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汇编8篇_第1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汇编8篇_第2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汇编8篇_第3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汇编8篇_第4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汇编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汇编8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1

“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熟识和宠爱的嬉戏。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把原本由两个幼儿玩的嬉戏变为由一群幼儿两两结对轮番玩的嬉戏,并以雪花片为嬉戏“筹码”,提高活动的挑战性。随着嬉戏输赢结果的产生,幼儿手上的雪花片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于是,这个活动就自然而然地与“数运算”核心阅历的学习结合起来了。

该活动的重点是每轮嬉戏后的推理过程,即让幼儿推理“输完了”和“赢得最多”两种极端状况形成的过程,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这个推理过程涉及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索:即嬉戏前的雪花片数量、嬉戏输赢规章、嬉戏后的雪花片数量。例如,幼儿原本拥有3片雪花片,每输一次失去一片,每赢一次得到一片。假如某幼儿三次嬉戏后所剩雪花片数量为0,那么他应当是连输了三次。假如某幼儿三次嬉戏后雪花片数量为6片,那么就要先去掉他原先拥有的3片雪花片,其余的3片雪花片就是他赢得的,依据每次赢1片的嬉戏规章就能推断出他赢了3次。

该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介绍玩法和规章,并试玩一次,以关心幼儿理解规章;其次是开展两轮嬉戏,每轮嬉戏后引导幼儿进行推断推理和表述,并用磁性黑板上的磁铁块表征雪花片数量的变化过程,关心幼儿直接感知和验证。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在推理过程中会自然运用“分解与组合”这一数学核心阅历,但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索需要幼儿先在头脑中表征出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再用语言加以表述,这对大班幼儿的推断推理力量提出了挑战,有利于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力量的进展。

目标:

1.在嬉戏中感知雪花片数量变化的过程,尝试依据雪花片数量结果,推导出雪花片数量与嬉戏输赢结果以及嬉戏规章之间的关系。

2.提高推断推理力量,进展数学思维力量。

预备:

雪花片三筐(数量多于幼儿人手6片),磁性黑板一块,磁铁块12~15个,粘纸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数倍)。

过程:

一、回忆熟识的嬉戏,了解新的嬉戏规章

1.回忆熟识的嬉戏。

(1)回忆嬉戏“石头剪刀布”的玩法和规章。

提问:“石头剪刀布”的嬉戏是怎么玩的?有什么规章?

(说明:老师可以依据幼儿的回答梳理“玩法”,强调“规章”,比如,要同时出手势,一旦出了手势就不能更换,假如出了同样的手势要重新来一次,等等。)

(2)介绍新的嬉戏玩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要把原来的两人嬉戏变为集体嬉戏。每个小伴侣边念儿歌“找呀找呀找伴侣,找到一个好伴侣”边拍手,念完后快速找到一个伴侣和他面对面,一起念“石头剪刀布”的指令后同时出手势,比出胜败。每一对伴侣只能玩一次嬉戏、比出一次输赢,然后更换一个伴侣再嬉戏。

2.试玩新的集体嬉戏。

(1)请幼儿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两两找伴侣轮番玩嬉戏,引导幼儿一起念儿歌、一起说“石头剪刀布”的指令。

(2)提问:谁赢了?谁输了?出了一样的手势该怎么办?比出一次输赢后就要怎么样了?

(3)待嬉戏比出输赢后,请幼儿回座位坐下。

(4)关心幼儿理解新规章:一轮嬉戏中,每个人要换3次伴侣,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头剪刀布”。

(说明:老师通过引导幼儿念儿歌、说指令以及提问等,吸引了幼儿的留意。嬉戏中,老师重点关注的是幼儿能否理解和遵守新的嬉戏规章,是否已做到一对伴侣在一次嬉戏中只有一次输赢,从而为幼儿在之后的推理中思索输赢关系做好铺垫。)

3.了解增加雪花片后的新玩法。

(1)讲解新的玩法和规章:嬉戏前每个小伴侣只能拿取3片雪花片,嬉戏中每一次输的小伴侣要给赢的小伴侣一片雪花片。嬉戏中每人要想方法保管好自己的雪花片,不要掉落和丢失。

(2)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放三筐雪花片,请每位幼儿上来拿取3片雪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与旁边的同伴相互验证有否拿对。

二、第一轮嬉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嬉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请幼儿进行第一次嬉戏。嬉戏中老师提问:现在有小伴侣手上只剩下两(一)片雪花片了,他还能玩几次嬉戏?

