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社会学专业简介(博士点、硕士点)
1、学科简介与专业概论
社会学从创立到发展、成熟,都是与剧烈的社会变迁相联系的。目前的社会学包括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社会学两个主要方面,但它的研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由于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学方法不断进步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学日益受到重视,其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学科地位不断上升。原来已有基础的分支和领域,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应用社会学、社会问题研究、人口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学、社会统计学、社会保障都有了较快发展。随着改革的蓬勃发展,一些新兴的社会学研究领域如社会工作与服务、小区物业管理、政治经济学、经济社会学、企业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广告社会学、消费文化、医学社会学、社会保险等正在不断兴起。
社会学主要研究方向:理论社会学、外国社会学史,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城市社区研究、经济社会学、法社会学、中国社会问题、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等。
2、师资力量、主要博导简况
本学科目前有教授13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均有出国留学和讲学经历。目前博士生导师9人。
郑杭生教授,担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组成员等职。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出版了《社会学概论新修》、《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等十几部著作,其中《社会学概论新修》获国家教第第二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潘绥铭教授,现担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等职。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性社会学、性别人类学。承担了"北京市婚姻新情况"课题,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等奖。
夏建中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化比较与文化批判、社区研究、欧盟社会政策等。主要著作有《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现代CI系统》等多部著作。
李路路教授,现担任国际社会学学会会员等职。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结构分析、社会分层、组织分析、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中国的社会结构及其变革》一文获国际社会学会第一届世界青年社会学论文比赛优秀论文等。
刘少杰教授,社会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现代社会学理论,近年来在社会学研究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主要有《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批判与重建》、《实践理解论引论》等。
3、课程设置
基础课:社会学概论(分层与流动)、西方社会学理论、理论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人类学概论:应用社会学。
4、专业课:
社会心理学、组织社会学、发展问题研究、城市社会学、法社会学、传播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专论、中国社会问题、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现代民俗学、社会计量分析、经济社会学、性与性别研究、社会调查的设计与实施、生物学对社会科学的启示、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教育社会学、社区研究。
社会学系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其中,去政府机关的占26.5%,文化宣传单位占13%,教学单位占19.5%,大型企业占19.5%,科研单位占3%,外企占3%,其他领域就业占15.5%。目前,国家计委、民政部、劳动部、统战部、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和一些著名媒体,都有社会学系的毕业生。另外,还有很多优秀学生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著名大学深造,例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明尼苏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等。
5、硕士参考书目
社会学专业
1.《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边燕杰主编,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3.《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刘少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5.《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6.《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限社会学专业)(包括第一编,第二编以及第三编
的主要概念)。
7.《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第8版)作者[美]艾尔o巴比译者,邱泽奇出版日期2002年5月。
6、博士参考书目(仅供参考不是范围)
社会学:
1、《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主编:边燕杰三联书2002年。
2、《组织理论》[美]W?理查德?斯格特著华夏出版社2002年。
3、《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主编:刘少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现代社会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著华夏出版社。
5、《城市社会学》康绍帮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6、《社会研究方法》巴比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
7、《中国民族性》主编: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二版,2000年,香港三联书店(海外版)。
8、《中国人百年:人格力量何在》主编:沙莲香,新华出版社2000年,香港三联书店(海外版)2003年。
9、《制度经济学》柯武刚[德]商务印书馆2000年。
10、《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探索-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郑杭生编,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5年。
11、《中国社会学史新编》郑杭生、李迎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二)人类学专业简介(博士点、硕士点)
1、学科简介与专业概论
人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通过分析田野工作所得的资料为主,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从人的生物和文化性两大方面来研究人类自身。
人类学不仅研究部落社会和乡民社会,也研究都市社会;不仅研究异文化,同时也从文化的比较中来反思自我,从而达到增进人类不同族群之间彼此了解、达成共识的目的。
人类学大约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中国学者对它进行了积极建设。率先建系并设有人类学博士点、硕士点的中山大学是依照文化人类(含民族学、语言学和考古学)与体质人类学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目前,除中山大学外,仅香港中文大学有人类学系(未计台湾),许多院校分别设有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学人类学所、民族学与人类学所、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系。
人类学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社会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影视人类学、人类学理论史、分支人类学研究、中国民族研究等。
2、师资力量、主要博导简况
本学科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均有出国留学和讲学经历。目前博士生导师2人。
胡鸿保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国的写史传统与人类学史写作》、《中国民族学史》等。
庄孔韶教授,人类学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副秘书长等职务。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汉人社会研究、影视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应用人类学(教育、公共卫生)、文学人类学。主要研究成果有:《银翅--1920年至1990年中国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人类学通论》、《教育人类学》、《人类学专题研究》等。
3、课程设置
基础课:人类学概论、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原著选读、性别人类学专题研究、文化人类学理论史。
专业课: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分支人类学专题研究、城市社会学、法社会学、传播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专论、社区研究、社会学知识引论、影视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法律人类学。
4、毕业生就业情况
社会学系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其中,去政府机关的占26.5%,文化宣传单位占13%,教学单位占19.5%,大型企业占19.5%,科研单位占3%,外企占3%,其他领域就业占15.5%。目前,国家计委、民政部、劳动部、统战部、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和一些著名媒体,都有社会学系的毕业生。另外,还有很多优秀学生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著名大学深造,例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明尼苏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等。
