的五、行为改造激励理论第65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海德认为:工作行为的成败并不取决于内在因素(能力、努力)和外在因素(工作难度和机会),而是由人们对行为的认识决定的,认识上的差异和成败的归因是激励的基点。因此,人们应该分析:行为——

决定因素——

结果(如何行动)之间的关系凯利认为:在分析行为的因果关系时,每个人都在试图维护自己或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第66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归因理论就是分析人的行为和原因,以及人对行为与原因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会直接影响激励的效果,管理者就是要做出有利于激励的归因模式。

2、归因的类别与误差归因可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为:内因和外因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第67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不稳定因素:努力/机遇第68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每个人在归因时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动机性误差:是指个人在归因时维护自己利益的倾向性认识性误差:是指行为观察角度不同造成的误差,如行动者和观察者误差等此外,归因的基点也是归因误差的原因归因的外控基点:是易于把行为的因果关系归为外界情境因素(也叫情境归因)归因的内控基点:是易于归因于个人内部因素(也叫本性归因)第69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管理的原则认真分析行为及其原因的因果关系做出有利于激励的归因分析避免错误的归因和归因的误差强化行为的有利因素第70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行为强化理论1、理论的基点来自于斯金纳(B.Skinner)的学习强化理论认为:激励是行为强化的结果,正确、合理的强化是激励的出发点。2、强化的类别积极强化:奖励有利的行为消极强化:消除不良行为,鼓励有利的行为惩罚:惩罚不良行为消退:对行为不予强化,以求消退该行为第71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行为强化的使用操作固定时间强化:每隔一段时间给予强化可变时间强化:强化的时间间隔不定固定比例强化:每种行为强化的量相对固定可变比例强化:强化的量不固定4、行为强化的管理原则正确使用不同类型的强化正确把握强化的时间与量的作用强调强化反馈的作用鼓励奖励强化,结合惩罚强化因人而异的强化原则第72页,共7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四)挫折理论

1、挫折的产生挫折是指个人在目标达成过程中,行为受阻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心理上的失败和相应的行为表现,挫折感的大小是与目标达成的期望水平或抱负水平直接相关的。挫折产生的原因:外界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