(2)嬉戏结束后老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3)请幼儿进行其次次嬉戏。嬉戏结束后老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说明:一轮嬉戏进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会有幼儿输完3片雪花片。老师要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遵守嬉戏规章,即每次输赢后能否正确拿出一片雪花片,以引导幼儿在嬉戏过程中关注自己手上雪花片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输赢结果之间的关系。)

2.嬉戏后共享沟通,展现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确定其能“遵守规章”。

(说明:嬉戏有输赢是正常的,幼儿将自己手里的雪花片都输完时,可能会有挫败感,老师要留意幼儿的心情,准时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嬉戏心态。)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大家来猜猜,他的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假如是由于他输了,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为什么是输了3次?

(说明:对于“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的推理,基本上全部幼儿都会说“由于他输了”,而后的老师追问“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目的是关心幼儿思索输赢结果与雪花片数量之间的关系,接着老师可以再追问“为什么是输了3次”,以关心幼儿在雪花片数量与“每次输赢1片”的嬉戏规章之间建立起联系。)

(3)提问:谁认为自己手上的雪花片最多?有几片?

(4)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6片的过程。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伴侣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6片的呢?假如是由于他们赢了,那他们每人赢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每人赢了几次”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消失这种差异的缘由可能在于:前者既记住了自己原先就有3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而后者只记得自己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遗忘了自己原先手上就有3片。当老师追问幼儿为什么说自己“赢了6次”时,幼儿可能会用“3+3=6”来作答,老师可以视状况再深化追问幼儿:“这里有两个3,这两个3有区分吗?”以关心幼儿了解自己原先手上的3片雪花片加上嬉戏中赢得的3片雪花片才是6片雪花片。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幼儿作出推理后,老师呈现磁性黑板,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在集风光前描述自己在嬉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依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可先向幼儿A提问:“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然后让幼儿A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磁铁块加以表征。随后,幼儿A每描述自己赢了一次,就让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B在3块磁铁块的后面加上1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全体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变化过程。老师在这个环节要重点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以了解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不同思维水平。)

三、其次轮嬉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嬉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调整规章:嬉戏玩法不变,每人改为拿6片雪花片嬉戏,共玩3次,每次输的人给赢的人2片雪花片。

(2)请幼儿嬉戏一次。嬉戏结束后老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2.嬉戏后共享沟通,展现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确定其能“遵守规章”。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伴侣手上的6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假如是由于他们输了,那么他们每人输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输了3次”和“输了6次”。当老师追问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2+2+2=6”来作答,即每次都输掉2片雪花片,输了3次2片,就输完了6片;有幼儿则可能遗忘了嬉戏规章,会说由于输了6片雪花片,所以输了6次。)

(3)请输完了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嬉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依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老师可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A上来,依据输完6片雪花片的幼儿B的描述,来摆放磁铁块。老师可先向幼儿B提问:“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并让幼儿B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6块磁铁块加以表征;幼儿B每描述自己输了一次,幼儿A就去掉磁性黑板上的2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4)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12片的过程。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伴侣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12片的呢?假如是由于他们赢了,那么他们每人赢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也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消失这种差异的缘由可能在于:前者既记住了每人原先手上就有6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而后者只记得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雪花片,遗忘了每人原先手上有6片雪花片,或者是把嬉戏规章记成了每赢一次得到1片。当老师追问幼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6+6=12”来作答,即原先手里有的6片雪花片加上赢得的6片雪花片就是12片雪花片,所以赢了6次。有幼儿则可能会用“6+2+2+2=12”来作答,他的解释是,由于除了原先有的6片雪花片,后来每赢一次得到2片,一共赢了3次,得到6片。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嬉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依据同伴的描述,在磁陛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老师的详细引导方法同前。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重点引导幼儿思索嬉戏前的雪花片数量、嬉戏输赢规章、嬉戏后的雪花片数量这三方面的关系。)

(6)依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平,选择开展以下环节的活动。

提问:谁的雪花片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少?他究竟有几片?