5、硕士参考书目
人类专业:
1.《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边燕杰主编,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3.《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刘少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5.《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6.《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黄淑娉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社会文化人类学演讲集》周星、王铭铭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其中有关理论方法部分)
6、博士参考书目(仅供参考不是范围)
人类学:
1、《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主编: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人类学通论》主编:庄孔韶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务院学位办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9版。
4、《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主编:黄淑娉等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三)民俗学专业简介(硕士点)
1、学科简介与专业概论
民俗,以民间风俗和习俗为载体,传承着民族的文化与社会传统,也是当代文化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之一,对社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学界基本认同民俗学为"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范围已从一般常识认为的"民间风俗"扩展到"民间社会"及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
民俗学由原先归属文学门类调整为归属社会学门类,这将有利于更加充分地探索民俗的性质与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术研究的社会作用。同时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的视角。方法和成果运用到民俗研究方面,将传统的民俗学研究发展至一个新的高度。
民俗学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民俗学、少数民族民俗专题、中国民俗历史沿革、民俗学原理。
2、师资力量、主要博导简况
本学科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均有出国留学和讲学经历。
3、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分层与流动、人类学概论、现代民俗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理论史、人类学原著选读、田野调查方法。
专业课:
环境与生态专题、少数民族民俗专题、法律人类学、分支人类学专题研究、发展问题研究、传播社会学、社区研究。
4、毕业生就业情况
社会学系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其中,去政府机关的占26.5%,文化宣传单位占13%,教学单位占19.5%,大型企业占19.5%,科研单位占3%,外企占3%,其他领域就业占15.5%。目前,国家计委、民政部、劳动部、统战部、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和一些著名媒体,都有社会学系的毕业生。另外,还有很多优秀学生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著名大学深造,例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明尼苏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等。
5、硕士参考书目
民俗学:
1.《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边燕杰主编,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3.《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刘少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5.《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6.《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
7.《民俗学原理》乌丙安,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
8.《田野民族志》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四)社会工作专业简介(硕士点)
1、学科简介和专业概论
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专业,迄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恢复建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该专业在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160多所高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
我校社会工作硕士主要培养从事社会福利事业规划与管理、社会政策研究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通晓社会工作的原理与实务,至少熟练一门外国语,了解国内外社会工作研究的最新进展,具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自觉运用专业知识和发现新知识,胜任相关行政、教学和科研岗位的工作。该专业近期侧重培养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福利行政、以及社区工作、家庭工作、老年人工作等方向的专业人才。
社会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方法、老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评价。
2、师资力量、主要博导简况
本学科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均有出国留学和讲学经历。
3、课程设置
基础课:
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原理、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心理学;
专业课:
社会福利行政、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中国
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心理学、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工作方法评介、社会福利行政、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名著选读、中国社会问题、社区研究、家庭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等。
4、毕业生就业情况
社会工作专业是国家新批的第一个硕士点。2004年首届招生,目前还没有毕业生。
5、硕士参考书目
社会工作专业参考书目:
1.《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社会保险概论》侯文若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社会个案工作》翟进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6.《社会团体工作》范克新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社区社会工作》周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社会政策导论》杨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五)社会心理学专业简介(博士点、硕士点)
1、学科简介与专业概论
在当代心理科学中,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最为人们重视,社会心理学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社会心理学不仅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关于社会情境的探讨,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涉及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等层面,即理论与方法、社会个体、态度与行为、社会影响和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等领域。专业定位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导向的社会心理学,并坚持自然科学框架下融合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思路。
主要研究方向:人格和心理健康、民族心理与社会变迁、组织和管理心理,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等。
2、师资力量、主要博导简况
本学科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均有出国留学和讲学经历。目前博士生导师2人。
俞国良教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研究方向是学习不良儿童心理研究、社会心理和人际关系研究、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等领域。出版《社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和《社会性发展心理学》等著作。
沙莲香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等,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研究。出版了《中国民族性》、《社会心理学》等著作。
廖菲副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研究。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中国人口素质研究》等著作。
3、课程设置
基础课:心理学发展及流派、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及心理统计
