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_第1页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_第2页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_第3页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_第4页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的“水”本原学说:他看来水是万物不变的本体,万物都从水中生,是水的变形,灭亡之后又复归于水,大地浮在水上,从水中汲取所需要的营养。他的哲学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学说。2阿纳克西曼德的“无限”本原说: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无限者不生不灭,但一切事物都生于塌灭和它。3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本原说:他继承和发挥了其前辈的哲学思想,认为本原是唯一的和无限的,但他不同意“无限者”的主张,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毕达哥拉斯学派:1“数”本原论。数具有更大的普遍性,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数,都有数量的特征和规定性。2对立和和谐的思想。对立是存在物的本原。3灵魂学说。他们的基本信条就是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在他们看来,灵魂石可以独立存在的神圣的不朽的实体。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巴门尼德以后古典唯心主义的始祖,他们强调只有人才有心灵,开辟了从主体角度研究人的理性的先河。爱非斯学派:1“火”本原论。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的唯物主义传统,仍从具体的感性事物中寻找万物统一的基础,提出万物的本原是“火”。他认为,火产生了万物,一定时间以后,万物又被火焚烧,如此循环不已。2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世界作为“永恒的活火”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中,“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他以川流不息的河流为例,说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一切都存在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逝。3认识论思想。他肯定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强调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和意义。他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意识到感觉和理性的区别,但不懂的二者之间的辩证联系,因而是朴素的,他的认识论思想为哲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并为后来的哲学家唯物地探讨认识论问题奠定了基础。爱利亚学派的思想:1色诺芬尼关于神的思想:他反对多神和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他认为神石至高无上并唯一的。这个神永远保持在同一个地方,根本不动,它是全视,全知,全闻得。2巴门尼德的存在论:1“存在”本原论,他提出了两个对立的概念,存在者和不存在者。认为前者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它可以言说,可以思议,后者是不存在的,因为你是既不能认识也不能说出的。存在者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他论述了许多标志属性。第一,存在着是永恒的。第二,存在者是连续的整体、不可分的“一”。第三,存在者是不动的。第四,存在者是有界限的。2真理和意见,在他看来,自然事物可生可灭、变动不居,因而是虚假的,只有唯一、不动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因此,对自然物的认识只能获得虚假的、不确定的“意见”,对“存在”的认识,才能通向“真理”。3芝诺对存在论的论证:1否定“多”的论证。为了证明存在时“一”他还运用反证法证明“多”是不可能的。2否定“运动”的论证。为了证明存在时“不动”的,他运用反证法证明运动不可能的。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哲学:1原子和虚空说。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2影响说。他认为感觉是知识的源泉,而感觉是由外界事物引起的,外界事物的表面经常流射出极微小的、带着该物体形象的“影像”,这些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便产生感觉和思想。3幸福论。他认为,人由两种原子构成,一种是精致、圆滑的灵魂原子,一种是粗糙、暗淡的感性原子,所以,人有身、心两个方面的幸福。智者学派的哲学:1普罗塔格尔的感觉论,他主张“万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彼此混合所产生的”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在认识论上,他主张感觉主义,认为“知识就是感觉”。2高尔吉亚无物论的三个命题(1无物存在。2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3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智者运动的意义1、智者运动的消极影响:对文明的极大破坏性,对哲学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哲学自掘坟墓”。2、智者运动的积极意义:是创新的必要环节。它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要求哲学、宗教、习俗、道德以及建立在他们之上的制度来辨明自己的合理性。苏格拉底的哲学:1目的论,自然界特别是有机界中存在的和谐、匀称、完美等现象,就是

