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103-24作业废水处理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坪103-24作业废水处理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坪103-24作业废水处理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坪103-24作业废水处理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坪103-24作业废水处理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坪103-24作业废水处理站项目建设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法人代表通讯地址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高沟口村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717400建设地点延安市安塞区坪桥镇高家湾村项目代码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B112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4000/总投资(万元)44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3.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3.07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0年3月1.1概述1.1.1项目由来及特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油田开发范围主要位于延安市境内,主要管辖着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塞油田、靖安油田张渠区块及华庆油田吴堡区块等含油区块,开采面积1421.45km2,累计产油1703.7×104t,矿权登记面积30010.12km2。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塞油田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安塞县、志丹县、子长县境内,分为安塞油田北区和南区两部分,油田主要开发区块为坪桥、谭家营、沿河湾、招安、王窑、王南、侯市、杏河等区块,主要开发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油层。在油田实现持续稳产过程中,措施增产为油田稳产的重要手段。在压裂、酸化、洗井、修井等措施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压裂返排液(上清液,不含泥浆)、酸化废水、洗井和修井废水及其混合液,统称作业废水。其来源分布离散、间歇性强,具有高悬浮物含量、高含盐量、高含油量、高色度和低pH值等特点,具有较强腐蚀性,给油田生产区域内环境带来了环境风险隐患。目前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各作业区产生的作业废水主要通过联合站、接转站采出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进行回注,与采出水相比,作业废水具有粘度大、高悬浮物、高腐蚀性、高含盐量、高含油量、高色度和低pH等特点,具有强腐蚀性,直接进入采出水处理系统,会增加沉降罐乳化层厚度、破坏沉降除油罐的沉降性能,造成水处理难度增加,影响处理水质,并会造成金属管道腐蚀加剧。近年来,随着油田环境保护技术的日益成熟,加强对作业废水的处理已逐渐成为油田水处理工作的重点方向,为顺应油田环境保护发展工作趋势,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拟在坪桥区域建设作业废水处理站1座,设计处理规模300m3/d,处理后的作业废水由管线输送至坪403配和化10阀注水阀组进行回注,新建注水管线7.1km,更换坪403配下游6口单井注水管线2.2km。本项目为污染与生态复合型项目,处理后作业废水进行回注不外排,作业废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主要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管线施工期会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占地、压占植被、破坏土壤、加大水土流失强度等方面。1.1.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本项目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辅助性活动,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令第44号)规定的“四十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32石油、页岩油开采中其他类别”,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2019年7月,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正式委托我单位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组织环评技术人员针对评价区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现状等进行了全面的现场勘查工作,收集研究了与项目有关的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等相关资料,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1.3分析评定相关情况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鼓励类“七、石油、天然气5、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和“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同时项目不属于《陕西省限制投资类产业指导目录》(陕发改产业[2007]97号)之列,故本项目符合产业政策。2、选址、选线可行性分析(1)项目占地本项目利用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坪103-24井场用地,占地面积4000m2,根据现场踏勘,该井场目前已停运,井场内长有荒草;本项目管线主要沿油区道路铺设,设计施工作业带宽度3m,施工临时占地27900m2,临时占地主要为荒草地和少量灌木林地,不占用农田。(2)管线选线项目处理后的作业废水由区域注水井进行回注,新建注水管线线2条,总长度7.1km,更换管线2.2km,管线沿线主要占用荒草地和少量灌木林地,不涉及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等,管线施工沿线距离最近村户约32m,本项目管线为输水管线,输送介质为作业废水,目前暂无作业废水输水管线选线相关规范,本次评价参考《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428-2015),采出水应采用管道输送,严禁采用明沟和带盖板的暗沟输送;含有原油的排水系统与生活排水系统必须分开设置;管线穿越道路时,应设套管。本项目处理后的作业废水采用埋地管线输送至周边注水阀组,站内作业废水处理系统排水系统与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分开设置,管线沿线穿越道路时均设套管,因此项目管线选线合理。(3)环境敏感区本项目场址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社会关注区等需特殊保护地区范围内。项目符合现行国家产业政策,行业类别为B112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及辅助性活动,根据《关于印发<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的通知》(陕发改规划〔2018〕213号),本项目不属于安塞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中的限制类和禁止类建设项目,因此项目符合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相关要求。4、与相关政策文件的符合性分析项目与《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修订版)》、陕西省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方案、《延安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的符合性分析见表1.1-1。根据分析,本项目符合相关政策文件要求。表1.1-1项目与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汇总表与本项目有关的要求本项目实施情况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修订版)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对涉气污染源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监测结果及时报环境保护部门评价已对项目废气提出监测计划,要求建设单位将监测结果及时报环保主管部门符合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重点区域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评价已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方案中各项扬尘控制措施进行施工,减缓施工期扬尘污染符合陕西省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方案建筑工地严格执行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要求评价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六个百分之百”进行施工期扬尘控制符合延安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严格执行“禁土令”。