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1页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2页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3页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4页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物质:水、空气、无机盐等能量:

等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

.消费者(异养生物):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性动物等分解者(异养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

.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相互联系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阳光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食物链第2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概念: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点:生产者

太阳能(也是总能量)流动途径:特点:单向流动、不循环、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

)实践意义: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输入固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0%~20%第3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物质循环概念: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范围: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自然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特点:反复出现,循环流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能量是物质循环的生物圈CO2载体动力第4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信息传递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信息素(如动物的性外激素)行为信息:如蜜蜂跳舞、孔雀开屏信息传递的作用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5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考点一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关系及地位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的物质和能量的成分。若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不能生存。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前提。第6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3.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如果无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传残骸将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将崩溃。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4.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但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考点二食物链中的营养关系比较食物链生物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结构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环节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7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考点三食物链与食物网

1.食物链(1)组成:生产者,各级消费者,注意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2)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中间不能中断。(3)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因为能量流动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

2.食物网: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的重合,具体判断要根据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来确定。

3.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若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2)“天敌”减少的情况: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第8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的数量要增大。(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的吃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但因为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考点四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1.能量流动的源头是阳光(光能)

2.能量的输入(阳光生物群落)

3.能量的传递:能量以物质的形式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这一主渠道向前传递。光合作用第9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第一,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是趋向于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而散失掉。

(1)过程:

(2)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分解者利用;③下一营养级所同化。第10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4.能量的转化太阳能生物体中的化学能ATP和热能

5.能量的散失(1)形式:热能(2)主要途径:细胞呼吸(3)能量传递效率及有关计算①能量传递效率

一般来说,能量传递的平均效率大约为10%~20%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营养级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第11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越高,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应尽量缩短食物链。有关能量的“最值”计算方法总结如下:求低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求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需最少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需最多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第12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考点五生态金字塔

1.能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的形状永远是正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每一台阶的含义:代表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多少。能量金字塔形状的象征含义:表明能量流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数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每一台阶含义:表示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第13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数量金字塔的特殊形状:如一棵树与树上昆虫及鸟的数量关系可形象表示如图:3.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的特殊形状: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要低于其捕食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但这并不是说流过生产者这一环节的能量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少。第14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考点六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考点七物质循环的概念分析

1.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而不是由这些化学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生物体所特有的有机物。

2.循环过程: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3.范围:生物圈(全球性)考点八碳循环1.(1)图解第15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过程图解解读第16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析图①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②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③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④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传递的。(判断成分的依据)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化学燃料的燃烧第17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2.温室效应(1)成因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②森林、草原等植被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2)危害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3)缓解措施①植树造林,增加面积。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第18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考点九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为载体无机物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往复循环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考点十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三者密不可分,但各有不同:第19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生态系统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向和状态

2.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3.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作用或应用举例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①蝙蝠依靠回声定位实现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②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第20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①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②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①草原上,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②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气味捕食或被捕食③烟草释放化学物质调控害虫天敌第21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1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考点一、二、三)【例1】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全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解题技巧:注意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即可。【答案】D第22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跟踪训练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解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员中,消费者可占据多个营养级;动物以消费者居多,但也有一些为分解者,如蚯蚓;细菌中的硝化细菌为生产者,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不论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还是化能自养型生物。【答案】C第23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例2】(2010·济南模拟)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分解者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绿色植物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第24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解析】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交替形成,鹰分别占有三、四、五、六这四个营养级。【答案】C解题技巧:解此试题要将图形与选项逐项进行对比分析,要认真读出图示的含义。【跟踪训练2】如下图所示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A.鹰B.狼和鹰C.蛇和狼D.鼠和兔【解析】鹰占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答案】A第25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例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整个过程是随着物质的循环进行的,是能量伴随着物质在不同物质、不同生物间的转移过程。A、B、D仅仅是能量流动的一个方面。【答案】C解题技巧:该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力要求为Ⅱ。解题的关键是理清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含考点四、五、六、七、八和九)第26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跟踪训练3】如下图代表某一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B.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C.能量流动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D.图示细菌与植物间的箭头指向,表明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可循环利用【解析】能量不可循环利用。【答案】D第27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例4】在水藻→小鱼→大鱼组成的食物链中,小鱼不会吃大鱼,但大鱼可以吃小鱼,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物质循环是单向的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碳循环是单向的D.水循环是单向的【解析】在一条食物链中,大鱼吃小鱼,即意味着能量由一个营养级流向了下一个营养级,这种流动方向是不可逆的,说明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答案】B解题技巧:该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能力要求为Ⅱ。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逐级递减性特点。【跟踪训练4】“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A.虎所需生存空间大B.虎性情孤独,不群居C.恐此虎以彼虎为食D.营养级高的生物,个体数量少第28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解析】虎属于生态系统内的大型肉食动物,一般来说,处于最高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在一定的区域(如几平方公里范围)内容纳该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也越少。【答案】D【例5】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染色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叶绿体和核糖体D.线粒体和内质网【解析】自然界的碳循环中,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碳素(二氧化碳)进入生态系统,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密切相关;而通过生物的有氧呼吸使生物中的碳素(有机物中的碳)回到自然界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答案】B第29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解题技巧:该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力要求为Ⅱ。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并识记碳循环的过程。【跟踪训练5】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解析】硝化细菌等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将大气中的CO2转变成含碳的有机物。【答案】C第30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3考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即考点十)【例6】一只猎豹悄悄接近一鹿群,其行为被一只雄性鹿发现后,引起鹿群奔跑,猎豹丢弃健壮的雄鹿而捕捉到一只体弱的小鹿。小鹿被猎豹捕食后,又引来一群鬣狗之间的斗争。试用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上述现象中的生物关系和信息传递方式:(1)雄鹿发现猎豹后“通知”鹿群逃跑,这种现象叫做

