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台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1页
控台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2页
控台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3页
控台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4页
控台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控台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经济社会各主体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机制。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系统谋划、务实推进,更好发挥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以数字化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广阔市场空间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以数据流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高效贯通,推动数据技术产品、应用范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协同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一)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建设和应用加速推进。宽带用户普及率明显提高,光纤用户占比超过94%,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108%,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4.6亿。(二)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农业数字化全面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更多企业迈上云端。(三)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在线学习、远程会议、网络购物、视频直播等生产生活新方式加速推广,互联网平台日益壮大。(四)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等在全球赢得广泛共识,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明显成效,丝路电商合作成果丰硕,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平台企业加速出海,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一)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有序推进骨干网扩容,协同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和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商用部署和规模应用,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高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覆盖水平,增强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二)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结合应用、产业等发展需求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原则,持续推进绿色数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数据中心节能改造,持续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三)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高效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支撑智能+发展的行业赋能能力。推动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建设可靠、灵活、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制造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加快推进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物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和建筑智能化水平。构建先进普惠、智能协作的生活服务数字化融合设施。在基础设施智能升级过程中,充分满足老年人等群体的特殊需求,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视频图像显示控制行业简介随着4K/8K超高清视频、裸眼3D等显示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显示视频素材呈现出高清、超高清化的趋势。异形屏、透明屏等显示屏制造技术和应用场景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精细化的趋势,视频图像的显示控制在实现基础信号传输的功能外,更要满足使用者对感官体验和使用便利等多元化需求。(一)LED显示控制系统行业简介LED显示控制系统直接决定了LED显示屏的运行稳定性和显示播放效果,在LED显示屏的发展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ED显示控制系统按控制方式可分为同步控制系统和异步控制系统,其中同步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控制能力较强、操作较为复杂、价格较高等特点,而异步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操作较为简单、价格较低等特点。同步控制系统发展较早,技术更加成熟,在当前常规显示屏应用领域,同步控制的显示屏占比更高。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异步控制系统发展迅速,主要应用在一些小型的显示屏中,未来在商业显示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力。从早期的2K到正在普及的4K,再到受益于小间距而得以实现的8K大屏,显示屏分辨率不断扩大,对LED显示控制系统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示屏分辨率越来越大,意味着LED显示控制系统需要控制的像素点更多,对LED显示控制系统的带载能力和传输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显示屏像素密度的不断提升,人眼对于显示屏画质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对LED显示控制系统精准控制好每一颗像素的发光亮度和色彩提出了新的挑战。(二)视频处理系统行业简介视频处理系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视频处理系统仅能进行简单的二维图像处理,主要用于照片的后期处理以及电影图像的修改,应用范围窄、处理效果差、传输质量较低。在视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是一次技术革新,由此带来了数字信号处理等理论的构建,为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继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画面分割、边缘处理等视频处理技术正在经历由超高清和智能化等新一轮技术革新带来的跨越式发展。20世纪90年代,ASIC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应用于视频处理系统中;2006年以后,算力和数据规模的提升使得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开始在视频处理任务中得以应用,并陆续提出了多种深度网络模型结构及其优化方法,将视频处理和压缩任务从局部优化迁移到整体优化。