为什么只剩下了这几片?你在嬉戏中的输赢状况如何?

你能不能用磁铁块摆放出你的雪花片输赢过程?

假如两个小伴侣手里剩下的雪花片数量是一样的,他们的输赢过程也会是一样的吗?

(说明:以上问题是针对个别幼儿的,可依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平,选择性地开展该环节活动,目的是引导他们尝试回忆或推论自己雪花片的输赢过程,并用语言加以表述,同时尝试用磁铁块加以表征。最终一个问题意在引导幼儿基于摆放磁铁块的过程,尝试思索和理解“输赢的不同挨次”与“相同答案”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看看、议议、讲讲中熟识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3、明白关心别人的道理。

活动预备:

1、故事动物卡片一套;四把小伞卡片。

2、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

3、故事动物头饰若干;奖杯、花、苹果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头部分:

师:“今日老师给小伴侣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听的时候可要认真了,由于,听完了,我要来考考你们的。”

二、基本部分:

(一)老师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一遍。

(二)通过提问,关心幼儿理解故事。

1、师:“故事讲完了,你们都听到故事里说了什么呢?”让幼儿自由叙述,依据幼儿的叙述,出示动物的卡片,并让四位幼儿操作小伞卡片,加深对故事角色的印象。

2、师:“小动物除了可以用雨伞来关心大象,还可以怎么做呢?”……

3、师:“你们都想得很好,说的也很好,让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故事,小动物在关心大象的时候说了什么?”

(三)播放多媒体动画,帮助教学。

1、学说故事对话。

师:“谁能告知我小动物在关心大象时说了什么?”(利用电脑画面的关心,让幼儿学说对话,想是个别提问,后是集体学说。)

2、扩展语言,渗透思想品德训练。

师:“假如是你们观察了大象在被雨淋,你们会去关心它吗?你会怎样对大象说呢?”…..

(四)嬉戏“传电话”

幼儿戴上动物头饰,分为四队,传一句关心大象的话,看哪队传得又快又对,适当地给幼儿评奖。(运用电脑声音、图象和奖杯、花、苹果的卡片完成。)嬉戏玩两遍。

活动结束:

在嬉戏发奖中,开心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3

活动内容:

好玩的辩论会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在集风光前大胆表达表现的愿望。

2、通过辩论使幼儿了解各种人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

3、进一步了解四周人们的劳动产生敬重与喜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预备:

1、课前幼儿从清洁工、医生、厨师三种职业中选出自己喜爱的职业。

2、幼儿分成若干组,方队牌四个。

3、各种常见职业卡若干。

活动过程:

1、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入场

A我是今日由我来主持这场辩论会。

B幼儿自选职业卡分别组成若干代表队。师:今日来参与我们辩论会的有清洁工代表队、厨师代表队……让我们以热闹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C今日我们辩论的主题是《哪种职业最有用》

2、现在辩论会开头

A分组阐述自己的职业是如何为大家服务的。

B自由辩论那种职业最有用要求:大胆表述,声音洪亮;小组合作阐述自己的观点;幼儿乐观参与辩论和争论,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C相互自由沟通,幼儿重新选择方阵(幼儿依据自己对职业的进一步了解做出新的打算,你现在认为那种职业最有用。

3、集体小结:人与人之间的依存关系。

通过刚才的辩论和了解,我们发觉每个职业都有用,离开清洁工我们就没有好的生活环境,离开了医生我们生病的时候就没有人为我们治病,离开了厨师我们就不能享受到更美味的食品。想一想你还了解那些职业它有那些作用……原来呀我们谁也离不开谁,我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依靠的。

活动建议:

1、课前了解有关职业的特点。

2、在活动中我们应当给每个幼儿说话的机会,要引

导:幼儿说、鼓舞幼儿说、确定

幼儿说,使幼儿树立自信。

3、依据孩子的选择来更换辩论的职业,如也可选择理发

师、演员、老师等。

4、课前了解辩论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培育幼儿运用纸浆制作杯子的力量。

2.体验胜利的欢乐。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培育幼儿初步的制造力量。

活动预备:

浸泡好的纸浆、一次性塑料杯子

活动流程:

争论--演示--操作

(一)争论提问:看老师手中的是什么啊?(出示纸浆杯子),我们来认真看看和我们平常用的杯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吗?这个杯子是用纸浆做的,今日啊老师就来教小伴侣做纸浆杯子好不好?

(二)演示提问:你们还记得纸浆杯子的制作方法吗?老师来制作,你们来说制作方法好不好?在制作中,应当留意些什么?(通过幼儿讲解,回忆,让幼儿把握制作的方法和留意事项)(三)操作小伴侣操作制作杯子,老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了解广西及本乡盛产的水果。

2、通过看、摸、闻、尝了解一些常见水果的特征,并用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述,留意语言的完整性、连贯性。

3、懂得水果有养分,喜爱吃水果,感受水果节的乐趣。

4、乐观的参加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使小伴侣们感到欢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学问。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感知常见水果的特征,能用语言进行表述,丰富有关水果节的学问。

难点: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预备

全班分5个小组;预备5篮水果实物(分别装有苹果、梨、香蕉、菠萝各1个),切好的水果5大盘,小果树模型1棵;幼儿每人一本小图画本、一盒彩色笔,课本《丰收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1、复习儿歌《七个阿姨来摘果》。

2、回忆、叙述:在本地水果节的见闻,了解本地盛产的水果。

3、翻开《丰收的季节》第22—23页,了解广西盛产水果的地方和水果节。

二、基本活动

1、认知活动

老师将5篮水果分别放到各组,让幼儿用看、摸、闻等方式感知各种水果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重叠词来说。(让力量中、差的幼儿回答,老师赐予确定,增加幼儿学习的信念。)

2、品尝活动

幼儿共同品尝并说出所吃水果的名称和味道,再说一说自己还吃过什么水果,为什么?

3、引导幼儿用“我喜爱吃……,由于……”完整连贯地说一句话。(让力量强的幼儿说,其他幼儿可重复,以点带面共同进展。)

三、延长活动:

五彩水果树

将图画本、彩色笔发给幼儿,让幼儿画出自己喜爱的水果,画好后撕出卷贴成筒状贴在小果树模型上。

四、活动小结:

让幼儿懂得水果有养分,应多吃水果,健康成长。

教学反思

本活动从幼儿的爱好点动身设计,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整个活动各环节循序渐进,富于条理性。在争论叙述、认知、品尝等活动中,幼儿能充分地熟悉和感知水果的特征,丰富了水果方面的学问和加深了阅历感受。幼儿都能自始自终投入到活动中,并乐观大胆地表述自身的感受和想法,呈现在欢乐中学习的活跃氛围。

活动过程中还考虑到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有助于增加幼儿学习的信念,及猎取胜利的喜悦,使不同的幼儿都得到进展。不足的是少部分幼儿在表述时语句不够完整,语言表达力量还需不断改善提高;还有没能很好把握各环节进行的时间,其次环节花的时间太长,导致三、四环节完成有些匆忙。今后在上这节课时,应留意合理调配各环节的时间,加强自身的课堂调控力量,使活动达到更佳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6

活动由来五彩缤纷的颜色能够孩子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而孩子的衣食住行都与颜色有最直接的联系。我班孩子对颜色特殊奇怪   、喜爱,幼儿在绘画的时候常说:我见到的小草是绿色不是这种蜡笔的绿色,孩子的一席话是我们产生了思索,五彩缤纷的世界不仅仅存在这十二种颜色,那么更多的颜色它们从哪里来呢?为此我们设计了《奇异的颜色》这一主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观看和探究等活动,引导幼儿除不感知我们的世界有多种颜色,颜色是好玩、奇异、会变化的。

