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区位和疆界新_第1页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新_第2页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新_第3页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新_第4页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新第1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教学重点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关键词

阐明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在世界的地位,认识其对中国地理环境形成的意义。掌握中国国土和疆域的基本状况(特别是海洋国土)。借助遥感影像辨识中国地表结构,认识地貌(特别是地势和山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地理区位

(geographiclocationofChina)

中国遥感图像

(remotesenseimageofChina)

地表结构

(situationoftheearth’ssurface)第2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内容结构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区位与疆界人口地位国土地位经济地位地理位置疆域地表结构中国遥感图像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第3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

000多年,从古代到现代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4左右。12世纪初(北宋)时,人口超过1亿,18世纪至19世纪初人口连续突破2亿、3亿和4亿,到1949年,大陆人口达5.4亿,1995年突破12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为12.95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21%。

2005,1,6大陆13亿人口日2008年底:13.28亿.2010.11.1:大陆13.39亿,全国13.7亿,2011.12.31大陆13.47亿一、中国人口居世界第1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4位(一)人口大国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图1-1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第4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二)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三)土地大国

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104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5%,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居世界第4位。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数。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

1970年为22.5%。

1995年为21.0%。

2005年为20.8%;2011年为19.19%

预计2040—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7亿~1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将降至16%左右。第5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表1-1中国陆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

国家陆地面积/104km2

与中国面积比较/倍占世界陆地面积/%

俄罗斯1707.51.77911.42

加拿大997.11.0396.67

美国962.91.0036.44

中国960.01.0006.42

巴西854.70.8905.72

澳大利亚774.10.8065.18

印度328.70.3422.20

沙特阿拉伯225.00.2341.51

印度尼西亚190.50.1981.27

法国55.20.0580.37

日本37.80.0390.25

英国24.30.0250.16第6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自然资源种类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占世界自然资源总量的比例/%人均占有量人均量占世界平均占有水平的比例/%土地960×104km246.40.74hm230耕地1.3×108hm246.80.10hm233林地1.7×108hm253.40.13hm217草地4.0×108hm2290.31hm250水资源2.4×1012m365.61846.00m325矿产资源314.658煤炭资源3.4×1011t311260.00t水能资源6.76×108kW116.70.52kW75森林蓄积量112.7×108m39.05m312.5中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排位中国国情:人均资源占有量小第7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一)经济总量居世界第2位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图1-2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3年调整汇率方法计算,199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2.5%和12.9%,居世界第7位。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6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209400亿元,居世界第四位,2010年:39.7983万亿,6.04万亿美元。2011年,47万亿,7.43万亿美元日本,5.97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第8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二)近年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首位“八五”和“九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和8.3%,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6%和3.8%,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1999年,中国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蔬菜、肉类、蛋类、鱼类、钢、煤、化肥、水泥、电视机等工农业产品产量保持世界首位。

1996年粮食总产量突破5

000×108kg,2001年粮食总产量为4

526×108kg。

2008年粮食产量达5.2850亿吨

2008年发电量为30700×108kW·h,居世界第2位。

2008年原油产量1.9×108t

,列世界第5位;天然气产量277

×108m3

,列世界第15位。

1996年钢产量达10

124×104t,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产量达到5

×108t;第9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四)外汇储备和吸收外资总额居世界第1、2位

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1989年为56亿美元,2001年迅速增加到了2

122亿美元,在日本之后居世界第2位,2008年达到1946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3.2万亿美元图1-31997年外汇储备居世界前8位的国家和地区第10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自1990年以后,中国吸收外资一直居发展中国家前列。1993年后,吸收外资总额一直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1983—2000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5

064.6亿美元,年均增长22%。“九五”期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累计达2

898亿美元,占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半以上。1997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640亿元,2001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497亿元。第11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5%以上,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32位;到199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

25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0位;2001年增为509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6位;2008年达到2561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

2011年,36421亿美元,世界第一“九五”期间,我国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7

740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五)对外贸易居世界前列第12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六)国际旅游业收入居世界第5位1997年国际旅游入境过夜人数达2

377万人次,居世界第6位。旅游外汇收入达121亿美元,位居美、西、法、意、英、奥和德之后,居世界第8位。

2000年,国际旅游入境过夜人数达3

12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62亿美元,国际排名分别为第5和第7位,2005年达4681万人。

2005年旅游外汇收入达293亿美元,2008,408亿美元。国内:8749亿人民币,合1280亿美元。

2011年,485亿美元,世界第5位。第13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节区位与疆界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一)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陆地最集中的1/4半球,受陆地影响最强烈的地区

东方大国与南半球相比的巨大差异(流体右偏、四季变化相反)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一、地理位置图1-4世界地图第14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98%的疆土位于北纬20º~50º之间,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53o31'N3o51'N73o22'E135o03'E5500km5200km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变明显(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及万物变化)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二)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

