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_第1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_第2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_第3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_第4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上游原材料短期制约正极材料供给(一)锂电正极材料市场价格维持高位2022年上半年由于上游原材料钴、镍、锂等价格快速上涨,同时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向好,部分环节产能供应紧张的局面仍没得到有效缓解,导致市场仍处于供给紧平衡的状态,带动正极材料价格普遍出现明显上涨,尽管二季度开始部分原材料价格出现下滑,目前三元正极811型价格保持在38.1万元/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15.5万元/吨,但相较于2021年同期价格仍处于高位。(二)锂资源供需紧张,价格维持高位锂盐供需错配导致锂矿价格维持高位。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47.9-48.9万元/吨,氢氧化锂价格在47.1-47.7万元/吨,预估2023年价格会有一定的松动。截至2020年底,全球锂矿储量12828万吨,主要分布在智利41.06%、澳大利亚14.34%、阿根廷13.20%、中国6.31%及美国4.44%。中国锂资源储量丰富,兼具矿石锂和盐湖锂两种类型;中国锂资源主要有盐湖、锂辉石和锂云母三种,其中盐湖锂占比83%,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四川甘孜州和阿坝州高品位锂辉石资源储量丰富;江西宜春地区是锂云母的主要生产基地,另外就是青海和西藏的盐湖提锂。国内锂资源企业产能方面,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紫金矿业、盐湖股份等公司锂资源储量较大,赣锋锂业目前拥有碳酸锂产能4.3万吨,公司已通过参股或签订包销协议的形式锁定全球大量锂资源,如锂辉石项目:MountMarion、PilbaraPilgangoora、AVZManono、Goulamina等;盐湖卤水项目:Cauchari-Olaroz、Mariana;锂黏土项目Sonora等,2022年权益储量为3418.9万吨。天齐锂业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利森拥有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氧化锂品位高达2.1%,泰利森目前拥有锂精矿年产能134万吨,规划年产能194万吨;盐湖方面,公司通过参股日喀则扎布耶20%的股权和参股SQM25.85%的股权分别布局禀赋优质的Atacama盐湖以及中国扎布耶盐湖,2022年权益储量为1597.7万吨。紫金矿业拥有3Q盐湖,其碳酸锂当量总资源量约763万吨,今年四月收购拉果错盐湖按权益拥有碳酸锂资源约150万吨,2022年权益储量为912.8万吨。盐湖股份拥有青海察尔汗盐湖3700平方公里的采矿权,2022年权益储量为662.2万吨。(三)镍资源较为匮乏,对外依存度高受资金博弈等因素影响,镍价曾出现过一轮疯涨。3月7日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镍价大涨超70%,8日盘中最大涨幅一度超100%。目前看来,镍价的极端行情已经有了结束的迹象。我国硫化物型镍矿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保有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例分别为76.8%、12.1%、4.9%。就各省(区)来看,甘肃储量最多,占全国镍矿总储量的62%(其中金昌的镍产提炼规模居全球第二位),其次是新疆(11.6%)、云南(8.9%)、吉林(4.4%)、湖北(3.4%)和四川(3.3%)。硫酸镍厂商产能方面,金川集团15.5万吨;格林美9万吨;广西银亿6万吨;宁波长江新能源5万吨;吉恩镍业4万吨;华友钴业3万吨;江门长优2.7万吨;广德环保2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锂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是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来实现多次充放电,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且无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储能设备、电动工具等领域。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材料构成。其中,正极材料是影响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进而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此外,由于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30-40%,其成本也影响了电池整体成本的高低。目前,新能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三元材料(即镍钴锰酸锂(NCM)或镍钴铝酸锂(NCA))和磷酸铁锂(LFP)两种,NCM是目前主流的三元材料路线,NCA目前仅有特斯拉和大众的少数车型使用,磷酸铁锂更多地应用在新能源商用车上。其中,公司的主要产品电池级硫酸锰主要用于锂电池三元NCM正极(前驱体)材料,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对公司电池级硫酸锰业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GGII统计,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总出货量为112万吨,同比增长119.61%。受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工具等领域市场增长带动,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等锂电池主材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其中,我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为42.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为47万吨。根据GGII的调研数据,2020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43.0万吨,同比增长25.4%,带动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42万吨。GGII预计2025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00万吨及160万吨,增长空间广阔。根据GGII统计,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快速增长至2021年42万吨,2015-202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49.91%。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从正极材料的市场竞争格局上看,与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相比,近两年正极材料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但目前磷酸铁锂材料市场集中度高,主要原因为:(1)受国家早期补贴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重心转移至三元电池,带动磷酸铁锂电池及材料相关产业链需求下降,导致上游磷酸铁锂材料企业数量大幅减少;(2)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以及续航里程弱于三元,之前市场对于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少,导致磷酸铁锂材料企业较少,因此自2020年起磷酸铁锂材料需求骤增时,可提供高性价比材料的企业数量和产能有限,因此集中度较高。现阶段,受下游需求持续快速释放和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影响,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逐渐退出市场,拥有稳定的上游原材料渠道以及先进生产工艺的行业内主要企业不断扩大业务版图,并占据重要的的市场地位。目前行业内主要的磷酸铁锂生产企业还包括湖南裕能、湖北万润、德方纳米、安达科技、龙蟠科技等。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锂电池正极材料应用前景广阔,未来主要发展驱动主要来自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方面,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规划出台,行业需求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储能市场方面具备较大挖掘潜力。