专业课: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历史、实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健康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市场调查、制度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心理学本土化研究、SPSS应用。
社会心理学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包括在政治、哲学、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教育、管理、金融、财政、文学、新闻、历史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工业、军事、司法、航空、教育、体育运动、心理咨询、人员选拔、技术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建设、广告与营销、工业产品设计等领域的应用。政府机关、高校和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等急需社会心理学专业人才,社会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直线上升。
4、硕士参考书目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
2.《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4.《社会性发展心理学》,俞国良,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6.《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5、博士参考书目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
2.《实验心理学》,朱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社会性发展心理学》,俞国良,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6.《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7.《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8.《教育心理学》,馮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9.《人格心理学》,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环境心理学》,俞国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六)人口学专业
1.学科简介
本专业是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创建于1974年,是国内创办最早、国际影响最大、学科层次最全的人口与发展教学和科研单位。1979年成为国内第一个人口学专业硕士点,1984年成为国内第一个人口学专业博士点。1988年本学科点被教育部评为国内唯一的人口学重点学科点,2001年再次被教育部评为国内唯一的人口学重点学科点。
近30年来,在人口学系所老中青几代人共同努力下,本学科点为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经出版了包括《人口理论教程》、《人口统计学》、《世界人口》、《人口学词典》等在内的国内第一套人口学系列教材,承担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如国家"六五"、"七五"重点研究项目,国家社科、教育部、国家科委、计生委、统计局、联合国人口基金以及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的研究项目,这些研究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其成果受到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很多成果都获得过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迄今为止本专业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4人,硕士研究生113人,他们活跃在国内人口学的教学、科研和人口管理等工作岗位上,正在为中国人口学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2.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人口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的学生要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既具有扎实而深厚的人口学专业知识,又具有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从事人口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人口管理部门专门工作的能力,也具有在统计、公安户籍、规划、保险、市场调查等有关的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3.研究方向
人口学旨在研究人口过程及其与社会、经济、环境等相互关系,它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于一身,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基础研究方向有人口理论、人口政策与人口管理、人口统计与分析技术、人口迁移与分布、人口与社会、人口与健康等。当前,本专业重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人口有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方向包括: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人口素质与生殖健康、人口与劳动力资源问题、人口管理与计划生育、人口调查与分析、人口与市场研究等。
4.课程设置
基础课:经济学原理、社会学原理、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统计方法-SPSS应用。
专业课:人口分析技术、人口迁移与分布、人口与发展、人口学经典文献选读、人口管理与人口政策、定性研
究方法、工商人口学等。
5.毕业分配
1)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
2)人口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3)政府决策、调研、管理部门公务员
4)报刊、杂志、出版社、保险公司、市场调查等有关企事业单位。
6.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专业背景多样,所有教师均在国外知名人口学机构学习、培训或合作研究过,不仅
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英语和计算机水平都很高。
段成荣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专长人口迁移与流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顾宝昌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计划生育政策、人口与发展问题等。
刘金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长统计分析及人口分析技术、工商人口学。
刘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长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管理学。
宋健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专长人口分析技术、农村人口、妇女人口问题。
杨菊华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生育率、家庭人口学、数据分析技术、人口社会学。(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
1.学科简介: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教育部新设立的一门新的经济学学科。按照教育部学科门类划分,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我系一个重要专业方向,教育部重点学科。目前这一方向既有硕士点,也有博士点。
当前,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类发展。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世界环境大会上,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各国政府的一致认同。当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紧密相关,给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也多方面带来了挑战。经济学不综合研究、考察人口、资源、环境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其结论的科学性就会受到置疑。这正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基本的出发点。
中国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不仅宏观上如此,在区域问题上也有各种矛盾急需研究协调。所以,本学科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有紧密关系。
人口所是国内较早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高校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包括宏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也包括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及规划。在这些方面广泛承担与参与过联合国人口基金,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环保委、国家计生委,国土资源部等研究课题,也承担与参与过深圳市、北京市、以及全国其他地区市县等的规划研究项目。承担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教委社科基金项目。一些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2.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以及从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有创新能力,组织实际工作的能力,能熟练地应用外语。
3.研究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以及从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有创新能力,组织实际工作的能力,能熟练地应用外语。
4.课程设置
基础课: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财政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专业课: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总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方法,环境与资源政策分析,生态经济,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案例,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发展史,国际环境事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模型,人口规划等
