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滑动轴承_第1页
第七章 滑动轴承_第2页
第七章 滑动轴承_第3页
第七章 滑动轴承_第4页
第七章 滑动轴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七章滑动轴承

第七章滑动轴承

东北大学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目录7-1摩擦磨损润滑基础7-2滑动轴承概述7-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7-4流体动压润滑的基本理论7-5单油楔向心动压轴承设计计算

7-1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1、摩擦: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摩擦: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接触表面间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利弊:制动;利弊:摩擦传动、制动;磨损、能耗;2、摩损:摩擦表面物质不断丢失或转移的现象(机械零件报废80%属于磨损失效)机械零件报废80%属于磨损失效)80

3、润滑:相对运动表面间参与减摩介质润滑剂润滑:(降低摩擦减少磨损)3

7-1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

二、摩擦(润滑)状态摩擦(润滑)

二、摩擦(润滑)状态摩擦(润滑)1、干摩擦①摩擦表面间无润滑介质摩擦系数在10②摩擦系数在10-1量级

2、边界摩擦表面间形成较薄边界油膜(吸附、反应)①表面间形成较薄边界油膜(吸附、反应),有局部表面直接接触摩擦系数在10②摩擦系数在10-2量级③润滑效果取决于油的油性和极压性(粘度起次要作用)粘度起次要作用)

干磨擦

边界磨擦4

7-1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

二、摩擦(润滑)状态摩擦(润滑)

3、液体摩擦①摩擦表面间有足够的润滑油摩擦系数很小10量级,②摩擦系数很小10-3量级,摩擦阻力为油膜剪切阻力③润滑效果取决于油的粘度液体磨擦

4、混合摩擦①表面间边界摩擦、液体摩擦状态共存表面间边界摩擦、摩擦系数在10②摩擦系数在10-2~10-3量级③润滑效果取决于油的粘度和极压性混合磨擦5

7-1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

三、磨损

三、磨损磨损量

时间跑和磨损稳定磨损猛烈磨损

磨损曲线

1、磨损过程跑和磨损:表面凸峰磨掉,粗糙度降低,①跑和磨损:表面凸峰磨掉,粗糙度降低,载荷分布趋于均匀稳定磨损:磨损速度缓慢稳定、②稳定磨损:磨损速度缓慢稳定、决定机械零件的寿命猛烈磨损:磨损速度急剧增加,磨损量积累到一定程度,③猛烈磨损:磨损速度急剧增加,(磨损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精度下降,动载增加)精度下降,动载增加)使零件报废6

7-1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

三、磨损

2、磨损种类粘着磨损:表面微凸体接触,高压、高温〞①粘着磨损:表面微凸体接触,“高压、高温〞粘着焊合,胶合)相对运动撕脱,材料转移。(胶合)相对运动撕脱,材料转

移。磨料磨损:表面微凸体脱落、外来硬质颗粒进入摩擦面间,②磨料磨损:表面微凸体脱落、外来硬质颗粒进入摩擦面间,相对运动时起切削、碾压作用,致表面材料脱落。相对运动时起切削、碾压作用,致表面材料脱落。③疲乏磨损:交变接触应力反复作用、局部微裂纹扩展,材料脱疲乏磨损:交变接触应力反复作用、局部微裂纹扩展,落形成麻点、微坑。落形成麻点、微坑。④腐蚀磨损:表面材料与周边环境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腐蚀磨损:表面材料与周边环境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相对运动时,反应物脱落,表层材料转移。相对运动时,反应物脱落,表层材料转移。⑤复合磨损:多种磨损机理共存,磨损接续循环发生。复合磨损:多种磨损机理共存,磨损接续循环发生。7

7-1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

四、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四、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1、粘度:液体内摩擦阻力大小的度量(粘性大小)粘度:液体内摩擦阻力大小的度量(粘性大小)2、粘度的物理意义--Newton内摩擦定律粘度的物理意义--Newton内摩擦定律--Newtona.平行板间充满油平行板间充满油,作用下,速度Ua.平行板间充满油,B定,A动(F作用下,速度U)b.因油性作用,b.因油性作用,边界处油与板同速因油性作用c.油的滚动为层流,层间速度梯度du/dy,c.油的滚动为层流,层间速度梯度du/dy,油的滚动为层流du/dy相对滑动的剪切阻力为τ相对滑动的剪切阻力为τUNewton内摩擦定律:Newton内摩擦定律:内摩擦定律

FA

duτ=ηdyduB

dy8

7-1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

四、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τduτ=ηη=dudydy3、粘度的单位a.动力粘度:a.动力粘度η:动力粘度

动力粘度η:动力粘度:速度梯度du/dy为1时,为时速度梯度液体内摩擦阻力大小

国际单位:帕秒:Pas=N2s=国际单位:m

kgms

常用单位:常用单位:

1dyne10-5NPas1泊:P=s=-42s=210cm10m

厘泊:1厘泊:cP=

11P=Pas10010009

7-1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摩擦磨损与润滑基础

四、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b.运动粘度:b.运动粘度υ:υ=运动粘度

cm2m2常用单位:常用单位:斯:St==1041ss1m2厘斯:1St=106厘斯:cSt=100s国标规定,润滑油牌号按40度时运动粘度的平均值确定.注:国标规定,润滑油牌号按度时运动粘度的平均值确定工业齿轮油,度时运动粘度的平均值为度时运动粘度的平均值为100cSt.例:N100工业齿轮油,40度时运动粘度的平均值为工业齿轮油

m2国

际单位:国际单位:s

η同温度下,同温度下,液体动力粘度η与密度ρ之比ρ

(2)粘温特性:温度升高、(2)粘温特性:温度升高、粘度降低粘温特性(3)粘压特性压力升高、粘压特性:(3)粘压特性:压力升高、粘度增加(4)油性油性:(4)油性:油在摩擦表面吸附的能力(5)极压性:(5)极压性:油膜抗压力破坏的能力极压性10

