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废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分析
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制定并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科学规划布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集、中转、贮存和集中利用处置设施。推动烟台资源再生加工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中国金都尾矿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根据尾矿资源供需结构,形成黄金尾矿在有价组分提取、建材生产等方面的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动赤泥、高硅尾渣、钛石膏、粉煤灰等在建材生产、道路填充、废弃矿坑回填等方面的规模化利用。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量下降25%。无废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制度和技术协同创新技术创新需要制度的保障,一是金融方面。找准金融、资源和产业三者间的绿色结合点,充分利用资金,引导银行资金流持续向固废处理、资源综合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有效解决了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融资难题,初步实现了城市主要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二是标准和评估方面。在现有技术路线下,不少所谓绿色技术和产品普遍难以做到节能和环保兼容。不少取得了一定节能效果的产品,从全产业链或者产品全生命周期考察,未必绿色低碳。这种现象在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尤为突出。这固然是行业整体技术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结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产业政策和环境标准制定过程中缺少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科学评估。今后,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发基于中国国情的评估方法,提高绿色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加强政策效果动态评估,促使产业政策和有限的财力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二)加强国际合作,协同应对无废城市建设的全球挑战加强与世界各国在城市废弃物治理领域的交流协作。借助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机制,挖掘在无废城市建设领域的合作潜力,加强产业合作、技术引进和标准互认等。一方面,我国应充分借鉴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无废、循环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我国城市固废处理处置技术、标准、模式与国外互联互通,特别是加快在产品生态设计、再生产品标准、认证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积极推动相关产业标准合作。另一方面,我国应进一步总结无废城市建设的最佳实践,借助与国际机构合作伙伴关系,宣传、分享我国在无废城市、循环城市建设中积累的中国经验,为与我国发展阶段类似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废弃物治理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塑料污染控制、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开展可持续固废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可为由资源开采和产品加工使用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将可持续固废管理纳入中欧、中美等国际气候变化对话机制,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塑料污染控制、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共同完善全球固废治理体系,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目标的实现。无废城市建设的实际基础状况(一)压缩式工业化道路,让无废城市建设的基础还很薄弱回顾过去,中国走过了较为典型的压缩式工业化道路,仅用短短的六七十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300多年的工业化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然而,中国在缔造后起大国增长奇迹的同时,长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改革开放后,高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无废城市的建设基础还很薄弱。(二)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无废城市建设时间较短无废城市建设是艰巨的系统工程,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城市在制定无废城市目标前,均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废弃物管理经验,这为实现无废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无论是从管理机制,还是公众参与、价费机制及政企关系,亦或是资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突破,都无法速成。从顶层政策转化成万亿市场红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温哥华无废城市计划耗时50年以上,在中国,这也肯定是一个世纪工程,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无限接近,但决心和信心、战略与战术是现在就要有的。无废城市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一)无废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融合统筹不足发达国家普遍把减量化、资源化作为城市废弃物管理的优先层级,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城市零废弃的主要路径。从我国首批试点实践来看,当前无废城市建设更多关注各类固废产生后的处理处置,偏重固废的后端治理。虽然国家层面成立了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部际协调小组,但具体到11+5个地方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层面,主要是由负责城市固废监督管理工作的各地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部门推动;受制于当前管理体制和部门责任分工,首批试点建设实践内容更侧重环境监管、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等,对固废的源头减量化(避免产生或少产生)、资源化管理的统筹能力不足。由于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周期仅1年多,加上疫情影响等,成效总结中不少内容是对前期已开展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试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绿色工厂试点等单项试点工作的材料收集和整合,发改、工信、住建等其他部门对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的实际参与度不高,试点建设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二)公众参与意愿低让建设无废城市变得困难建设无废城市另一个困难就是公众参与意愿低,比如推动多年的垃圾分类之所以效果不理想,与公众参与程度低有直接关联。让每一位公民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并积极参与进来,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亦是如此,国内目前的焚烧厂建设运营仍处于规避邻避效应阶段,尚未系统性地形成邻利的整体发展思路。作为无废城市重要参与主体,公众参与极其重要。近年来,虽然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参与环境保护、特别是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行动不够。再生资源回收人员被认为是捡垃圾或捡破烂的,受到社会部分人的歧视。信息公开和宣传不到位,公众对再生资源产品存有偏见;当商品冠以再制造或再生时,便认为质量有问题。行动方案中保障设施用地的背后,也隐含了环保设施选址难的问题。