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14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14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14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14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14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导语古代诗文,一部积淀厚重的文化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幅常赏常新的水墨画……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流传下无数历经千年而不朽的名文诗句,这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这方面知识的考察是历史的要求,加强古诗文方面的阅读鉴赏更是备考的需要。本部分考察的具体内容如下: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筛选文中的信息。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7.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8.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考点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授课提醒:对应学生用书第220页

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理解)。此考点可作如下方面的理解:1.所谓“理解〞,实质上就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2.所谓“常见〞,所考察的文言实词大部分出在《新课程标准》规定的120个“重点把握的常见文言实词〞中。3.“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4.“在文中的含义〞就是判定一个文言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一个文言实词假使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它的含义就无从谈起。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纵观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其考察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试题要求辨析的实词可以发现,考察比较多的是一词多义,其次是古今异义词,所考察实词基本在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120个实词范围内,但也有例外。特别是2023年对实词的考察浮现以下特点:1.考察以单音节词为主。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2.考察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察的都是常见常用的。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考察,一般以考察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察。如2023年广东卷第5题中的A项“奇〞便是考察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又如2023福建卷第2题中的C项,“县吏怪其意气〞中的“怪〞,不是“责怪〞的意思,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4.考察形式仍旧以选择题为主。近三年各地高考卷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只有上海卷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其他地方的试卷基本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对实词进行考察。由此我们可以预计:大纲中规定的120

个常用实词,考察的对象仍旧是以常见常用实词为主,考察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试卷,对于文言实词这一知识点的考察都保持了相当的稳定性、一致性,预计2023年的高考在这一考点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授课提醒:对应学生用书第220页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一、一词多义古汉语以多义词为主,好多文言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一般地说,各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备考过程中,一要把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建立某个词的词义系统,全部了解其意义,并把握好意义的运用环境。二要因文定义,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意义。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看看其充当的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它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含意。如:(1)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在本句中是基本义。(2)祈父,予王之爪牙。“爪牙〞在本句中是比喻义,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3)被发行吟泽畔。“畔〞在本句中是引申义,“旁边〞。(4)亲戚畔之。“畔〞通“叛〞,假借义,“背叛〞。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以下句子中对“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驱赶)之B.齐师败绩,逐(追击)之C.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放逐)D.一兔走,百人逐(追赶)之,非一兔也

)

此题考察的是典型的一词多义现象。C项考察的是“逐〞的被动意义,“被放逐〞。C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卒破得舟,始皇以为贤勇B.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C.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得:俘获度:考虑略:略微

D.王翦为秦将,夷六国

夷:铲平,削平

C项的正确解释应当是“夺取〞,而不是“略微〞。此题考查一词多义的形式是高考考察经常出现的。希望学生在复习中注意积累。C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二、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好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一致,由于词义的蜕变,我们不能够轻易地依照现代词义去解读。因此,我们应当把握这种词义的蜕变状况:1.词义扩大有由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像的事物,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如“树皮〞“牛皮〞。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原义是“美〞“甜〞,理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友〞(《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好〞则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

,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2.词义缩小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广泛变为较狭窄了。有表示范围缩小的,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代专指“妻子的配偶〞。有词义义项减少的,如“劝〞,古代有“勉励〞“劝说〞的意思,如今只剩下“劝说〞这一义项;“让〞字在文言文中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怪之意,现只用前一意义了。3.词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币〞古代指礼物,现代指“钱〞;“慢〞古代是“怠慢〞之意,今义与“快〞相对;“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称、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三、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意却偏在其中一个语境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在阅读时,遇到偏义复词,须根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了词义,什么语素不表示词义,然后予以正确解释。例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公姥〞是“公公和婆婆〞的意思,由文意看,此处显然单指“婆婆〞。再如:“吾所

以为此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十分也〞(《鸿门宴》)。“出入〞应是“出去和进入〞的合义,结合本文语境,此处应指防范其他盗贼“进入〞,只取一层意思。此类题,近十年来高考试题中还未曾出现过,在复习过程中应当予以重

视。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所谓通假,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

替,甲字是本字,乙字是通假字。可分以下四类: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一致(1)“胡〞通“何〞。如: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伐檀》)(2)“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亡〞字是通假字的一句是()A.邓州节度使移刺瑗以其城叛,与白华俱亡入宋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C.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仇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D.兵弱于敌,国贫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这道题考察的就是通假字中的双声通假。正确的答案是C。其中“亡〞通“无〞,意思是“没有〞。其他的三项都是亡的本意“逃入〞或“灭亡〞。C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2.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韵母一致(1)“干〞通“岸〞。如:置之河之干兮。(《伐檀》)(2)“齐〞通“剂〞。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以下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殍而不知发C.直不百步而,是亦走也D.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

这道题的三项考察的都是通假字中的叠韵通假。A项中“颁〞通“斑〞,“花白〞的意思;B项中的“涂〞通“途〞,意思是“道路〞;C项中“直〞通“只〞,意思是“只不过〞。D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3.同音通假:借字和本字的读音完全一致(1)“案〞通“按〞。如:召有司案图,指此后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炎〞通“焰〞。如: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以下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虽有槁暴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D.失期,当斩这道题的三项考察的都是通假字的同音通假。A项中“有〞通“又〞;B项中“知〞通“智〞,意思是“聪慧〞;C项中“畔〞通“叛〞,意思是“叛乱〞。D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4.其他形式的通假这类形式的通假,没有太多的规律可循。“罢〞通“疲〞。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以下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被发行吟泽畔B.死者太半C.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D.余叩所以这道题的三项考察的都是通假字的其他形式的通假。A项中“被〞通“披〞,意思是“披散着〞;B项中“太〞通“大〞,意思是“超过〞;C项中“趣〞通“促〞。D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2023年广东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元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冷静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2023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教训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解析:此题考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主要靠平日对文言实词的积累,在解题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意来推断该词的意义。A项,“奇〞,意动用法,“以……为奇〞;C项,“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