由于事物追求好或善的目的而造成的。2美德论,他认为一般的或共同的美德就是“知识”,由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美德即知识”3方法论,1认识你自己:他认为在自然事物中不能找到事物的真正原因,必须转向自身,认识自己的心灵。2自知无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算不上认识,所以大多数人都是无知者,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放弃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认识而转向心灵,才是聪明。3问答法,这一方法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通过诘难使对方的观陷于矛盾,从而承认其无知,然后经过他的引导,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一、理念论:古希腊最早出现的吸收多家思想的客观唯心主义系统理论。1理念是“真正的是在"。他认为,一切感性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因而是不真实的,不可“定义”的,只有不动不变、可以作为“定义”对象的“理念”,才是“真正的实在”。2理念是事物的“原因”。他说他一向研究的那个事物的“原因”就是“理念”。3“可见的世界”和“可知的世界”。他认为存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由变动不居的“感性事物”构成的感性世界,一个是由不动不变的“理念”构成的理念世界,前者是可见而不可知的,所以被称为“可见的世界”,后者是可知而不可见的,所以称为“可知的世界”。4后期对理念论的反省和完善。对理念的反省和完善,揭露了其理论自身的矛盾,肯定理念间的联系,结合和转化,使其形而上学性有所克服,也表明哲学家自我认识的提高和人类知识的发展。二、知识论:柏拉图的知识论否定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否定感觉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把知识看做是灵魂先天固有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但是,他对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相对性的认识,对认识和知识的等级性以及不同认识方法的分析,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三、理想国:1他所设计的理想国是个等级森严的国家。2他把私有财产视为罪恶的根源,认为世间的一切争端都和此有关。3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剥削阶级国家理论,反映了雅典奴隶主贵族派的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他的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是他全部知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第一哲学是寻求本原和最初的原因,目的是为求知,并不是为了实用。一,实体学说。“实体”是由前人解释万物的起源和基础的本原,元素,存在,理念等范畴发展而来的。他的实体学说唯物主义地解决了个别事物和种属概念,即个别和一般,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二,“四因”学说。三,“潜能和现实”学说。在每一类事物中,都有潜在和完全实在之分。伊壁鸠鲁的哲学:一,对原子论的继承和发展:1提出原子有重量的学说2提出原子形状的差别是有限的思想3提出原子运动的“偏离”说。二,对影像说的继承和发展:1肯定声、味等可感性质是客观实在的2强调感觉的重要性和可靠性3快乐主义的社会伦理观(1对神和死亡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2认不是“命运”的奴隶3国家和社会秩序不是永恒不变的)怀疑派的哲学:创始人皮浪认为我们认识事物,只是认识它表现出来的现象,而不能认识它的本质或真想。早期经院哲学的形成:11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通过改革,实现了教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统一,它既有能力又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巩固和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利益,同一切“异端”或“异教”思想作坚决的斗争,经院哲学便是在这样一个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立。特点:1以“经院”为生存环境,充当神学的婢女2盲目崇拜权威,坚持神学教条主义3热衷于繁琐论证,搞形式主义。唯名论和实在论的斗争:1争论是围绕共相问题展开的。唯名论和实在论的斗争,实质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在中世纪条件下的积蓄和特殊表现。2争论的焦点是一般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究竟一般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是实在的。主要代表:一,安瑟伦的极端实在论:他是一个极端的实在论者,他认为一般概念不仅存在和人们的思维思维中,而且是先于个别事物,离开个别事物独立存在的实体。其中著名的就是“本体实在论”,他认为教皇是上帝在地上的代理人,教皇权利独一无二至上的,在他看来沦为农奴的人是因为他原来有罪,他的子孙后代也要永远为奴,他的这些理论完全是为封建主的统治服务的。