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主要是风光电场、商业化削峰填谷电力项目、传统电厂和微电网等下游市场,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建设,使得储能的商业化应用更加迫切。综合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在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三个方面应用情况,前瞻初步预测到2027年,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4470亿元。根据近年来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情况来看,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将主要以三元材料的主流位置、高镍化以及多种材料共存的方向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一)锂电池正极材料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力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近年来,各国政府相继将燃油车禁售提上议程,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已成为时代之大势。近年来,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根据工信部数据,2016-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51.6万辆到136.6万辆,复合增长率为27.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354.5万辆,同比增长1.6倍。随着环保治理政策的深入落实,针对新能源乘用车的推广政策不断加码,整车性能在技术方面连创突破,关键部件成本持续下降,充电设施体系逐步完善,消费者接受度日益提高,一系列因素不断驱动新能源乘用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根据高工锂电统计,2019、2020年和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中,三元材料电池装机量占比分别为89%、82%和60%,而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分别为4%、15%和40%,磷酸铁锂电池占比大幅增长。新能源乘用车快速发展的同时,业界对其安全性关注度也日益提高,相比三元材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更为优异。随着宁德时代CTP技术以及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大幅提升,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此外,随着补贴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行业即将步入无补贴时代,各企业将愈加关注成本控制。因此,兼具安全性能和成本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在未来新能源乘用车上的应用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由于近年来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大量采购,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公务、物流、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得到了快速广泛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能源商用车的快速增长。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2020年及2021年新能源商用车装机量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分别达到95%和97%。从商用车类型来看,新能源商用车分为新能源客车、新能源专用车。其中,新能源客车市场增长明显,渗透率较高,对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绿色化作用显著;另一方面,新能源专用车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且在补贴退坡的影响下,新能源专用车市场将愈发关注生产成本的控制。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2020年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比例为5.4%,2021年占全部汽车销量比例为13.4%。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鉴于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2025年20%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有望提前实现。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日渐成熟,相关产业将逐渐步入无补贴的市场化时代,各厂商将会进一步按照市场细分,确定综合成本效益最佳的方案以区分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要求,从唯能量密度论转向同时对产品安全性能、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关注,预计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二)锂电池正极材料储能行业市场规模储能的主要类型包括物理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蓄能等,电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等。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储能类型,电化学储能中的锂离子电池储能具有循环特性好、响应速度快的特点,是目前电化学储能中主要的储能方式。2021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达30GW以上。在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规模快速增长背景下,储能技术将成为整个能源变革关键节点,这也将显著拉动储能的需求。根据高工锂电统计,2020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16.2GWh,同比增长70.53%;2021年,我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48GWh,同比增长196.30%。储能电池由于成本、技术、政策等原因较动力电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储能电池具备削峰填谷、负荷调节的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在用电侧,工商业储能、家用储能等应用场景逐渐成熟。在发电侧,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进步,成本降低,绿色清洁能源发电经济性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储能电池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随着锂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逐渐靠近储能系统应用的经济性拐点,储能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状况根据EVTank的数据,2017-2021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产值处于增长的状态。2021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值为1419.1亿元,同比增长123.1%。根据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各细分产品出货量与各细分产品均价来计算,2017-2021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销售规模持续上升。2021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销售规模达到1516亿元,同比增长147.71%。行业竞争格局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已经形成了以京津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三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产业基地。从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