采暖季期间,延安市除市政抢修和抢险工程外的建筑工地禁止出土、拆迁、倒土等土石方作业。涉及土石方作业的重大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确需施工的,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并进行严格监管。评价要求项目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禁土令”符合全面提升施工扬尘管控水平。严格管控施工扬尘,全面落实建筑施工“六个100%管理+红黄绿牌结果管理”防治联动制度,施工工地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主管部门管理平台联网。对落实扬尘管控措施不力的施工工地,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曝光,记入企业不良信用记录。制定出台不诚信施工单位退出市场机制和取消招投标资质机制。加强施工工地渣土车运输监管,车辆必须全部安装定位系统,杜绝超速、超高装载、带泥上路、抛洒泄漏等现象。评价已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方案中各项扬尘控制措施进行施工,减缓施工期扬尘污染。项目站场和管线施工土方全部综合利用,无外运土方。符合“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合成树脂等行业应严格按照排放标准要求,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评价要求项目做好运行期环境管理,对各项污染物定期监测,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符合严格控制储存、装卸损失本项目废水处理和外输均采用密闭工艺符合由上表分析可知,本项目符合相关文件、政策要求。1.1.4关注的主要问题及环境影响(1)施工期生态影响。(2)运营期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行性。1.1.5评价结论本项目符合产业政策,选址合理,处理后的作业废水全部回注油层,可有效节约水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运行过程中在认真落实项目初步设计和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确保环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从满足环境质量目标角度考虑,项目建设可行。1.2地理位置与交通本项目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坪桥镇高家湾村,厂址地理坐标为:E109.210646,N37.081278;项目区域有相公山~刘渠村镇道路和油区道路与坪桥镇相接,站址距离坪桥镇直线距离约5.8km,交通较为便利,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站址四邻关系示意图见附图2。1.3建设内容、规模本项目设计处理规模300m3/d,处理工艺为“混凝沉降+气浮+过滤”,同时配套设置100m3调节水箱6具、100m3净化水箱1具,24m3卸水箱2具以及其他辅助配套设施,处理后的作业废水全部同层回注油层,为满足本项目注水需求,新建采出水回注一体化装置1套,设计注水规模300m3/d,由周边坪403配合化10阀进行回注,新建注水管线7.1km,更换坪403配水阀组下游6口单井注水管线共计2.2km,注水管线为高压柔性复合管。1.3.1站场工程本项目作业废水处理站主要建(构)筑物情况见表1.3-1。表1.3-1作业废水处理站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建(构)筑物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作业废水处理装置m2300外购成套设备,占地为20m×15m2调节水箱具6每具100m33净化水箱具1100m34卸水箱具224m35污泥池座14m×4m×4m6采出水回注一体化装置座1回注规模300m3/d7配电间m2155m×3m8药品间m2155m×3m9值班室m2155m×3m10车行道m45宽6m,混凝土路面11排水明沟m172混凝土,宽0.3m,深0.3m12道路边沟m33混凝土,宽0.3m,深0.3m13砖砌围墙m6.1高2.2m14旱厕座1两蹲位15污泥堆放棚座116操作通道m160彩砖铺砌17投光灯塔座118挡车墙m15钢筋混凝土,宽0.3m,高0.35m19卸车场地m225520钢大门樘2宽6m1.3.2管线工程本项目新建注水管线2条,铺设至坪403配的注水管线2.6km,铺设至化10阀的注水管线4.5km,并更换坪403配下游6口单井注水管线2.2km(1条注水支线,包含3个节点,分别为60-11井场、58-9井场和56-7井场,其中60-11井场设4口注水井,其余2个井场各1口注水井),新建及更换管线规格为高压柔性复合管。注水管线走向见附图3,管线工程内容见表1.3-2。表1.3-2管线工程一览表类别序号起点终点注水类别规格长度(km)起点坐标终点坐标新建1本项目注水装置坪403配处理后的作业废水RFS-98×16.5-20MPa2.6N:37.081073E:109.210792N:37.086910E:109.2060782化10阀4.5N:37.081073E:109.210792N:37.059088E:109.212009更换1坪403配56-7井场处理后的作业废水RFS-78×14-20MPa2.2N:37.086910E:109.206078N:37.097040E:109.2035531.4项目组成项目组成见表1.4-1。表1.4-1项目组成表项目组成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主体工程作业废水处理装置建设处理规模为300m3/d的撬装式作业废水处理装置1套,该处理装置拟采用“混凝沉降+气浮+过滤”工艺,装置内包含混凝沉降装置、气浮装置、过滤装置、脱水装置和加药装置,其中气浮采用空气溶气气浮,过滤采用核桃壳过滤,污泥脱水拟采用板框压滤机。管线工程注水管线新建本项目注水装置至坪403配的注水管线1条,长度2.6km,为高压柔性复合管,管线规格为RFS-98×16.5-20MPa。新建本项目注水装置至化10阀的注水管线1条,长度4.5km,为高压柔性复合管,管线规格为RFS-98×16.5-20MPa。更换坪403配下游6口单井注水管线,长度2.2km,为高压柔性复合管,管线规格为RFS-78×14-20MPa。辅助工程值班室新建值班室1座,彩钢房,建筑面积15m2。配电室新建配电室1座,彩钢房,建筑面积15m2。药品间新建药品间1座,彩钢房,建筑面积15m2,用于存放作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加入的药剂。建设2车位卸车台,面积255m2,混凝土地面。配套建设采出水回注一体化装置1套,设计注水规模300m3/d,装置占地面积16.5m2。储运工程卸水箱2具,单具容积为24m3,地下钢制结构,根据来水水质进行分质卸水。调节水箱6具,单具容积为100m3,地上钢制结构,调节水箱为上下结构,上层水箱尺寸为8950mm×2300mm×2200mm,下层水箱尺寸为9950mm×2800mm×2700mm。调节水箱根据水质进行分类、分质储存。净化水箱1具,容积为100m3,钢制结构,净化水箱为上下结构,上层水箱尺寸为8950mm×2300mm×2200mm,下层水箱尺寸为9950mm×2800mm×2700mm。运输项目所处理的作业废水由有资质运输单位运输至项目场地内,运输车辆为密闭罐车,运输由第一采油厂委托有资质的运输单位承担,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公用工程供电接自油区供电系统,新建低压用电设备配电。供水站内生产用水主要为药剂配药和过滤装置反冲洗用水,采用处理后的作业废水;生活用水由作业区统一提供,采用罐车拉运至项目场地内。供热项目冬季停止运行,值班房供暖拟采用电暖器。排水站内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排水明沟排至站外。作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全部同层回注油层;站内设旱厕,定期清掏肥田。环保工程废气治理项目采用密闭设备进行处理,运营期产生的少量非甲烷总烃无组织逸散。废水治理新建污水污泥池1座,4×4×4m3,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设玻璃钢活动盖板,作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脱出水、反冲洗水以及各处理装置溢流排污均排入污水污泥池内,污水池上层清液由污水提升泵提升至作业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回注。站内设旱厕,定期清掏肥田。固废治理①生活垃圾:垃圾桶收集后由作业区统一清运;②污油:污油定期由自吸式吸油车回收后进入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原油集输系统,不外排;③含油污泥:新建污泥存放棚1座,污泥脱水后采用专用的污油泥包装袋包装后于污油泥存放棚暂存,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外运处置;④废过滤介质:项目过滤装置拟采用核桃壳作为过滤介质,过滤器定期反冲洗,平均2年更换1次过滤介质,更换的废过滤介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外运处置。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等措施。地下水厂内分区防渗,污泥池、卸水箱、污泥堆放棚、废水处理装置等为重点防渗区,厂区防渗系数≤10-7cm/s。1.5主要设备本项目主要设备清单见表1.5-1。表1.5-1主要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技术参数数量单位备注1作业废水处理装置处理规模300m3/d1套2CTEC-OPW-WI-300/25(Ⅰ)注水规模300m3/d1座3卸水箱24m32具4调节水箱100m3(60m3+40m3)6具5净化水箱100m3(60m3+40m3)1具6卸车泵DZB80-40-0.44台2具卸水箱各配备卸车泵2台,均为1用1备1.6原辅料消耗本项目运行时消耗的主要原料为水处理过程中所加药剂,项目运营过程中主要使用4种药剂,根据来水水质进行投加,项目处理的作业废水包含压裂返排液、酸化废水、洗井和修井废水等,其中压裂酸化废水等酸性废水在调节储存过程中投加NaOH、破胶剂,洗井、修井废水调节储存过程中无需添加药剂,所有废水进入废水处理装置后投加PAC、PAM,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各类废水来水水量无法准确估算,本次评价按照2种废水各为150m3/d,初步估算项目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见表1.6-1。