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物流管理培训教材_第1页
信息化物流管理培训教材_第2页
信息化物流管理培训教材_第3页
信息化物流管理培训教材_第4页
信息化物流管理培训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信息化物流管理第一节电子商务概述第二节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第三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第四节物流信息技术第五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第六节中远集团的电子商务系统​第一节电子商务概述一、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网络以电子数据流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并完成的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简单的,比如通过打电话或发传真的方式来与客户进行商务活动,似乎也可以称为电子商务;但是,现在人们所探讨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nternet来完成的商务活动。所以也有人把电子商务称为IC(InternetCommerce)。

电子商务除了涉及买家、卖家外,还要有银行、政府机构、认证机构、配送中心等的加入。由于参与电子商务的各方是互不谋面的,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物理世界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翻版,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等条件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二、电子商务的特性(一)高速高效(二)无界限(三)全时域(四)直接(五)公开透明(六)规范(七)自由(八)虚拟(九)柔性(十)商物分离(十一)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十二)供应链电子商务依靠互联网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通信手段,用电子邮件发一份订单到美国,最多几秒钟就可以了。大大减少了人们的作业时间,缩短了作业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互联网是无界的,它可以遍布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所以网上市场也是无界的。人们可以打破地区界线、国家界线,在漫无边际的网上市场中任意浏览,寻找合适的商店,购买合适的产品。

互联网是全时域运行的,一天24小时,什么时候都可以上网进行商务活动。这对于那些时间非常紧张宝贵的上班族来说特别有意义,他们可以利用任何闲暇时间处理自己的商务问题。传统商务受行政管理层次的约束,采购商品可能要层层审批,对方商家销售商品,也可能要层层审批,因而常常发生买卖双方不能直接进行交易的现象。而电子商务是在网上市场中供需双方直接进行的商务活动,不需要那么多审批手续。电子商务是在网上市场中公开进行的商务活动,信息完全透明。电子商务是在网上市场中按电子商务业务规范进行的商务活动,不大可能存在暗箱操作,因此,比较规范、公正、公平。电子商务是在网上市场中供需双方直接自愿进行的商务活动,少环节、少限制,因此比较自由。电子商务是在网上市场中由网上商店进行的商务活动,而网上市场、网上商店以及网上商店中的商品都是虚拟的,它们可能对应实际存在的实体,也可能暂时不存在完全对应的实体,只有当实际需求发生以后,才迅速形成实体,才进如实际业务处理阶段。这样一种虚拟活动,可以大大降低电子商务的库存水平和减少管理理构,从而降低营销成本和管理成本。

由于电子商务具有虚拟性,所以电子商务也具有柔性,其销售的商品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其组织机构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而变化,而且变化的成本小,变动灵活。这种柔性保证了电子商务对于市场需求变化响应的灵敏性。

电子商务是一种典型的商物分离的商务形式,即商流和物流分别独立进行的形式:在网上进行商流、在网下进行物流。这种形式既可以保证商流的活跃性,又可以保证物流的惰性,达到既提高商品交易的效率,又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电子商务是一种高科技的商务活动,实现了信息化、知识化和科技化。电子商务网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虚拟供应链组织:在网站上,既有相当多的供应商,又有相当多的分销商和客户,它们共同协调配合,组成了一个虚拟供应链系统。这种供应链系统大大提高了电子商务的工作效率。

​三、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电子商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90年代,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主要有:

1、计算机的广泛应用2、网络的普及和成熟3、信用卡的普及应用

4、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制定5、政府的支持与推动近40年来,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电子商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由于Internet逐渐成为全球通信与交易的媒体,全球上网用户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网络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应用条件。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日益成为人们消费支付的重要手段,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全球性信用卡计算机网络支付与结算系统,同时也为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1997年5月31日,由美国VISA和Master-card国际组织等联合制定的电子安全交易协议(SecureElectronicTransferProtocol,简写为SETP)的出台,以及该协议得到大多数厂商的认可和支持,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安全环境。

自1997年欧盟发布了欧洲电子商务协议,美国随后发布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以后,电子商务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尝试“网上采购”,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IT技术和Internet在企业商务中的应用密切联系。从企业商务活动信息化的角度来看,可以将电子商务的发展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60一90年代,基于EDI的电子商务。2、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

​第一阶段:基于EDI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类利用电子通讯的方式进行贸易活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用电报报文发送商务文件;20世纪70年代人们又普遍采用传真机来替代电报,但是由于传真文件是通过纸面打印来传递和管理信息的,不能将信息直接转入到信息系统中,因此人们开始采用EDI作为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这也就是电子商务的雏形。EDI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产生于美国,当时的贸易商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类商务文件的时候发现,由人工输人到一台计算机中的数据70%是来源于另一台计算机输出的文件,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们开始尝试在贸易伙伴之间的计算机上使数据能够自动交换,EDI也就应运而生。

