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和道家思想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心理学论文_第1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道家思想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心理学论文_第2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道家思想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心理学论文_第3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道家思想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心理学论文_第4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道家思想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心理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道家思想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心理学论文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当代心理学的三大流派之一,它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并重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随着国内对西方心理咨询技术的引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中国的影响也愈加明显。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本土化的进程中,固然存在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但同时,两种思想文化之间也有着众多碰撞与沟通。通过讨论两者之间的契合之处,能够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有机整合提供参考。一、基本人性观的一致性:内在价值与自然人性积极性、向善性与建设性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定义的人的本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以为,世界上一些有生命的有机体,包括人在内,都有一种求生与发展的本能。个体之所以成为不一样的存在,正是由于这种与生俱来存在于生命中的实现驱动力。有了这种天赋,个体之间才具有了独特性与差异性以及社会性。而另外一位心理学家马斯洛讲过:人本主义者希望建立一个自然主义的、心理的价值体系,试图从人自个的本性中派生出价值体系,而不必求助于人本身之外的权威。这句话能够理解为:马斯洛以为个体不需要求助于本身之外的权威,服从人的本性就能够实现自个的价值。道家思想的人性论离不开老子的本体论,老子以为宇宙中的一切,从天地万物到人类都是道产生的。道的本质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争无欲,即道本自然.人也是由道产生,这就注定了人的本性是朴素的,人世间的自私、争斗与混乱都是由于丧失了人的自然本性。而人人复归自然本性、充分延展本性即道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人本主义的人性观基于一种内在价值论,这种内在价值与生俱来,人的本性中就有完善、实现的积极面。老子的人性论是一种超善恶论的自然人性论,他以为人的本性是素朴的,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自然、坦率、纯真且不加粉饰。两者的理论都是基于对人性自然属性的认同而构成,能够讲是不谋而合。二、自我发展途径的一致性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老子以为自我发展的途径是无为,它既要求无为,也要求有所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自我发展途径中倾向于个体的自发性与非指导性.通过比拟能够发现,在自我发展的途径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和道家思想也具有高一致性。〔一〕非指导性与无为而治罗杰斯创始了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形式,这种形式与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行为主义治疗以及认知心理治疗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心理咨询与治疗很重视指导性,而以人为中心则是一种相对非指导性的咨询治疗方式。在人本主义导向的咨询中,咨询师不再是权威的评定者和指导者,很少会采用详细的治疗技术去干涉和控制来访者的行为与思想。这些思想基于罗杰斯的理念:自个才是最了解自个的人,每个人都有自我指导能力,只要自个才能解决自个的问题。因而,人本主义咨询师遵循不指导、不判定、不主动的三不原则,咨询师通过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鼓励其进行自我反省与领悟进而得到自我发展。罗杰斯讲:假如我能提供某种特定形式的关系,就能使别人发现自个有能力并运用这种关系促进成长与改变,则个人的发展就会随之而产生。道家思想中所提出的无为是指自然无为。老子讲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这句话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就是天、地以及人都有着本身的运动规律,都是顺应自然而产生的。它要求人们做事情时应该根据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试图强行用自个的行为去改变客观规律。道家思想中有无为而治之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人本身即有自化、自正、自富和自朴的能力,统治者不需要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太多的干预与控制。〔二〕人格导向与有所为道家的无为并不是完全不为,人本主义的非指导性也并非什么也不做。道家的无为是指不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为,进而更好地把握人和事物的自然规律,实际上是有所为.罗杰斯的非指导也需要有所为。在人本主义导向心理咨询中,固然没有直接干涉,但咨询师需要以自个的人格作为工具,借助于自个的个人魅力让来访者没有心理障碍,进而使来访者能够敞开心扉。这具体表现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有所为.能够看到,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蕴含着有所为,而人本主义非指导性里也提倡人格导向.在自我发展的途径上,二者再次不谋而合。三、追求目的的一致性〔一〕理想个人之自我实现者与圣人思想行为主义以为人能教任何人学任何事,马斯洛反对这种非人性的观点。他以为,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限制于行为,人的本性及人的自由选择也应该被重视。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自我实现,这是人性所能到达的一种境界。自我实现者的个人特点包括自由、本能、整合、与世界交融等等。圣人是道家思想中存在的理想人物形象,他不仅能够正确认识自然规律,而且能够融入自然,拓宽自个内在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他能扬弃一切束缚心身自由的影响,所谓上德若谷、上善如水是也。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者与道家思想的圣人思想都注重挖掘以及整合个体的潜能,这种理想的个人都具有完美人性,且他们以为只要极少数的人能到达这种标准,在这一点上,两者也具有一致性。〔二〕最高境界与天人合一除了个人发展目的的一致性,道家思想以为:理想个人能够到达天人合一的最佳状态,人本主义思想以为自我实现者的最好状态为最高境界.在个人发展所能到达的最终状态上,二者也具有一致性。老子谈道的目的是将人身心向上延展,通过把握道并提升人的存在,注重将个体生命从现实世界的束缚中超脱出来。道家思想中所提及的道是为了让人能够寻得一个安居乐业之所,并帮助人从社会现实中解脱出来,最终使得本身生命与宇宙精神的融合,实现道和人的结合,这也正是所谓的天人合一.晚年马斯洛指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而且人为了在自然中能够生活,必须与自然多少有那么些同型.他以宇宙作为中心去分析人性,并逐步跨越人类的界线,以愈加开阔的意境去分析人生。且在人本主义后期的超个人心理学中,与宇宙同一、将自然界纳入本身是人本主义后期的超个人心理学所以为的人性发展的最高层次,而这种最高境界正与道家的天人合一境界不谋而合。〔三〕理想社会之理想精神国与小国寡民人本主义和道家都有对理想社会的憧憬。马斯洛曾描绘叙述过自个心目中的乌托邦〔Eupsychia〕,Eu意为理想、健全;psych意为精神、心理;ia为国家。这个理想的社会由精神健康的人组成,这里的气氛是一种合作、自由自在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处处具体表现出着宽容与尊重,这里生活不受外界干扰,自个做决定,自个处理事情。在这样的社会里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个体自我实现的可能。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垂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在这样的理想社会里,民风淳朴,人们只要顺其自然,根据自个的本性生活就能够与人和平相处。二者笔下的理想社会都更重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鼓励人们顺应其本性。然而,这种追求虽美妙,却也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四、结束语人本主义心理学和道家思想之间存在着众多契合之处,华而不实包括基本人性观的一致性、追求目的的类似性以及怎样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上的契合性。本文通过比拟人本主义心理学和道家思想的契合之处,希望能够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有机整合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寻求索[M].李文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78-88.[2]江荣耀。人性的迷失与复归[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