表1.6-1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序号名称用量(t/a)储存量(t)成分备注1pH调节剂1.80.025氢氧化钠酸性废水pH为1~62破胶剂0.50.05过硫酸钾氧化破胶3絮凝剂(PAM)0.20.02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吸附小颗粒实现固液分离4混凝剂(PAC)200.5聚合氯化铝合计=SUM(ABOVE)22.5///1.7平面布置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000m2,用地为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坪桥区块坪103-24井场已征建设用地,该井场目前已停用。项目用地整体呈长方形,站场南侧和北侧各设出入口,连接油区道路,便于作业废水的拉运;卸车场地位于场地北部,卸车台卸水后按照工艺流程由北向南依次布置各处理装置,其中卸水箱紧邻卸车台,为地下式结构,作业废水由拉运罐车自流至卸水箱,所卸作业废水由卸水泵输送至调节水箱缓存,调节缓存后进入作业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作业废水装置靠近调节水箱和净化水箱,减少了废水在站内的输送;作业废水处理装置污泥脱水后暂存于污油泥堆放棚,污油泥堆放棚靠近作业废水处理装置,减少污油泥在站内的转运;同时注水装置也靠近作业废水处理装置,便于处理后的作业废水回注。综上所述,本项目平面布置在主要工艺流程顺畅的前提下,合理布置了各设备位置,减少废水在站内输送距离,平面布置合理,项目平面布置见附图4。1.8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项目拟设运行管理人员2人,每年从3月至11月运行,因冬季不进行压裂、酸化等作业,因此项目冬季不运行,年工作日为270天,每天24小时运行。1.9辅助及公用工程1、供电电源接自油区供电线路,新建低压配电。2、供热项目每年12月左右停止运行,生产无需供热;项目位于陕北地区,10月中下旬开始温度较低时,值班室供暖拟采用电暖器。3、给水项目生产用水主要为配制水处理药剂用水和过滤设备反冲洗水,用水来自处理后的作业废水;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由作业区统一供给,罐车拉运至项目场地内。4、排水站内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排水明沟排至站外;作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脱出水、溢流排污水等进入作业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回注,不外排;员工生活污水设置旱厕,旱厕定期清掏。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拟建场地为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坪桥区块坪103-24井场用地,该井场目前已停用,现场踏勘期间用地范围内尚有废弃油井1座、废弃污油泥1座(砖混结构,污油池内无残留污油)、雨水蒸发池1座(土筑)、砖结构旱厕1座,项目建设前将对井场内现有设施全部进行拆除,对油井进行封井处理。现场踏勘期间,该井场已停用,井场污油池内无残留污油存在,井场用地范围内长有荒草,无遗留环保问题。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2.1地形地貌项目位于安塞区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坪桥区块,区块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地貌类型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其中安塞油田坪桥区块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形态以梁为主,梁顶间或有大型的孤立峁。宽梁顶部坡度3~5°,梁顶以下至谷缘部位坡度10~30°。梁峁边缘以下冲沟、干沟、河沟深切,切深100~150m。2.2地质(1)地层岩性区域出露的地层可分为基岩地层和黄土状堆积物质两大类,出露基岩地层多为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河湖相砂岩、泥岩地层,出露黄土状堆积物质主要为新生界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的风成粘土和黄土,其中第四系广泛覆盖区内大部分地区,下伏基岩主要沿切割较深的河流、沟谷两侧呈条带状出露。(2)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属华北陆台的鄂尔多斯地台中的陕北盆地,位于陕北斜坡东段。属岩石圈厚度最大(>200km)的地区之一。在构造上属以延安地区为中心的陕北单斜翘曲构造,呈东高西低的大斜坡,其中王窑西南、王窑东北、坪桥区块属陕甘宁拗陷向斜构造的二级构造安塞隆起,均为构造稳定地块,地震活动较弱。2.3气候气象区域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较大,冬季严寒而少雪;春季温差大,寒潮霜冻不时发生,并多有大风,间以沙暴;夏季暑热,雨量增多,多以暴雨出现,同时常有夏旱和伏旱;秋季多雨,降温快,早霜冻频繁。区域多年气象观测统计资料见表2.3-1。表2.3-1区域近年气象要素统计表气象要素单位数值安塞区平均气压hPa895.8气温年平均0C8.9极端最高0C37.3极端最低0C-24.3平均相对湿度%67年平均降水量mm505.3年平均蒸发量mm1512.4风速平均m/s1.6(夏)/1.9(冬)最大m/s17.0最多风向N(夏)/NNW(冬)地面温度平均0C10.8极端最高0C67.5极端最低0C-30.5日照时数h2367霜日数d105.2最大积雪深度cm14.0最大冻土深度cm86.02.4地表水项目所在坪桥区块区内河流主要有坪桥川,站址距离坪桥川的距离约4.0km,坪桥川为延河一级支流,Ⅲ类水域,发源于王家湾界口,河流长39.3km,流域面积337.8km2,多年平均流量0.157亿m3。2.5地下水本项目位于第一采油厂安塞油田坪桥区块,根据项目所在区域产能环评,坪桥区块属于石灰系-侏罗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系统内,按水力特征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介质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两种类型。各含水层特征分述如下:2.5.1松散岩类孔隙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冲积层孔隙潜水、风积黄土层裂隙孔隙潜水。⑴第四系松散冲积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延河及主要支流漫滩、Ⅰ级阶地等河谷区,其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含泥质砾卵石层及中细砂层,厚度一般1~3m,该潜水含水层与下伏基岩潜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两者间无隔水层存在,与下部基岩风化带联合开采时厚度则>10m。水位埋深多<10m,单井出水量在安塞及以南延河阶地为100~500m3/d,属较弱~中等富水;其余河段多<100m3/d,属弱富水。水化学类型多属HCO3型、HCO3·SO4型,矿化度<1g/L或1~3g/L。⑵第四系风积黄土层裂隙孔隙潜水普遍分布于黄土梁峁区,也是安塞油区内主要出露地层。其含水介质为中、晚更新世风积黄土。由于梁峁区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强烈,切割深度一般都在基岩面以下数十米,致使含水层无法形成稳定的统一含水体,互不连接,大气降水多以地表径流形式流入沟道,难以大量下渗补给,储水条件极差,为一局部性微弱含水体,分布零星,一般在沟谷边缘以泉的形式出露,泉流量多<0.1l/s,属极弱富水。该层基本无供水意义,区域上划为透水不含水层。黄土层下部新近系泥岩为隔水层。2.5.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⑴白垩系裂隙孔隙含水层分布于黄土层之下白垩系地下水系统区域内,出露于延河上游及其支流河谷地段,含水层岩性为白垩系华池组和洛河组中细砂岩。含水层厚度从东向西增厚。按含水层不同的⑵侏罗~三叠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按含水层赋存位置不同,可划分为潜水、承压水两种类型。侏罗~三叠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潜水分布于王窑区块(杏北)、坪桥区块和王窑区块(杏南)的东部,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系统内。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基岩风化裂隙带中。河谷区是地下水汇集地带,风化裂隙含水层多位于第四系冲积含水层之下,裂隙水可接受上覆第四系潜水补给,在褶皱轴部与两翼岩层转折部位以及断裂带附近构造较发育,形成风化裂隙密集带,地下水富集;在以泥岩为主的层位或地段,基岩裂隙不发育,地下水渗透性差,水量贫乏,水质较差。水位埋深0.85~9.43m,含水层厚度25.4~89.64m,钻孔抽水降深8.69~49.54m,涌水量1.11~85.8m3/d,渗透系数0.0021~0.087m/d,局部1.17~2.94m/d,地下水矿化度0.43~8.06g/L,水化学类型较复杂,有HCO3型、HCO3·SO4型、Cl·SO4型和Cl型。河间区因沟谷切割较深,地形破碎,风化带多处于河流侵蚀基准面以上,基岩裂隙水易排不易存,加之上覆厚层黄土和新近系泥岩隔水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不足,赋存、富集条件差,水量贫乏。水位埋深30~70m,含水层厚度15~40m,钻孔抽水降深9.44~79.35m,涌水量0.05~8.04m3/d,泉流量一般小于0.1L/s,渗透系数0.00025~0.158m/d,地下水多为矿化度小于1g/L的淡水,属HCO3型水。②侏罗~三叠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水分布于白垩系地层之下的侏罗~三叠系地层中。含水层为该地层中的砂岩地层,受其顶部安定组泥灰岩、油页岩阻隔,与上覆洛河组砂岩含水层无水力联系。该含水层主要从东部界外的基岩出露处接受补给,顺层向西流动,受陕北地区区域性断裂构造不发育影响,承压水分布局限,富水性极弱,渗透系数小于0.10m/d。综上所述,各区块范围内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冲积层孔隙潜水、洛河组裂隙孔隙潜水、承压水和侏罗~三叠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潜水;其中坪桥区块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冲积层孔隙潜水、侏罗~三叠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潜水。