EDI是将业务文件按一个公认的标准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去的电子传输方法。由于EDI大大减少了纸张票据,人们也形象地称之为“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从技术上讲,EDI包括硬件与软件两大部分。硬件主要是计算机网络,软件包括计算机软件和EDI标准。

从硬件方面讲,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大多数EDI不通过Intemet,而是通过租用的电脑线在专用网络上实现的,这类专用的网络被称为VAN(Value一AddedNetwork,增值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但随着Internet安全性的日益提高,作为一个费用更低、覆盖面更广、服务更好的系统,其已表现出替代VAN而成为EDI硬件载体的趋势,因此,有人把通过Internet实现的EDI直接叫做InternetEDI。从软件方面看,EDI所需要的软件主要是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以供传输和交换。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来规定数据库的信息格式的,因此,当需要发送EDI文件时,从企业专有数据库中提取的信息,必须被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才能进行传输,这时就需要相关的EDI软件来完成这一工作。

​第二阶段:基于Internet由于使用VAN的费用很高,仅大型企业才会使用,因此限制了基于EDI的电子商务应用范围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互联网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从大学、科研机构走向企业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从信息共享演变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工具。

从1991年起,一直排斥在互联网之外的商业贸易活动正式进入这个王国,因此使电子商务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最大热点。以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网络直销模式而闻名的美国戴尔(Dell)公司1998年5月的在线销售额高达500万美元。另一个网络新贵亚马逊(Amazon)网上书店的营业收人从1996年的1580万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4亿美元。

eBay公司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个人对个人的拍卖网站,这个跳蚤市场1998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就达1亿美元,像这样的营业性网站已从1995年的2000个急升为1998年的42.4万个。面对电子商务如此迅猛的发展趋势,弗雷斯特(Forrester)公司不得不将它对2002年电子商务的预测由原来的3270亿美元改为8427亿美元。

表15-1电子商务发展的两个阶段阶段第一阶段:基于EDI第二阶段:基于Internet包含因素下订单运输说明发票检验可用库存量预生成业务伙伴第一阶段的因素加:电子市场银行和金融机构同虚拟客户交易共享信息的增加​第二节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它的本质是商务。商务的核心是商品交易,而商品交易一般涉及四个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三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实现,而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物流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的实体传输过程。

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的变化也认识不足。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于是,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成为现在人们研究的课题。

​一、电子商务对物流活动的影响(一)电子商务是现代化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电子商务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龙教授所定义的。美国的物流管理技术自1915年发展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通过利用各种机械化、自动化工具及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已日臻完善。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产生是为了简化烦琐、耗时的订单处理过程,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

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处理上的烦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问题,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可见,美国在定义电子商务概念之初,就已经有强大的现代化物流作为支持,只需将电子商务与其进行对接即可。

​(二)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物流观念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活动,它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性的运动空间。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各种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虚拟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的目的。

​(三)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的运作方式首先,电子商务可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传统的物流活动在其运作过程中,不管是以生产为中心,还是以成本或利润为中心,其实质都是以商流为中心,从属于商流活动,因而物流是紧紧伴随着商流来运动的;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时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其次,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虽然也依据计算机对物流实时控制,但这种控制都是以单个的运作方式来进行的。比如,在实施计算机管理的物流中心或仓储企业中,所实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大都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来管理物流的。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网络全球化的特点,可使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整体的实时控制。​(四)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经营形态

首先,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对物流的组织和管理。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物流往往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而电子商务则要求物流从社会的角度来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要求企业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不仅考虑本企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更要考虑全社会的整体系统。其次,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竞争状态。在传统经济活动中,物流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往往是依靠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降低物流费用等方面来进行的。在电子商务时代,这些竞争内容虽然依然存在,但有效性却大大降低了,原因在于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物流系统来保证商品实体的合理流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即使它的规模再大,也还是难以达到这一要求的。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相互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协同竞争的状态,以实现物流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

​(五)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物流管理与技术水平的提高

首先,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而物流要达到这一目标,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则是最基本的保证。

其次,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技术的进步。物流技术主要包括物流硬技术和软技术。物流硬技术是指在组织物流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材料、机械和设施等;物流软技术是指组织高效率的物流所需的计划、管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从物流环节来考察,物流技术包括运输技术、保管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等。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物流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建立适应电子商务运作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对加快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意义重大。

