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名词解释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调配合适的pH(7.2-7.6),经灭菌后使用的培养细菌物质
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所需要的最基本营养成份,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组分是1%蛋白胨和0.5%NA.C.L配制而成,还需加入琼脂(2-3%---固体培养基、0.3-0.5%--半固体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利用细菌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化学物质,抑制非目的菌生长,有利于需要分离细菌的生长,如SS琼脂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利用各种细菌分解的作用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可应用含有一定作用物和指示剂的培养基来培养细菌,作鉴别之用,如糖发酵培养基。
青霉素串珠试验:炭疽杆菌检测中,此菌可在0.05~0.5%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可发生形态变化,菌体肿大呈球形,似串珠,称为青霉素串珠试验锡克(Schick)试验:是根据毒素抗毒素中和的原理,用少量白喉毒素测定机体内有无白喉抗毒素的皮内试验。同时取等量无毒力的白喉毒素做对照试验。本试验可用于调查人群对白喉免疫状态。冷凝集试验: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常出现一种冷凝集素,能与人O型红细胞在0~4℃条件下发生凝集,置37℃凝集消失,以此可作疾病的辅助诊断。外斐反应(Weil-Felixreaction):是用变形杆菌OX19、2、K株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检查抗体水平和变化,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等疾病的试验。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防腐: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灭活: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无菌: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病毒(virus):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体(virion):结构完整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缺陷病毒:由于缺乏某些基因,不能复制成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此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亚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比病毒更小、结构更为简单的传染性颗粒,它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又称T株支原体,可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通常寄居在人的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非淋球性尿道炎。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与节肢动物(虱、蚤、蜱、螨)等关系密切,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体(elementarybody):在衣原体繁殖过程中所见较小的、具有感染性的颗粒为原体。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的主要毒性物质。为不耐热外毒素,能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使肠液过量分泌,引起严重腹泻和呕吐,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导致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素样物质,其抗菌范围很窄。旧结核菌素(OT):是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肉汤中的培养物经加热浓缩的滤液,其主要成分是结核菌蛋白。作为结核菌素试验的试剂。DPT(白百破三联疫苗):由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和破伤风类毒素组成,可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白喉毒素:是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又β-棒状杆菌噬菌体毒素基因编码。完整的白喉毒素是一条大量含精氨酸的多肽链,经蛋白酶水解后,分为A和B两个片段。白喉毒素是具有强烈的细胞毒作用,能抑制敏感细胞正常合成蛋白质,从而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类毒素:外毒素经0.4%甲醛处理,可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成为类毒素。黄病毒,原名虫媒病毒(arbovirus),是一大类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人、家畜和野生动物而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病毒,其共同特点是:①病毒呈小球形,核酸为单正链RNA,有包膜和刺突;②对酸、热、脂溶剂敏感;③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储存宿主,又是传播媒介;④所致疾病有严格的地区性和季节性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流感病毒包膜表面柱状抗原,因能和人、鸡、豚鼠等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血凝而得名。它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的血凝抗体(抗-HA)为中和性抗体并可可抑制血凝。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抗-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干扰素(interferon):是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不耐热肠毒素(LT):是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的致病物质。对热不稳定,65℃、30分钟可灭活。由A,B两个亚基组成。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infection):是指有些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受感染细胞内长期存在或终身带病毒,而且经常或反复间断地向外界排出病毒。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出现急性发作。慢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医院内源性感染:指来自自身的病原菌所导致的感染。病原菌一般都是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是以隐性状态居留的病原菌。产生的条件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HBsAg: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和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中。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乙肝病毒衣壳成分,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较长,低滴度抗体是过去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时提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HBeAg:e抗原。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故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专性需氧菌:该类细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专性厌氧菌:该类细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抗酸杆菌(acid-fastbacilli):抗酸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类脂,一般不容易着色,但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故得名。又因此类细菌的形态是细长微弯的杆状,有分枝生长的趋势,故又称为分枝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G+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肥达反应:系由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丙副伤寒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滴度高低和早期与恢复期抗体增长情况以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如细菌)检测病人体液中有无相应的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因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通常称之为血清学诊断。抗原漂移:指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仅发生亚型内部较小的量变,即HA和NA仅发生小变异。而形成新的变种。抗原转变:指甲型流感病毒每隔十数年发生抗原性大的变异(或质变),而产生新的亚型。抗原转变可分为大组变异(HA和NA均变异)和亚型变异(仅HA变异,而NA未变或小变异)。Vi抗原:又称毒力抗原,在新分离的伤寒杆菌和丙型副伤寒杆菌具有此抗原。细胞壁:是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肽聚糖或粘肽: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毒素。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磷壁酸: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约占细菌细胞壁干重的20-40%,有2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包涵体(inclusionbodies):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性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嗜酸或嗜碱性染色的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内基小体(negrionbady):是狂犬病病毒核衣壳积储在细胞浆内,凝集而成的一种卵形或卵圆形的嗜酸性颗粒,广泛分布在脑和神经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噬菌体:是指一类侵袭细菌、放线菌、螺旋体和真菌的病毒。菌血症:病原菌有局部侵入血流,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经过血流到体内有关部位在繁殖而导致的疾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肾脓肿等。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es):是一组含逆转录酶,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白血病和AIDS等严重疾病。街毒株:从人和自然感染的动物中分离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野生毒株。真菌(fungus):是一种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少数为单细胞,大多数为多细胞。菌丝体(mycelium):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形成菌丝。菌丝又可长出许多分支,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由可按功能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中菌丝体。孢子(spore):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育形成菌丝,并发育为菌丝体。F-菌:不具有F质粒菌细菌,不能产生性菌毛的细菌叫F+菌。F+菌:具有F质粒菌细菌,能产生性菌毛的细菌叫F+菌。F质粒:致育因子,决定细菌性别的质粒,即性菌毛的有无。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遗传功能的闭合环型DNA,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菌性状有关,如R、F和毒力质粒。细菌L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发现,故称细菌L型。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的细菌,占细菌的大多数。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正常菌群: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普遍性转导:供体局任何片段的DNA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装入噬菌体内,通过噬菌体进入受体菌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转移过程。局限性转导:有温和噬菌体介导的遗传物质从供体菌到受体菌的转移,只转移与噬菌体接合位电附近的供体菌基因,使供体菌特定位电的基因转入受体菌。耐药突变:突变使细菌失去了对某种抗菌物质或毒性物质的敏感性。突变:细菌基因结构发生稳定性的改变,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S-R变异:是指细菌菌落有光滑型到粗糙型的变异,它是由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其脂多糖失去O特异性侧链或O侧链与核心多糖粘附,仍保有非特异性核心多糖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餐饮服务中的食品企业对企业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食品饮料氮气发生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食品市场调研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加盟货车合同样本
- 2025-2030中国顺丁烯二酸酐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规模预测研究报告
- 万顺叫车合同标准文本
- 仓库统计培训
- 银行案件警示教育活动
- 切割机设备买卖合同样本
- 加盟产品简易合同标准文本
- 项目管理人员安全教育课件
- 汉字的五行属性与三才五格计算方法
- 唐山高科总部大厦幕墙工程幕墙招标技术评估总结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测试卷
- 10kV线路拆除
- 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 为老年人更换纸尿裤评分标准
- 教务管理系统UML模型PPT课件
- 吸收塔及烟囱施工方案
- 高中数学答题卡模板word版(共2页)
- 小型构件预制场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