2.5.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⑴补给方式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为区内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此外,区内潜水还接受真武渠等渠灌水入渗补给。承压水以接受潜水的渗入补给为主。⑵径流特点区内地下水径流方向和径流强度等随地面坡度和含水层岩性不同而异。黄土梁峁区第四系潜水流向主要受地形控制,沿黄土垂直节理及大孔隙向两侧冲沟径流;涧地潜水径流方向与地表地势一致;洛河组裂隙孔隙潜水流向则主要受制于河水,在平直河段一般向河流下游偏移,而河曲地带,则截弯取直流向下游,总体由北向南流动。碎屑岩类孔隙承压水接受补给之后,主要顺地层由北向南缓慢运动。⑶排泄特点泉水排泄与人工开采排泄是区内潜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地下径流排泄、顶托补给排泄及人工开采排泄是区内承压水主要排泄方式。2.6生态环境概况区域地带性植被为华北区系的中温带森林灌丛草原植被和干草原植被。其特点是,森林稀少,灌木草丛较多,植被覆盖率低。在农业开发和人工植被建设的基础上,人工栽培植被逐渐增加,自然植被尤其是森林植被面积减小。自然植被分为干草原、山地林灌草丛、农林隙地草丛;人工植被以栽培的落叶阔叶林和农业植物群落为主,由于舍饲养畜的落实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人工草场面积明显增加。由于自然植被保留较少,大型兽类很少,小型兽类和鸟类较多。区内无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当地土壤侵蚀模数多为5000~15000t/km2·a,主要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尤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主要由暴雨径流引发,其主要侵蚀方式有面蚀和沟蚀,面蚀主要发生在黄土塬、梁、峁、坡和沟谷坡及缘边等部位,侵蚀面积较大,发育活跃。沟蚀常以面蚀为先驱而发生发展为纹沟、细沟、浅沟、继而发展为切沟、冲沟、乃至干沟、河谷,沟蚀在农耕地上更为强烈。3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3.1.1空气质量达标区判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6.2.1中要求“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管理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是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1年的监测数据,或采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本项目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参考陕西省环境保护办公室2019年1月11日发布的环保快报“附表5、2018年1~12月陕北地区25个县(区)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中安塞区相关数据,具体见表3.1-1。表3.1-1安塞区2018年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评价指标单位现状浓度标准值占标率%达标情况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μg/m37970113不达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μg/m3303585.7达标SO2年平均质量浓度μg/m3186030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μg/m3374092.5达标CO95百分位浓度mg/m31.6440达标O390百分位浓度μg/m315316095.6达标由上表统计结果可知,安塞区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中PM2.5、SO2、NO2、CO现状浓度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PM10现状浓度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PM10最大超标倍数0.13倍,安塞区处于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3.1.2特征污染物环境质量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非甲烷总烃,为了解区域环境空气中特征因子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委托陕西同元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于2019年9月3日~2019年9月7日对本项目区域环境空气中非甲烷总烃进行了监测,监测点位于项目厂址处,连续监测7天,监测结果见表3.1-2。表3.1-2特征因子环境监测结果统计一览表单位:mg/m3监测点位监测数值标准值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项目拟建地0.52~0.672.000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区域特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的相关要求。3.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解项目拟建区域地下水水质,本次评价委托陕西同元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于2019年9月7日对高家湾村水井(下游)进行了监测,并引用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坪六转扩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对满家岸村水井(上游,5km)的监测数据和《坪桥区块集油管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中》中对坪二供水源井(侧向,4.2km)的监测数据,所引用的2个监测点位监测时间均为2018年6月,监测点位详见监测点位图,所引用点位与本项目位于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内,监测结果见表3.2-1。表3.2-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浓度单位:mg/L,pH无量纲)监测结果监测项目高家湾村水井(下游)坪二供水源井(侧向)满家岸村水井(上游)标准限值pH7.037.157.526.5~8.5总硬度184381159≤450挥发性酚类0.0003ND0.0003NDND0.002≤0.002硝酸盐0.08ND2.092.79≤20亚硝酸盐0.003ND0.016L0.001≤0.02耗氧量0.082.14.58≤3.0氨氮0.1920.1020.4≤0.5六价铬0.004ND0.0240.021≤0.05溶解性总固体280661203≤1000K+0.9841.631.07/Na+47.710721.3≤200Ca2+16.078.237.4/Mg2+28.839.29.85/CO32-ND5LND5/HCO3-231315187/Cl-14/31.9≤250SO42-32.61988.88≤250石油类0.01ND0.01ND0.0160.05注:地下水石油类无标准,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进行评价。由上表监测结果可知,本次所监测的高家湾村水井及所引用的2个监测点中除引用的满家岸水井中耗氧量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限值要求,所引用的满家岸水井为潜水水井,水样中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超标可能是由降水补给地下水时农业或生活源污染导致。3.3声环境为了解项目拟建地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委托陕西同元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于2019年9月6日和9月7日对项目区域声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3.3-1。表3.3-1项目地区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测点编号测点位置监测结果dB(A)9月6日9月7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厂界北454144412#厂界东464245413#厂界南454144414#厂界西43404239从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拟建地各厂界昼夜声环境现状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表明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判定,本项目大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无需设置大气影响评价范围,站场周边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厂址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管线施工沿线200m范围的村户以及区域地下水、生态,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3.4-1。