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_第1页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_第2页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_第3页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_第4页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师生互动。七、课堂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师)大家先看一下这是什么?出示电池(生)电池。(师)电池上有+号和-号代表什么?(生)正负极(师)电池有两个极,那么地球有几个极呢?(生)南北极(师)大家说的都很对,咱们历史上所说的两极是指什么?(生)以美苏为首的两个阵营的对抗,美苏之间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较量和对抗。(师)我们首先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是冷战──“冷战”就是不打仗的战争。那么除了打仗之外还可能有什么形式的较量呢?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节课中到底有哪些除了大打出手之外的争夺方式。当然,同学们也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冷战”是不是一定没有武力对抗?学习完本课,大家会找到答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二)讲授新课自主学习一:根据学案内容自主学习查找内容师:刚才大家都将自主学习的内容结合书都看了一遍,那我们来一起看看美苏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幻灯片)学生回答1、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美苏均势(2)战争中美苏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3)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国民财富减少了1/4,对外贸易削减了2/3。战争给法国经济造成万亿法郎的惨重损失,工业产值仅为战前水平的20%,农业产量降至战前的50%。铁路运输大部遭到破坏,约50万建筑物被毁。战争结束时,西欧国家普遍存在财政危机,物资贫乏等问题,国民经济呈现出一片衰微破败的现象。(师):反映当时欧洲各国发生了什么情况?(生):经济衰落材料二:美国工业产量占%,出口贸易占%,黄金储备占%;武装部队3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控制操纵联合国(师):请同学们从上述文字中分析一下战后初期美国状况和可能采取的外交政策?(生):美国成为战后最强大而富有的国家,因此它的外交政策可能更注重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进而操纵整个世界。材料三:苏联虽在二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1943-1945年每年平均生产12万门火炮、19390万发炮弹、3万辆坦克、4万架飞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但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战后苏军驻扎在从欧洲中部的易北河到亚洲的三八线的广大地区。(师):根据材料内容,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国际局势呢?(生):苏联的强大引起了美国的不安。(师):于是一场有两个大国操纵的两大阵营的较量开始了,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时期,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当时紧张的国际形势,下面有几位同学为大家展示美苏的对抗情景剧美苏对抗情景剧(略)(师):刚才大家都仔细看了几位同学的表演,那么在这个情景剧中美苏一共有几次对抗?(生):三次,一次政治对抗,经济对抗,军事对抗(师):三次对抗具体是什么呢?(生):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美苏“冷战”的表现

国家政策表现美国

冷战政治经济军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苏联对抗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经互会华约(师):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生):华约组织的成立幻灯片展示:“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杜鲁门(师):大家思考一下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两者是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总结归纳共同点:反共反苏;不同点:杜鲁门主义更为公开反共,马歇尔计划则是隐蔽的反共反苏。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继续和扩大。自主学习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1、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A对德国的争夺: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B对朝鲜半岛的争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C古巴导弹危机,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D对越南的侵略,美国惨败,其殖民统治受阻。积极影响: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B、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雅尔塔体系本课小结背景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美苏政治联盟基础不在两极世界的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形成北约华约影响效果反馈1.决定雅尔塔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因是:()A.联合国的成立B.美苏两国的军事经济实力C.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D.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2.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的是:()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B.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C.两大阵营的出现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3.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德国分裂B.杜鲁门主义出现C.北约组织建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4美国在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同时,对亚洲则是:()扶助蒋介石挑起内战B.发动了朝鲜战争C.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D.从亚洲撤退兵力充实欧洲5.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成立D.德国分裂6.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美国侵略越南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③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答案:BDDABBBBB10.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转为战后的对手,其根源在于()A.对“二战”胜利成果的分赃严重不均B.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C.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矛盾冲突D.互相对各自的势力范围进行渗透答案:BDDABBBBBC教学反思:本课基本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便于更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