最后,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物流效率的高低,也影响着电子商务高效率优势的发挥和实现问题。只有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将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应用于物流管理当中,才能确保物流的畅通进行,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和高效化,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六)电子商务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商务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知识,并能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有效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一)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在网络上可以全天24小时进行商务活动,但网络上的商品都是虚拟的,实物的转移必须有高效的运输和配送系统。​(二)物流现代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物流现代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物流信息化能更好地协调生产与销售、运输、储存等环节的联系,对优化供货程序、缩短物流时间及降低库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首先,物流保障生产。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

其次,物流服务于商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通过上网点击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算终结。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任何商流活动都只能是一纸空文。最后,物流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但是,如果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或商家所送商品并非自己所购,那么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第三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一、电子商务下物流体系的目标模式电子商务方便快捷的特性,使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供求信息得到更快的传递与协调,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资金流动加快。这一过程带给物流产业的正是无数个生意机会。在原有供应链的基础上,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必须实现一体化和代理制;而电子商务网站必须与传统商务企业和零售业充分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实现高效的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的具体实施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电信服务提供商更多地从如何建立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如何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容、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如何方便消费者接入、如何提高信息传输速度等方面考虑问题,至于电子商务在线服务背后的物流体系的建立问题则因为涉及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信息产业界对此疑问较多。实际上,电子商务应该完成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的情况下,物流体系的建立应该被看做是电子商务的核心业务之一,非常重要,应该加以研究。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可以有以下几种组建模式。​二、电子商务下企业的物流模式(一)企业外部物流模式分析

物流可分为生产阶段的内部物流和采购、销售阶段的外部物流。外部物流是产品(或服务)从制造商到消费者的物流活动,即企业将产品或服务送达市场的过程。企业外部物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

(1)自营物流(2)外协物流(3)物流联盟​(l)自营物流。从历史的角度看,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最初是以自我提供的方式实现的。自营物流是企业早期物流活动的重要特征。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需要对物流进行管理,于是在经营管理中,物流管理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自营物流有利于企业掌握对顾客的控制权,较可靠,但成本高。企业直接支配物流资产,控制物流职能,虽然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但这种物流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之类的专业物流设施。这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鉴于物流业资金占用率高,回收周期长,完全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来兴建并不现实。因此,企业可考虑采取联合投资、共同兴办的策略,吸收民间资金进入物流业。

​(2)外协物流。外协物流又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物流,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专业物流企业利用专业设施和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为顾客定制物流需求计划。外协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是物流社会化、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选择外协物流往往出于以下原因:①自营物流并非合理选择。物流建设投资巨大,并有相当的风险,自营物流若规模过小会降低物流效率。②物流技术手段有限,无法承担诸如集装箱运输、铁路运输及国际运输等活动。③对物流系统的高度化需求促使企业求助于专业物流代理企业。

外协物流的优点:①简单交易。②企业能够专心于自己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业务上。③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④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物流企业从事物流工作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助于降低货主企业的物流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高效率。⑤外协物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物流需求,减少缺货,通过与营销有效的配合,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外协物流也有不利之处。与自营物流比较,外协物流意味着企业放弃了对顾客的直接控制,放弃了物流专业技术的开发,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3)物流联盟。物流联盟指货主企业选择少数稳定且有较多业务往来的物流公司建立长期的、全方位的合作关系。货主企业与物流企业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物流联盟一方面有助于货主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市场,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使物流企业有了稳定的资源。当然,物流联盟的长期性、稳定性会使货主企业改变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行为变得困难,货主企业必须对今后过度依赖于某个供应商的局面作周密考虑。

​(二)电子商务中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企业选择何种物流模式,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规模和实力(2)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及现有的物流网络资源(3)通过划分企业的核心与非核心业务来确定选择何种模式(4)根据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1)企业规模和实力。大中型企业资金雄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物流陪送体系,保证物流服务的高质量。小企业则受资金、人员及核心业务的限制,物流管理效率难以提高,更适宜把物流管理交由第三方专业物流代理公司。(2)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及现有的物流网络资源。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强,网络资源丰富,可自营物流。若物流管理水平低,则适宜于外协物流或组建物流联盟。(3)通过划分企业的核心与非核心业务来确定选择何种模式。按照供应链的理论,将不是自己核心业务的物流管理外包给从事该业务的专业公司去做,这样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再到产品的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各种职能,都是由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长或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公司互相协调和配合来完成的,这样形成的供应链具有最大的竞争力。(4)根据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如果物流对企业战略有着关键作用,企业适宜或自营物流,或寻找较为可靠的第三方物流代理商,建立长期稳定的物流联盟。自营物流保证企业的关键业务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与可靠的第三方物流代理商合作,令企业在物流设施、运输能力、专业管理技巧上获益颇丰,降低了成本及风险。