表3.4-1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类别坐标/m保护对象方位最近距离(m)保护内容保护目标XY管线109.20566237.081187高家湾村至坪403配管线西侧15环境空气声环境109.20892737.064574高家湾至化10阀管线西侧117地下水//地下水//地下水质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生态//生态环境站址及管线沿线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4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参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的相关规定;2、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施工扬尘执行《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运营期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2、废水:本项目处理后的作业废水满足《长庆油田采出水回注技术指标》(Q/SYCQ3675-2016)主要控制指标要求后回注油层;生活污水排入旱厕,定期清掏,不外排。。3、噪声:施工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相关规定;运营期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4、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环保部公告2013年36号)中的相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国家“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SO2、NOx、VOCs、COD、NH3-N等5项。本项目生活污水设旱厕收集不外排,作业废水处理后全部回注,因此不设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项目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为无组织非甲烷总烃,因此不设总量控制指标。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5.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5.1.1站场施工图5-1站场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5.1.2管线施工1、管线走向及穿跨越工程项目新建注水管线2条,分别铺设至站址西北侧的坪403配和南侧的化10阀,并更换坪403配下游6口注水井单井注水管线,管线沿油区道路,管线沿线不涉及跨越工程,共穿越油区道路4次,管线穿越工程统计见表5.1-1。表5.1-1穿越工程一览表穿越路面形式穿越次数穿、跨越长度(m)穿跨越方式柏油路220大开挖穿越砂石路220大开挖穿越2、管道施工管道施工采用埋地敷设的方式。线路施工时,首先要清理施工现场、平整工作带,并修建必要的施工道路(以便施工人员、施工车辆、管材等进入施工场地),管沟开挖,按照施工规范,将运抵现场的管材进行布管、组装焊接、无损探伤,补口,然后下到管沟内,覆土回填。图5-2管线施工剖面图试压废水试压废水图5-3管线施工产污环节图根据现场踏勘结果,本项目管道线路沿油区道路铺设,采用机械施工和人工开挖辅助结合的施工方式。管道安装完毕后,立即按原貌恢复地面。3、管道防腐及保温管线全段采用HCC纤维增强复合防腐内衬技术。外防腐采用环氧粉末普通级结构,内防腐采用HCC纤维增强复合内衬加强级结构。4、管线试压管线建设完成后,需对管线进行试压,试压采用清水试压,试验方法及合格标准见表5.1-2。表5.1-2集输站场采用水为介质的试验方法及合格标准检验项目强度严密性试验压力(MPa)1.5倍设计压力1倍设计压力升压步骤升压阶段间隔30min升压速度不大于0.1Mpa/min/稳压时间(h)424合格标准管道目测无变形、无渗漏压降小于或者等于试验压力的1%压降小于或者等于试验压力的1%5.2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项目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5-4。图5-4项目主要流程及产污环节图工艺流程简述:(1)卸水各井场产生的作业废水由罐车拉运至项目场地,项目设置2具24m3的卸水箱,为地下式结构。卸水箱根据来水水质不同进行分质卸水,将压裂酸化等酸性废水与洗井、修井废水分开卸水,根据水质不同利于后续加药反应。(2)调节储存项目共设置6具100m3的调节水罐,分别用于储存压裂废水、酸性废水等和洗井、修井废水,其中压裂废水、酸性废水进入调节水罐前加入破乳剂和NaOH,洗井、修井废水调节储存过程中无需加入药剂。(3)废水处理经过调节储存的作业废水混合进入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本项目外购成套废水处理装置,装置内含混凝沉降装置、气浮装置、过滤装置和脱水装置。①混凝沉降经过初步加药调节储存的作业废水进入由提升泵进入混凝沉降装置,同时开启加药装置按污水流速调节好计量泵流量进行加药混合,加入PAC和PAM,混合好药剂的污水在混凝沉降罐内进行混凝沉淀分离。②气浮处理本项目气浮装置采用空气溶气气浮,向水中通入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使废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气、水、颗粒(油和泥)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泡沫或者浮渣达到分离杂质、净化废水的目的。主要用来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者上浮难以去除的乳化油或者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微小悬浮颗粒。气浮工艺可同时去除废水中的石油类和SS,气浮装置顶部设有刮泥板,将处理过程产生的泡沫(气、水、颗粒(油和泥)三相混合体)与水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泡沫即为含油污泥,进入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③过滤经过气浮工序处理的废水进入过滤单元进行过滤,由过滤提升泵将废水输送到过滤装置进行过滤,本项目过滤器拟采用核桃壳作为过滤介质,过滤后的水经过提升泵输送至清水罐存储,后经采出水回注一体化装置由配套注水阀组回注。④污泥脱水卸水箱、调节水箱和废水处理装置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脱水模块,项目拟采用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约70%;由专用包装袋包装后暂存于污泥堆放棚,定期由有资质单位外运处置;板框压滤机脱出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不外排。由板框压饼机脱水后的污泥需在板框压饼机旁临时存放并进行装袋,本次评价要求污泥临时堆放及装袋区做好地面防渗措施及污泥脱出水导排措施,污泥脱出水应进入作业废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4)进出水水质①作业废水水质成分根据设计资料,作业废水主要包括修井、洗井、试油、压裂废液,水质成分多,其中既有从地层带出的粘土颗粒和岩屑,也含有油及压裂液中的有机和无机添加剂,具有高悬浮物含量、高含盐量、高含油量、高色度和低pH值等特点,具有较强腐蚀性。其中有机物多以环状结构为主,包含酮、酯、羧酸、醛等多种官能团,分子量主要在500~1000之间。②进水水质指标根据该项目设计资料,本项目接收的作业废水水质理化指标如下:表5.2-1作业废水原水理化指标表废液类型指标压裂、酸化废水洗井、修井废水pH酸化1-6,其它6-96-9含油量(mg/L)≤500≤500悬浮物(mg/L)≤500≤500粘度(mPa·s)≤20≤3③出水水质本项目设计出水水质为含油量≤30mg/L,悬浮物≤30mg/L,处理后的作业废水可确保达到《长庆油田采出水回注技术指标》(Q/SYCQ3675-2016)要求后回注,回注水质要求含油量≤80mg/L,悬浮物≤80mg/L。5.3主要污染工序及源强核算5.3.1施工期1、施工废气项目施工期不设置集中式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主要依托周边村庄。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产生的无组织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及焊接烟尘等。=1\*GB3①施工扬尘的主要污染因子为TSP;=2\*GB3②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O、NOx、THC等;=3\*GB3③施工期管线连接时焊接产生少量焊接烟气。2、施工噪声施工期噪声源主要包括施工期使用的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等,产生的等效噪声级约73~90dB(A)。3、施工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及管网建成后的试压废水。施工人员约10人,生活污水排放量约0.4m3/d,施工人员依托周边井场及村民旱厕。管网建成后需进行管网试压,产生试压废水约4m3,试压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可循环利用。4、施工固体废弃物(1)管线施工废料管道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管道废料,可外售处置,估算废弃管材产生量约0.05t。焊接管道过程产生废弃焊条、焊渣,产生量较小,可回收外售处置。(2)生活垃圾主要为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产生量5kg/d,采用垃圾袋或垃圾桶收集后送至周边村镇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外运填埋处置。5.3.2运营期1、废气本项目运营期无组织废气主要为作业废水中含有的石油类挥发产生的非甲烷总烃,产生环节主要为废水卸车、调节储存、废水处理和污泥暂存等,该过程无组织逸散量计算十分复杂,目前尚无准确计算含油废水处理过程非甲烷总烃排放的数学模型,本次评价对作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非甲烷总烃进行整体估算,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技术指南》中的建议:估算法按照原料的年用量或者产品年产量的0.1‰~0.4‰计算,本次环评按照作业废水中石油类挥发0.4‰计算。根据设计资料,本项目所处理的作业废水中含油量≤500mg/L,项目设计处理规模300m3/d,则废水中油含量最大为40.5t,则无组织非甲烷总烃产生量为0.0162t/a。