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三第一轮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2_第1页
人教新课标高三第一轮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2_第2页
人教新课标高三第一轮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2_第3页
人教新课标高三第一轮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2_第4页
人教新课标高三第一轮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高三第一轮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2一、08年高考说明: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主张、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二、考点训练:1.“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A.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C.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D.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2.“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史,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3.“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4.“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A.提出了“仁”的学说B.主张以“法”治国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段对话表明孔子在政治上主张()A.“有教无类”B.贵贱有“序”C.“仁者,爱人”D.“克已复礼”6.试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一项()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9.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A.“仁爱待民,以德服人”B.“兼爱非攻,互助互爱”C.“以法治国,中央集权D.“天道自然,无为而治”10.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11.关于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仁”与礼的学说B.注重政治和人事C.开创私人讲学之风D.敬重鬼神而近之12.关于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13.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14.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5.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惘D.知之为知之16.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7.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表明其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封建经济逐步兴起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社会长期动荡不安18.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②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19.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根据你的判断,下列《孟子》一书最可能招致明太祖不满的一句是()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D.“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0.某中学历史探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2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下列哪些思想主张在今天仍具积极意义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节用而爱人”③“因材施教”④“天人感应”()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22.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些优秀传统包括①以德治国②依法治国③贵贱有序④“仁”()A.①②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23.儒家思想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B.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蕴含人文精神的政治观D.贵贱有序的阶级观24.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①韩非子②孟子③黄宗羲④伏尔泰()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5.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6.小明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7.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28.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国际上提出了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倡议,受到国际舆论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对于中国这一倡议的正确理解应是①“和谐世界”的概念源于中华文化传统中“和”的精义②表达了中国政府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分析和战略选择③强调了文明的多样性,也赋予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责任④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合作范式,并正面回应了“中国威胁论”()A.①②营养沼泽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9.战国时的稷下学宫,历时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齐统治者广纳各地文学游说之士,学土云集。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发展C.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 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30.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判断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次聚会?“兼相爱,交相利”、“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町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主张对于当时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A.“兼爱”、“非攻”B.“法不阿贵”C.“民贵君轻”D.“以法为本”()3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33.成语“萧规曹随”反映的汉初主要的政治统治思想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道家的黄老之学C.墨家的“兼爱”思想D.法家的法治思想34.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这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是:()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D.解决了人民的政治信仰问题35.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理解与评议,正确的是①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②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仍非常强大③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④有利于封建大一统的局面的形成()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6.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37.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了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A.“仁者,爱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的思想D.“大一统”的思想38.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盲”。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39.孔子曰:“仁者,爱人。”董仲舒曰:“君权神授”,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学术思想不同C.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40.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学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它主张“仁政” B.它主张“天人感应”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学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41.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家,有利于国家巩固和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家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2.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①鼓吹“天人感应”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③宣扬“君权神授”④强调“大一统”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3.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4.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45.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时代的政治与同时代的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统局面出现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46.最能体现“文化治国百代之业”的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汉武帝独尊儒术C.唐太宗虚心纳涑 D.成太祖大兴文字狱47.“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48.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1)佛教(2)道教(3)墨家(4)儒教A.(2)(3)(4)B.(1)(2)(3)C.(1)(3)(4)D.(1)(2)(4)49.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B.确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50.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51.2022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如图).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5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被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前汉书》卷14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一谈为什么儒家思想能够成为统治思想?又是怎样成为统治思想的?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是什么?5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二程遗书》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益皆此理之流行,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三“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王守仁请回答:(1)材料一、二对“理”的阐释有何本质的一致性?(2)材料二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的关系的?(3)材料三和材料一、二的思想观点有何不同?两者的目的是什么?(4)据以上材料,请分析理学的影响54.下面是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录下的几段话:=1\*GB3①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2\*GB3②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3\*GB3③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靠你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4\*GB3④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撰《读通鉴论》《宋论》,荟萃平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