​三、电子商务网站的物流模式

与传统零售业及中小企业充分合作​三、电子商务网站的物流模式

如阿里巴巴(2688.net)为企业提供域名注册、主页制作、虚拟主机等服务,上海网晖公司()为企业提供主机托管、整机租用、DDN接入等项服务。

​三、电子商务网站的物流模式

首都在线(263.net)可以与一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开展商务的连锁商店进行合作:当客户通过Intemet完成定货后,263.net电子商务中心可以通知距离该客户最近的那家连锁店,连锁店确认信息后,把配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三、电子商务网站的物流模式

利科华集团的网上书城()集中了全国1000家书店,利用1000家书店在全国的分布优势实现就近配送和个性化服务。N个商家(B一B)为最终消费者(C)提供服务,这就是被称为电子商务的“BBC模式”。可以说,这种模式代表着电子商务网站的方向和未来。​四、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物流网络上的优势,它们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也想将其业务沿着主营业务向供应链的上游或下游延伸,向上延伸到制造业,向下延伸到销售业。比如,1999年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理由有三个:第一,FedEx是全球领先的物流企业;第二,该公司已经有覆盖全球211个国家的物流网络;第三,公司内部已经成功地应用了信息网络,这一网络可以使消费者在全球通过因特网浏览服务器跟踪其发运包裹的状况。该公司认为,这样的信息网络和物流网络的结合完全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电子商务服务。

​第四节物流信息技术一、数据库技术二、条形码技术三、电子数据交换四、电子自动定货系统五、销售时点信息系统

​一、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一个总称,包括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三个部分。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仅存储用户的数据,而且还存储有关数据的结构描述信息(称为元数据和数据字典),包括元数据记录表的名称、列的名称、列的类型、列的宽度、小数位数,以及数据的所属权限等其他相关的定义。

​一、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一个总称,包括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三个部分。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定义功能。用户通过DBMS提供的数据定义语言(DataDefinitionLanguage,简称DDL)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进行定义。(2)数据操作功能。用户通过DBMS提供的数据操作语言(DataManipulationLanguage,简称DML)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在建立、运用和维护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包括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输人、转换功能,数据库的转储、恢复功能,数据库的重组织功能和性能监视、分析功能等。这些功能通常是由一些实用程序完成的。目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产品主要有:Oracle、Sybase、DB2、SQL一Server、Access、FoxPro等。

​一、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一个总称,包括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三个部分。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简称DBS)

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应当指出的是,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只靠一个DBMS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专门的人员来完成各项工作,这些人被称为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Administrator,简称DBA)。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5-1数据库系统用户数据库管理员用户用户应用系统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二、条形码技术(Barcode)

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和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广泛应用于商业、邮政、图书管理、仓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交通等领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在当今的自动识别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条形码的概念

条形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读,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和十进制信息。

目前使用的有两种条形码:

(l)一维条形码(1DBarcode),只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信息,而在垂直方向则不表达任何信息,其具有一定的高度通常是为了便于阅读器的对准。

(2)二维条形码(2DBarcode,英文标准名称417Barcode),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都存储有信息的条形码,即是将一维条形码存储信息的方式在二维空间上的扩展。

每一种物品,它的编码是惟一的,对于普通的一维条形码来说,还要通过数据库建立条形码与商品信息的对应关系,当条形码的数据传到计算机上时,由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操作和处理。因此,普通的一维条形码在使用过程中仅作为识别信息,它的意义是通过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信息而实现的。​(二)条形码的码制

码制即指条形码条和空的排列规则,常用的一维码的码制包括EAN码、39码、交叉25码、UPC码、128码、93码及Codabar(库德巴码)等。不同的码制有它们各自的应用领域。

(1)EAN码:是国际通用的符号体系,是一种长度固定、无含意的条形码,所表达的信息全部为数字,主要应用于商品标识。

(2)39码和128码:为目前国内企业内部自定义码制,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条形码的长度和信息,它编码的信息可以是数字,也可以包含字母,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线领域、图书管理等。(3)93码:是一种类似于39码的条形码,它的密度较高,能够替代39码。

(4)交叉25码:只应用于包装、运输以及国际航空系统的机票顺序编号等。

(5)Codabar码:应用于血库、图书馆、包裹等的跟踪管理。

​静区起始符数据符终止符静区(三)条形码符号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条形码的组成次序依次为:静区(前)、起始符、数据符、(中间分隔符,主要用于EAN码)、(校验符)、终止符、静区(后)。静区,指条形码符号的组左右两端外侧与空的反射率相同的限定区域,它能使阅读器进入准备阅读的状态,当两个条形码符号的组成相距距离较近时,静区则有助于对它们加以区分,静区的宽度通常应不小于6mm(或10倍模块宽度)。