2、废水①生产废水本项目为作业废水处理项目,设计处理规模300m3/d,废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污泥脱出水、反冲洗水与少量化验废水,全部进入作业废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后回注,不外排。项目拟采用板框压饼机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为70%左右,脱水过程产生脱出水约0.5m³/d,污泥脱出水重新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处理;项目运行期间水质化验产生的废水量为0.05m³/d,全部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处理;项目过滤装置平均1个月反冲洗1次,每次产生反冲洗废水约1m3,采用处理后的作业废水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废水全部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处理。②生活污水项目拟设运行和值班人员2人,生活用水量约0.07m3/d,排污系数取0.8,生活污水量约0.056m3/d,15.1t/a,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等,项目新建旱厕1座,其中盥洗废水用于厂区洒水、降尘,其它生活污水排入旱厕,旱厕定期拉运肥田,废水不外排。3、噪声项目噪声污染源主要是卸车泵、注水装置和废水处理设备噪声,全部为室外布置,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减振安装。通过类比,各声源统计情况见表5.3-1。表5.3-1作业废水处理站主要噪声源统计表编号位置声源名称运行数量(台/套)声压级dB(A)排放特征N1卸水区卸车泵265室外连续N2注水一体化装置注水泵、喂水泵270室外连续N3废水处理装置水泵、板框压饼机175室外连续4、固体废物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污油、含油污泥、废过滤介质和生活垃圾。(1)污油根据项目设计进出水水质,项目所处理的废水中含油量为38.07t/a,其中约60%进入污油收集系统,约40%进入污泥系统,则进入污油收集系统的油量约22.8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污油属危险废物,定期由自吸式吸油车收集后进入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原油集输系统,污油不外排。(2)含油污泥含油污泥中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泥砂以及其它有害成分,如酚、硫等,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含油污泥属危险废物。本项目含油污泥主要来自调节水箱和废水处理装置,根据《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废水处理污泥产生量的计算公式为:干泥重量:Xi=Q(C1-C2)式中:Xi——干泥重量,t/aQ——废水水量,81000m3/aC1——进水悬浮物浓度,取平均值500mg/LC2——出水悬浮物浓度,取设计出水浓度30mg/L则本项目作业废水处理过程中悬浮物产生的干泥量为38.07t/a,污泥含水率取70%,另废水中有15.27t/a的污油进入污泥中,则理论计算项目运行过程中含油污泥最大产生量约142.2t/a。本项目新建含油污泥堆放棚1座,含油污泥脱水后采用专用包装袋包装后暂存于污油泥堆放棚,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外运处置。(3)废过滤介质项目过滤单元拟采用核桃壳作为过滤介质,过滤介质定时反冲洗,平均2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换产生废滤袋0.1t。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废滤袋为危险废物,更换的废滤袋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外运处置。(4)生活垃圾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见表5.3-2。表5.3-2固体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序号固废名称产生工序形态产生量(t/a)1生活垃圾员工办公固态0.272污油调节水罐液态22.83含油污泥卸水箱、调节水箱、污水处理设备半固态142.24废过滤介质过滤固态0.1t/2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判定建设项目的固体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判定结果见表5.3-3。表5.3-3项目固体废物属性判定表序号固废名称主要组分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废物代码1生活垃圾纸屑、塑料袋等否/2污油石油类是HW08(900-210-08)3含油污泥含油污泥是HW08(900-210-08)4废过滤介质沾染石油类的废核桃壳是HW49(900-041-49)同时根据《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工程分析中应以表格的形式列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类别、形态、危险特性和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详见表5.3-4。表5.3-4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一览表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产生量(t/a)有害成分产废周期危险特性污染防治措施污油HW08900-210-0822.8石油类1d毒性,易燃性定期由自吸式吸油车收集后进入采油一厂原油集输系统含油污泥HW08900-210-08142.2石油类1d毒性定期由有资质单位外运处置废过滤介质HW49900-041-490.1t杂质、石油类2a毒性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卸水、废水处理、污泥脱水及暂存等非甲烷总烃0.0162t/a0.0162t/a水污染物生产废水SS500mg/L40.5t/a不外排石油类500mg/L40.5t/a生活污水COD、BOD5、氨氮等15.1t/a不外排固体废物员工办公生活垃圾0.27t/a100%处置废水处理污油22.8t/a废水处理污泥165t/a过滤废过滤介质0.1t/2a噪声项目运行期的噪声源主要为卸车泵、注水系统、废水处理装置等,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基础减振、设备接口软连接等措施。其它站内分区防渗,渗透系数≤1×10-7cm/s,对地下水影响小。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项目所在井场总占地面积4000m2,利用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坪103-24井场建设用地,拟建场地目前为空地,长有荒草,所在井场建有2.2m高围墙,西侧建有护坡,可将生态影响控制在厂址内,站场施工及运营期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较小。管线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为填挖方使沿线临时站内的植被遭到铲除、掩埋等一系列人为破坏,造成植被破坏,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价值下降,对植被和动物生存造成影响,详见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环境影响分析7.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1.1拆除过程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在坪103-24井场内进行建设,建设前需将井场内现有的1座油井拆除并做封井处理,并拆除站内的污油池、旱厕和雨水蒸发池,拆除过程中主要产生固体废物。1、危险废物项目拆除的油井设备为危险废物,评价要求项目拆除的设备按照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外运处置,设备拆除后即委托外运处置,不得将拆除的设备在站内长时间堆放。2、建筑垃圾现场踏勘期间,井场内现有的污油池及污油导排沟内无残留污油,污油池及导排沟拆除产生的废水泥块、废砖块按照建筑垃圾与旱厕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一同进行处理,评价要求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可用于站内及进站道路硬化等,项目建筑垃圾产生量较小,基本可全部综合利用,不能利用时评价要求外运至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7.1.2施工废气影响1、施工扬尘(1)站场站场施工扬尘主要源自土方开挖及场地平整产生的地面扬尘、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扬尘、车辆运输造成的道路扬尘。参考某施工场地实测资料,详见表7.1-1。表7.1-1施工期环境空气中TSP监测结果单位:mg/m3监测点位上风向下风向1号点2号点3号点4号点5号点距尘源距离20m10m5m100m200m浓度值0.244~0.2692.176~3.4350.856~1.4910.416~0.5130.250~0.258标准值1.0注:参考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由表7.1-1可知施工扬尘影响主要在下风距离200m范围内,超标影响在下风距离100m处,施工扬尘排放浓度可满足《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标准要求。通过现场勘查,场址站场周边200m范围内无敏感点,且项目所在地较为空旷,扩散条件好,因此可见项目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2)外输管线外输管线施工扬尘污染主要发生在管沟开挖及土方回填、材料运输和管线焊接环节。项目管线施工沿线200m范围分布有高家湾村村户,因此管线施工扬尘会对敏感点及管线施工区域产生扬尘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减小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评价提出以下措施和要求: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修订版)》、《榆林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要求,实行清洁生产,杜绝粗放式施工。