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监察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监察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监察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监察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监察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监察制度历史组学习目标:知道中国古代监察体制与选官制度演变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科举制度的利弊(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一、夏商周的主要的选官制度材料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依据材料,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二、战国时期的主要的选官制度根据在战争中战功的大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军官多是通过这种途径被选拔上来的。商鞅变法明确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官职,成为制度,历代奉行不替。一方面鼓励社会上许多有指挥才能的人投笔从戎,有利于加强军力,提高军事素质。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鼓舞士气,使军人为立军功而奋身于疆场。三、汉代的主要选官制度材料:东汉桓帝、灵帝时的童谣说:“①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门第)良将怯如鸡。”——摘自《中国通史》材料中“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根据材料说明这一制度受到抨击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答案:察举制度。官场被世家大族垄断,推荐的人才名不符实。四、魏晋南北朝主要的选官制度史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根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哉!——《晋书·段灼传》史料体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提示】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五、隋唐的选官制度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腹。”科举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背景:南北朝时,士族制度极端腐朽,渐趋衰落。庶族地主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参与政权。隋唐统治者需要建立新的选官制度。史料研读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材料四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的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地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股取士造成了什么影响影响:缺乏社会责任感,造成选拔了大量无用之才的后果;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科技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某制度时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小结】沈既济评价的这种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呈现什么趋势?演变2。演变趋势①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②选拔形式: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③选拔趋势: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④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拓展材料一《唐摭言-散序进士》: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王志轩《被阉割的帝国》:隋唐统治者开科取士的后果之一是给了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集团的希望,后果之二是学术的功利化。使知识分子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荣身之路,这一政策与儒家的“学而优则仕”一拍即合。从此国家机器不仅为知识分子指定了学术的范围,更进一步指出了学术的目的: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1、从材料一看,科举制有什么局限性?使读书人埋头功名,不讲求实际有用的学问。材料二廖燕力说:“故吾以为明太祖以制义取士,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陈寒鸣《洪武儒学教育与科举八股的形成及其流弊》2、怎样理解材料二“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的观点?为什么明朝“制义取士”“巧”?明朝的科举制与秦朝的焚书举措同样是为了强化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明朝的科举制培养了适应封建君主专制需要的官僚队伍,扩大了统治基础。材料三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学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产生于等级森严的君主时代的科举,面向社会,不分贫富贵贱,通过考试择优选才,是一种公平竞争的制度,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实行之早、延续之久和影响之大,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科举制堪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网文《“科举制”盖棺百年涌风烟在平反中回归理性》3、材料三中对科举制有高度的赞扬,他们赞扬科举制的什么?称赞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4、有人说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的批判和继承,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吸收了科举制公开公平公正和量才录用等因素,舍弃其不合理的因素,增加合乎时代与国情的新因素。中国古代的监察与谏议制度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目的:2、发展历程秦:设负责监察百官汉:在中央专设,长官即为负责监察弹劾百官在地方设立,为监督郡国长官宋: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在中央既设有,又设有合称“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中国古代的谏议制度1、目的:2、发展历程:隋唐:就负责封驳和审议,不仅有权对宰相做出的决定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明清:专门的谏议机构没有了,反映的实质是。三、评价监察谏议制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材料二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南北朝的阮佃夫、隋朝的杨素、唐朝的李林辅、宋朝的秦桧、元朝的哈麻、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等等,层出不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谏议监察与谏议制度建言献策截至2014年年底,中央巡视组已向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家中央单位、6家中央企业和2所部属高校提交了巡视反馈情况报告。记者利用全数据分析技术,对这47份被习惯性称为“巡视清单”的报告的关键词进行了自动识别梳理,结果显示,在干部任用和选拔方面问题突出……干部选拔任用中三种主要违规问题1、违反组织程序和政策违规提拔、“带病提拔”2、买官卖官、跑官要官●个别地方拉票贿选成风,一些领导干部一度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南昌航空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国炎,打一个招呼,就能把主任科员变副处长、科长变处长,非正式在编的人也能聘上副总经理,每次“打招呼”,王国炎都能获得几万元的“关照金”。3、“三超两乱”“三超”就是超编制限额进人、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超范围分设党政职务;“两乱”就是随意按年龄划线乱调整配备干部、违反规定程序乱进人。这暴露出我国当今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腐败问题,请你建言献策,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实战演练1.“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二十等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2011··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之地域于一个中国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2011·江苏单科)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4、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英国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说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和唐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①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④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5.(2010·湖南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A.公平性 B.民主性C.家族性 D.强制性学情分析:这已经属于高中的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在高一授新课时基础知识已基本上熟悉和掌握,所以现阶段主要是通过做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加深了学生对于本专题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监察谏议制度是第二单元第3课中的一个专题,本专题上承《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下启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必讲内容建言献策截至2014年年底,中央巡视组已向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家中央单位、6家中央企业和2所部属高校提交了巡视反馈情况报告。记者利用全数据分析技术,对这47份被习惯性称为“巡视清单”的报告的关键词进行了自动识别梳理,结果显示,在干部任用和选拔方面问题突出……干部选拔任用中三种主要违规问题1、违反组织程序和政策违规提拔、“带病提拔”2、买官卖官、跑官要官●个别地方拉票贿选成风,一些领导干部一度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南昌航空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国炎,打一个招呼,就能把主任科员变副处长、科长变处长,非正式在编的人也能聘上副总经理,每次“打招呼”,王国炎都能获得几万元的“关照金”。3、“三超两乱”“三超”就是超编制限额进人、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超范围分设党政职务;“两乱”就是随意按年龄划线乱调整配备干部、违反规定程序乱进人。这暴露出我国当今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腐败问题,请你建言献策,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实战演练1.“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二十等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