起始/终止符,指位于条形码开始和结束的若干条与空,标志条形码的开始和结束,同时提供了码制识别信息和阅读方向的信息。

数据符,位于条形码中间的条、空结构,它包含条形码所表达的特定信息。​构成条形码的基本单位是模块,模块是指条形码中最窄的条或空,模块的宽度通常以mm,或mil(千分之一英寸)为单位。构成条形码的一个条或空称为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包含的模块数是由编码方式决定的,有些码制中,如EAN码,所有单元由一个或多个模块组成;而另一些码制,如39码中,所有单元只有两种宽度,即宽单元和窄单元,其中的窄单元即为一个模块。​(四)条形码阅读器

条形码阅读器是用于读取条形码所包含的信息的设备,它的结构通常为以下几部分:光源、接收装置、光电转换部件、译码电路、计算机接口。

工作原理:由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照射到条形码符号上面,被反射回来的光经过光学系统成像在光电转换器上,使之产生电信号,信号经过电路放大后产生一模拟电压,它与照射到条形码符号上被反射回来的光成正比,再经过滤波、整形,形成与模拟信号对应的方波信号,经译码器解释为计算机可以直接接收的数字信号。

​(五)条形码在物流中的应用

(1)销售信息系统(POS系统)。在商品上贴上条形码就能快速、准确地利用计算机进行销售和配送管理。其过程为:对销售商品进行结算时,通过光电扫描读取并将信息输人计算机,然后输进收款机,收款后开出收据,同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掌握进、销、存的数据。

(2)库存系统。在库存物资上应用条形码技术,尤其是规格包装、集装、托盘货物上,人库时自动扫描并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库存的信息,并输出入库区位、货架、货位的指令,出库程序则和POS系统条形码应用一样。(3)分货拣选系统。在配送中心和仓库出货时,采用分货、拣选方式,需要快速处理大量的货物,利用条形码技术便可自动进行分货拣选,并实现有关的管理。过程如下:

配送中心接到若干个配送订货要求,将若干订货汇总,每一品种汇总成批后,按批发出所在条形码的拣货标签,拣货人员到库中将标签贴于每件商品上并取出用自动分拣机分货,分货机始端的扫描器对分货机上处于运动状态的货物扫描,一方面确认所拣出货物是否正确,另一方面识读货物条形码上的用户标记,指令商品在确定的分支分流,到达各用户的配送货位,完成分货拣选作业。

​三、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指按照统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的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贸易”。

​图15-3EDI工作流程订单文件用户计算机标准文件EDI数据通信网络标准文件用户计算机订单文件(一)EDI工作流程

(1)文件的结构化和标准化处理,就是用户将原始的纸面商业或行政文件,经计算机处理,形成具有标准格式的EDI数据文件。(2)传输和交换,将标准的报文数据,经过EDI数据通信和交换网传送到对方用户的计算机系统。(3)文件接收和自动处理,用户计算机接收到报文数据后,立即按特定的程序自动处理,还原出订单文件。​图15-4EDI系统功能模型报文生成及处理格式转换通信模块联系模块EDI系统EDI系统本单位其他信息系统或数据库EDI系统EDI通信网​(二)EDI系统要素

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一个部门或企业若要实现EDI,首先必须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为使本企业内部数据比较容易地转换为EDI标准格式,必须采用EDI标准;另外,通信环境的优劣也是关系到EDI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EDI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EDI是一种信息管理或处理的有效手段,它是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进行运作的有效方法。EDI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及通讯网络资源,提高贸易伙伴间通信的效益,降低成本。EDI主要应用于以下企业。(1)制造业:JIT即时响应以减少库存量及生产线待料时间、降低成本。(2)贸易运输业:快速通关报检、经济使用运输资源,降低贸易运输空间、成本与时间的浪费。

(3)流通业:QR快速响应,减少商场库存量与空架率,以加速商品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建立物资配送体系,以完成产存运销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4)金融业:EFT电子转账支付,减少金融单位与其用户间交通往返的时间与现金流动风险,并缩短资金流动所需的处理时间,提高用户资金调度的弹性,在跨行服务方面,更可使用户享受到不同金融单位所提供的服务,以提高金融业的服务品质与项目。

​(四)物流EDI

物流EDI是指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活动的方法。EDI最初由美国企业应用在企业间的订货业务活动中,其后应用范围由订货业务向其他业务扩展,现在物流中广泛应用。