开挖、施工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采取洒水防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扬尘飞扬;运输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车辆不得超载,运输颗粒物料车辆的严禁超载,运输沙土、水泥、土方的车辆必须采取加盖篷布等防尘措施,防止物料沿途抛撒导致二次扬尘;管线开挖土方及时覆盖。评价要求建设单位按照各类扬尘控制文件做好“施工现场100%围蔽、工地砂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底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身车轮、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的6个100%扬尘控制要求。管线焊接过程采用焊条焊接,由于当地较为空旷,焊接烟气排放量小,经自由扩散后,焊接烟气对外环境影响不大。2、施工期废气施工建设期间,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对施工作业点和交通道路附近的大气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产生SO2、NOx、CO以及HC等污染物。运输车辆的废气是沿交通路线沿程排放,施工机械的废气基本是以点源形式排放且为间歇作业。区域大气扩散条件好,排放废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能够很快扩散,不会引起局部环境空气质量的恶化,加之废气排放的不连续性和工程施工期有限,燃油废气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为了进一步减缓燃用柴油施工机械的废气影响,燃用柴油施工机械其排气污染物中的SO2、NOX、CO及HC等排放量不应超过GB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制及测量方法(第三、四阶段)》的排放限值。施工机械尾气排放达标控制后,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较小。7.1.2施工噪声影响施工噪声对外声环境影响时段主要集中在土石方和结构施工阶段,施工阶段主要设备及噪声级见表7.1-2。表7.1-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源强表单位:dB(A)施工阶段设备名称声级dB(A)距声源距离(m)土石方阶段推土机905装载机865设备安装吊车7315施工期一般为露天作业,场地内机械设备大多属于移动声源,要准确预测施工场地各场界噪声值较为困难,因此本次评价仅针对各噪声源单独作用时相对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超标范围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见表7.1-3。表7.1-3不同施工机械环境噪声源及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表施工阶段设名称声级dB(A)距声源距离(m)最大超标范围(m)昼间夜间土石方阶段推土机90550.0281.2装载机86531.5177.4设备安装吊车73152.2119.1由表7.1-3可知站场施工昼间超标范围主要出现在距施工机械50m的范围内,夜间超标范围出现在距施工机械282m的范围内。本项目仅昼间施工,结合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站场周围28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故项目站场在施工时,噪声对周围敏感点影响较小。项目管线施工过程噪声影响主要为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设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管线200m范围内无敏感点,评价要求项目管线施工期间禁止夜间施工,尽量采用人工开挖施工,若使用机械设备噪声对敏感点产生影响的,可在影响一侧设置围挡等措施减缓管线施工对敏感点的影响。施工期噪声污染是短暂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噪声也随之结束。7.1.3施工废水影响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管线试压废水。(1)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约0.4m3/d,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SS等,施工人员依托周边井场旱厕,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2)管线试压废水管网建成后需进行管网试压,产生试压废水约22m3,试压废水可循环使用,试压完成后不再使用的废水收集后运至周边接转注水站或联合站,通过采出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全部回注。评价要求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场地管理,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减少新鲜用水量,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控制废水对环境污染,对环境影响较小。7.1.4施工固体废物影响(1)管线施工废料本项目管线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管材、废保温材料和少量废焊条、焊渣,均为一般固体废物,收集后综合利用或外售处置。(2)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5kg/d,采用垃圾袋或垃圾桶收集后,送至周边村镇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本次评价要求禁止随意抛洒生活垃圾。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防止固废对环境污染,对环境影响较小。7.1.5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⑴土石方本项目新建管线7.1km,更换管线2.2km,管线开挖深度1.2m,横向采用梯形开挖0.6~0.8m,故计算得管线开挖土方量约为7810m3,在管沟开挖宽度范围内,按设计要求回填高出地面0.3m后,管线挖方可全部综合利用,项目不设置弃土场。管线施工为临时占地,本项目管线沿油区道路铺设,主要占用荒草地和灌木林地,填挖方使沿线的草地遭到铲除、掩埋等一系列人为破坏,造成植被破坏,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价值下降,对植被和动物生存造成影响,⑵土地利用影响分析拟建管线设计施工作业带宽度3m,主要为施工时开挖土方堆场、管道安装场所等临时用地,根据现场踏勘及项目所在坪桥区块植被类型图(附图7),本项目管线施工期临时占地主要为灌木林地和草地,将破坏占用土地上的原有植被,对土地利用功能有一定影响。拟建管线占用的土地主要为草地和灌木林地,均为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经土方回填,采取复垦措施,经过2~3年,可基本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因此对沿线土地利用结构影响不大。⑵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对土壤的填挖均集中于作业带区域内,而对此区域以外的土壤影响较小。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壤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污染三个方面。管线穿越油区道路等时,因下层土壤已受到人类干扰,不生长植物,对土壤影响不大。①土壤性质影响管线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堆放、回填以及材料堆放、人工践踏、机械设备碾压等活动都将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A扰乱土壤耕作层,破坏土壤耕层结构土壤表层土壤肥力集中、腐殖质含量高、水分相对优越,土层松软,团粒结构发达,能较好的调节植物生长的水、肥、气、热条件。地表开挖必定扰乱和破坏土壤耕作层,这种扰乱和破坏,除开挖处受到直接的破坏外,挖出土方的堆放将直接占压开挖处附近的土地,破坏土壤表层及其结构。由于表层的团粒结构是经过较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一旦遭到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施工过程中,对土壤表层的影响最为严重。B混合土壤层次,改变土体构型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和能量长期垂直分异,形成质地、结构、性质和厚度差异明显的土壤剖面构型。工程的土石方的开挖与回填,使原土壤层次混合,原土体构型破坏。土体构型的破坏,将改变土体中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变化规律,使表层通气透水性变差,使亚表层保水、保肥性能降低,造成对植被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C影响土壤紧实度自然土壤在自重作用下,形成上松下紧的土壤紧实度垂直差异。施工过程中的机械碾压,尤其在坡度较大的地段,甚至进行掺灰固结,这种碾压或固结,将大大改变土壤的紧实程度,与原有的上松下紧结构相比,极不利于土壤的通气、透水作用,影响植被生长,甚至导致压实地表寸草不生,形成局部人工荒地。②土壤肥力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均表现为表土层远高于心土层;在土壤肥力其它方面如紧实度、空隙性、适耕性、团粒结构含量等,也都表现为表土层优于心土层。施工期土石方的开挖与回填,将扰动甚至打乱原土体构型,使土壤养分、水分含量及肥力状况受到较大的影响,影响植被正常生长。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输油管道工程对土壤养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相当明显。