因此,随着半导体技术、通信传输技术、视频处理技术的进步,目前视频处理系统已显著提升了处理效率和传输速度,实现在超高清、3D、AR/VR等多领域的技术应用。超高清视频是具有4K/8K分辨率,符合高帧率、高位深、宽色域、高动态范围等技术要求的新一代视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计划提出了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目标,分2020年和2022年两个阶段提出了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包括前端设备和核心器件的产业化、4K/8K终端产品普及、标准体系建设、4K频道和内容供给、超高清视频用户规模、行业应用推广等目标。(三)云显示服务和云联网播放器行业简介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浪潮之后,万物互联是未来趋势。以万物互联为表征的、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链接,其背后的本质是信息交互和智能处理,而面向用户则需要可视化地将显示屏、用户、海量数据连接在一起。所以,万物互联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万屏互联,显示屏将用户与数字世界连接在一起。云显示服务和云联网播放器是基于物联网的概念,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屏幕互联、互通、互控。在万物互联的趋势下,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增长迅速,从而带动物联网终端设备出货量迅速增长,对云显示服务和云联网播放器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大。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一)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以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为导向,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和数字技术服务企业跨界创新,优化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创新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鼓励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联合体等新型创新主体,打造多元化参与、网络化协同、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体系。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社区、开源平台、开源项目发展,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创新模式开放化演进。(二)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加强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加快平台化、定制化、轻量化服务模式创新,打造新兴数字产业新优势。协同推进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快集成适配和迭代优化,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三)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引导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整合共享,扩大协同办公、互联网医疗等在线服务覆盖面。深化共享经济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应用,拓展创新、生产、供应链等资源共享新空间。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经济,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完善多元价值传递和贡献分配体系,有序引导多样化社交、短视频、知识分享等新型就业创业平台发展。(四)营造繁荣有序的产业创新生态发挥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放,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鼓励开源社区、开发者平台等新型协作平台发展,培育大中小企业和社会开发者开放协作的数字产业创新生态,带动创新型企业快速壮大。以园区、行业、区域为整体推进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技术研发、标准制修订、测试评估、应用培训、创业孵化等优势资源汇聚,提升产业创新服务支撑水平。显示屏行业市场规模伴随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年升高,文体产业消费支出不断增加,直接带动文化体育等行业对LED显示屏的需求增长,进而带动对LED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系统的需求。随着LED材料技术的发展,LED显示屏行业还逐渐孵化出Mini/MicroLED显示屏等新型LED显示屏产品,使得LED显示屏的应用场景从户外拓展至室内和消费电子领域。在未来,随着Mini/MicroLED显示屏的技术发展和成本下降,LED显示屏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此外,随着国内企业在外延片材料、芯片研发、封装设计、应用技术等多方面陆续取得重大突破,我国LED显示屏生产企业亦快速崛起。我国LED显示屏行业市场规模自2012年的241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76亿元。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下,2020年国内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较2019年的659亿元减少至532亿元。2021年,国内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576亿元。预计2021年至2025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至825亿元。由于视频图像显示控制行业的直接下游以LED、LCD等显示屏生产商为主,因此,LED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系统与LED显示屏产业规模呈现正向相关性,随着LED显示屏应用的增多以及小间距LED显示屏的普及,视频图像显示控制行业规模将保持增长。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一)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建成,利用数据资源推动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全价值链协同。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成效显现,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有序开展,探索建立与数据要素价值和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农业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加深入,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加速普及,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拓展显著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推进绿色发展。(三)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大幅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在部分领域形成全球领先优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广泛普及,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显示屏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显示屏行业面临的机遇1、显示屏行业LED产能转移和成本下降LED行业遵循海兹定律,即每十年光效提升20倍,成本降低90%。