物流EDI的优点在于供应链组成各方基于标准化的信息格式和处理方法通过EDI共同分享信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例如,对零售商来说,应用EDI系统可以大大降低进货作业的出错率,节省进货商品检验的时间和成本,能迅速核对进货和到货的数据,易于发现差错。

​图15-5物流EDI的框架结构承运业主(如独立的物流承运企业等)其他的物流相关单位(如仓库业者、专业报关业者等)实际运送货物的交通运输企业(如铁路企业、水运企业、航运企业等)协助单位(如政府有关部门、金融企业等)货物业主(如生产厂家、贸易商等)电子数据交换(EDI)​四、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

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lectricorderingsystem,简称EOS)是零售业与批发业之间通过增值网或互联网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联结(on一Line)方式将各种信息从订货到接单,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系统。工作原理:EOS系统在零售的终端利用条形码阅读器获取准备采购的商品条形码,并在终端机上输入订货资料;利用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传到批发商的计算机中;批发商开出提货传票,并根据传票同时开出拣货单,实施拣货,然后依据送货传票进行商品发货;送货传票上的资料便成为零售商的应付账款资料及批发商的应收账款资料,并接到应收账款的系统中去;零售商对送到的货物进行检验后,便可以陈列与销售了。​图15-6EOS的基本框架发出订单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接收订单企业的接收订单、发出订货发出订单企业各地店铺订货商品的检查、订货请求发出订单企业的总部汇总各店铺订单、检查核对、发出订单配送配送在线联结​五、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intofSale)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如收银机)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店铺、购买顾客等),并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POS系统最早应用于零售业,以后逐渐扩展至其他如金融、旅馆等服务行业,利用POS系统的范围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商业POS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1)硬件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既可以是集中式的大系统,也可以用微型机连成局域网,这要视商场的规模、信息量、处理量和资金投人而定,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组成部分:①前台收款机;②网络;③硬件平台。

​图15-7商业POS系统硬件组成示意图网络服务微机打印机收款机扫描器微机打印机收款机收款机显示器打印器扫描器扫描器…显示器显示器打印器打印器①前台收款机,可采用具有顾客显示屏和票据打印机、条形码扫描器的POS机型。条形码扫描器可根据商品的特点选用手持式或台式,以提高数据录人的速度和可靠性。

②网络,目前我国大多数商场一般内部信息的交换量很大,而对外的信息交换量则很小,因此,计算机网络系统应采用以高速局域网为主、电信系统提供的广域网为辅的整体网络系统。③硬件平台,大型商业企业的商品进、存、调、销的管理复杂,账目数据量大,且需频繁地进行管理和检索,选择较先进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实时性及准确性。

​(2)软件系统是商业POS系统的核心部分,从根本上说,它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范畴,MIS的三个层次: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对于商业POS系统同样适用,但人们更习惯把商业POS系统的软件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图15-8商业POS系统软件组成商业POS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前台销售系统销售收款销售结算退货退款各种付款即时纠错商品入库管理商品调价管理商品销售管理单据票证管理全面分析功能数据维护管理​①前台销售系统应具有的功能

日常销售完成日常的售货收款工作,记录每笔交易的时间、数量、金额,进行销售输人操作。如果遇到条形码不识读等现象,系统应允许采用价格或手工输人条形码号进行查询。

交班结算进行交班收款员交班的收款小结、大结等管理工作,计算并显示出本班交班时的现金及销售情况,统计并打印收款机全天的销售金额及各售货员的销售额。退货退货功能是日常销售的逆操作。为了提高商场的商业信誉,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在顾客发现商品出现问题时,允许顾客退货。此功能记录退货时的商品种类、数量、金额等,以便于结算管理。即时纠错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能够立即修改更正,保证销售数据和记录的准确性。​②后台管理软件应具有的功能

商品入库管理对入库的商品进行输入登录,建立商品数据库,以实现对库存的查询、修改、报表及商品入库验收单的打印等功能。商品调价管理由于有些商品的价格随季节和市场等情况而变动,本系统应能提供对这些商品进行调价的管理功能。

商品销售管理根据商品的销售记录,实现商品的销售、查询、统计、报表等管理,并能对各收款机、收款员、售货员等进行分类统计管理。单据票证管理实现商品的内部调拨、残损报告、变价调动、仓库验收盘点报表等各类单据票证的管理。

报表打印管理实现商品销售过程中各类报表的打印等管理功能。完善的分析功能,POS系统的后台管理软件应能提供完善的分析功能,分析内容涵盖进、销、调、存过程中的所有主要指标,同时以图形和表格方式提供给管理者。

