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课件完整版_第1页
消防安全课件完整版_第2页
消防安全课件完整版_第3页
消防安全课件完整版_第4页
消防安全课件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消防安全【案例1】1903年8月10日,法国巴黎地铁一组满载乘客的列车在运行中着火,84名乘客死亡。当时巴黎地铁车厢是用木质材料进行装修的。【案例2】1987年11月8日,英国伦敦皇十字街地铁站因自动扶梯下面的机房内产生电火花,引燃自动扶梯的润滑油,浓烟沿着楼梯通道四处蔓延,由于行驶列车带动的气流以及圆筒状自动扶梯的通风作用,致使火越烧越烈,人们争先恐后地冲向出口,许多人被烧、压、窒息而死。这次火灾使32人丧生(包括一名消防员),100多人受伤。引入【案例3】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人为纵火事件,198人死亡,147人受伤。起因是精神病患者金大焕放火所致。司机和综合调度室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应对不当,安全疏散导向灯和路标未起到应有作用。当时电被切断了。在一片混乱和黑暗中,乘客被关在了车厢里。一些车厢的乘客找到了应急装置,用手动方式打开了车门得以逃生,但是许多车门一直未被打开。许多乘客在逃难中窒息身亡。

2005年8月26日,中国北京地铁环线一组地铁列车在上班高峰时发生火灾。有关方面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2006年8月16日,美国纽约地铁突然着火,约4000名乘客紧急疏散。事故造成15人受伤。小结:地铁的防火、消防工作被列为地铁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一.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概述1.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物的特点(1)空间连续性强:站台、站厅直接连接,一般无防火门、防火卷帘门

(2)出入口较少:一般地铁站的出入口2——8个,较少的出入口与地面或平层连通,火灾时候需要完成排烟、散热、人员疏散、救援队伍进入等任务(3)电气设备多:电气设备引发火灾的概率较大(4)空间湿度大:易造成电气设备受潮引发火灾2.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点(1)疏散困难:浓烟对人的刺激和对照明系统的影响

火灾时多有浓烟和热气浪、有毒气体(2)救援难度大:不易确定准确的起火点,呼吸器使用时间有限难以长时间进行地下救援,救援人员不易配合(3)通信系统容易瘫痪:水流和高温常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3.引发火灾的原因(1)管理方面的原因:如运营企业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存在众多隐患(2)列车材料因素:列车内部材料多易燃物或者合成材料,燃烧时会迅速扩大或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车厢之间是相通的

(3)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加上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了危险的出现二.防火灭火基本知识1.火的基本概念(1)燃烧与火灾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进行的快速放热和发光的氧化反应,并以火焰的形式出现。火灾:火失去控制蔓延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的现象,会造成人或物的损失。火三角:氧气、可燃物、点火源(温度)阻断任何一个要素即可防止火灾注意:不同类型的火灾,一定要选择不同的灭火器2.灭火的基本方法(1)冷却灭火法主要的灭火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为灭火剂降温灭火(2)隔离灭火法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从燃烧物周围移开,中断可燃物资的供给(3)窒息灭火法使燃烧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停止3.防火的基本方法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着火源、阻止火势蔓延参看p131表4-7三、消防标志(1)消防标志的意义总结以往的火灾事故,往往是在发生事故的初期,人们看不到消防标志、找不到消防设施,而不能采取正确的疏散和灭火措施,以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消防标志不但是消防官兵处理火险时的好帮手,也是群众在火灾危急关头的救命符。(2)红色消防标志牌红色的消防标志牌用于说明各种消防设备、设施安装的位置,引导人们在发生火灾时采取合理正确的行动。(3)绿色发光疏散指示标志绿色的发光疏散指示标志设置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图5-1常见消防标志(红底)