回顾过去LED行业发展路径,每十年左右迎来一轮大的技术和应用升级。随着国内LED研发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全球LED产能在过去十年逐步转移至中国大陆地区。现阶段显示方案中LCD和DLP仍占有较大份额,但在技术发展与产能转移共同推动LED显示屏的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的趋势下,未来LED在显示领域的应用比例将会逐步提升,因此与LED显示屏具有正向相关性的LED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系统市场规模也将逐步扩大。2、显示屏行业LED技术革新传统LED显示技术主要向更高的解析度、轻薄化、高动态方向延伸。在新型LED显示技术不断迭代下,逐步从小间距LED显示延伸到Mini/MicroLED等更前沿显示技术领域,Mini/MicroLED技术相较于传统LED显示技术具有亮度高、寿命长、轻薄化等优点。最初LED显示屏点间距为10毫米以上,最佳观看距离在10米以外,主要应用于户外大屏显示场景,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Mini/MicroLED技术的发展,LED显示屏点间距可降至1毫米以下,大幅缩短了最佳观看距离,将LED显示屏应用场景从户外大屏拓展到室内大屏、电视、MiniLED背光、VR、穿戴设备等商业及消费电子领域,与之具有正向相关性的LED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将随之进一步拓展。3、显示屏行业超高清视频产业推动超高清视频是具有4K或8K分辨率,符合高帧率、高位深、广色域、高动态范围等技术要求的新一代视频。超高清视频的播放画质提升离不开与之性能相匹配的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系统。由于超高清视频的信息量提升较大,对LED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随着供给端的超高清视频资源不断丰富,需求端的LED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系统规模将不断扩大。(二)显示屏行业面临的挑战1、显示屏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和良好的经营回报将会吸引上下游的头部企业甚至跨界企业利用资金、品牌、渠道等优势进入该行业,进一步增加行业内的竞争压力。面对竞争加剧,行业内企业需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渠道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增强自身竞争力。2、显示屏行业国际头部企业所施加的竞争压力仍长期存在在视频图像显示控制行业,Barco等国际知名企业进入市场较早,较早掌握了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的核心技术,较早完成了全球化布局并形成了品牌影响力。而国内企业起步较晚,虽然与国际头部企业相比已具备相当的技术实力及市场竞争力,但未来仍需应对国际头部企业所形成的竞争压力。3、显示屏行业新冠疫情迟滞国内企业推动全球化拓展近年来,全球LED产能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的趋势日趋强化,国内LED显示屏制造规模持续扩大,进而带动了LED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市场规模不断增加。随着国内图像显示控制技术的自主创新及上下游产业链的迭代发展,国内LED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系统的生产企业正在走向国际市场,拓展全球化布局,参与国际化竞争。此外,LED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系统的销售推广需以完善迅速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为支撑。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间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受到限制,对国内企业推动全球化布局产生了迟滞。显示屏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一)芯片技术及视频图像技术的进步推动显示控制技术的发展芯片技术的发展对行业发展直接的推动作用有两方面:一是LED芯片技术发展推动显示屏像素密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低,小间距LED、MiniLED逐渐进入商用市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二是芯片制造工艺持续改进,制程越来越小,芯片的处理能力增强、功耗降低、尺寸缩小,视频图像显示控制系统的性能和设计才足以应对各种专业化、个性化、复杂化、精细化的应用场景需要。视频图像技术经历了标清、高清到4K超高清、8K超高清的发展历程。超高清的技术优势主要在于清晰度大幅提升、视野及色域空间广、高频率以及三维立体声。其技术大幅提升了分辨率、亮度色彩、帧率、色度、声道、采样率等指标,使音视频数据量成倍增长,带来更为清晰、逼真和沉浸感的画面体验。视频图像技术的进步要求显示控制已不再是简单地将需要播放的视频信号传输至显示媒介,而是更深度地结合视频处理技术、远程通信技术,为用户构建功能更加强大的视频图像显示系统。(二)视频处理设备与发送设备逐渐一体化视频的显示质量不仅与LED显示屏的各项参数有紧密联系,同时还与视频信息源的优化处理及传输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显示画面的清晰度、对比度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视频处理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显示质量的方式已不仅局限于显示屏的更新迭代,还可以通过减少视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以及通过处理技术优化视频质量来实现显示质量的提高。目前,设备集成化已成为LED显示控制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视频处理设备与发送设备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可直接通过视频处理设备向接收卡传输信号,解决了现有视频处理设备与发送设备不兼容的情况,减少了视频信号的传输环节,降低视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同时降低更换成本和硬件适配产生的故障率。(三)视频处理设备的核心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显示屏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离不开视频处理技术层面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用户对显示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3D、HDR、4K/8K超高清、AR/VR等技术不仅要求显示屏能够支持和适配,更要求视频处理设备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专业视频处理设备是应用场景得以实现的核心组件,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复杂化、专业化,其核心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一方面,部分场景下单台显示屏所能显示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在一块大尺寸屏幕上或多块屏幕上同时显示多个不同的视频源,并且能够对各个视频信号实现无缝拼接、自由缩放、任意切换等功能。例如指挥调度、远程会议等场景,需要在不同视角、不同人员、不同位置的视频信号之间切换;又如复杂的演艺舞台为了增强层次感和立体感,背景通常由多块可移动、形状不规则、位置交错的LED显示屏构成,既需要统筹整个舞台背景的显示效果协调、同步,又需要将视频信号巧妙地分配给各个显示屏。另一方面,提供更多视频信息量意味着需要及时、高效地处理、传输高清甚至超高清视频,传统的计算机受硬件架构和软件系统的限制,与专业的视频处理设备相比有天然的不足。例如,随着5G+8K技术的普及发展,超高清视频的处理、播放应用逐渐增多,专业的视频处理设备能够实现多种格式的视频信号采集、多达数十路画面混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