数据维护管理实现收款机、收款员的编码、口令管理,支持各类权限控制,具有对本系统所涉及的各类数据进行备份,交易断点的恢复功能。​第五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其功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物流企业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物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它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收集和录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要做的是用某种方式记录下物流系统内外的有关数据,集中起来并转化为物流信息系统能够接收的形式输入到系统中。(2)信息的存储。数据进入系统之后,经过整理和加工,成为支持物流系统运行的物流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暂时存储和永久保存以供使用。

(3)信息的传播。物流信息来自物流系统内外,又为不同的物流职能所用,因而克服空间障碍的信息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4)信息的处理。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基本目标,就是将输人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信息。信息处理可以是简单的查询、排序,也可以是复杂的模型求解和预测。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物流信息系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5)信息的输出。物流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各级物流人员提供信息。为了便于人员的理解,系统输出的形式应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系统开发的第一阶段,也是系统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其任务是彻底搞清用户要求,对选定对象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系统目标,提出初步模型和完成系统分析报告。

​(一)业务流程调查

一般来说,一个新的管理系统的开发,总是建立在现行基础上的。因此,为了开发新系统,应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的业务流程调查。这一过程要全面、深入、细致地调查和掌握现行系统的运行情况,为下一步数据流程分析提供依据。

(1)用户结构调查,即要弄清楚与完成系统任务有关的部门、个人及相互层次关系,画出用户结构图。(2)业务流程调查,即对各职能单位的业务管理和业务处理流程的调查。

(3)信息流程调查,即调查物流信息载体(传票、单据、报表、账册等)的种类、格式、用途及流程;弄清楚各个环节需要的信息、信息来源、流经去向、处理方法、计算方法、提供信息的时间和信息形态(报告、报单、屏幕显示等)。

(4)系统中的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的调查等。

​(二)数据流程分析

为了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电子计算机,还要通过调查和分析进一步舍去物资流,抽象出信息流,绘制出数据流程图,并对各种数据的属性和各项处理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数据流程图是分析阶段所提供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反映了系统内部的数据传递关系,是对系统的一种抽象和概念化,只表示数据、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涉及任何实现的问题。

​图15-9机电库发货业务数据流程图机电库客户出库登记F5物资出库台帐修改查询出库修改出库查询F6物资盘查存盈亏表内部调拨单或购买单出门证修改要求查询要求​(三)构建新系统模型在对原系统的数据流程、数据特性和功能关系等方面有了深人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着手建立新系统模型。这一阶段的任务是:(1)确定新系统的目标和范围;(2)进行功能分析,划分子系统和功能模块;(3)明确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4)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效果评价。

​(四)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报告,也称系统说明书。它是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总结,也是进行系统设计的依据。系统分析报告要请领导审批和业务人员确认,批准后才可以开始进行系统的设计。

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

(1)现行系统概述和分析。包括总况、管理业务流程图、各种输人凭证和输出报表、系统的环境。

(2)新系统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上要尽量详细、得体、准确、定量地全面进行描述。

(3)新系统的模型。

(4)新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及初步评价。​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第二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将要根据前一阶段系统分析的结果,在已经获准的系统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新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结构化的设计思想,就是用一组标准的准则和图表工具,确定系统有哪些模块,用什么方式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最优的系统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各种输入、输出、处理和数据存储等的详细设计。

​(一)总体设计

系统的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根据系统分析报告确定的系统目标、功能和逻辑模型,为系统设计一个基本结构,从总体上解决如何在计算机系统上实现新系统的问题。总体设计不涉及物理设计细节,而是把着眼点放在系统结构和业务流程上。

总体设计包括:

(1)确定系统的输出内容、输出方式以及介质等;

(2)根据系统输出内容,确定系统的数据的发生、采集、介质和输人形式;(3)根据系统的规模、数据量、性能要求和技术条件等,确定数据组织和存储形式、存储介质;(4)运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对新系统进行划分,即按功能划分子系统,明确子系统的子目标和子功能,按层次结构划分功能模块,画出系统结构图;(5)根据系统的要求和资源条件,为信息选择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6)制定新系统的引进计划,用以确保系统详细设计和系统实施能按计划进行。

​(二)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就是在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具体的物理设计,使系统总体设计阶段设计的蓝图逐步具体化,以便付诸实施。

(1)代码设计:对被处理的各种数据进行统一的分类编码,确定代码对象及编码方式,并为代码化对象设置具体代码,编制代码表以及规定代码管理方法等。

(2)输入、输出详细设计:进一步研究和设计输人数据以什么样的形式记录在介质上,以及输人数据的校验,输出信息的输出方式、内容和输出格式的设计。另外,还有人机对话的设计等。

(3)数据存储详细设计:数据存储的设计,就是对文件(或数据库)的设计。对文件的设计,就是文件记录的格式、文件容量计算、物理空间的分配、文件的生成、维护以及管理等的设计。