2、培育幼儿对颜色的爱好,进展幼儿的观看力和探究力量。

3、培育幼儿初步使用颜色的力量。

问题板块1、利用本班的墙壁,在墙上贴上与颜色有关的相片。

2、引导幼儿利用水粉的绘画工具,自己调制出的各种颜色。

主题壁报:相关内容为幼儿供应有关颜色小常识的图片。动物图片。

区域嬉戏1、科学区:预备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了解这是三原色,以便幼儿做试验。

2、帮助材料:调色盘,笔,水等。投放《颜色旅行》的玩具,引大幼儿了解颜色“旅行”的方式等。

3、图书区:投放有关颜色的图书。

4、动手操作区:三原颜色的布偶球,引导幼儿利用布偶球进行有规章的排序。

家园合作1、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与颜色有关的图片、资料或物品,带到幼儿园后与其他幼儿工向有关的学问阅历。

2、请家长与幼儿利用家中的材料(纸张、布均可),共同纸做一件彩色服装,参与班中组织的《颜色旅行》和《模特大赛活动》

资源利用1、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活动,比一比谁找出的颜色多。引导幼儿感受五彩缤纷的颜色。

2、请家长和幼儿收集各种颜色的纸或布等。

活动网络图主要活动:

1、美丽的颜色2、树妈妈找孩子3、我的颜色伴侣4、春天的童话5、五颜六色的泡活动一:美丽的颜色活动目标:

1、初步培育幼儿对颜色的爱好。

2、通过引导和操作,认知红、黄、蓝是三原色。

3、培育幼儿良好的操作常规。

活动预备:

1、三原色的颜料、调色盘、毛笔、吸管、抹布。

2、制作的《小熊穿衣》三原色教具。

设计意图:由于幼儿对颜色特别的感爱好,在区域中总是区操作有关颜色的嬉戏材料。为了使幼儿对三原色有更深的熟悉,为此设计了此次训练活动。

活动过程:

1、老师边讲故事便操作教具引起幼儿的爱好:

一大早,小熊和伴侣们约好要去春游早上起床后,他挑了一件红色的外衣穿上了,可是觉得不满足,又换了一件黄色的,又觉得有些小,最终它穿上了一件蓝色的外套,这下他满足的预备动身了,刚出门,他发觉外面正刮着大风呢,于是又把红色的外衣套在了外面……2、争论:小熊都穿了那些颜色的衣服,这些衣服有哪些奇异的地方?都还能变出哪些美丽的颜色来?你们愿不情愿来试一试?

3、老师出示三原色的颜料,请幼儿利用三原色来调配出新的颜色。

4、幼儿开头操作,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5、讲评:引导幼儿了解,这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的基础色,有了这三种颜色,其它的颜色都可以调制出,所以人们称这三种颜色为三原色。

训练反思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深厚的爱好,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乐观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阅历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猫头鹰的生活习性,知道要爱护动物。

2、情愿观赏诗歌,喜爱跟读诗歌,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领悟诗歌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爱好。

重点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仿编诗歌。

活动预备

1、猫头鹰头饰、启蒙阅读《猫头鹰》大范例、启蒙阅读读本。

2、字卡“猫头鹰”、“该”、信封、汉字沙包。

活动过程

一、开头部分:

猜谜语:像猫不是猫,黑夜站树梢,白天睡大觉,夜晚捉老鼠。

幼儿猜谜底,师出示字卡“猫头鹰”

二、基本部分:

1、观赏大范例。提问:(1)画面上是什么时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猫头鹰和其它的鸟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3)请你猜想一下,猫头鹰为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观赏诗歌。(1)提示幼儿观赏诗歌常规。

(2)提问:①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②猫头鹰睁着那只眼睛做什么?闭着那

只眼睛做什么?

3、嬉戏活动:《猫头鹰来信了》

师头戴猫头鹰头饰读猫头鹰的来信,请幼儿说一说猫头鹰

为我们捉老鼠,我们要怎么对待它们?

4、跟读诗歌。提问:(1)诗歌中的“想”做什么?

(2)仿照读“我”的语气读句子。

认读“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