7-2滑动轴承概述

一、滑动轴承结构特点

一、滑动轴承结构特点1、滑动轴承结构:轴颈+轴瓦滑动轴承结构:轴颈+2、特点轴与瓦面接触,承载大、抗冲击;①轴与瓦面接触,承载大、抗冲击;②油膜缓冲、减振、降噪;油膜缓冲、减振、降噪;液体润滑状态摩擦系数小,寿命长;③液体润滑状态摩擦系数小,寿命长;极限转速高;④极限转速高;特别结构要求:特大结构,滑动轴承成本低;⑤特别结构要求:特大结构,滑动轴承成本低;剖分式结构:便于曲轴上安装;⑥剖分式结构:便于曲轴上安装;径向尺寸小;⑦径向尺寸小;⑧适合特别工况:水、油、腐蚀、无润滑介质条件;适合特别工况:腐蚀、无润滑介质条件;

7-2滑动轴承概述

二、滑动轴承分类

二、滑动轴承分类1、按承载方式:按承载方式:向心滑动轴承向心滑动轴承-承受径向载荷推力滑动轴承推力滑动轴承-承受轴向载荷

向心滑动轴承

推力滑动轴承12

7-2滑动轴承概述

二、滑动轴承分类

2、按摩擦状态: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边界、混合摩擦状态)①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边界、混合摩擦状态)特点:结构简单、制造便利、特点:结构简单、制造便利、成本低廉应用:低速、应用:低速、一般不重要设备上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液体润滑状态)②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液体润滑状态)液体静压润滑轴承:外界高压油输入轴承间隙,液体静压润滑轴承:外界高压油输入轴承间隙,轴径与轴瓦由油膜分开特点:系统繁杂、特点:系统繁杂、工作可靠应用:低速、频繁启动,应用:低速、频繁启动,载荷或转速变化大场合液动动压润滑轴承:液动动压润滑轴承:轴径与轴瓦相对动,轴径与轴瓦相对动,形成动压油膜,使轴径与轴瓦由油膜分开动压轴承特点:结构简单、特点:结构简单、要求制造精度高13应用:高速、高旋转精度,应用:高速、高旋转精度,高载荷或转速变化小的场合

静压轴承

7-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

一、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

一、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1、失效形式:轴瓦的胶合、磨损失效形式:轴瓦的胶合、

2、设计准则:要求边界油

膜具有足够的强度,设计准则:要求边界油膜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油膜存在,保证油膜存在,减少轴瓦材料的磨损限制平均压强:[p]-防止油膜破坏,金属直接接触。(1)限制平均压强:pm[p]-防止油膜破坏,金属直接接触。v[pv]-限制摩擦发热过大,防止胶合。(2)限制pmv值:pmv[pv]-限制摩擦发热过大,防止胶合。限制p(3)限制滑动速度:v[v]-防止边缘局部胶合磨损。限制滑动速度:v[v]-防止边缘局部胶合磨损。14

7-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

二、非液体摩擦向心滑动轴承设计

二、非液体摩擦向心滑动轴承设计1、选择材料确定轴的直径d2、确定轴的直径d:

F由pm=≤[p]dB定宽径比φ=B/d=0.5~1.5→B=φd

d≥

Fφ[p]

mm

Mpa(10[p]—轴瓦材料的许用压强,Mpa(表10-5、6、7)Mpa3、轴承宽度B:B=φd轴承宽度B

mm

7-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

二、非液体摩擦向心滑动轴承设计

4、验算压强:验算压强:

pm

F=≤[p]dBπdn≤[pv]601000

5、验算pv值:验算pv值pv

pmv=pm

6、验算速度v:验算速度v

πdnv=≤[v]601000N

F轴承径向载荷,轴承径向载荷,

[p]、pv]、v]-查表10-5、、[[6716

7-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

三、非液体摩擦推力滑动轴承设计

三、非液体摩擦推力滑动轴承设计1、选择材料根据结构和强度确定d2、根据结构和强度确定d2:3、d1=0.5d24、验算压强:pm=验算压强:

π(d22d12)k4πdmnp≤[pv]验算p5、验算pmvm值:mvm=pm6010006、验算vm值:验算v

FA

≤[p]

vm

πdmn=≤[v]601000dmd1+d2=217

FA-轴向载荷,FA-轴向载荷,Ndm-轴径平均直径,dm-轴径平均直径,mm

K-考虑油沟使承载面积减少的系数

7-4流体动压润滑基本理论

一、流体动压润滑基本方程

一、流体动压润滑基本方程-雷诺方程流体动压润滑基本方程模型建立:相互倾斜ABAB板静止、板速度为U1、模型建立:相互倾斜AB板,B静止、A板速度为U忽略油层的重力和惯性力影响;忽略油层的重力和惯性力影响2、假设:(1)忽略油层的重力和惯性力影响;假设:(2)润滑油不可压缩;忽略粘压效应;润滑油不可压缩;忽略粘压效应;润滑油不可压缩(3)油压沿膜厚方向不变;油压沿膜厚方向不变;油压沿膜厚方向不变(4)油为牛顿流体,处于层流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