(4)处理过程设计:就是对系统中各功能模块进行具体的物理设计。包括处理过程的描述,绘制处理流程图,与处理流程图相对应的输入、输出、文件的设计。

(5)编制程序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是程序员编写程序的依据,应当简明扼要、准确、规范化地表达处理过程的内容和要求。

​程序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包括:

(1)程序说明:程序名称、所属系统名称、子系统名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使用计算机语言、程序的功能、处理过程、处理方法等;(2)输入、输出数据和文件的定义:文件名称、数据项目规定、文件介质、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项目名称以及条件和要求、模块间的接口关系等;(3)处理概要:绘制概要流程图、编号处理的概要说明等。

​四、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包括:1、程序调试2、系统转换3、系统维护4、系统评价

​1、程序调试程序调试主要包括程序的语法检查和程序的逻辑检查。常规调试方法有以下几种:

(l)用正常数据调试,主要目的是检查系统能否完成用户要求的各种功能。

(2)用异常数据调试,方法是选择系统输入数据属于极端的情况,用此来检验功能是否全面。

(3)用错误的数据调试,用以检查系统能否检查出错误,并给出错误信息,主要指系统能对输入的错误信息做出反应。

(4)功能调试,即将一个功能模块内所有程序按次序串联起来调试,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模块内部控制关系正确和数据内容正确,同时测试模块的运行效率。

​2、系统转换系统转换就是用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系统转换通常有直接转换、平行转换和逐步转换三种方式。

(1)直接转换:就是用新系统直接取代旧系统,中间没有过渡阶段;

(2)平行转换:就是新、旧系统同时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先以旧系统为作业系统,新系统的处理用以进行校核;过一定时间后,再以新系统作为作业系统,而以旧系统的处理作校核;最后用新系统取代旧系统;(3)逐步转换:就是分阶段,一部分一部分地以新系统取代旧系统。

​3、系统维护指在开发的新系统交付使用后,保持系统能正常工作并达到预期的目标而采取的一切活动,包括系统功能的改进,以及解决系统运行期间所发生的一切问题和错误。(1)程序的维护:修改程序,以适应新的要求;(2)数据的维护:对数据文件、数据库的修改、删除、更新等;(3)代码的维护:包括制定新的和修改旧的代码体系;

(4)硬件的维护:包括硬件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检修等。

​4、系统评价系统投入运行之后,为了弄清楚系统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对实际达到的性能和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认定,以便对整个系统的性能作出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达到目标的情况,从小到大诸项检查目标的满足情况,并检查目标分解的合理性,从而为修改目标或系统作好准备;(2)系统运行的适应性,主要检查系统是否稳定可靠,使用、维护是否方便,用户和管理人员是否满意等;

(3)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具有扩展能力,以保证在业务扩大时,能方便地扩展系统的功能;

(4)系统的经济效益、开发费用和运行费用,包括系统投资回收期的估计,系统经济效益(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的评价。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76信息化规划与管理建立企业模型77第一节信息化规划项目的规划

制定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项目,必须对这个信息化规划项目进行规划,这是制定信息化规划阶段的第一项任务,在这一项任务中应该完成以下三个子任务:

78一、确定信息战略规划的边界

确定信息化规划的范围,是对企业制定整体(或全局)规划,还是制定企业一个部门的规划(局部规划);确定IT规划的信息技术边界,即信息系统应用哪些信息技术;确定信息化规划的时间限制,一般应在3~6个月之内完成,时间太短,结果比较肤浅;时间太长了,规划过于详细,可能过时。

79二、建立制定信息化规划项目的组织

项目发起人,他是主管项目的高级行政官员,他能与其他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交流;项目小组,即前面所述的核心小组;咨询小组,其作用是提供项目小组不具备的专业技术,审查可交付的报告,以确保能正确反映业务现实。是否一定需要咨询小组,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所以,咨询小组是任选的。

80三、制定项目进度表

制定企业的信息化规划要完成7项任务,而每一项任务又包含一些子任务,有的子任务仍需分解成为更小的任务。为此,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任务表,规定各个任务的优先次序和完成任务的时间安排。给项目组成员分配具体任务和确定任务完成的时间,并绘制详细的进度表,便于及时检查和掌握工作进度。

81第二节初始的企业模型信息化规划阶段的第二个任务是建立一个初始的高层次的企业模型。高层次的企业模型应包括业务处理的主要数据(称为主题域)和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高层业务功能。首先要求识别企业的组织结构,确定企业的任务、目标和关键成功因素及其信息需求,进行业务战略规划。

82一、建立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