5.授经济学学位
6.毕业分配:
1)高校相关专业教师
2)相关社会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3)国家与地方相关机构管理人员;
4)相关杂志、报纸、出版社等记者或编辑;
7.导师介绍:
翟振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人民大学社会人口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人口经济学研究,主持的联合国人口
基金项目成果《走向21世纪的人口资源环境》一书,获教育部社科三等奖
侯东民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口生态学方向研究,主持多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论文数十篇。主要著作“寻求战略突破:破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等。
孟向京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人口地理学研究。8.参考书目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基础》孙承咏《生态学基础》(高教出版社)
人口理论概要
《人口理论概要》(人口所资料室邮购)
发展经济学概论
[美]吉利斯波金斯等著《发展经济学》第四版(第一、二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八)老年学专业
1.学科简介
老年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按照国家教育部学科门类划分,老年学目前归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并置身于法学学科门类。
老年学是一门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新兴学科。尽管人类社会很早就开始关注老年人问题,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学到20世纪才初露头角。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老年学标志着老年学学科的最终完成。老年学有学名Gerontology,有国际性和各个国家的学会以及协会,国外著名大学都设有老年学专业并授予相应学位,也有专门的学术杂志、学术著作和教材。
老年学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老龄问题的演变及其对策研究相关联,所以老年学包括了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研究老年人问题两大部分。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研究老年人问题则偏重于探讨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健康长寿、代际关系、精神文化生活、合法权益等问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老年学研究实际上已经涉及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领域。基础学科如老年医学、衰老生物学、社会老年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经济学等更加成熟,而一批新的研究方向如老年护理学、老龄工作管理、社区老年学等也正在兴起。
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地区差异大和"未富先老"等特征。老龄问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中国的"老龄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解决得如何,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我系所是国内最早关注老龄问题的高校研究机构,已经形成了一支有影响的学术梯队和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并成为我国政府制定老龄方面政策的第一咨询单位。我系所承担的国家社科、教育部、亚太经社会、统计局以及北京市老龄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很多成果都获得过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十几年来,我系所培养的老年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百名,已遍布国内和世界各地,正在为老年学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2.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老年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教学、管理、对外交流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要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既具有扎实而深厚的老年学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本专业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研究能力和实际组织工作能力。从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是"母机型"人才,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外国语。
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培养老年学(二级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基础研究方向有社会老年学、老年人口学、老年经济学、家庭老年学、老年保障学、老年心理学、老年政策、衰老生物学等。在目前,本专业主要主要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方向包括:老年学理论、老龄政策、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特征、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老年人相对贫困问题、老年人社会与家庭支持体系、老龄工作管理、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老年学国际比较研究、社区老龄工作等。
课程设置:
基础课:经济学原理、社会学原理、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统计方法--SPSS应用。
专业课:老年学概论、社会老年学、老年人口学、老年经济学、老年保障学、老年教育学、家庭老年学、老年心理学、衰老生物学、老年护理学、老龄工作管理、国外老年学研究新进展、比较老年学。
毕业分配:
1)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
2)老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3)政府决策、调研、管理部门以及涉老机构公务员;
4)老龄工作的事业单位,如杂志社、报刊、出版社、老年福利机构;
5)老年产业有关部门。
3.导师介绍
邬沧萍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老年学家,老年学学科开拓者。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老年学。主要著作:《社会老年学》、《中国人口老龄化》,等。
杜鹏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老年人口学、老年经济学、老年学理论。主要著作:《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欧盟的老龄问题与老龄政策》,等。
姚远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老年心理学、老年政策、家庭老年学。主要著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等。
姜向群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老年人社会价值与社会地位问题、老年保障学。主要著作:《社会保障概论》,等。
4.授法学学位
5.参考书目:
《社会老年学》(邬沧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老年学导论》(人口所资料室邮购)
《社会经济统计学基础》讲义(人口所资料室邮购)
《社会学研究方法》(人口所资料室邮购)(九)社会医学专业
1.学科简介: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极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连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将自然科学的成就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综合了生物医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产生了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影响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生物和社会因素常常互为因果,综合作用,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随着人们对疾病防治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学已经从传统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医学模式,医学因此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产生了新的学科分支,社会医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方向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人群的生老病死有关问题,在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提高生命质量三个不同阶段中研究社会因素发挥的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科技研发合作项目合同
- 2025学校屋顶维修合同
- 金融产品营销环境分析报告
- 2025农场承包合同协议书
- 五金材料购销合同模板范本
- 2025种子购销合同协议范本
- 安全工器具检测合同技术要求
- 医院装修合同终止协议样本
- 城市管网泥浆清理合同
- 2024年学生课外教育服务项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 GB/T 12723-2024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
- 干部职级晋升积分制管理办法
- 培训机构应急预案6篇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口算专项练习
- 应急物资智能调配系统解决方案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专项测验1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