(三)无废城市建设的技术创新及转化不足,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1、无废城市建设的技术创新不足近年来,虽然我国从事固废综合利用的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2019年全国从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有3万多家,比2018年增长25%),但所采用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多为制烧结砖、加气块等低值化利用技术,大宗工业固废的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性技术及应用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其他产业链衔接、多源固废的协同处理处置技术缺乏;对于某些特定种类的固废,如焚烧飞灰、农业秸秆、医疗废物等,尚缺乏成熟、可推广、成本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技术。2、无废城市建设的技术转化不足,缺乏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由于固废循环利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集约化、规范化水平偏低,部分技术和项目还存在循环但不经济、不低碳的问题,导致技术转化的综合成本效益优势不明显,企业参与技术转化的内生动力不足。同时,由于固废综合利用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加上我国现阶段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完善,很难界定侵权范围,导致一些掌握创新性固废高值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企业不愿申请技术专利,而是将先进技术方案作为商业秘密,仅在企业内部小规模使用。此外,一些地方虽建有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却偏重于技术评价,技术推广应用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先进技术交流及产业化推广应用,严重阻碍了产业的高值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中国建设无废城市的优势(一)无废城市建设的时机上的优势在工业化不同阶段,一国或地区的固体废物规模变化规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即当人均GDP达到一定的临界水平,经济增长对固废生成的影响由正转负,并迎来下行拐点。世界范围来看,这一倒U型曲线的拐点通常发生在人均GDP为5000~20000美元之间,发展中国家的临界值一般要低于发达国家。2018年,我国人均GDP约为9900美元,进入EKC曲线的临界区间。由于固体废物特别是工业固废的减量和无害化往往更具技术经济性,相比其他污染物,固体废物排放有可能更早达峰。基于这一规律,加大固体废物治理力度,不仅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步骤,而且对于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体水平、形成技术带动效应,从而在较低的人均GDP水平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脱钩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无废城市建设恰逢其时。(二)无废城市建设的制度上的优势无废城市建设要探索中国道路,遵循中国式推进模式。中国最大的优势还是制度优势。从经济学上来说,无废城市建设是具有正的外部性,离不开高质量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必须坚持统筹各个地方来处理,全国一盘棋。同时,从长远来看,更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固废减量循环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发展绿色金融,让市场的力量与行政的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大宣传引导,普及无废理念,让更多人认同绿色生活和生产方式,无废城市就可以实现得更快更好。无废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以及海洋垃圾等六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实现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为烟台市全面构建1+233工作体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平不断提升,原生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实现零填埋,农业固体废物收集处理体系基本健全,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缺口基本补齐,海洋垃圾综合治理成效初显。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治理模式基本成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背景(一)产生的固体废物量最大,阻碍无废城市的建设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据生态环境部公开资料,我国目前各类固体废物累积堆存量约600一700亿吨,年产生量近100亿吨,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各类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大、处理设施选址难度大,资源利用程度低、协同处理比例低,垃圾围城矛盾多、非法转移倾倒事件多。这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影响城市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两低两多等突出问题都亟需通过深化改革来统筹解决。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分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二)无废城市建设使固废处理问题亟待解决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期以来,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的刚性不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固废处理问题的根本在于目前不少地方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固废减量、回收利用与处置问题上考虑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无废城市概念(一)无废国际联盟对无废城市的定义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目前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也没有有统一的无废标准。最具有共识的是无废国际联盟对无废的定义,即通过负责任地生产、消费、回收,使得所有废弃物被重新利用,没有废弃物焚烧、填埋、丢弃至露天垃圾场、海洋,从而不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这一定义的核心是没有废弃物焚烧和填埋,对城市废弃物管理的要求较高。我国同样也参考无废国际联盟定义,并在推出的无废城市试点方案同样强调: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二)我国对无废城市的官方定义基于这种理念,我国对无废城市的官方定义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填埋量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这与发达国家的定义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更符合我国国情。2017年研究认为,我国未来将从无废城市试点逐步过渡到无废社会。无废社会是通过创新生产和生活模式,构建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体系等手段,动员全民参与,从源头对废物进行减量和严格分类,并将产生的废物,通过分类资源化实现充分甚至全部再生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租赁解除合同法律意见书
- 项目咨询服务合同条件
- 电子借款合同格式
- 安全评估招标指南
- 房屋买卖合同中契税缴纳的注意事项
- 供应商品质保证书
- 商务楼卫生维护契约
- 供货协议合同模板
- 春运出行完全手册解析
- 传递正能量的保证宣言
- 用电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方案模版(3篇)
- 《汽车构造》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广东省春季高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答题卡)
-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
- 微积分(I)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学
- 口腔技术入股股份协议书(2篇)
- 2024年消防员劳动合同书
-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计量器具使用、维护、保养规章制度
- 齐白石介绍课件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
- 第二十五章 锐角的三角比(单元重点综合测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