图5-3常见消防标志(绿底)三.消防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灭火器、消火栓、火灾自动报警设备1.灭火器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内置化学物品,用以救灭火灾。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存放在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灭火筒内装填的成分不一样,是专为不同的火警而设。使用时必须注意以免产生反效果及引起危险。分类: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五、灭火器的使用(1)灭火器的用途灭火器担负的任务是扑救初起火灾。一具质量合格的灭火器,如果使用得当,扑救及时,可将一切损火巨大的火灾扑灭在萌芽状态。因此,灭火器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2)灭火器的分类灭火器的分类方法很多,通常按充装灭火剂的类型来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图5-5灭火器分类图示适宜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火灾。它能抑制燃烧的连锁反映而灭火。也适宜于扑灭液体、气体、电气火灾(干粉有5万伏以上的电绝缘性能)。有的还能扑救固体火灾。干粉灭火器不能扑救轻金属燃烧的火灾。

二氧化碳手提式灭火器是以高压气瓶内储存的二氧化碳气体做为灭火剂进行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痕迹,适宜于扑救贵重仪器设备,档案资料,计算机室内火灾,它不导电也适宜于扑救带电的低压电器设备和油类火灾,但不可用它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泡沫灭火器泡沫能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防止空气进入。它最适宜扑救液体火灾,不能扑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和电器火灾。清水灭火器采用清水作灭火药剂,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可扑灭纸张、木材、纺织品等引起的A类火灾。(2)1211灭火器:

1211是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的代号,分子式为CF2ClBr,一种低沸点的液化气体。1211”灭火器是一种高效灭火剂。灭火时不污染物品,不留痕迹,特别适用于扑救精密仪器、电子设备、文物档案资料火灾。它的灭火原理也是抑制连烧的连锁反应,也适宜于扑救油类火灾。使用时要首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把开关,即有药剂喷出。使用时灭火筒身要垂直,不可平放和颠倒使用。它的射程较近,喷射时要站在上风,接近着火点,对着火源根部扫射,向前推进,要注意防止回头复燃。手提式与推车式的区别:剂量

重量

灭火距离五、灭火器的使用(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步骤用途第一步:识别灭火器的型号,如图5-6所示。第二步:判断火势,正确选用相关类型的火火器。第三步:对灭火器进行检查,看是否能正常使用,如图5-7所示。图5-6灭火器型号图示图5-7灭火器检查图示

五、灭火器的使用(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步骤第四步:站在上风位置,迅速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将火源扑灭。①摇——防止灭火器内灭火剂凝固,影响灭火效果,如图5-8所示。②拔——拔出保险栓,如图5-9所示。③瞄——瞄准火焰根部,如图5-10所示。④压——压下灭火器手柄,如图5-11所示。⑤扫——左右扫射,如图5-12所示。

图5-8摇动灭火器图示

图5-9拔出保险栓图示图5-11压灭火器手柄图示

图5-10瞄准火焰根部图示图5-12左右扫射图示2.消火栓禁用范围:不能用于补救与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引起的火灾及高压电器设备和档案、资料等引起的火灾。当压力水经过比例混合器时,可使水与泡沫液按规定比例混合,经发泡枪产生泡沫扑救有机固体物类、可溶化的固体类火灾,尤其对扑灭木材、棉花和油类火灾更有特殊效能。3.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使用火灾自动报警,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通过感温、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报警设备一般安置在车站综控室内。存在误报,接到报警后要先消音再赶赴现场确认后再采取灭火措施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功能1.中央级功能接收、显示并储存全线主要火灾报警设备的运行状态。接收由车站级设备传送的各探测点的火灾报警信号,显示报警部位及自动记录。自动和人工手动确认火灾报警。根据火灾发生的实际情况,自动选择预定的解决方案,向各消防控制室发出消防救灾指令和安全疏散命令。图形控制中心PC机通过无线发射台及时向市消防局119无线报警台进行火灾报警,向消防部门通报灾。接收主时钟的信息,使FAS时钟与主时钟同步。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功能2.车站级功能监视车站及所辖区间消防设备的运行状态。接收车站及所辖区间火灾报警或重要系统、设备的报警,并显示报警部位。向消防指挥中心报告灾情,接收消防指挥中心发出的消防救灾指令和安全疏散命令。通过车站级的消防联动控制接口向机电设备监控系统EMCS发出救灾模式指令,由EMCS启动消防联动设备。通过消防广播系统和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对乘客进行安全疏散引导。图5-13

FAS现场设备网络图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现场设备图5-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