即使在实行分层堆放、分层覆土的措施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将下降30~40%,土壤养分将下降30~50%,其中全氮下降3%左右,磷素下降40%,钾素下降43%。因此必须对表土实行分层堆放和分层覆土,减少管道施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⑶对植被的影响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有占地范围内原有植物的剥离、清理及占压。在施工过程中,管沟开挖区范围内植物的地上部分与根系均被清除,管沟两侧的植被由于挖掘土石的堆放、人员的践踏、施工车辆和机具的碾压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会造成地上部分破坏甚至死亡。填挖方会占压和清除一定数量的地表植物,使填挖区被生土覆盖或出露生土,植物恢复须经过较长时间。在建设时,建材的堆放,也需占压一定的植物,影响植物生长。在管线建设中,管沟范围内植物的地上部分与根系均被开挖铲除,同时还会伤及附近植物的根系管沟两侧的植被由于挖掘出的土石堆放、人员践踏、施工车辆和机具的碾压,会造成地上部分破坏甚至死亡,但根系仍可保留。拟建管线对植被影响则呈线状分布,临时占地中原有植被破坏面积估计可占到80%以上,其中大部分在1年内可得到恢复,要达到较好的恢复程度,需要2~3年时间。⑷动物影响分析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活动和机械噪声等将对施工区及周围一定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活动和栖息产生一定影响。但因施工期仅2~3个月,这种影响只是引起野生动物暂时的、局部的迁移,待施工结束这种影响亦结束。施工区域内自然植被的破坏,会使一些野生动物失去部分觅食地、栖息场所和活动区域,不过由于被破坏的植被呈一非常窄的狭长型区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只会产生轻微的不利影响。因此,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⑸对景观生态的影响从景观生态功能和生态关系分析,管线工程的建设,会造成所涉及的地表其两侧一定程度上的景观隔离,但从生物传播关系来看,这种隔离作用仅限于土壤微生物和对以根系作为传播途径的植物有较大的影响,对花粉和种子传播植物以及动物的隔离作用较小。从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关系以及更广范围的生物互惠关系来看,由于拟建管线在区域总面积中所占比重较小,影响相对较小。⑹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由于地面的清理、管线的开挖、弃土的堆放,都将不同程度的改变、损坏或压埋原有地貌及植被,使其降低或丧失水土保持的功能,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评价要求,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以防产生新的水土流失。⑺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①施工期减缓措施A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减少原有植被和土壤的破坏。B加强施工人员安全防火教育,注意防火;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爱护花草树木,严禁砍伐、破坏施工区以外的作物和植被;施工结束后,应进行生态重建,同时收集、处理施工场地及周围因施工而产生的垃圾与各种废弃物。C挖方集中堆放、篷布覆盖,减少水土流失。②植被恢复措施为弥补因工程建设引起的植被占用和破坏导致的生态损失,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及时进行植被恢复,生态恢复措施要在紧邻施工完成的生长季节进行。A表土剥离(回覆)首先把表层的熟化土壤尽可能地剥离后在合适的地方储存并加以养护以保持其肥力;待土地平整结束后,再平铺于土地表面,管沟回填土应高出地面0.3m。为保护管线不受深根系植被破坏,在管线上部土壤中可种植浅根系植被。管线维修二次开挖回填时,应尽量按原有土壤层次进行回填,以使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或减轻以后对复垦植被的影响。B植被种植本项目管线沿线占用草地和灌木林地,植被恢复应当按占用土地类型恢复。草类植物种类选择应选择当地易生长的物种,芨芨草、狗尾草、蒿草、紫花苜蓿等;灌木植被应选用沙棘、紫穗槐等。施工便道、管线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属草地和荒地的撒播草种或种植苜蓿、沙棘等生长快、耐干旱的品种,撒播量75kg/hm2;本次评价要求所占用的灌木林地按照破坏面积100%恢复,并尽快复垦并与周围生态景观协调一致。7.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7.2.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期排放的无组织废气主要为作业废水中含有的石油类挥发产生的非甲烷总烃,根据工程分析,项目运营期非甲烷总烃产生量约0.0162t/a,产生量较小。本次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推荐的估算模式(AERSCREEN)对项目非甲烷总烃的排放情况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最大占标率为0.55%,为三级评价,无需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7.2.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废水治理和排放①工艺废水本项目为作业废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处理系统会产生污泥脱出水、化验废水和反冲洗废水等,生产废水全部进入作业废水处理系统再次处理后回注,作业废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外排。②生活污水项目拟设运行管理人员2人,生活污水量约0.056m3/d,15.1t/a,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等。项目设置旱厕1座,生活污水中盥洗废水用于厂区洒水降尘,其它生活污水排入旱厕,旱厕定期清掏,废水不外排。因此本项目运行期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2)工艺可行性分析本项目作业废水处理工艺为“混凝沉降+气浮+过滤”,根据设计资料,作业废水进、出水水质指标见表7.2-1。表7.2-1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单位:mg/L工艺段/设备进水出水含油量悬浮固体含量含油量悬浮固体含量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混凝沉降≤5001000≤5001000≤300500≤300500气浮≤300500≤300500≤120≤200≤120≤200过滤≤120≤200≤120≤200≤80/≤80/本项目处理的作业废水达主要控制指标为石油类和悬浮物,项目采用“混凝沉降+气浮+过滤”对作业废水中的石油类和悬浮物进行处理,该工艺为目前长庆油田作业废水处理使用的主要工艺之一,如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吴317-31作业废水处理站、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吴56-50作业废水处理站、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作业废水处理站、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胡六转作业废水处理站等均采用该工艺,根据《吴317-31作业废水处理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处理后的作业废水中石油类浓度为9.2~19.1mg/L,SS为18~32mg/L,可满足《长庆油田采出水回注技术指标》(Q/SYCQ3675-2016)中石油类≤80mg/L,SS≤80mg/L的标准要求,因此项目处理工艺可行。(3)回注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处理后的作业废水由采出水回注一体化集成装置进行回注,设计注水规模300m3/d,由坪403配水阀组下游6口注水井和化10阀组下游8口注水井进行回注,所设高压注水系统配置喂水泵和注水泵各1台,流量分别为50m3/h和32.3m3/h,可保证项目处理后的作业废水全部同层回注油层。项目处理后的作业废水可全部进行回注,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7.2.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影响分析本项目为石油开采辅助性活动,对照《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2018修改)》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目前未进行修订,无相对应类别,地下水导则中报告表类项目地下水类别均为Ⅲ类和Ⅳ类,本次评价地下水类别按照Ⅲ类项目进行评价。本项目周边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因此判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本项目主要建设作业废水处理站,在正常状况下,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地上设备一旦发生跑、冒、滴、漏可以及时发现处理,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地下设备若发生泄漏,不容易发现,长时间泄露可能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如果站内管线因老化、腐蚀等原因发生破裂,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泄漏的含油废水将进入土壤中,如长时间未发现并未采取补救措施,则含油废水可能持续下渗,如下渗至含水层,将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发生泄漏的原因有如下几种:误操作、机械故障、外力作用和腐蚀,这几种因素的产生都是人为的或人为操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