。这种信息属于

。(2)猎豹与鹿之间的关系是

。猎豹捕食小鹿后,能量就从第

营养级流入到第

营养级。(3)鬣狗之间的斗争属于

。解题技巧:本题为识记题,只要认真识记信息传递的概念和类型即可。【答案】(1)种内互助行为信息(2)捕食二三(3)种内斗争【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生物之间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再分析信息在生物间传递的方式。第31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跟踪训练6】(2009·海南卷)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集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

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流动的信息有两套来源,分别是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物理信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第32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方法导航】复习本讲重点内容时应注意:(1)以“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为主线,辨析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将有关的知识网络化。(2)注意理解如何依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有关原理,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何建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农业体系;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等。因此,复习时还应广泛关注农业、环境等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高考预测】本讲内容中对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相对较低,主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结构和营养结构,理解食物网中某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某一生物数量变化会引起另外几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即可,该部分在高考中单独命题的几率较小,一第33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般是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相联系进行综合命题;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相对较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往往以新的背景材料为命题依据,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考查难度不会太大,该部分内容命题不会太难,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或在简答题中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相联系,进行综合命题。第34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2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表现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干扰,

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受到破坏,

原状的能力原因:具有

,其方式是负反馈调节保持或恢复保持恢复自我调节能力第35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前景影响:包括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对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控制

增长,加大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酸雨等生物多样性概念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在

、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保护保护措施:

和易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人口基因就地保护第36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考点一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与自身调节能力有关联系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37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达到相对稳定时,生态系统就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或者当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能够恢复到原状,即具有一定的恢复力稳定性。

2.一般地说,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理可表示为:第38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考点三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1.实验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但同时,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它会发生群落的演替。

2.实验步骤:(1)按100cm×70cm×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2)在生态缸内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沙土层厚5~10cm。往缸内低处倒适量的水。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水中,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沙土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花土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花土上。(3)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第39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免阳光直接照射。(4)每一天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并且进行记录,连续观察一星期。可将观察结果记录于下表。数量时间生物第40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考点四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现状: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措施①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工作。②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③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3)前景①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②目标:

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15亿)第41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3)环境污染加剧。

3.我国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措施(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5)推进生态农业。考点五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第42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环境污染的危害(1)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危害: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SO2,其次是NO2。酸雨使土壤和河流、湖泊酸化,导致水生、湿生植物的死亡,威胁水生动物(如鱼、虾、贝类等)的生存,破坏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还能直接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作物和树木死亡。有毒化学药品对生物的危害:最主要的是化学杀虫剂污染环境。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生物造成危害。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有些重金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如Mn、Cu、Zn等。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Hg、Pb等,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毒害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发生富集效应。富营养化对生物的危害: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N和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第43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素过多,藻类等植物大量繁殖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富营养化的危害:一是藻类死亡后,遗体被细菌分解时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二是这些生物遗体被厌氧型微生物分解时,产生出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华”是指淡水中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赤潮”是指海水中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2)环境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是指大气的化学性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烟尘和SO2,还有氮氧化物和CO等。这些污染物进人体内后,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这种危害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水污染与人体健康: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被人畜粪便和生物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饮用被重金属污染的水后,容易诱发癌症。第44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固体废弃物污染与人体健康:固体废弃物中含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噪声污染与人体健康: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损伤听力;第二干扰睡眠;第三诱发多种疾病,如心率加快、高血压、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第四影响心理健康等。环境污染的“三致作用”是指: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畸作用。考点六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

1.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野生生物资源属于再生资源,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是组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而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生态环境就越优越,农牧业生产也就越稳定。但由于各种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的作用,使得野生生物资源大幅度衰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成为保护第45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珍贵野生生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有效措施。而强调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遵循种群数量增长规律,兼顾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防治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不仅能够引起野生生物资源的衰减,而且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因此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有:利用生物净化来减轻环境污染和发展绿色食品。(1)生物净化生物净化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第46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绿色植物能够在一定浓度的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氧化物,如1公顷柳杉每个月可吸收60kgSO2;第二是绿色植物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第三是许多绿色植物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如悬铃木(法国梧桐)和橙、圆柏等。微生物的净化作用是指微生物能够将许多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起到净化作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两个过程完成。物理沉降是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个体比较大的污染物;微生物净化是利用污水中的多种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H2O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无机盐,使污水得到净化。(2)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包括产地的选择、第47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运等一系列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以便防止和减少污染。考点七保护生物多样性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层次: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不同层次。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第48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合理利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3)多样性成因分析①从分子水平看:

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即生物多样性)②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4)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转录翻译第49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缺少天敌的地区。(5)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①占据空的生态位。②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如松树线虫等。③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④侵入物种对环境适应性强。⑤缺少天敌的控制。考点八可持续发展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施措施(1)保护生物多样性。(2)保护环境和资源。(3)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第50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1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解析】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体现了人的意志和作用,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表现。【答案】C解题技巧:该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力要求为Ⅱ。解题的关键是理清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原因。第51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跟踪训练1】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③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⑦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⑥⑦D.①②④⑤⑦【解析】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主要是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则较弱,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的高。【答案】A第52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2考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例2】(2009·上海理综卷)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解析】本题是信息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为的行为对生态的破坏。所以温室效应加剧是“牧童经济”模式的结果。【答案】B第53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跟踪训练2】下列哪一项是对我国人民不利的()

A.植树种草B.防治沙漠化

C.推进生态农业D.围湖造田【解析】围湖造田虽然增加了土地的面积,但破坏了生态环境,从长远来说,是不利的。【答案】D第54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3考点全球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