二洛色林的极端唯名论:他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时真实存在的,共相没有任何实在性,一般,共相只是个名称,甚至只是声音或空气的振动,它们仅仅起源于语言的需要。这种只承认个别事物的实在性,把共相仅仅归结为名称的观点,在哲学史上被称为极端唯名论。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上帝存在的证明:1证明依据事物的运动2证明依据事物的动力因3证明依据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关系4证明依据事物完善性的等级5证明依据自然的目的性。温和实在论:在一般和个体的关系问题上,他吸取了早期唯名论和实在论的经验教训,在坚持一般决定个别的前提下对唯名论做出某些妥协。他认为,一般有三中存在方式:1最低级的存在方式是,作为事物的“形式”或“本质”存在于个别事物中2较高级是一般作为人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抽象概念或思想的共相,存在于人的理智之中3最高级的存在方式是作为上帝创造世界的原型的理念或原始形式,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前,内在于上帝之中。认识论:在他看来认识由肉体和灵魂构成的有形实体,灵魂本身又是单一的精神实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不朽的灵魂,它作为精神实体,最终和上帝相通。他的神学先验论的认识论:1在信仰和理性的关系上,他提出了二者可以并存、一致,并且信仰高于理性的原则2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上,他指出有感觉才能理解,只有当感觉健全,精准时,心灵才能自由驰骋3在真理问题上,他认为“理智中的真理就在于理智和所了解的事物一致”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1反对神权之上,要求突出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赞颂人生的伟大2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要求意志自由和个性解放3反对禁欲主义,要求现实生活和尘世的幸福4反对盲目信仰和蒙昧主义,推崇理性,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唯物主义自然观:培根认为,世界时物质的,在自然界中真是存在的是无数个体事物,个体事物的总和构成整个自然界。唯物主义经验论:在他看来,感觉经验越丰富越精确,对一切事情进行起来就越容易越顺利。培根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新工具《归纳法》:针对历来研究学问中存在的偏重经验或偏重理性的错误,培根提出要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以求认识世界,这种认识世界的放大叫做“经验归纳法”。归纳法大致分为三步1广泛搜集事实,作为归纳的基础2用合理的方法整理事实材料3就是归纳。笛卡尔的唯心主义理论:1“形而上学”中的二元论世界观:他主张人们在认识前,首先必须对过去接受的一切思想,观念进行大胆的,普遍的怀疑。他主张要用理性对我们以往的一切观念展开普遍怀疑。2“物理学”中的机械唯物主义:1物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和空间不可分割3物质在宏观方面是无限的,在微观方面也是无限的4运动就是机械的位移。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唯理论:一,唯物主义的实体论。斯宾诺莎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它是反对宗教神学和批判笛卡尔二元论的过程中提出并发展起来的。1实体说,实体是斯宾诺莎世界观的基础和核心(1实体是自因的2实体是唯一的3实体是无限的4实体是永恒的)2属性说,他认为实体是无限的,属性也有无限多,每一种属性都从的侧面表现实体的本质。3样式说,他认为样式是有限的,可分的,有生有灭的和相对的,是感觉的对象。二,唯理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认为,要认识自然,获得和自然相一致的知识,就必须指导和改进理智,确立认识自然的方法和途径。根据认识的来源和知识的真理性程度,他把认识分为三种(1感性知识2理性知识3直观知识)他主张理性首先是要获得直观认识,形成“真观念”。在获得“真观念”之后,心灵又以真观念为基础,运用几何学的演绎方法,一步步推出其他知识来,他的这种方法就是几何学的公理化方法和这么方法。三,以理制情的伦理观。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单子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单子论是莱布尼茨针对机械唯物论的物质实体观而提出的一种关于实体的学说,他认为机械唯物论肯定物质实体的存在,并把物质的本质归结为广延性,这和实体的本义是相对的,在他看来,作为世界万物统一性的基础实体,应是单纯的,不可分的,同时又是具有能动性的东西。