图1-5中国行政区划第15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

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大农业与景观地带分异的基础(三)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图1-6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第16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疆界(一)疆域与邻国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132个县市)

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

海岸线长18

000km,岛屿岸线长14

000km

最东岛:钓鱼诸岛东边的赤尾屿

我国的疆域辽阔,陆地疆界约22

230km

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5个,自东北起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第17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边境贸易有较大发展。有铁路和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越南连接;有公路和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老挝沟通。此外,同周边国家还有定期航空线联系。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图1-7中国陆上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和主要陆路通道示意图第18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陆地面积:960×104

km2,土地大国,一个多山的国家海域面积:300×104

km2(四大海域)

国土面积:960×104

+300×104

=1

260×104(km2)

(二)国土面积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我国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按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周围海区应划归我国主权和主权利益所管辖的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共约300×104km2。这是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海洋公约》中的重大变化

国家领海权由3海里扩至12海里划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将世界35.8%的世界海洋划归沿海各国世界海底及其资源为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

第19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三节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遥感技术的发展揭开了从宇宙空间来观测、研究地球的新时代。利用遥感技术作为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土、开发资源和监测环境的探测研究手段,并用其来解决全球性的科学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地理景观多样,地表形态和区域差异和动态变化十分显著。在东部,由江河湖海建造的广大地域,水系、海岸的变迁和三角洲的成长;在南方,湿热山区的喀斯特和丹霞地形的演化,滨海珊瑚礁和红树林的发育;在西北干旱地区,冰川进退,沙漠扩张,黄土积蚀和水系、绿洲的演变;在青藏高原,巨大山系,冰川冻土的变化,都在地表塑造了宏伟的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并保留着清晰可见的自然演变形迹。卫星遥感图像可提供某些前所未有的直观、综合、宏观认识和概念,运用地学规律又能加深对卫星图像提供的信息的分析能力。一、中国遥感图像第20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从太空看中国陆地信息来源Landsat1\2\3;MSS

高度900km标准假彩色合成584幅拼接要求有一本图集对照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陈述彭主编,中国卫星影像图,科学出版社,1991图1-8中国卫星影像图第21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图1-9在西北干旱地区,冰川进退,沙漠扩张,湖泊和水系、绿洲的演变典型卫星影像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第22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图1-10在东部沿海地区,湖泊和水系及三角洲的演变典型卫星影像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第23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典型卫星影像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图1-11淮河两岸的广大地域第24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图1-12在青藏高原地区,巨大山系、冰川冻土的变化典型卫星影像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第25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地表结构(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卫星图像具体细致地显示地表形态特征。通过分析,可以识别地貌的形态特征、结构组合和成因类型,并从时空两方面识别其发展趋势和规律。图1-13中国地势图第26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西高东低阶梯状层层下降的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地形阶梯上,自西向东奔流,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大流急,峡谷栉比,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由于我国雨带略呈东西向自南向北推进,基本上与干流相平行,因而当雨带移至或停滞于某一流域时,往往上、中、下游同时大量降水,各河段之间缺乏调节能力,水量迅速增加形成洪峰,雨带过境后全流域则同时减少流量,增加了河川径流年内分配的集中程度,使我国季风区域的河流更明显地反映了大陆性河流水文动态的特点。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图1-14北纬30°附近地势剖面图第27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二)山地高原为主体的地表结构表1-2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地貌类型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占全国面积/%3326191210

中国地貌的类型,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盆地、丘陵和平原所占的比例都较小。因此,山地和高原是构成我国地貌基本轮廓的主体,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系构成了巨地貌轮廓的基本骨架,控制着盆地、平原与丘陵空间分布的形式。第28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图1-15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第29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1)南北向山脉: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名的横断山等。

(2)东西向山脉:主要有三列,北列是天山和阴山,大致展布于北纬40°~43°之间;中列是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大致位于北纬33°~35°之间;南列为喜马拉雅山和南岭,大致位于北纬25°~26°之间。这三列山脉间距大致相等,各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

昆仑山、天山海拔高度多在4000~5000m以上,阴山、秦岭海拔1000~2000m左右,南岭仅1000m上下。这些山脉都是我国地理上的重要界线。如阴山构成了内蒙古高原的边缘,秦岭是黄河与长江、淮河之间的分水岭,更是区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南岭虽然山体比较破碎零散,海拔高度也不大,但它不仅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而且也是华中与华南的分界,同样具有地理上的重要意义。

(3)北西向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半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

(4)北东向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分为:西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东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外列分布在大陆外侧的台湾岛上,玉山海拔3952m,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第30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高原盆地平原第31页,共34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线性构造带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3)活动带与稳定区反差明显。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相对稳定。一些盖层很厚的地域内,各类线性构造都不甚发育,如松辽、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它们是在相当长的地史阶段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