单子的特性:1单子具有客观实在性2单子是突然产生,突然消灭的3单子是孤立封闭的4单子具有质的规定性5单子具有直觉能力6单子具有能动性。唯理主义认识论: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是建立在他的单子论基础上的,他认为,心灵单子是一种精神实体,其本性就是直觉,由于单子是封闭的,没有可供外物出入的窗户,不可能接受外界的影响,因此人的认识不能来自外部世界,只能来自心灵自身。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作为认识对象的可感物不能离开心灵的感知而独立存在,认识对象的存在依赖于认识的主体,作为主体的心灵,精神或自我是一切可感知事物存在的前提。教父哲学:教会中的一些人员为适应统治者的需要而改造基督教,制定出一整套教义或信条,即对教会做出了贡献,他们所作的论证和确立的信条便被称为教父哲学。实在论:为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创见,主要是否定其师柏拉图提出的真知只存在于观念世界的说法,主张知识可经由感官经验而得自于现象世界。主张自然世界的事实就是真实的、事物变化之原理,经由对自然的观察和判断,即是知识的来源;知识的由来是和环境的互动而得到。唯理论:和经验论相对立,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四因,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目的因。质料因是指“构成了一个一个物件而本身继续存在着的东西”,即事物的构成材料。动力因是指“变化或停止的最初源泉”,即事物产生和变化的来源。形式因是指事物的“模型”,“事物的基本定义”。事物是由其模型表现自己本质的,事物的基本定义规定着事物是什么。目的因是指事物之所以成为事物的缘故。培根四假相说:四种假相,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种族假相是指人们在认识外部事物的过程中把人类的本性和万物的本性混杂在一起,导致歪曲事物的真相。洞穴假相是指个人所特有而非人类所共有的一种偏见。市场假相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不严格而产生的思维混乱。剧场假相是指因盲目崇拜某个学术权威,轻信某种流行的哲学体系或哲学教条,以及错误的真名法则,从而在人心中形成德假相。培根的四假相说矛头直指经院哲学。因为经院哲学中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崇拜权威,任意臆造概念,术语的现象最为突出。培根从认识论角度,对错误认识产生的根源作了分析,提醒人们认识事物时不要被各种“假相”所迷惑。休谟的不可知论:一,直觉之外,一切皆不可知:他认为,既然知觉之外的物质实体是否存在时无法证明的,那么我们也同样不能证明知觉之外是否存在上帝这个最高的精神实体,因为上帝和物质实体一样都是感觉经验之外存在的,而我们的认识又不能超出感觉经验的范围,所以它们的存在都是悬而未决的,不可知的,总之,知觉之外,一切都是不可知的,这就是休谟的怀疑论或不可知论。二,因果联系是习惯性联想:因果学说是休谟哲学的重要内容,休谟从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和不可知论出发,对因果关系的本性,来源和根据作了详细地论证,其目的是为了把知识局限于感觉经验,拒绝一切关于终极原因的探讨,以使科学知识有益于人类。康德哲学,前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他提出了带有唯物论和辩证法倾向的新自然观,体现在两个假说中。1“潮汐假说”即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摩擦而逐渐减慢的假说,它表明了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都是运动的,都有其自身的变化,发展和灭亡的过程。2“星云假说”即关于宇宙中诸天体起源和演化的假说,认为宇宙中无数的恒星和天体系统都是按照这一运动规律形成的,整个宇宙就是一个不断生成又不断毁灭的永恒的运动过程。批判哲学的认识论:一,先天综合判断:是指谓项不是从主项分析出来的,但又必然地和主项联接着的判断,也就是既增加了新内容,又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判断。1数学和几何学知识都是先天综合判断2康德认为自然科学即无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也都是先天综合判断3他还提出了形而上学命题性质问题。二,关于“感性”的学说:1感性和感性知识,他认为感性直观是全部知识的基

础,感性直观的形式离不开人的感性。但是,他又指出,感觉并不等于感性知识。2空间和时间的理论(1空间和时间是“先验的观念性”的东西,而不具有实在性2空间和时间不是从事物中概括或推论出的概念而是一种纯粹直观3空间和时间作为感性的直观形式,是现象之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三,关于“知性”的学说:1知性和知性知识,他认为感性是我们的心灵在被刺激时接受表象的能力,知性则是“心灵从其自身产生表象的能力”。2范畴理论:在“先验分析论”里,康德提出了他的范畴理论,他把范畴称之为“知性的纯概念”,认为纯概念即范畴是先验的,即先天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的,因此必须从知性的本性着手来寻找范畴,四:关于“理性”的学说:1理性和理性理念,2“二律背反”理论批判哲学的伦理学:一,善良意志论:1反对两种道德独断论: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禁欲注意道德观,又反对18世纪法国唯物论的幸福主力伦理观。2善良意志:指彻底摆脱感性欲望的束缚,不受任何情感上好恶和利害的干扰,完全服从先天道德规律的意志。善良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义务”3绝对命令:绝对命令表示的是道德规律对意志的强制关系。它的三种表述:1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2始终把人当目的,总不把他只当作工具3有理性的意志都是颁布普遍意志的规律。二,至善论。康德指出,纯粹实践理性的无制约的对象的全体,那就是所谓的至善,而把德行和幸福结合起来才算达到至善。但是尘世的现实生活,幸福和道德往往是相矛盾的,因此,只能寄望于超感性的本体世界,即彼岸,为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